| 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 1 | 东吴证券 | 苏立赞,许牧,高正泰 | 维持 | 买入 | 2025年三季报点评:高端复合材料赛道产能蓄力、盈利短暂换挡但现金流充沛 | 2025-10-29 |
中航高科(600862)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三季报。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7.61亿元,同比去年-1.56%;归母净利润8.06亿元,同比去年-11.59%。
投资要点
盈利质量整体稳健,利润结构体现主业韧性但短期承压。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37.61亿元,同比微降1.56%,归母净利润8.06亿元,同比下降11.59%,业绩放缓主要受航空主机厂交付节奏延后及高基数影响,但扣非净利润7.99亿元,降幅与归母净利基本同步,显示利润来源扎实。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38.24%,仅较上年同期回落0.28个百分点,核心盈利能力依旧坚挺;销售净利率21.62%,下降2.5个百分点,主因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增至1.50亿元,同比提升49.97%,同时管理费用同比略增5.02%,而销售费用同比收缩22.32%,费用结构向“重研发、轻销售”倾斜,显示公司正借行业短暂调整期加码技术储备,利润短期承压却为后续高附加值产品放量奠定基础。
资产负债结构持续优化,资产质量良好且未来收入能见度较高。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26.73%,同比下降1.54个百分点,杠杆水平继续保持稳健;有息负债近乎清零,短期借款为零,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仅0.36亿元,债务压力极轻。截至2025年三季度应收账款34.95亿元,同比下降22.51%,回款力度显著加强,同期信用减值损失计提0.29亿元,同比多提约0.1亿元,减值审慎、风险可控。截至2025年三季度存货13.85亿元,同比增长15.10%,主要为订单备料增加,结合航空制造“以销定产”模式,库存风险有限;合同负债0.59亿元,虽小幅下降7.84%,但仍预示后续收入能见度。
经营现金流大幅改善,盈利变现能力显著增强,自由现金流充裕。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0.21亿元,同比大增621.17%,对应当期净利润8.13亿元,盈利变现能力增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21.68亿元,同比增长46.21%,回款增速远超营收,收入“含现量”显著提升。应收账款与存货的积极变化在间接法现金流量表中同步验证,经营现金流质量扎实。2025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2.74亿元,主要用于购建固定资产1.61亿元及对外投资1.20亿元,资本开支虽同比扩大,但占经营现金流比例可控,扩张节奏克制。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业绩符合市场预期,我们基本维持先前对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13.71/16.24/17.93亿元,对应PE分别为23/20/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战略风险;2)宏观经济波动风险;3)行业竞争风险;4)采购与供应链管理风险。 |
| 2 | 中国银河 | 李良,胡浩淼 | 维持 | 买入 | 中航高科三季报点评:产品交付放缓,Q3业绩承压 | 2025-10-28 |
中航高科(600862)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61亿元,同比下降1.56%;实现归母净利润8.06亿元,同比下降11.59%。
受交付结构和交付节奏影响,25Q3业绩承压: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7.61亿元,同比下降1.56%;归母净利润8.06亿元,同比下降11.59%。其中25Q3营收10.14亿元(YoY-20.41%,QoQ-24.67%),主因:1)客户需求节奏变化,主要产品交付放缓;2)交付产品结构变化;归母净利2.01亿元(YoY-34.74%,QoQ-18.59%)。
全年任务完成承压:公司2025年经营目标为营收58亿元,利润总额13.63亿元。因受Q3拖累,前三季度仅分别完成全年经营工作目标的64.8%和70.2%,我们认为全年目标的完成或将承压。
分业务看,航空新材料业务营收37.14亿元(YoY-1.55%),归母净利润8.53亿元(YoY-10.60%),利润降速大于营收降速,主要系研发投入增加叠加利息收入减少。其中Q3航空新材料业务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4.74%,主因产品结构变化和交付开票结算同比下降影响。装备业务实现营收0.44亿元(YoY-3.86%),主要系专用装备交付减少。
毛利率微降,强化研发能力建设: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38.2%,同比下降-0.28pct。期间费用率11.3%,同比上升2.0pct,主因研发费用率同比上升1.4pct。公司持续强化研发投入力度,为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撑。
子公司订单持续交付,应收项受业务周期波动:公司应收票据及账款42.2亿元,较期初增长14.8%,主因子公司航空工业复材营业收入规模增长,款项未到结算期。同期公司存货13.9亿元,较期初增长8.7%,或因产品交付放缓所致。合同负债0.59亿元,较期初减少64.74%,主因复材公司开票结算。
股份回购进行时,股权激励可期:公司4月25日公告拟自有资金1-2亿元进行股份回购,用于股权激励计划。截止9月30日,公司累计回购353.97万股,金额9191.01万元,实施进度约50-75%。公司股权激励箭在弦上,实施后有望提升核心骨干员工积极性,促进公司持续增长。
投资建议:作为目前中国航空工业领域唯一专业从事复合材料研发工程化的单位,公司涉足关键型号的研制和交付,核心卡位优势明显。同时,公司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度参与引领通航/低空飞行器复合材料发展,第二增长曲线逐步成型。公司生产资源储备充足,当前有多项在建扩产项目。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02/14.04/16.52亿元,EPS分别为0.86/1.01/1.19元,对应PE分别为27/23/19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需求波动的风险;客户延迟验收的风险;市场竞争和军品审价导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
| 3 | 民生证券 | 尹会伟,孔厚融 | 维持 | 买入 | 2025年三季报点评:新材料完成年度目标64%,积极布局未来产业 | 2025-10-26 |
中航高科(600862)
事件:10月24日,公司发布2025年三季报,1~3Q25营收37.61亿元,YOY-1.56%;归母净利润8.06亿元,YOY-11.59%。业绩表现符合预期。前三季度营收、利润总额分别完成全年经营目标65%、70%。我们点评如下:
3Q25需求节奏变化影响营收;产品结构变化影响利润。1)单季度:3Q25,公司营收10.14亿元,YOY-20.41%,主要原因是交付产品结构和客户需求节奏变化,主要产品交付放缓;归母净利润2.01亿元,YOY-34.74%,主要系主要产品结构变化和交付开票结算同比下降影响。2)利润率:1~3Q25,公司毛利率同比下滑0.28ppt至38.24%;净利率同比下滑2.50ppt至21.62%。其中,3Q25毛利率同比下滑1.60ppt至39.47%;净利率同比下滑4.45ppt至19.96%。
航空新材料完成年度目标64%;针对未来产业战略布局。1~3Q25,营收方面:1)航空新材料业务:实现营收37.14亿元,YOY-1.55%;完成全年营收目标的64%。2)装备业务:实现营收4371.43万元,YOY-3.86%,主要系专用装备交付减少所致。归母净利润方面,航空新材料实现归母净利润8.53亿元,YOY-10.60%,主要受研发投入增加、利息收入减少等因素影响。除传统业务外,公司积极承接国家未来产业战略布局,抢先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已系统调研业内标杆企业,重点聚焦复合材料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应用路径,旨在以复合材料技术革新赋能人形机器人产业升级。公司已在大湾区进行业务布局,设立深圳轻快世界,拓展复合材料在低空经济、3C、人形机器人、新能源等多领域的应用场景,实现产业化发展。
期间费用率保持在较低水平;经营净现金流改善明显。1~3Q25,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增加1.97ppt至11.28%:1)销售费用率同比减少0.11ppt至0.41%;2)管理费用率同比增加0.44ppt至7.11%;3)财务费用率为-0.24%,去年同期为-0.50%;4)研发费用率同比增加1.37ppt至4.00%;研发费用1.50亿元,YOY+49.97%。截至3Q25末,公司:1)应收账款及票据42.21亿元,较年初增加14.84%;2)预付款项0.40亿元,较年初增加97.95%;3)存货13.85亿元,较年初增加8.65%;4)合同负债0.59亿元,较年初减少64.74%。1~3Q25,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10.21亿元,去年同期为1.42亿元。
投资建议:公司是我国航空碳纤维复材龙头企业,处于产业链枢纽位置。先进航空装备的复材使用比例不断提高。同时公司受益于以C919为代表的国产民机商业化进程加快和“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发展,复合材料有了更多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是13.00亿元、15.29亿元、17.80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是25x/21x/18x。
我们考虑到公司航空复材的长期成长性和业务可拓展性,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等。 |
| 4 | 太平洋 | 马浩然 | 维持 | 买入 | 核心主业保持增长,产能布局持续优化 | 2025-09-01 |
中航高科(600862)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27.4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24%;基本每股收益0.43元,较上年同期持平。
核心主业保持增长,科技创新成效显著。报告期内,公司航空新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71,726.73万元,同比增长7.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383.02万元,同比增长1.75%。其中,中航工业复材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2,715.83万元,同比增长9.41%;利润总额74,634.18万元,同比增长4.76%;净利润63,066.60万元,同比增长1.99%。优材百慕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005.38万元,同比减少23.09%;利润总额1,495.17万元,同比减少4.18%;净利润1,466.77万元,同比增长1.13%。报告期内,中航工业复材聚焦未来复合材料技术创新方向和工程实践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构建复合材料原材料、民机复合材料结构件、低空经济复合材料的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形成差异化产品谱系、关键与核心技术图谱;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模式,推动先进民用树脂、预浸料技术快速孵化与转化,提升预浸料在低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巩固军品市场,满足型号需求,与制造院开展先进航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成果转化,通过技术授权形式,实现高性能预浸料的生产与应用。优材百慕持续推进刹车盘副国产化替代进程,深化高速列车刹车组件应用推广。在民航制动领域,完成了波音747-400/400F飞机用碳刹车盘副及国产ARJ21-700飞机用碳刹车盘副的取证工作,取得CAAC-PMA和STC证书,正在开展另一型号飞机刹车盘副的适航取证工作;在轨道车辆制动领域,某型号粉末冶金离合器进入样件试制阶段;获得《科学技术成果登记证书——民用航空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制动盘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公司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航空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上半年累计研发投入10,219.29万元,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能布局持续优化,项目投资进展顺利。公司在北京及南通地区分别设有科研与生产园区,生产资源储备充足,配备了先进的预浸料生产线、树脂生产线、国内唯一的大规格自动化芳纶纸蜂窝生产线和机床装备加工生产能力,满足了航空复合材料和航空专用装备生产、技术开发、工程试制和综合技术服务开展所需的试验条件和配套设施。公司拥有各类先进生产设备,为航空复合材料应用水平的提升奠定了物质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满足新一代民用航空大尺寸复合材料结构件研制需求,中航工业复材在北京市顺义区新建厂房及配套室外工程、厂外工程,新增部分工艺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91,750万元,报告期内完成投资34万元,已完成全部决策审批流程和地方政府备案,正在启动规划综合实施方案编制;为满足航空建设所需复合材料市场供应需求、补齐北京顺义航空产业园区物料储运能力短板,中航工业复材在北京顺义航空产业园区新建预浸料生产厂房一座,新建物料储存配送中心一座,项目计划总投资43,180万元,报告期内完成投资额2,734万元,累计完成投资额38,170万元,已完成项目工程建设并通过联合验收,除进口设备外均已完成安装调试,进口设备已完成技术方案评审;为满足蜂窝产品、复合材料结构件等多种型号产品的研制生产需求,中航工业复材在北京市顺义区改造厂房1座,新增部分工艺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6,700万元,报告期内完成投资额9万元,已完成部分招投标、现场勘探及相关技术评审工作;为满足航空、航天领域炭材料制品的市场需求,优化产品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产品产能,优材百慕建设一条炭材料制品生产线,计划总投资6,800万元,报告期内已完成项目竣工验收,经审计,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额为6,197万元;为尽快形成年产航空发动机配套复材零组件及风扇叶片备件的生产能力,上海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改造厂房2栋,并新增工艺设备60台/套,计划总投资28,500万元,报告期内完成投资额4,539万元,已完成部分招标和基础建设工作。目前,公司已基本完成先进航空预浸料生产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并进入试运营阶段,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推动生产组织模式数智化转型,进一步提升树脂、预浸料等航空复合材料生产能力。同时,公司正积极推进商用发动机零组件、通用航空装备复合材料及制品产业能力布局,为民机和低空经济业务的持续拓展提供强有力的产能保障。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5-2027年的净利润为11.72亿元、13.59亿元、15.62亿元,EPS为0.84元、0.98元、1.12元,对应PE为30倍、26倍、2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增长不及预期;产品销售价格持续下降。 |
| 5 | 东吴证券 | 苏立赞,许牧,高正泰 | 维持 | 买入 | 2025年中报点评:持续推进产能建设,营收利润稳健增长 | 2025-08-26 |
中航高科(600862)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中报。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47亿元,同比去年+7.87%;归母净利润6.05亿元,同比去年+0.24%。
投资要点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航空新材料业务收入的提升: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47亿元,同比增长7.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5亿元,同比微增0.24%。业绩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航空新材料业务增速略低于整体,2025年上半年该板块实现收入27.17亿元,同比增长7.89%,主要由预浸料交付量提升带动;2025年上半年航空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业务则实现收入0.2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3.37%,得益于冗余人员减少及成本控制。整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结构仍以航空新材料为主,占比98.9%,先进制造板块占比虽低但恢复明显。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综合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37.25%微升至39.28%:主要因高毛利的航空新材料收入占比提升。2025年上半年期间费用率合计6.27%,同比下降1.18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降至0.37%,研发费用率升至3.50%。2025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89.44亿元,同比大增160.85%,主因中航复材票据到期回款增加。截至2025年上半年合同负债7.86亿元,较年初减少8.87亿元,反映订单预收款阶段性下降;存货127.86亿元,与年初基本持平,其中原材料与在产品略有增加,库存商品小幅下降,整体库存管理稳健。
2025年上半年,公司核心竞争力持续巩固:中航复材新增授权专利8项,累计有效专利达330项,巩固航空复合材料领域技术领先地位;优材百慕完成波音747-400/400F及国产ARJ21-700碳刹车盘副适航取证,并启动新型号取证工作。资本运作方面,母公司以1.20亿元增资长盛科技,持股比例升至20%,布局碳纤维产业链上游;同时启动1亿元至2亿元股份回购计划,用于股权激励。此外,顺义航空产业园先进航空预浸料产能提升项目累计投入3.82亿元,进入试运营阶段,我们预计下半年将进一步提升高附加值预浸料产能。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业绩符合市场预期,我们基本维持先前对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13.71/16.24/17.94亿元,对应PE分别为26/22/2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战略风险;2)宏观经济波动风险;3)行业竞争风险;4)采购与供应链管理风险。 |
| 6 | 山西证券 | 骆志伟,李通 | 维持 | 增持 | 航空新材料业务稳健增长,持续受益复材市场蓬勃发展 | 2025-08-25 |
中航高科(600862)
事件描述
中航高科公司发布了2025年中报。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7.47亿元,同比增长7.87%;归母净利润为6.05亿元,同比上升0.2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6.04亿元,同比上升1.55%;负债合计26.65亿元,同比增长1.73%;货币资金19.36亿元,同比增长10.57%;应收账款39.17亿元,同比增加5.42%;存货12.79亿元,同比增长17.34%。
事件点评
航空新材料业务持续稳健增长,持续强化研发投入力度。受益于预浸料产品交付的增长,航空新材料业务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7.17亿元,同比增长7.89%,实现净利润6.44亿元,同比增长1.75%。受益于航空零部件及
专用装备业务增长,航空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业务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885.29万元,同比增长83.37%,实现净利润-681.31万元,同比减亏483.30万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0.54个百分点达到37.79%。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2.60%。
持续受益于复合材料市场的蓬勃发展。军用航空市场对复合材料的需求保持稳定,民用航空市场对复合材料的需求面临新的机遇,低空经济有望成为复合材料下一个增长点,新能源等其他行业复合材料市场也将迎来新发展,未来5-10年复合材料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公司作为我国航空领域唯一一家专业从事复合材料研发工程化的单位,在复合材料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未来公司将在巩固军品业务龙头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民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产业,未来有望持续受益于复合材料市场的蓬勃发展。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EPS分别为0.96\1.12\1.32,对应公司8月22日收盘价25.95元,2025-2027年PE分别为27.1\23.2\19.7,维持“增
持-A”评级。
风险提示
新装备列装不及预期;C919投产不及预期;产品交付不及预期。 |
| 7 | 中国银河 | 李良,胡浩淼 | 维持 | 买入 | 中航高科点评报告:业务规模稳步扩张,全年任务有望完成 | 2025-08-25 |
中航高科(600862)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2025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47亿元,同比上升7.87%;实现归母净利润6.05亿元,同比上升0.24%。
25H1业绩符合预期,全年任务有望顺利完成:2025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47亿元,同比上升7.87%;实现归母净利润6.05亿元,同比上升0.24%,经营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Q2业绩环比有一定季节性波动:25Q2营收13.46亿元(YoY+9.47%,QoQ-3.95%),归母净利2.47亿元(YoY-2.12%,QoQ-30.91%),环比净利润下降明显,主要系Q2毛利率环比下降,或为季节性波动。公司2025年经营目标为营收58亿元,利润总额13.63亿元,25H1已分别完成全年经营工作目标的47.37%和53.27%,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费用控制良好,强化研发能力建设:公司25H1毛利率37.8%,同比提高0.5pct,其中Q2毛利率34.2%,同比上涨1.2pct。公司期间费用率9.5%,同比上升1.0pct,主因研发费用率同比上升1.0pct。公司持续强化研发投入力度,为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撑。
分业务业绩向好,航空新材料稳定交付:
航空新材料业务营收27.17亿元(YoY+7.89%),系主要预浸料产品交付增长所致,归母净利润6.44亿元(YoY+1.75%)。中航工业复材型号任务高质量完成,并保障民机及发动机的研制和按期交付,25H1收入26.27亿元(YoY+9.41%),净利润6.31亿元(YoY+1.99%);优材百慕积极拓展国内外民航市场布局,完成多个型号飞机刹车零部件的取证,推进ARJ21-700飞机刹车装置的装机试用。25H1实现营业收入0.90亿元(YoY-23.09%),净利润0.15亿元(YoY+1.13%)。
航空先进制造产业化业务正在调整和转型,营收0.29亿元(YoY+60.5%),归母净利润-0.07亿元,实现同比减亏。
订单持续交付,业务规模稳步扩张:公司应收票据及账款42.4亿元,较期初增长15.5%,特点是季节波动较大,四季度回款明显。同期公司存货12.8亿元,较期初仅增长0.3%,但其中的原材料和在产品较期初分别增长16.3%和12.8%,或因为完成下游需求备货所致。此外合同负债0.79亿元,同比减少53.0%,或因年初的下游订单逐步交付,转为收入所致。
优化产能战略布局,积极扩产稳交付。公司生产资源储备充足,当前有多项在建扩产项目。先进航空预浸料项目已完成工程建设并进入试运营,投产后将提升树脂、预浸料等航空复合材料产能。碳材料制品生产线已完成项目竣工验收,可进一步满足航空、航天领域碳材料制品的市场需求,优化产品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公司正积极推进商用发动机零组件、通用航空装备复合材料及制品产业能力布局,建成后将为民航业务持续拓展提供产能保障:民用航空复合材料构件项目已完成部分前期工作、航空发动机用树脂基复材零组件项目已完成部分招标和基建。
股份回购正在进行,股权激励实施在即:公司4月25日公告拟使用自有资金1-2亿元进行股份回购,并将其全部用于股权激励计划。截7月31日,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192.58万股,使用资金4995.88万元,实施进度已至约25-50%。公司股权激励箭在弦上,实施后有望提升核心骨干员工积极性,促进公司持续增长。
投资建议:作为目前中国航空工业领域唯一专业从事复合材料研发工程化的单位,公司涉足关键型号的研制和交付,核心卡位优势明显。同时,公司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度参与引领通航复合材料发展,第二增长曲线逐步清晰。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05/15.17/17.77亿元,EPS分别为0.94/1.09/1.28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8/24/20倍,公司业绩稳中向好,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需求波动的风险;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
| 8 | 民生证券 | 尹会伟,孔厚融,冯鑫 | 维持 | 买入 | 2025年半年报点评:1H25业绩稳步增长;抢抓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 | 2025-08-23 |
中航高科(600862)
事件:8月22日,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1H25实现营收27.5亿元,YOY+7.9%;归母净利润6.1亿元,YOY+0.2%;扣非净利润6.0亿元,YOY+1.6%。业绩表现符合市场预期。上半年,公司营收、利润总额分别完成全年经营工作目标的47.37%、53.27%。我们点评如下:
2Q25营收同比增长9%;1H25毛利率同比提升。1)单季度:公司2Q25实现营收13.5亿元,YOY+9.5%;归母净利润2.5亿元,YOY-2.1%;扣非净利润2.5亿元,YOY+3.2%。2)利润率:公司1H25毛利率同比提升0.5ppt至37.8%;净利率同比下滑1.7ppt至22.2%。其中,2Q25毛利率同比提升1.2ppt至34.2%;净利率同比下滑2.3ppt至18.6%。盈利能力总体较为稳定。
加速民机产业布局;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1H25,分业务看,1)航空新材料业务:实现营收27.2亿元,YOY+7.89%,主要系主要预浸料产品交付增长所致。实现归母净利润6.4亿元,YOY+1.75%(其中,中航工业复材同比增长2.08%),主要系航空复合材料交付增长所致。2)航空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业务:实现营收2885.3万元,上年同期1573.5万元,主要系航空零部件及专用装备业务同比增长所致。实现归母净利润-681.3万元,同比减亏483.3万元,主要系冗余人员减少人工成本下降所致。项目建设方面,公司持续推进民航复材构件能力提升、先进航空预浸料产能提升、树脂及构件产能提升、炭材料制品产线建设、航发用树脂基复材零组件产能建设等项目,加速民机和非航空复材产业布局,围绕无人机、eVTOL等新赛道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营净现金流改善明显。1H25,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增加1.0ppt至9.5%:1)销售费用率同比减少0.2ppt至0.4%;2)管理费用率同比减少0.3ppt至5.9%;3)财务费用率为-0.3%,去年同期为-0.6%;4)研发费用率同比增加1.0ppt至3.5%,研发投入1.0亿元,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截至2Q25末,公司:1)应收账款及票据42.4亿元,较年初增加15.5%;2)存货12.8亿元,较年初增加0.3%。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8.9亿元,YOY+160.9%,主要系子公司中航工业复材主要客户票据到期收回同比增长所致。
投资建议:公司是我国航空碳纤维复材龙头企业,处于产业链枢纽位置。先进航空装备的复材使用比例不断提高。同时公司受益于以C919为代表的国产民机商业化进程加快和“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发展,复合材料有了更多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是13.00亿元、15.29亿元、17.80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是28x/24x/20x。
我们考虑到公司航空复材的长期成长性和业务可拓展性,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等。 |
| 9 | 华源证券 | 田源,张明磊,田庆争,陈婉妤 | 首次 | 增持 | 国内航空复材龙头,军民多领域景气共振业绩有望加速释放 | 2025-04-21 |
中航高科(600862)
投资要点:
中航工业集团旗下航空高性能复合材料龙头。公司是目前我国航空领域唯一专业从事复合材料研发工程化的单位,先后承担了我国多型飞机的复材原材料/结构件研制任务,高性能树脂及预浸料等产品代表了我国航空高性能复合材料最高水平,具有显著的核心竞争力和稳固的行业地位。
公司控股股东为中航工业集团,作为中国军民用航空装备的主要研制企业、实现完全自主保障的重要力量,我们认为控股股东丰富的产业经验与资源有利于为公司经营保驾护航,集团层面的资源调配与互补亦将助力公司快速成长。
经营业绩稳步增长,报表端指标持续向好。2020-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稳步增长,4年CAGR分别为14.88%和27.89%;2024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72亿元,同比+6.12%;实现归母净利润11.53亿元,同比+11.73%,主要系子公司中航工业复材超额完成原材料交付任务所致。
报表端,公司自2020年起销售、管理、财务三项费用占营收比重波动下降,2024全年指标为7.53%,反映公司经营管理效率不断提升、降本增效成果显著,有助于进一步释放利润;研发费用持续增长,2024全年研发费用率为3.90%,我们认为持续的高研发投入有助于材料企业保持技术先进性,帮助企业通过产品迭代实现单价提升、通过生产流程优化实现成本下降,最终驱动公司业绩快速放量。
军机+民航+航发+低空共同驱动,高端碳纤维复合材料需求有望快速提升。复合材料是由多种性质各异的材料组合而成,表现出优势互补且具有全新性能的多相固体新材料,具备密度低、比强度高、防腐耐蚀、抗疲劳、成型方式多样等众多优点,已成为航空航天领域中制造高空运输、国防安全等飞行器的最佳材料之一。
军用领域,复合材料的应用有助于军用飞机减轻重量、增强隐身能力,从而显著提升其战斗效能。目前我国最先进的第四代战斗机歼-20的航空复材使用比例为27%,较美国同代际战机F-35的36%仍有一定差距。我们认为,长期来看我国军机无论
是数量还是质量均要与美国看齐,在现有型号订单追加+新型号批量列装双需求下军用航空市场或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对航空复材的需求或将持续旺盛。
民用领域,航空复材满足了大型商用飞机对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以及舒适性的高标准需求,是大型商用飞机的首选材料。中国商飞C919飞机结构中的复合材料应用比例约12%,我们认为当前C919已进入产能快速爬坡期,包括航空复材在内的机体构件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同时,国产航空发动机和低空经济正处于加速产业化落地阶段,有望成为航空复材需求的新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71/16.06/18.3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8.93%/17.18%/14.35%,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23.71/20.23/17.69倍。我们选取光威复材、中简科技、航材股份为可比公司,三家公司按Wind一致预期计算的2025年平均PE为30.47倍。考虑到中航高科作为我国航空
高性能复合材料最高水平的代表、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布局未来可期,给予一定估值溢价,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产品质量与安全生产风险、产品定价风险等。 |
| 10 | 天风证券 | 王泽宇 | 维持 | 买入 | 业绩稳增彰显深内功,需求升维焕新增长极 | 2025-03-24 |
中航高科(600862)
事件:公司于3月14日发布年度报告,全年营业总收入实现50.72亿元,同比增长6.12%;归母净利润达到11.53亿元,同比增长11.75%,公司业绩表现符合市场预期。公司作为国内航空复合材料的龙头企业,在2024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通过持续研发投入、优化成本结构以及推进产业布局,实现了应收和利润的双增长,且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聚焦航空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双核主业,持续深耕提质增效,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营航空新材料业务核心基本盘稳固,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业务或迎来新一轮扩张
在2024年,公司航空新材料业务稳步增长,贡献了公司97.97%的收入,整体实现营业收入49.69亿元,同比增长6.37%,主要系期内航空复合材料原材料产品和刹车制品销售增长所致;航空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业务快速成长,实现营业收入0.96亿元,同比增长44.87%,主要是航空零部件及专用装备业务同比增加所致。我们认为,受益于复材的长研发周期与认证壁垒,公司航空新材料业务核心基本盘稳固,在我国航空供应链中日益重要,伴随我国军航民航有望快速成长;公司先进制造技术转型顺利,随制造业升级有望迎来持续增长。
2024年公司毛利率实现38.83%,较2023年增长2.07pct;净利率23.06%,较2023年增长1.35pct,自2021年起实现连续四年实现增长。公司全年费用率为11.43%,较2023年增加0.25pct。具体到各个费用来看,销售费用0.2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2.63%,主要系期内深化改革、精简优化销售人员费用所致;管理费用3.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59%,主要系期内人工成本及修理费增加所致;研发费用1.9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2.74%,主要系航空新材料研发投入增加所致。我们认为,伴随公司收入规模持续增长,规模效应不断显现,提质增效改革持续进行,公司盈利能力仍有提升空间。
业绩指引明确&合同负债显著增长,订单充裕预示未来业绩可期
公司2025年经营工作目标为实现58亿的营业收入(yoy:+14.35%),利润总额实现13.63亿(yoy:+0.5%)。公司2022年与2023年年报披露的次年收入指引分别为10.21%与4.60%,此次重回双位数的乐观指引,或表明在新型号换挡后有望步入新一轮成长期。2024年末公司合同负债在持续下滑2年后首次提升至1.67亿元(yoy+201.57%),或表明公司新老型号交替完成即将迎来新一轮放量周期,我们认为伴随装备无人化趋势逐步凸显,民用航空快速成长,航空碳纤维产业有望重回高速增长阶段。
低空经济快速发展,公司积极布局抢占行业高地
国内政府将低空经济视作新的增长引擎,产业扩张迅速。根据光明网报道,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实现1.5万亿元,2035有望突破3.5万亿元。而作为低空飞行器载体之一的eVTOL在轻量化要求下,机体结构的复合材料中碳纤维使用占比超过90%,单机用量接近百公斤航空碳纤维。在2024年12月,公司新设成立子公司深圳轻快世界,面向以eVTOL、无人机等为代表的低空经济通用航空装备领域,目标建成低空经济航空装备制造领域的航空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应用基地和产业高地。我们认为,作为国内航空领域专业从事复合材料研发工程化的企业,公司行业先发&卡位优势明显,而伴随未来低空经济的进一步落地,公司面向eVTOL、无人机等应用市场的新材料业务或将成为公司全新、重要增长点,为公司主营航空新材料业务增添活力。
军用&商用航空领域需求扩张,公司持续优化生产体系拓展市场迎接新增长
在军用航空领域,我国空军正加速向有人/无人组网协同作战方向发展,军机无人化或将成为主流趋势。相较传统有人机,无人装备的碳纤维用量占比较四代有人机有望提升30%左右,未来无人作战体系的落地或将进一步拉动航空预浸料的需求增长。2024年,公司不断优化生产管理体系,超额完成原材料交付任务。我们认为,公司的敏捷生产制造能力有望在“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装备升级周期中,率先承接高速迭代机型带来的批量化订单窗口。在商用航空领域,国产大飞机C919订单量超过1000架,2024年交付数量显著超过2023年,并且2025年预计实现50架的产能,C919国产大飞机的放量正在加速。我们认为,伴随国产大飞机C919交付数量增加与C929的未来投产,国产大飞机有望成为国内航空供应商的全新增长动能,开启航空碳纤维军用市场向民用市场切换的新篇章。公司复合材料研发工程化方面的长期从事经验,有望使其在我国军用&商用航空领域双轮驱动的趋势下充分受益,航空复材需求的增长有望打开公司航空碳纤维预浸料的长期增长天花板,未来航空新材料业务营业收入或将迎来全新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与评级:公司营业收入稳中向好,未来增长空间可期。伴随低空经济的迅速落地、军用飞机无人化趋势渐显以及国产大飞机放量持续加速,我们认为公司增长动能正由“十四五”军用装备更新换代向无人化装备渗透率提升&民用航空需求稳步切换,公司成长天花板正持续打开。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预测为58.72/68.71/82.83亿元,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58/16.16/19.58亿元,对应PE分别为25.99/21.84/18.0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外部国际局势变化风险;主观性风险等 |
| 11 | 太平洋 | 马浩然 | 维持 | 买入 | 材料主业保持增长,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 2025-03-19 |
中航高科(600862)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1-12月实现营业收入50.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75%;基本每股收益0.83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16%。
材料主业保持增长,制造板块大幅减亏。报告期内,公司坚持深耕主业提质增效,航空新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9.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37%。其中,中航工业复材实现营业收入47.65亿元,同比增长5.55%;利润总额13.74亿元,同比增长8.44%。优材百慕实现营业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32.77%;利润总额0.36亿元,同比增长170.82%。航空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0.96亿元,同比增长44.87%;利润总额-0.20亿元,同比减亏0.11亿元。公司综合毛利率达到38.83%,较上年同期增加2.08个百分点,整体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科技创新成效显著。报告期内,公司加大自主创新科技投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2024年研发投入1.9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74%;申请受理专利37项,获授权专利11项。报告期内,中航工业复材完成某型号预浸料研制,实现碳纤维与树脂界面的匹配,形成预浸料批量稳定制备技术。AG600圆满完成任务交付,C919民机材料研制取得突破进展,民机型号研制任务全面完成,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研制能力显著提升。优材百慕完成了某型号国产碳刹车盘副项目的STC和CAAC-PMA取证工作,以及两个型号国产碳刹车盘副项目的台架验证试验及飞行验证试验等。公司通过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推动航空新材料及高端装备业务研发,进一步提升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5-2027年的净利润为12.03亿元、13.98亿元、16.05亿元,EPS为0.86元、1.00元、1.15元,对应PE为29倍、25倍、2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增长不及预期;产品销售价格持续下降。 |
| 12 | 东吴证券 | 苏立赞,许牧,高正泰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报点评:新装备新布局双受益,复材龙头营收利润稳健增长 | 2025-03-17 |
中航高科(600862)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0.72亿元,同比去年+6.12%;归母净利润11.53亿元,同比去年+11.75%。
投资要点
营收利润双增长,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显著提高: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72亿元,同比增长6.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53亿元,同比增长11.75%。其中,航空新材料业务作为公司的主要业务,实现了营业收入49.69亿元,同比增长6.37%,主要得益于航空复合材料原材料产品和刹车制品销售的增长。此外,航空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业务也实现了营业收入9,587.49万元,同比增长44.87%,主要源于航空零部件及专用装备业务的增加。公司在成本控制和费用管理方面也取得了成效,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同比下降12.63%和增长4.59%,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2.74%,显示出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持续投入。整体来看,中航高科在2024年保持了良好的盈利能力和业绩增长态势。
持续加大自主创新研发投入,业务和技术上取得显著突破:2024年公司加大了自主创新科技投入,全年研发投入达到1.97亿元,申请受理专利37项,获授权专利11项。中航工业复材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完成了某型号预浸料研制,实现了碳纤维与树脂界面的匹配,形成了预浸料批量稳定制备技术。同时,公司在民机材料研制方面取得突破进展,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研制能力显著提升。优材百慕在民航飞机刹车盘副的国产化替代和高速列车刹车组件的应用推广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完成了多个型号国产碳刹车盘副项目的取证工作。此外,公司在智能装备和专用装备及零部件事业部也进行了业务优化和事业部制改革,进一步提升了整体运营效率和经营效益。
航空复合材料行业面临诸多积极变化,公司在航空复合材料领域拥有显著的竞争优势:随着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推进,复合材料作为新材料发展的重点,在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的需求持续增长。同时,低空经济的兴起,如eVTOL、无人机等飞行器的发展,对高性能复合材料的需求激增。公司在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构建了涵盖复合材料“设计—材料—制造—检测”全流程的科研生产技术和服务体系,众多竞争优势共同构成了公司在航空复材的核心竞争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业绩符合市场预期,基于十四五期间军工行业高景气,并考虑公司在碳纤维产业链的核心地位,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因此基本维持先前对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13.71/16.25亿元,前值13.79/16.30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17.61亿元,对应PE分别为26/22/2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战略风险;2)宏观经济波动风险;3)行业竞争风险;4)采购与供应链管理风险。 |
| 13 | 山西证券 | 骆志伟,李通 | 维持 | 增持 | 经营业绩持续稳健增长,持续受益复材市场扩张 | 2025-03-17 |
中航高科(600862)
事件描述
中航高科公司发布了2024年报。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50.72亿元,同比增长6.12%;归母净利润为11.53亿元,同比上升11.7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1.37亿元,同比上升13.00%;负债合计18.89亿元,同比减少14.19%;货币资金16.42亿元,同比增长3.34%;应收账款21.96亿元,同比减少0.07%;存货12.75亿元,同比增长6.11%。
事件点评
航空新材料业务持续稳健增长,提质增效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受益于预浸料和炭刹车产品交付增长,航空新材料业务2024年实现营收49.69亿元,同比增长6.37%,实现净利润12.20亿元,同比增长11.22%。航空先进制造
技术产业化业务进一步改革优化提升,2024年实现营收9587.49万元,同比增长44.87%,实现净利润-1951.68万元,同比减亏1145.87万元。2024年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2.08个百分点达到38.83%,净利率同比提升1.35个百分点达到23.06%,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2.74%。
持续受益于商业航空的强劲复苏以及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航空复合材料已进入成熟应用期,民用航空、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复合材料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公司作为我国航空领域唯一一家专业从事复合材料研发工程化的单位,在复合材料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未来公司将在巩固军品业务龙头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民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产业,未来有望持续受益于商业航空的强劲复苏以及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EPS分别为0.96\1.13\1.33,对应公司3
月14日收盘价25.96元,2025-2027年PE分别为27.0\23.1\19.5,维持“增持-A”评级。
风险提示
新装备列装不及预期;C919投产不及预期;产品交付不及预期。 |
| 14 | 民生证券 | 尹会伟,孔厚融,冯鑫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年报点评:2025年预计关联交易+32%;布局低空/民机复材新版图 | 2025-03-15 |
中航高科(600862)
事件:3月14日,公司发布2024年报,全年实现营收50.7亿元,YOY+6.1%;归母净利润11.5亿元,YOY+11.8%;扣非净利润11.4亿元,YOY+13.0%。业绩表现符合市场预期。公司聚焦航空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双核主业,持续深耕提质增效,实现经营业绩稳步增长。我们点评如下:
2024年降本增效盈利提质;2025年关联交易+32%。1)单季度:公司4Q24营收12.5亿元,YOY+8.1%;归母净利润2.4亿元,YOY+28.7%。4Q24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为历史同期新高。2)利润率:2024年,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2.1ppt至38.8%;净利率同比提升1.3ppt至23.1%。公司以“一利五率”抓手,提质增效效益明显。3)关联交易:2025年,公司预计和中航工业下属单位关联购销及劳务共46.5亿元,较2024年实际完成的35.2亿元增长32.2%。
超额完成交付任务;加快打造低空/民机增长点。2024年,中航工业复材:
实现营收47.65亿元,YOY+5.55%;净利润11.85亿元,YOY+8.91%。复材公司超额完成了原材料交付任务,满足交付任务和换代升级新材料需求。分产品看:1)新材料:实现营收49.15亿元,YOY+6.46%,毛利率同比提升2.21ppt至39.00%;2)机床:实现营收0.78亿元,YOY+20.51%,毛利率同比提升1.94ppt至9.69%。业务拓展方面,公司积极布局低空经济领域,2024年12月,公司在深圳设立面向低空经济的复合材料原材料和结构件专业化合资公司—深圳轻快世界,紧盯低空应用场景的商业化;同时公司统筹推进民机业务拓展,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合同负债较年初+202%;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比增加。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增加0.2ppt至11.4%,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减少0.1ppt至0.5%;管理费用率同比减少0.1ppt至7.3%;财务费用率为-0.3%,去年同期为-0.6%;研发费用率同比增加0.2ppt至3.9%。截至2024年末,公司:1)应收账款及票据36.8亿元,较年初增加6.8%;2)存货12.7亿元,较年初增加6.1%;3)合同负债1.7亿元,较年初增加201.6%,为3Q23末以来的最高值。2024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5.0亿元,YOY+16.7%。公司披露2025年经营目标:营收58亿元(YOY+14.3%),利润总额13.63亿元(YOY+0.42%)。
投资建议:公司是我国航空碳纤维复材龙头企业,处于产业链枢纽位置。先进航空装备的复材使用比例不断提高。同时公司受益于以C919为代表的国产民机商业化进程加快和“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发展,复合材料有了更多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是13.00亿元、15.29亿元、17.80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是28x/24x/20x。
我们考虑到公司航空复材的长期成长性和业务可拓展性,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降等。 |
| 15 | 天风证券 | 王泽宇 | 维持 | 买入 | 全球碳纤维体系洗牌进行时,军民双轮驱动复材龙头高成长 | 2025-03-04 |
中航高科(600862)
事件:西格里公司宣布启动碳纤维业务的大规模重组,旨在遏制短期的碳纤维运营亏损,世界碳纤维预浸料市场结构或将迎来改变(西格里公司在全球碳纤维市场中位列前五,曾是全球排名前二的大丝束碳纤维制造商);赫氏公司参加2025印度航展,展示全新快速固化预浸料产品,成功降低预浸料设备投资成本,航空用碳纤维预浸料技术或正迎来自动化、轻量化的关键突破。
我们认为,全球碳纤维行业大规模扩张之后,供需错配正在逐步调整,自动化成型等技术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带来需求新增量,公司作为国内航空领域碳纤维预浸料龙头企业或将迈向新一轮的增长。
公司布局上游产业链,产业盈利韧性有望增强
2024年,公司通过3.42亿元现金增资,持有长盛科技20%的股权,成为了长盛科技的第三大股东。我们认为,受制于下游需求短期波动,碳纤维预浸料价格正持续下行,公司下游利润端承压,或转向上游寻找降低成本的机会。通过增持上游产业链公司,此举或将带来产业供需格局变化,或降低公司碳纤维预浸料产品盈利波动,有望进一步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装备无人化成为主流趋势,军用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
美国政府宣布2025财年增加空军预算,同时投入研发“下一代空中优势”及“协同作战飞机”,下一代军机需求将进一步提升。此外,未来战场无人作战具有“察打一体、协同作战”的重要战略意义,美国预计在2033年前实现机队全无人化,我国空军同样正在面向无人化、加速向有人无人组网协同作战方向发展,军机无人化或将成为主流趋势。相较传统军用飞机,无人化装备的碳纤维用量占比有望较四代有人机提升30%以上,我们认为,伴随未来军用无人机的需求的不断提升,无人化装备渗透率有望持续增长,航空碳纤维预浸料市场或呈现倍数级增长。
商用航空领域需求旺盛,低空经济或将打开成长天花板
在商用航空领域,根据中国商飞预测,全球航空旅客周转量将保持3.8%的增速,全球喷气客机机队的年均增长率将在3.6%,未来二十年或将交付43863架新客机。短期而言,空客与波音预计将在2025年分别交付915、607架商业飞机,均远超2024年的交付量。同时,国产大飞机C919订单量超过1000架,2024年交付数量显著超过2023年,并且2025年预计实现50架的产能,C919国产大飞机的放量正在加速。我们认为,伴随国产大飞机C919交付数量增加与C929未来的投产,国产大飞机有望成为国内碳纤维供应商新增长动能,开启航空碳纤维军用市场向民用市场切换新篇章。
另一方面,国内政府将低空经济视作新的增长引擎,产业扩张迅速。2023年低空经济规模已经实现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根据光明网报道,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实现1.5万亿元,2035有望突破3.5万亿元。而作为低空飞行器载体之一的eVTOL在轻量化要求下,机体结构的复合材料中碳纤维使用占比超过90%,单机用量或达百公斤航空碳纤维。我们认为,考虑到低空飞行器较军用飞行器较大需求数量弹性,伴随eVTOL规模化量产,低空经济有望打开航空碳纤维成长天花板,公司作为国内航空领域专业从事复合材料研发工程化的企业,行业先发&卡位优势明显,有望充分受益于我国民用航空快速发展,实现军民航空碳纤维双轮驱动高速成长。
盈利预测与评级:行业供需格局正持续洗牌,制造生产技术正不断迭代。军用飞机无人化趋势逐渐渐显,国产大飞机放量持续加速以及低空经济的需求不断扩张,我们认为公司增长动能正由“十四五”军用装备更新换代向无人化装备渗透率提升&民用航空需求井喷切换,公司成长天花板正持续打开。由于军品交付节奏影响,我们下调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预测,调整为51.05/58.22/68.83亿元(2024-2025年前预计值为59.74/73.52亿元),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3/13.32/15.78亿元(2024-2025年前预计值为13.21/16.73亿元),对应PE分别为28.62/25.00/21.09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外部国际局势变化风险;主观性风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