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21 | 信达证券 | 庞倩倩 | 首次 | 买入 | 公司深度报告:核心业务增长稳健,第二成长曲线未来可期 | 2024-11-21 |
国能日新(301162)
业务卡位精准,成长逻辑明确。公司定位新能源领域软件和信息服务商,以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为核心,以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为辅助,积极延伸和拓展电力交易、智慧储能、虚拟电厂等相关创新产品,形成了成长性显著的业务矩阵。一方面,公司所处赛道长期受益于新能源政策;另一方面,基于稀缺的SaaS商业模式带来高毛利,以及公司的存量客户的不断积累,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持续提升。长远来看,公司广泛涉足了电力交易、储能和虚拟电厂等新兴领域,借助积累的算法和AI技术,快速适配相关领域的要求,有望开启第二成长曲线。
下游风电及光伏并网规模持续高增,行业景气度仍维持较为水平。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6.53亿千瓦,同比增长25%,约占我国发电总装机的53.8%,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7.14亿千瓦,同比增长高达51.6%;风电装机4.67亿千瓦,同比增长19.9%。风电、光伏发电合计装机规模已超过煤电装机。装机并网方面,2024年上半年全国光伏新增并网1.02亿千瓦,同比增长31%,风电新增并网容量2,584万千瓦,同比增长12%,市场呈现稳中有增的良好态势。而逐步完善的行业标准和执行细则也促使对于预测精度的考核更加严格,客户粘性和需求得到进一步强化。稀缺的SaaS商业模式也有望维持公司高毛利属性,夯实核心业务的基石定位。
分布式光伏新技术规定出台,行业先行者有望受益于市场机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24年4月发布的《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规定了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有功功率、无功电压、故障穿越、功率预测等相关技术要求,以及并网检测与评价内容。文件适用于通过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三相并网的新建或改扩建光伏发电系统的接入、调试和运行。由此,分布式光伏配置功率预测系统将有国家标准可依。基于分布式光伏未来在功率预测方面潜在的市场需求,2024上半年公司已完成多种分布式功率预测软件服务方案的设计工作并开始陆续开发相应的软件产品,为迎接市场的需求端变化做好准备。
虚拟电厂等创新业务有望实现第二成长曲线。公司目前在虚拟电厂业务方面主要以虚拟电厂智慧运营管理系统和虚拟电厂运营业务两种方式进行。前者主要为客户提供虚拟电厂平台开发、资源接入等软件定制开发服务。后者则通过聚合分散的负荷用户而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响应电网指令参与调峰,从而辅助电网调峰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或缓解电网的负荷压力,并根据所产生的调峰贡献获取补贴收益。子公司日新鸿晟则致力于拓展工商业储能、分布式光伏等资源类型的投建运营或代运营业务。
盈利预测与估值:基于公司主业稳定增长,所布局的新业务有良好的成长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为5.88/7.49/9.50亿元,同比增长28.9%/27.4%/26.8%。2024-2026年预计归母净利润1.11/1.41/1.79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36.0/28.3/22.3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电力智能化业务开展不达预期;行业发展不达预期;能源IT行业竞争激烈。 |
22 | 中泰证券 | 闻学臣 | 维持 | 买入 | 收入稳健增长,创新业务持续加码 | 2024-10-27 |
国能日新(301162)
报告摘要
10月25日,公司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24Q3公司实现营收1.41亿元,同比增长17.34%,归母净利润1851万元,同比下降0.86%,归母扣非净利润1503万元,同比下降15.22%。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65亿元,同比增长18.15%,归
母净利润5321万元,同比增长2.69%,归母扣非净利润4335万元,同比增长0.90%。
收入持续稳健增长,销售费用增长压制利润表现。24Q3公司营收增长17.34%,延续了今年上半年的增长水平,营收增长表现持续稳健。费用端,24Q3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分别为0.38/0.11/0.2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1.68%/17.23%/4.21%,可以看到,公司第三季度持续保持销售费用高投入,持续加强市场与业务拓展,这在当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利润表现,从而使得公司Q3单季归母净利润略有下跌。
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快速增长,创新业务持续加码布局。截至24Q3末,公司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分别为1.95/0.68亿,较年初分别大幅增长941%/422%。较高的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增速,反映了公司持续加强分布式光伏、用户侧储能项目等方面的投资建设。今年以来,公司持续加码创新业务的布局,多次通过入股并购、自有资金建设投资项目等方式,大力创造创新业务的业务试点,我们认为前期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后续将为公司带来持续的运营收益,带动实现更好的经营业绩。
定增申请获深交所受理,助力公司发展更进一步。10月24日,公司收到深交所通知,公司定增申请文件获得深交所受理。本次定增体现了公司管理层对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后续定增若得以通过,将助力公司发展更进一步。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55/6.80/8.1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9/1.35/1.79亿元,对应PE分别为45.0/33.2/25.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虚拟电厂、电力市场化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产品与技术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等。
|
23 | 国金证券 | 姚遥 | 维持 | 增持 | Q3业绩符合预期,功率预测领先地位稳固 | 2024-10-27 |
国能日新(301162)
2024年10月25日公司披露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6亿元,同比增长18.2%;实现归母净利润0.5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Q3实现营收1.4亿元,同比增长17.3%;实现归母净利润0.2亿元,同比下降0.9%,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
发布新能源大模型“旷冥”,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领先地位稳固。2024年10月15日,公司自研新能源大模型“旷冥”正式发布,大模型采用动态图神经网络、大气分层结构、时序注意力机制等前沿技术,可对新能源气象与出力进行精准预测,从而结合电力市场特征,提供更加准确的全省45天气象资源预测、日前/实时电价预测、负荷预测等,公司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领先地位有望持续巩固。
电力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公司创新类产品望充分受益。
10月15日,省间电力现货市场转正式运行启动仪式在京举行,电力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公司创新产品(电力交易、虚拟电厂、微电网)持续跟进电改政策、加速完善产品服务体系:1)电力交易:着手开展辽宁、宁夏、陕西等省份产品研发工作,拓展山西、山东、甘肃等省份的用户侧客户;2)虚拟电厂:已获得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电网的聚合商准入资格,在江苏、浙江、上海、广东、重庆等省份落地开展示范项目;3)微电网:研发了多网融合的显控一体机设备整体解决方案等。
盈利能力基本维持稳定,销售/管理费用率上升。
前三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67.3%,同比-0.5pct,盈利能力基本维持稳定;费用率方面,公司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26.7%,同比+2.2pct,管理费用率8.7%,同比+0.1pct,研发费用率17.8%,同比-2.6pct。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考虑到功率预测业务优势,并网控制、新能源管理等行业景气度、新业务潜在增量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1.1/1.4/1.8亿元,现价对应PE为42/33/24,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装机不及预期;电改革推进不及预期;市场竞争程度加剧。 |
24 | 平安证券 | 闫磊,黄韦涵,王佳一 | 首次 | 增持 | 功率预测优势稳固,电力体制改革打开成长空间 | 2024-10-14 |
国能日新(301162)
平安观点:
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领先企业,“源网荷储”全链开拓。公司以传统能源业务起家,成功转型新能源信息化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公司基于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核心竞争力,实现新能源电力管理“源网荷储”全覆盖。公司运维服务体系完备,客户覆盖范围广且粘性高,为公司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上半年,母公司业绩向好,主营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功率预测业务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创新业务有望逐渐起量,将成为推动公司未来发展的新引擎。
新能源装机持续较高景气度,电力体制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双碳”战略背景下,我国新能源装机市场维持较高景气度。新能源电站加速并网加大对电网的影响,发电功率预测考核标准逐步升级,拉升相关产品及服务需求。同时,极端天气、长时预测新功能及分布式等新场景,有望进一步打开功率预测市场空间。我国电力交易市场建设相关文件密集出台,各省电力现货市场将陆续转入正式运行阶段,将为电力交易相关产品打开市场空间。此外,新能源电力市场用户侧政策的逐步放开将加速虚拟电厂、微电网及储能等相关产品需求的释放。
传统业务奠定发展根基,创新产品开辟新增长点。传统业务方面:公司基于源端功率预测技术及市场份额优势筑牢核心竞争力,功率预测业务服务电站数量持续攀升且客户粘性较强,为公司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等业务有望受益于新能源装机市场的较高景气度,维持良好增长势头。创新业务方面:公司精准把握新能源电力行业发展大势,前瞻布局电力交易、储能、虚拟电厂、微电网等领域。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及用户侧政策的逐步放开,公司创新产品线有望作为第二增长曲线拉动公司成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是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领域领先企业,基于源端功率预测优势筑牢核心竞争力,逐渐延伸业务边界实现新能源电力管理“源网荷储”全链条布局。传统业务凭借领先的预测精度及市场份额,有望受益于新能源装机市场较高景气度持续增长,为公司长期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创新业务则有望在电力体制改革浪潮中,作为公司第二成长曲线开辟新的增长点。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为5.80/7.55/9.9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7.1%/30.2%/31.3%;归母净利润为1.04/1.35/1.7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3.6%/29.5%/30.0%;EPS分别为1.04/1.35/1.75元,根据2024年10月11日公司收盘价,对应2024-2026年PE分别为37.1x/28.7x/22.1x。我们看好公司的未来发展,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1)公司功率预测业务发展不及预期。 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业务是凝聚公司核心技术优势的根基业务,若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领域市场竞争加剧,公司预测精度及市场份额不能继续保持领先,则公司功率预测业务存在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2)电力体制改革推进不及预期。 公司作为电力市场新能源信息化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其业务开展与业绩释放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节奏密切相关,若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落地节奏不达预期,则公司发展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 3)公司创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 创新业务是公司基于对新能源电力市场未来发展大势判断的前瞻性布局,若公司相关产品线拓展不理想,或相关细分领域发展不达预期,则公司创新业务发展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