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华鑫证券 | 胡博新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静待新集采落地,储备创新转型 | 2025-09-03 |
百诚医药(301096)
事件
百诚医药发布公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235.31万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36.7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9.81万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97.69%。
投资要点
Q2季度相对好转,期待新集采落地
2025年Q2单季度,公司收入2.04亿元,同比2024年同期下降34.18%,环比2025年Q1增长58.18%,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929.58万元,同比下降65.29%。虽然CRO业务仍受到MAH制度和第十批集采政策变化的影响,但公司在Q2加大了自主研发技术成果转化,实现了单季度扭亏为盈。目前,第十一批药品集采已经启动,在中标规则上进行了优化,公司的多个研发转化品种被纳入集采,有望以合适的价格中标。
AI赋能,加速1类新药研发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药AI平台,加速药物发现和设计进程,目前已取得1类新药的2个IND批件,上半年公司新增多个1类新药研究项目,涵盖神经、自身免疫和实体瘤三大领域。
高端仿制药研发进入收获期
公司已搭建起吸入制剂、缓控释制剂、透皮给药制剂、复杂注射剂等高端仿制药平台,并已有品种陆续上市,其中透皮给药平台已获批上市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和利丙双卡因乳膏,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被纳入第十一批集采范围。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7.14、8.32、9.82亿元,EPS分别为0.43、0.59、0.94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44.3、105.7、66.2倍,考虑公司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升级,长期业绩增长受国内政策影响减弱,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集采降价幅度过大导致合作转化品种盈利大幅下滑的风险;创新药研发的不确定性;MAH制度变化的风险。 |
2 | 太平洋 | 周豫,张崴 | 维持 | 增持 | 短期业绩承压,临床盈利改善 | 2025-08-28 |
百诚医药(301096)
事件:
8月26日,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2元,同比下降36.70%,归母净利润为0.03亿元,同比下降97.6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12亿元,同比转亏。
点评:
收入低于预期,利润有所承压。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2元,同比下降36.70%,归母净利润为0.03亿元,同比下降97.69%,收入端低于预期,利润端有所承压,主要原因是公司仿制药业务受集采、MAH收紧等因素影响。单季度来看,2025Q2实现营业收入2.04亿元,同比下降34.18%,归母净利润为0.29亿元,同比下降65.2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24亿元,同比下降33.52%。
各业务收入同比下降,临床业务盈利能力提升。分业务来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临床前药学研究实现营业收入0.78亿元,同比下降30.90%,毛利率为55.25%,较去年同期减少2.53个百分点;临床服务实现收入0.81亿元,同比下降12.04%,毛利率为48.60%,较去年同期增加11.22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有所提升;研发技术成果转化为1.07亿元,同比下降63.08%,毛利率为74.79%,较去年同期减少12.49个百分点。
不断夯实研发团队,研发项目结构优化。公司不断加快创新转型,并加大研发人才招聘与储备,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共有1451名员工,研发技术人员占比64.85%,硕博人员占比20.68%,整体学历及综合素质较高;此外,公司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为1.01亿元,同比下降32.09%,主要和公司优化调整研发项目结构有关。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5年-2027年公司营收为6.69/6.95/8.06亿元,同比增长-16.60%/3.98%/15.93%;归母净利为0.83/0.88/1.03亿元,对应PE为74/70/59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仿制药CRO业务增速放缓或减少、新签订单不及预期、人力成本上升及人才流失、药物研发失败、行业监管政策等风险。 |
3 | 国信证券 | 陈曦炳,彭思宇 | 维持 | 增持 | 受政策影响业绩承压,持续加大创新转型投入 | 2025-05-12 |
百诚医药(301096)
核心观点
受政策影响,业绩短期承压。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8.02亿元(-21.18%),归母净利润-0.53亿元(-119.39%),扣非归母净利润-0.73亿元(-128.07%)。其中24Q4单季营收0.80亿元(-73.51%),归母净利润-1.94亿元(-375.83%),扣非归母净利润-1.98亿元(-440.70%),2024年业绩承压,主要系仿制药CRO业务受集采、MAH制度等政策的影响,收入下滑,利润端受商业化生产线转固的折旧成本增加、创新转型期费用投入的影响较大。2025年一季度营收1.29亿元(-40.32%),归母净利润-0.26亿元(-152.59%),扣非归母净利润-0.36亿元(-174.26%),利润端持续承压,收入端环比略有恢复。
毛利率下降,研发费用率提升较多。2024年公司毛利率51.98%(-13.55pp),毛利率下滑较多主要系传统仿制药CRO项目价格竞争加剧,以及商业化产线转固后折旧摊销增多所致。销售费用率1.87%(+0.92pp),管理费用率9.66%(-2.98pp),研发费用率39.69%(+16.00pp),财务费用率0.52%(+2.61pp),四费率51.74%(+16.55pp),研发费用率明显提升,主要系公司持续加大创新药、仿制药的研发投入所致。
拓展创新药项目,布局出海。传统仿制药CRO竞争加剧,公司积极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秉承创新药和仿制药研发双线发展思路,开展了多个新药研发项目,已取得1类新药的2个IND批件,完成11个2类新药IND申报,已获得10个IND批件。同时,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加速原料药、制剂等在海外的注册进程,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投资建议:考虑传统仿制药CRO竞争加剧、折旧成本增加及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下调2025、2026年盈利预测,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营收7.3/7.9/8.5亿元(原2025、2026年为10.8/12.8亿元),同比增速-9%/8%/8%,归母净利润0.5/0.9/1.2亿元(原2025、2026年为2.2/2.7亿元),同比增速201%/62%/34%,当前股价对应PE=71/44/32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药物研发失败风险;订单执行不及预期风险;监管政策风险。 |
4 | 太平洋 | 周豫,张崴 | 维持 | 增持 | 业绩短期有所承压,临床业务稳定增长 | 2025-04-24 |
百诚医药(301096)
事件:
4月22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全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02、1.29亿元,分别同比下降21.18%、40.3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3、-0.26亿元,同比转亏,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73、-0.36亿元,同比转亏。
点评:
收入低于预期,利润有所承压。2024年全年收入端低于预期,利润端有所承压,主要原因是仿制药业务受集采、MAH等制度影响。单季度来看,2024Q4实现营业收入0.80亿元,同比下降73.51%,归母净利润为-1.94亿元,同比转亏,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98亿元,同比转亏。
临床业务稳定增长,其他业务有所波动。分业务来看,2024年公司临床服务为2.13亿元,同比增长10.48%,毛利率为37.84%,较去年同期减少6.18个百分点;临床前药学研究实现营业收入1.94亿元,同比下降42.76%,毛利率为55.72%,较去年同期减少9.03个百分点;研发技术成果转化为2.88亿元,同比下降26.67%,毛利率为73.30%,较去年同期减少5.33个百分点;CDMO为0.42亿元,同比下降20.52%,权益分成为849.58万元,同比下降71.32%,商业化生产为0.37亿元。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不断加速创新转型。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2024年全年研发费用为3.18亿元,同比增长32.06%,主要和公司持续加大对创新药、仿制药的研发投入有关。此外,公司不断加快创新转型,在创新药领域的布局日益完善,截至2024年底,公司新药研发团队已超200人,硕博比例超80%,在研核心创新药项目12个。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5年-2027年公司营收为6.82/6.97/7.88亿元,同比增长-14.91%/2.14%/13.04%;归母净利为1.05/1.08/1.24亿元,对应PE为33/33/28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仿制药CRO业务增速放缓或减少、新签订单不及预期、人力成本上升及人才流失、药物研发失败、行业监管政策等风险。 |
5 | 国信证券 | 张佳博 | 维持 | 增持 | 短期业绩承压,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 2024-11-07 |
百诚医药(301096)
核心观点
24Q3业绩承压,利润端下滑幅度大于收入端。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7.21亿元(+1.07%),归母净利润1.42亿元(-29.69%),扣非归母净利润1.25亿元(-37.74%)。其中24Q3单季营收1.96亿元(-32.26%),归母净利润0.07亿元(-90.92%),扣非归母净利润0.02亿元(-97.79%)。公司三季度业绩有所下滑,主要系仿制药CRO行业竞争加剧、下游药品行业销售疲软、MAH监管趋严所致,利润端下滑幅度更大,主要系公司加大布局创新药和仿制药自研项目而研发投入增大、商业化产线转固而折旧摊销增多所致。
毛利率下滑较多,研发费用率提升明显。24Q3公司毛利率40.90%(-27.52pp),毛利率下滑较多主要系传统仿制药CRO项目价格竞争加剧,以及商业化产线转固后折旧摊销增多所致。销售费用率2.27%(+1.43pp),管理费用率-8.31%(-21.37pp),研发费用率43.97%(+22.54pp),财务费用率1.45%(+2.75pp)。研发费用率提升明显,主要系公司拓展二类新药项目,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管理费用率下降较多,主要系公司根据股权激励实际履行等情况调整原计提费用。
拓展创新药项目,布局出海。传统仿制药CRO竞争加剧,公司积极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秉承创新药和仿制药研发双线发展思路,布局自主立项的创新药物研发,目前创新药物研发项目共17项,包括11项小分子化药和6项大分子生物药,广泛布局于肿瘤、自身免疫、神经精神及呼吸道疾病等关键医疗领域。同时,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加速原料药、制剂等在海外的注册进程,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投资建议:考虑传统仿制药CRO竞争加剧及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营收9.1/10.8/12.8亿元(原为11.8/14.6/17.5亿元),同比增速-11%/19%/19%,归母净利润1.8/2.2/2.7亿元(原为3.0/4.0/5.0亿元),同比增速-35%/22%/23%,当前股价对应PE25/20/16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药物研发失败风险;订单执行不及预期风险;监管政策风险。 |
6 | 太平洋 | 周豫,张崴 | 维持 | 增持 | Q3收入低于预期,利润大幅下滑 | 2024-10-31 |
百诚医药(301096)
事件:
10月28日,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21亿元,同比增长1.07%,归母净利润为1.42亿元,同比下降29.6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25亿元,同比下降37.74%。
点评:
Q3收入低于预期,利润大幅下滑。单季度来看,2024Q3实现营业收入1.96亿元,同比下降32.26%,归母净利润为745万元,同比下降90.9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80万元,同比下降97.79%。我们判断,2024Q3收入端增速低于预期大概率和临床前药学研究业务表现欠佳有关,此前降价的订单陆续体现在报表端;此外,我们判断利润端大幅下滑原因是在收入下滑的同时成本无法下降(如人力成本、医院费用等)。
预计临床业务稳定增长,自研转化增速放缓。分业务来看,我们预计2024Q3:1)临床前药学研究收入同比下滑,此前降价订单开始转化;2)临床服务收入稳定增长;3)自研转化收入增速放缓,和客户投资意愿下降有关;4)权益分成、CDMO收入同比下滑,和新产品集采推迟有关。
研发投入不断加大,创新布局日益完善。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2.35亿元,同比增长52.66%,主要和公司加大对创新药、仿制药布局有关。此外,公司不断加快创新转型,在创新药领域的布局日益完善,截至2024H1,公司创新药研发项目共有17项,其中小分子化药11项、大分子生物药6项。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4年-2026年公司营收为9.84/10.51/11.79亿元,同比增长-3.31%/6.85%/12.19%;归母净利为1.92/2.28/2.69亿元,同比增长-29.55%/19.08%/18.02%,对应当前PE为26/22/18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仿制药CRO业务增速放缓或减少、新签订单不及预期、人力成本上升及人才流失、药物研发失败、行业监管政策等风险。 |
7 | 开源证券 | 余汝意,汪晋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Q3业绩阶段性承压,自研技术转化助推业务转型 | 2024-10-30 |
百诚医药(301096)
Q3业绩阶段性承压,上半年新签订单整体增速稳健
2024Q1-3公司实现营收7.21亿元,同比增长1.07%;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下滑29.69%;扣非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下滑37.74%。单看Q3,公司实现营收1.96亿元,同比下滑32.26%,环比下滑36.51%;归母净利润745万元,同比下滑90.92%,环比下滑91.18%;扣非归母净利润180万元,同比下滑97.79%,环比下滑97.58%。从盈利能力上看,前三季度毛利率61.17%,同比下滑6.15pct;净利率19.62%,同比下滑8.61pct。2024H1公司新签订单金额约7.11亿元,同比增长13.38%,新签订单整体稳健增长。考虑行业竞争持续加剧,我们下调公司2024-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69/2.13/2.82亿元(原预计3.21/4.20/5.46亿元),EPS为1.55/1.95/2.58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5.4/20.1/15.2倍,鉴于公司自研转化业务整体稳健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自研转化业务发展迅速,继续加大研发布局新的增长点
2024H1受托业务与自研转化业务实现营收2.06/2.90亿元,同比增长5.77%/52.43%,自研转化业务快速发展。公司加大研发,目前开展了多个新药研发项目,涵盖11项小分子化药和6项大分子生物药;目前已获得4个2类新药的IND批件,1个1类新药已完成临床I期试验,后续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CDMO业务与临床业务快速成长,一体化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公司持续推进“药学研究+临床试验+定制研发生产”的综合药物研发生产一体化服务平台。2024H1生产子公司赛默制药对内对外合计取得营收6202万元;累计已完成落地验证项目520个,申报注册项目303个。2024H1,公司临床业务实现营收9259万元,同比增长32.22%;截至2024年6月底,已完成300个BE试验、2个药代动力学研究(其中包括1项1类新药),近150个临床试验提交注册申请,临床业务快速发展。
风险提示:国内政策变动、仿制药研发需求下降、行业竞争格局恶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