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华安证券 | 王强峰,刘天其 | 维持 | 买入 | 24年业绩稳步增长,吸附材料板块放量高增 | 2025-05-07 |
蓝晓科技(300487)
主要观点:
事件描述
2025年4月23日,蓝晓科技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25.54亿元,同比增长2.62%;实现归母净利润7.87亿元,同比增长9.7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45亿元,同比增长2.99%。
公司2025Q1实现营业收入5.77亿元,同比下滑8.58%,环比下降12.91%;实现归母净利润1.93亿元,同比增长14.18%,环比增长1.2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90亿元,同比增长15.17%,环比增长14.22%。
吸附分离材料持续高增,基本仓业务驱动整体盈利表现
公司2024年吸附分离材料业务保持高增长态势,平抑受锂资源行业周期性景气度等影响带来的系统装置业绩下滑,业绩保持稳健增长。2024年公司吸附分离材料、系统装置、技术服务营收分别实现19.86/4.69/0.64亿元,同比增长27.61%/-43.13%/-1.60%;吸附分离材料板块中金属资源营业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30%,主要源于金属镓、铀价格上涨与石煤提钒工艺优化;生命科学板块营业收入5.68亿元,同比增长28%,主要得益于seplife2-CTC固相合成载体和sieber树脂的高等级优质产能和持续稳定供货;水处理与超纯化营业收入6.88亿元,同比增长34%,主要源于与重点半导体企业实质订单落地,在面板客户体系市占率提升;化工与催化营业收入2.02亿元,同比增长42%,主要源于双酚A催化树脂商业化供货。碳酸锂2024年均价90920.61元/吨,同比下降64.35%,受锂行业周期下行与项目执行进度影响,系统装置板块营业收入4.69亿元,同比下滑43%。但公司基本仓吸附分离材料业务高盈利冲抵盐湖提锂项目带来的负贡献,全年毛利率52.85%,同比提升1.72%。
海外业务收入高速增长,有望在未来为业绩贡献新增量。2024年公司海外营业收入6.5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5.1%,显著高于国内同比下滑6.80%,国际化战略卓有成效、关键海外市场逐步突破、公司已开拓在多个应用领域保持较好的市场占有率。
2025Q1盈利能力保持增长,核心板块业务有望延续强势公司2025Q1实现营业收入5.77亿元,同比下滑8.58%,环比下降12.91%;实现归母净利润1.93亿元,同比增长14.18%,环比增长1.22%;营业收入下降主要系盐湖提锂项目计入节奏差异,2024Q1国投罗钾项目目吸附材料及系统装置交付计入收入,但2025Q1持续受到锂行业下行影响拖累收入。扣除盐湖提锂后,公司基础业务收入5.77亿元,同比增长9%,生命科学、水处理和超纯化、金属资源业务板块保持较快增速,有望全年继续走强贡献利润。
核心板块存量增量业务同步发展,下游应用领域拓展稳步进行公司金属资源、生命科学、水处理与超纯化等基本仓业务依托技术、管理、营销优势持续放量,同时围绕生命科学、饮用水、新能源、碳排放等新兴市场积极开拓与渗透增量市场。(1)金属资源板块,提铀领域持续进行国有替代、氧化铝母液提镓保持高市占率、提镍提钴提钒多个工业化项目落地,产品销售加速放量。(2)生命科学板块,GLP-1多肽类药物持续放量,ProteinA亲和填料、离子交换类产品、复合模式填料、医美胶原蛋白等产品项目稳步推进,陆续完成120t固相载体车间、70000L琼脂糖/葡聚糖车间的扩建,GMP高等级生产车间及独立的生命科学园区正在筹划。(3)水处理与超纯化板块,高端饮用水市场渗透率继续提升,超纯水领域与重点半导体企业实现实质性订单落地、面板行业已顺利实现多条新建水线的全线供货;新建产能方面,蒲城蓝晓2万吨高端材料产能与4亿元高端材料制造产业园项目稳步推进,未来将进一步满足高端市场应用需求。(4)盐湖提锂领域,已完成及执行盐湖提锂产业化项目合计碳酸锂/氢氧化锂产能10万吨,西藏结则茶卡首条3300吨氢氧化锂产线正在试验、调试,未来有望为公司贡献新的业绩增量。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5年-2027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9.69、11.91、14.51亿元(2025-2026年前值分别为9.73、12.13亿元),对应PE分别为24、20、16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2)下游应用领域变化风险;
(3)国际局势及汇率波动风险;
(4)行业政策变化风险。 |
2 | 海通国际 | 刘威,孙小涵 | 维持 | 增持 | 蓝晓科技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度点评:2024年公司净利润实现稳定增长 | 2025-05-02 |
蓝晓科技(300487)
本报告导读: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同比均实现稳定增长,得益于材料销售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弥补了提锂项目收入下滑。
投资要点: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同比均实现稳定增长,得益于材料销售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弥补了提锂项目收入下滑。2025年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继续维持正增长。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28、12.61和14.9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02、2.48、2.94元(原2025-26预测为2.29、2.81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025年26X PE(原为2024年35x),目标价52.52元(-20%),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实现稳定增长。2024年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25.54亿元,同比增长2.62%;实现归母净利润7.87亿元,同比增长9.79%。2025Q1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5.77亿元,同比减少8.58%,实现归母净利润1.93亿元,同比增长14.18%。
金属资源板块及生命科学板块营业收入实现快速增长。2024年,金属资源板块吸附材料销售收入为2.56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金属镓、铀的价格相对于2023年均有上涨;生命科学板块吸附材料销售收入5.68亿元,同比增长28%。受益于GLP-1多肽类药物需求公司固相合成载体业务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水处理与超纯化吸附材料实现销售收入6.88亿元,同比增长34%;化工与催化吸附分离材料实现销售收入2.02亿元,同比上升42%;节能环保类吸附分类材料实现销售收入1.81亿元,基本持平。
西藏提锂项目加速进行。西藏结则茶卡3300吨氢氧化锂产线在建项目经现场试验、调试等,有望建成西藏地区首个达标运行的工业化盐湖提锂项目,后续6700吨产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有望加快建设。
风险提示: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产品需求不及预期。 |
3 | 太平洋 | 王亮,王海涛 | 维持 | 买入 | 基本仓业务稳健增长,吸附材料产销双增 | 2025-04-29 |
蓝晓科技(300487)
事件:公司近期发布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5.54亿元,同比增长2.62%;实现归母净利润7.87亿元,同比增长9.79%。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00元(含税)。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5.77亿元,同比减少8.58%;归母净利润1.93亿元,同比增长14.18%。
2024年业绩创新高,基本仓业务稳健,海外业务高速增长。公司2024年营收、净利润保持双线增长,创出历史新高。其中,盐湖提锂大项目收入1亿元,占比3.9%,相比2023同比下滑81.0%,这与锂资源行业的周期性景气度和项目执行进度有关。2024年扣除盐湖提锂大项目后,基础业务收入24.5亿元,同比增长24.7%,占全年总营收的96.1%。基础业务中,吸附材料营收19.9亿元,占比80.9%;装置营收3.7亿元,占比15.1%。生命科学、水处理与超纯化板块稳健增长,2024年公司实现海外销售收入6.5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5.1%,显著高于国内业务增长。
吸附材料产销量双增,生命科学、水处理等板块贡献明显。2024年,公司继续保持吸附材料的产销量双增趋势,总产量达到6.57万吨,同比增加33.4%;销量6.37万吨,同比增加33.6%。其中,生命科学板块吸附材料销售收入5.68亿元,同比增长28%,延续良好增长趋势;水处理与超纯化吸附材料实现销售收入6.88亿元,同比增长34%,高端饮用水市场渗透率继续提升,超纯水领域进一步放量;化工与催化吸附分离材料实现销售收入2.02亿元,同比上升42%。随着新产能的逐步释放,公司的产品市占率、行业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87/11.27/13.13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2/20/1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产品价格波动、项目进展不及预期、行业产能过剩风险、需求下滑、行业竞争加剧等。 |
4 | 中国银河 | 陶贻功,梁悠南,马敏 | 维持 | 买入 | 蓝晓科技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财务持续优化,国产替代迎加速契机 | 2025-04-27 |
蓝晓科技(300487)
摘要: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实现营收25.54亿元,同比+2.62%,归母净利7.87亿元,同比+9.79%。实现经现净额7.32亿元,同比+9.34%,ROE(加权)21.33%,同比-1.79pct。2024年分红预案: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6.00元(含税),预计全年累计现金分红3.65亿元,股利支付率46%。2025Q1,公司实现营收5.77亿元,同比-8.58%,实现归母净利1.93亿元,同比+14.18%。实现经现净额1.47亿元,同比+101.814%,ROE(加权)4.81%,同比持平。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现金流大幅改善,财务质量持续优化。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9.47%、31.11%,同比+0.80pct、+2.12pct。拆分来看2024年公司系统装置毛利率31.05%,同比-13.87pct;吸附分离材料毛利率52.85%,同比+1.72pct,材料端盈利能力的提升抵消了装置端毛利的下滑,是公司盈利能力提升的主因。2025Q1,公司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50.90%、33.48,%,同比分别+5.37pct、+6.67pct,盈利能力实现了进一步提升。资本结构方面,公司负债率低:2025Q1公司资产负债率34.15%,有息负债率仅7.68%。现金流方面,2024、2025Q1公司净现净额大幅改善,净利润现金含量分别为0.92、0.75,呈持续改善态势。
细分领域齐头并进,生命科学等新兴领域持续突破。2024年,公司吸附材料收入19.86亿元,同比增长27.61%,收入占比77.76%。从细分领域看,水处理及超纯化、生命科学、金属资源三个板块整体延续了高增长态势,分别为6.88、5.68、2.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10%、27.82%、29.87%;化工催化板块大幅增长42.48%至2.02亿元。仅节能环保板块受市场环境影响出现小幅下滑,下降2.48%至1.81亿元。另外,收入占比较低的食品加工板块,亦同比增长28.24%至0.56亿元。我们判断随着公司国际市场的持续开拓、生命科学领域产能的扩张、超纯水国产替代加速、稀贵金属市场格局的向好等因素,公司主要的细分领域仍将延续稳健增长态势。系统装置方面,2024年该板块收入4.69亿元,同比下降43.14%,主因是盐湖提锂大项目2024年仅确认收入0.99亿元,同比大幅减少80.96%,扣除这部分影响,公司系统装置的“基本盘”保持了相对稳定,未来也有望随着吸附分离材料的持续增长而保持稳健发展。盐湖提锂项目方面,公司目前仍有金海锂业、金昆仑、藏格麻米错、哈纳克等多个大项目待确认,未来有望持续为公司贡献增量,此外,公司参与运维的国能矿业1万吨氢氧化锂项目目前试运营良好,投产后将为公司带来持续运营收入及业绩。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年净利分别为10.15、12.83、16.21亿元,对应PE分别为22.07X、17.46X、13.82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项目推进、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
5 | 天风证券 | 郭建奇,唐婕,刘奕町,张峰 | 首次 | 买入 | 吸附分离国际化平台,多领域迎来成长机遇 | 2025-02-20 |
蓝晓科技(300487)
吸附分离技术为核心的全球化企业,过去10年保持快速成长
蓝晓科技创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主营业务是研发、生产和销售吸附分离材料以及围绕吸附分离材料形成的配套系统装置和吸附分离一体化柔性解决方案。创始人高月静、寇晓康夫妇是国内外离子交换树脂领域有丰富研究和工作经验的专家,公司股权结构清晰且集中。公司凭借卓越的科技实力,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称号。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公司至今已成为吸附分离材料与技术行业的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国际知名企业。公司强调材料、工艺和系统设备的融合发展,并在全球设立多个材料、设备系统装置的生产、研发中心。
财务方面,公司过去10年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跨越式增长,过去十年收入和利润年化复合增长率均超过25%。吸附分离树脂业务过去五年年化复合增长率超过25%;系统装置业务复合增速接近40%。公司持续发展海外业务,海外收入占比由2013年的8.6%,增长至2024H1的27.2%。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费用比例低位稳定,研发投入持续提升,研发人员占比在2023年已提升至总人数的25.6%,属于高强度研发投入型公司。
吸附分离技术涉及六大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蓝晓科技在多个领域实现国产替代,锂资源提取和生命科学领域是近年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吸附分离技术是现代工业领域重要的物质分离、纯化方法,在各个领域应用中优势明显,在全球范围内,吸附分离材料广泛应用于金属资源、生命科学、水处理与超纯化、食品加工、节能环保及化工与催化等应用领域。在众多下游应用领域中,锂资源提取受益于快速发展的新能源产业近年来得以高速发展,生命科学领域中多肽、小核酸等领域前景光明,固相合成载体迎来高速发展周期。但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国际厂商依托其深厚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先进的工艺技术,占据了市场的高端领域。
蓝晓科技作为国内吸附分离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产品种类及新兴应用领域产业化等方面均表现出较强实力,六大产业均有较好的布局和发展,多个领域完成国产替代。我们认为金属资源中的提锂、生命科学中的固相合成载体两个领域,在未来蓝晓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锂业务中,与锂矿企业签订的运营合同是未来关注的重点之一。生命科学领域中,多肽、小核酸是具备快速发展的成长性品种,蓝晓凭借其率先布局的先发优势,已经在关键发展阶段占有重要地位。
盈利预测及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将实现营业收入25.37/39.35/51.3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8.10/11.07/13.92亿元;参考可比公司1.03倍PEG估值,给予公司目标价69.62元/股,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经营规模扩张带来的管控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下游应用领域变化的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技术泄密风险;国际业务拓展风险;新技术产业化进度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