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 1 | 东吴证券 | 张良卫,张家琦,戴晨 | 维持 | 买入 | 2025年三季报业绩点评:股权激励费用影响业绩释放,未来业绩有望持续回升 | 2025-10-30 | 
	
		        焦点科技(002315)
        投资要点
        事件:2025Q3焦点科技单季度收入同比增速为17.0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98%,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为-3.42%。
        股权激励费用和子公司亏损影响表观业绩,未来业绩有望触底回升:公司于2025年7月发布股权激励计划,将在2025-2027年摊销成本6,035/11,445/5,623万元,2025年将在三季度和四季度2个季度内完成股权激励费用的摊销,因此对2025Q3的业绩增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若不考虑股权激励费用的影响,公司利润增速有望更高(包含子公司其他业务亏损的影响)。
        主业现金回款保持高速增长:公司单三季度现金流量表披露的销售现金回款为18.59%,但这包含了其他非主业的业务增速(中报和年报有母公司口径),公司主业的现金回款仍然保持健康增长,这将进一步带动未来2025年的业绩上行。截止2025Q3,公司中国制造网会员数29214位,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546位,同比增长8.71%;累计购买过AI产品的会员数量达到了15687位,累计AI产品购买占比达到了53.7%。
        公司AI产品在买家和卖家端发力,未来有望持续贡献业绩增长:公司2025年10月22日发布了Sourcing AI产品,针对买家提供从查找转变为分析、协助和决策的AI产品。未来这一产品将会为买家提供更直观的搜索结果体现。买家端的用户基数远大于付费卖家,未来若收费将带来更大的业绩弹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由于公司2025年主业以外的业务有所下滑,但主业核心经营指标转好,将在未来有较大的贡献,因此我们将公司2025-2027年的归母净利润盈利预测由5.33/6.40/7.93亿元调整为5.21/6.40/8.18亿元,2025-2027年现价对应PE为27.44/22.32/17.47倍。我们认为公司是被低估的数字经济平台龙头,有望受益于“科技赋能+SaaS模式+政策利好”三大优势,迎来加速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波动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跨境经营和交易监管风险;行业竞争加剧  | 
	
		| 2 | 国信证券 | 张峻豪,柳旭,孙乔容若 | 维持 | 增持 | 三季度营收稳健增长17%,平台及AI付费会员数量持续扩大 | 2025-10-28 | 
	
		        焦点科技(002315)
        核心观点
        三季度收入增长17%,股权激励费用等影响短期利润。公司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87亿元,同比+17.01%,取得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比-1.98%,扣非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3.42%。公司收入端在中国制造网平台会员持续增长,以及会员价值贡献提升的支撑下表现较好。截至9月底,公司旗下中国制造网的平台收费会员数为29214位,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546位,累计购买过AI麦可的会员数为15687位(不含试用体验包客户)。
        利润端,三季度短期受股权激励费用3000余万等因素影响而表现下滑,剔除该因素后整体归母净利润增长20%+。
        股权激励影响费用率,现金流状况良好。公司三季度实现毛利率78.52%,同比-1.4pct,预计与增加买家端的投放以强化中国制造网的流量优势有关。
        销售/管理及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增加2.35/1.09/1.73pct,主要系股权激励
        费用增加等影响。现金流方面,公司前三季度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4.17亿元,同比+52.52%,整体现金流状况较好,主要受益于中国制造网现金收入增加,也为后续的收入增加奠定基础。
        风险提示:付费会员数量增长不及预期;AI发展不及预期;贸易环境恶化。  | 
	
		| 3 | 东吴证券 | 张良卫,张家琦,戴晨 | 维持 | 买入 | 2025年半年报业绩点评:主业现金回款增速持续加速,未来财报业绩增速有望保持上行态势 | 2025-09-03 | 
	
		        焦点科技(002315)
        投资要点
        事件:2Q25营收4.76亿,同比增长16.32%;归母净利润1.83亿,同比增长16.44%。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元。
        公司主业稳健增长,AI业务收入保持高增速:中国制造网上半年收入增速为17.14%,AI业务的收入达到了0.22亿元,收入增速达到了92.4%;配套业务持续收缩减亏,其中新一站保险收入同比下滑11.61%,跨境业务收入增速为5.81%。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0.62PCT,主要由于买量增长所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同比分别降低3.28PCT、4.35PCT和4.15PCT,整体净利率提升0.26PCT。
        主业现金回款增速持续加速,未来财报收入利润增速有望保持上行态势:2Q25中国制造网销售产品、提供服务的现金回款增速达到26.26%,而2024H1和2024H2此指标的同比增长6.43%和17.76%,公司卖家现金回款持续加速,伴随着收入的逐渐确认,未来业绩有望因此保持加速态势。中国制造网收费会员数为28699位,相比2024Q2增加2966位,同比增长11.53%;相比2025Q1增加581位,环比增长2.07%。购买AI麦可的会员累计超过13,000位,相比25Q1增长2000位。
        买家流量大幅提升,未来有望带动卖家回款增速的增长:2025年上半年,中国制造网积极开展一系列流量优化举措。通过网站性能升级、多语站点深度优化、网站图文质量分阶段提升以及流量策略优化等手段,成功实现整站流量同比增长35%。重点新兴市场区域更是表现亮眼,中东上半年流量同比增幅达45%,南美洲上半年流量同比增长43%,欧洲上半年流量同比攀升41%,南亚地区上半年流量同比增长39%,非洲地区上半年流量同比增幅为35%。除区域流量增长外,中国制造网针对不同行业的流量增速也进行了重点优化,机械制造、计算机产品、医药卫生、运动健身等行业在平台上的流量增长迅猛,提升了交易达成的可能性。买家流量的大幅提升将会传导至卖家付费的加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由于公司业绩持续上行,但发布股权激励将产生股权激励费用,2025-2027年股权激励费用分别为0.60/1.140.56亿元,因此我们将公司2025-2027年的归母净利润盈利预测由5.57/6.79/7.85亿元调整为5.33/6.40/7.93亿元,2025-2027年现价对应PE为31.32/26.09/21.06倍。我们认为公司是被低估的数字经济平台龙头,有望受益于“科技赋能+SaaS模式+政策利好”三大优势,迎来加速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波动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跨境经营和交易监管风险;行业竞争加剧  | 
	
		| 4 | 国信证券 | 张峻豪,柳旭,孙乔容若 | 维持 | 增持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长26%,贸易服务及AI业务持续成长 | 2025-09-02 | 
	
		        焦点科技(002315)
        核心观点
        业绩稳健,归母净利润实现26%增长。公司2025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15亿元,同比+15.91%,归母净利润2.95亿元,同比+26.12%,扣非归母净利润2.86亿元,同比+24.17%。单二季度看,营收同比+16.32%至4.76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16.44%至1.8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2.49%至1.77亿元。整体业绩在中国制造网主业会员服务体系完善及价值提升,以及AI+贸易等新兴业务快速增长下表现较优。
        中国制造网拓展多元买家群体,AI业务加速贡献增量。分业务看,中国制造网主业收入7.6亿元,同比+17.14%,收费会员数达到28699位,同比增长11.53%。买家端流量持续增长,整站流量同比增长35%,中东、南美及欧洲denghi长增长更优。AI业务收入2174万元,同比增长92.4%,购买AI麦可的会员累计超过13000位。此外,公司下半年拟推出全新升级的SourcingAI,以精准响应海外买家需求,实现中国制造网买家端流量的持续丰富。
        费用率优化,经营性现金流增长较好。公司上半年综合毛利率80.05%,同比略下滑0.11pct。销售费用率34.16%,同比-1.11pct,管理费用率7.49%,同比-1.98pct,研发费用率9.39%,同比-0.73pct,受益费用优化及收入增长的规模效益。现金流方面,上半年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39亿元,同比+57.33,受益付费会员数量及价值增长带来的现金回款增加等。
        风险提示:付费会员数量增长不及预期;AI发展不及预期;贸易环境恶化投资建议:展望后续看:行业层面,在中国产业优势进一步凸显及海外新兴市场需求增长下,企业出海仍是长期发展趋势,为中国制造网等B2B贸易平台提供了较好的客户增长资源。而公司不断提升中国制造网的综合贸易服务能力,以及丰富买家端的流量资源,有望进一步承接出海红利,提升市场份额。此外,AI工具的领先布局进一步强化公司的差异化优势,提供业绩增量。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5.53/6.4/7.37亿元,对应PE分别为29.3/25.3/22倍,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