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太平洋 | 郑磊,李林卉 | 维持 | 增持 | 电影储备丰富,持续推进品类扩张及“AI+影视”战略 | 2025-05-02 |
博纳影业(001330)
事件:
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14.61亿元,同比下降-9.12%;归母净利润-8.67亿元;归母扣非净利润-9.73亿元。2025Q1实现营收5.25亿元,同比增长19.43%;归母净利润-9.55亿元;归母扣非净利润-9.84亿元。
2024年业绩承压,2025Q1营收同增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下降,主要系:1)电影票房下滑:24年公司投资和发行7部影片,少于23年的10部;总票房46.97亿元,较23年同比下滑。2)影院及院线营收下滑:受全国电影总票房下降影响,电影院业务营收同比下降-23.65%,幅度基本与大盘持平。归母净利润亏损较23年有所扩大,主要系存货和预付制片款项目减值损失使得资产减值损失达-4.03亿元,高于23年的-1.73亿元。2025Q1营收同比增长19.43%,主要系《蛟龙行动》在春节档上映,贡献票房收入。而由于影片成本较高,以及影片宣传推广费用增加,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
多部储备影片进入后期制作,关注上映节奏及表现
目前公司储备电影项目20余个,其中主旋律题材影片《蛟龙行动》(特别版)待上映,年代谍战影片《克什米尔公主号》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四渡》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在主旋律题材之外,公司亦拓展了多元化的电影类型,其中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她杀》和犯罪电影《蛮荒禁地》也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剧情电影《少年时代》和喜剧电影《狂奔的老爸》处在内容审查阶段。关注公司储备影片的上映节奏及电影票房表现。
持续探索多品类内容,“AI+影视”战略稳步推进
剧集业务方面,2024年公司剧集业务取得明显进展,《上甘岭》以3.32%的集均收视率创下自2019年12月以来的台播电视剧收视冠军的记录。目前,公司多部储备电视剧项目处在不同进展阶段,其中反映反舞弊现实题材的都市当代剧《匿名举报》有望在年内开机。此外,公司亦在推进微短剧制作,目前与抖音红果合作的警匪系列短剧《天罗地网》,以及与央视合作的《非遗手艺人》系列短剧均在有序推进中。“AI+影视”方面,公司于2023年底成立AIGMS制作中心,将AI技术应用于制作电影级别的AI影剧集。2024年7月公司推出国内首部纯AIGC生成式科幻短剧集《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全网播放量1.6亿次,目前《三星堆:未来启示录(第二季)》正在制作中,预计2025年内上线。同时,公司正计划与多地合作,围绕地方考古遗产,打造“考古宇宙”系列作品。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公司电影储备丰富,多部影片进入后期制作阶段,有望于2025年上映。此外,公司积极探索多类型影片、多形式内容,并持续推进“AI+影视”战略发展。因此,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2.8/33.6/35.4亿元,对应增速56.3%/47.2%/5.2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9/1.51/2.06亿元。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监管趋严的风险,票房表现不及预期的风险,线下观影意愿降低的风险。 |
2 | 太平洋 | 郑磊,李林卉 | 首次 | 增持 | 立足主旋律电影,积极探索品类扩张与AI赋能 | 2024-12-31 |
博纳影业(001330)
报告摘要
立足主旋律题材电影商业化,构筑全产业链覆盖业务布局
博纳影业以电影发行业务起家,通过发行《我的兄弟姐妹》进军中国香港电影市场,并通过引进多部优质港片确立发行业务优势。2003年,公司正式进军电影制作领域,并以2014年出品的《智取威虎山》揭开主旋律题材电影商业化序幕。此后,陆续主投主控一系列主旋律题材电影,形成“山河海三部曲”、“中国骄傲三部曲”、“中国胜利三部曲”三大系列,成就主旋律电影龙头地位。此外,公司亦发展院线影院业务,业务范围完成电影行业全产业链覆盖。
行业:题材选择多元化,AI赋能内容供给
近年来,国产影片质量提升使得票房表现向好,票房占比自20年起维持近80%。优质内容成为拉动观影人次提升,进而带动票房增长的关键因素。同时产业链发生的变化也正影响着行业发展:1)上游制作:题材方面,观众对题材的选择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中主旋律电影具备获取超高票房的潜力。技术方面,AI视频生成正在重塑电影制作流程,有望扩大创作边界,提高并丰富内容质量和供给。2)中游发行:23年10月提出分线发行并在部分小成本影片推行;未来随着分线发行逐渐成熟,有望优化排片,提升上映数量。3)下游放映:虽受疫情影响,线下观影受限,但影院和银幕数量仍保持增长,未出现明显出清。
公司业务:主旋律持续发力,多品类、多形式丰富内容供给公司业务全产业链覆盖,制作和发行为主。1)制作和投资业务:累计出品总票房近516亿,其中三大系列主旋律电影贡献超四成,是公司票房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公司主旋律电影储备丰富,《红海行动》续作《蛟龙行动》定档25年春节档;同时持续探索多类型影片、多形式内容,成立AIGMS制作中心赋能影视创作,成功打造首部AIGC科幻短剧集《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开启短剧布局。2)发行业务:累计发行总票房428亿,位列行业第8。并通过国内影片海外发行、海外影片引入国内拓展发行业务。3)院线影院业务:近年影投票房位列行业前10,票房市场份额稳步增长,持续贡献稳定业绩。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认为,公司深谙主旋律题材电影制作,2025年重点电影《蛟龙行动》定档春节档,《克什米尔公主号》亦有望上映。此外,持续探索多类型影片、多形式内容,开启短剧布局。丰富内容储备有望支撑公司业绩增长。因此,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
13.48/29.92/32.05亿元,对应增速-16.17%/122%/7.1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7/4.75/5.26亿元。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监管趋严的风险,票房表现不及预期的风险,线下观影意愿降低的风险。 |
3 | 东吴证券 | 张良卫,张家琦 | 维持 | 买入 | 2024Q3业绩点评:院线大盘仍然承压,2025年有望迎来业绩大年 | 2024-11-04 |
博纳影业(001330)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2024年Q3实现营收3.2亿,同比下降32.23%;归母净利润亏损2.16亿,上年同期为0.28亿元,同比变动-858.46%;扣非净利润亏损2.51亿元,上年同期为0.05亿元,同比变动-3682.85%。
电影大盘仍然承压,影院业务亏损增加。根据猫眼数据,2024Q3全国电影总票房为108.6亿元,同比下降43.8%,恢复至2019年的64.5%。由于三季度公司投资电影票房不及预期,且电影市场整体票房低于上年同期,导致公司影院放映收入同比去年下降。期待明年春节档行业大盘回暖,公司影院收入有望提升。
暑期档影片表现相对平淡,电影业务同比收缩。暑期公司主投主控影片《传说》境内票房8000万元,表现相对平淡。影片《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发行期已至8月下旬,因此暑期档的票房表现相对低迷。
后续项目较为丰富,有望提振四季度及明年业绩。10月公司出品《上甘岭》已于央视放映,累计观众突破两亿,最高收视份额达7.28%。公司重点储备项目充足,预计将于11月1日分线发行电影《老枪》,于2025年发行影片《蛟龙行动》,2025年还有《克什米尔公主号》和《他杀》等多部大片将会上映。此外,公司参投影片《帕丁顿熊3》也将在11月于海外上映。公司后续发行影片目前已具备较高关注度,预计未来业绩仍然具备高弹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电影业务业绩提升,影片储备丰富,影院业务受市场因素影响短期承压,业绩有望随重点项目上映逐步修复。考虑到公司电影内容排期,我们将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2.7/4.4/5.6亿元调整为-3.13/4.63/5.05亿元,对应PE为-25.6/17.3/15.8倍。我们仍看好公司电影投制能力及票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投资电影票房不及预期,市场竞争风险,电影上映节奏不及预期。 |
4 | 国海证券 | 方博云,杨仁文 | 首次 | 买入 | 公司动态研究:业绩短期承压,储备重磅内容待释放 | 2024-09-06 |
博纳影业(001330)
投资要点:
2024H1业绩短期承压:
(1)2024H1营收6.40亿元(YOY-24.64%),归母净利润-1.3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均同比减亏,主要系上映电影票房表现同比表现稍差且均为参投;2024H1投资收益9563万元(YOY+113%),信用减值损失-7068万元。2024H1毛利率18.17%(同比+4.29pct),净利率-22.10%(2023H1为-31.26%),期间费用率37.39%(同比-19.68pct)。
(2)分季度看,2024Q1/Q2营收4.40/2.00亿元(YOY-16.10%/-38.40%);归母净利润0.06/-1.44亿元(2023Q1/Q2为-1.08/-1.5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14/-1.34亿元(2023Q1/Q2为-1.77/-2.64亿元)。
电影聚焦商业性大片,剧集强化发展:
【电影】2024H1电影业务实现营收1.56亿元(YOY-50.21%),其中电影投资收入1.48亿元(YOY+646.04%),毛利率57.41%,电影发行收入0.08亿元(YOY-97.13%)。2024H1参投《飞驰人生2》《狗阵》2部合计票房超33亿元(2023H1上映4部,主投主控2部+参投2部,合计票房19亿元)。主投+发行《传说》、参投+发行《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于2024年暑期档上映,主投项目《蛟龙行动》在后期制作中,有望于2025年春节档上映;《克什米尔公主号》在前期筹备中,预计于2024年年内开机。
【剧集】短剧方面,2024年7月,由公司出品制作的国内首部AIGC生成连续性叙事科幻短剧集《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在抖音上线,跻身于抖音短剧最热榜第二名;长剧方面,《上甘岭》预计于2024
年播出,《狩猎时刻》(《阳光之下》《不期而至》原班人马打造),预计于2024年年内开机,此外《明月几时有》《钦差大臣林则徐》等剧集在筹备中。
持续优化调整,影院精细化运营:
受电影大盘疲软影响,公司影院业务短期承压。2024H1公司影院业务收入4.91亿元(YOY-16.41%),毛利率5.18%(同比-8.79pct)。截至2024H1末,公司直营影院/银幕为107家/888块,较2023年末减少1家/4块。根据猫眼,2024H1公司直营影院实现票房(不含服务费)3.92亿元(YOY-28.2%),市占率1.81%(同比-0.48pct)。公司影院持续进行精细化运营,自2020年起至2024H1末累计实现降租减租近4.7亿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为14.88/27.68/30.6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03/3.75/4.93亿元,对应2025/2026年PE为15/11X。随着影投行业逐步出清,公司稳健扩张,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且影视内容投资制作发展较快,重磅影片储备丰富。基于此,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监管趋严、票房恢复不及预期、电影制作成本/项目开发进程/收入确认不及预期风险、存货减值、核心人才流失、应收账款减值、行业竞争、估值中枢下移、市场风格切换等风险。
|
5 | 德邦证券 | 马笑,王梅卿 | 首次 | 买入 | 首次覆盖:深耕电影25载势头正强劲,储备丰富AI赋能业绩更可期 | 2024-06-20 |
博纳影业(001330)
投资要点
首家从事电影发行的民企,全产业链布局扩大竞争优势。公司起步于香港电影发行,是国内首家从事电影发行业务的民营企业,业务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并在2019年获得相关政策出台后的第一张院线牌照,至此公司投资、发行、院线和影院四大业务成型。全产业链布局提升公司的竞争优势。上游投资把握内容,下游院线影院把控渠道,发行端整合上下游资源及长期积累的经验,进一步优化影片宣发,使得优秀作品“有的放矢”。
内容储备丰富,主旋律赛道竞争优势明显,创新布局动画赛道。公司主旋律电影优势显著,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主旋律与商业化拍摄相结合的“新主流”电影制片方法,以多部曲的形式推出“中国胜利”“中国骄傲”“山河海”三个系列纵向延伸IP价值,凭借主投的11主旋律电影收获了230亿元的票房,片均票房超20亿元。主投主控电影《红海行动》《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分别取得了2018/2021/2022年度票房冠军。公司掌握了影视行业的“核心资产”,即人才,与众多优秀的导演、监制、演员和编剧等长期合作。一方面通过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确保合作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影视艺人持股有利于提升合作忠诚度。此外,公司主旋律影片拍摄多次获得政府机构指导。未来公司计划每年以“三大片+三小片”的节奏上线新片,内容储备充足。24年暑期档包括成龙主演影片《神话》的续篇《传说》(定档7/12)、《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定档7/26),其他重要作品包括《蛟龙行动》《克什米尔公主号》等。此外,公司尝试动画赛道。新增电影项目《人体大战》,项目总投资为12,000万元,公司预计实现31%-40%投资回报率。
AI方面积极探索,公司电影《传说》应用Deepfake技术,即将登上银幕。我们认为,此前Sora带来的架构升级,为AI生成视频在长视频领域落地带来机会。公司对AIGC的探索与应用会在几个层面,包括影视剧内容生成、艺人角色养成、电影后期辅助、IP授权合作等。在后期领域,AI赋能影视已相对成熟,公司已有应用落地。公司即将上映的电影《传说》中,导演唐季礼与其团队运用了“Deepfake深度伪装”AI技术,还原出27岁成龙的样貌。在制作领域,公司积极探索,AIGC科幻短剧集《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发布。该剧第一季共12集,由抖音联合出品,将在抖音短剧暑期档播出。
公司逆势扩张有望提升市占率形成Alpha,影视行业恢复提供Beta。截至2023年底,公司院线旗下已加盟127家影院,包含101家公司旗下影院及26家外部加盟影院,同比净增加9家。影院方面,票房总额近5年维持在影投公司前10名,且市占率逐步提高,2023年约为2.09%。博纳影投旗下影院整体经营效率较高。根据拓普数据,在票房Top10中,博纳影院场均收入685.43元,排名第四;单影院产出1117.13元,位居第四。此外,行业内部“洗牌”的节奏加快,影投集中度逐步提升。公司抄底收购多家影院,逆势扩大影院业务基本盘,2021年以1.4亿元收购7家业界公认高端品牌UA影院,平均收购金额2000万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29.76/36.67/38.52亿元,同比85.1%/23.2%/5.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6/5.13/5.66亿元,同比155.3%/67.8%/10.3%。24年公司参投的《飞驰人生2》票房表现出色,暑期档《传说》、《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已定档;其他重点片单包括《蛟龙行动2》《克什米尔公主号》等,因此我们认为在影片投资端公司有望大幅恢复。公司是国内稀缺且优质的主旋律商业化电影投制方,拥有丰富的行业资源、一流的制作水平与对影片精准定位,同时内容储备丰富,有望提升项目稳定性和业绩确定性。此外,AIGC赋予公司长期成长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票房表现不及预期、作品无法如期上映等。 |
6 | 天风证券 | 孔蓉,曹睿 | 维持 | 买入 | 关注优质项目落地及AI相关进展 | 2024-05-16 |
博纳影业(001330)
事件: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1亿元,同比下滑20.06%;归母净利润-5.5亿元,同比下滑631.86%;扣非净利润-7.4亿元,同比减少277.37%;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4元,同比减少566.67%。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亿元,同比下滑16.10%;归母净利润0.06亿元,同比增长105.13%;扣非净利润-0.14亿元,同比增长91.74%。
电影业务主投《无名》《爆裂点》,后续创作项目备受期待。2023年公司上映主投主控影片《无名》和《爆裂点》,合计票房10.31亿元;参投影片8部,合计票房58.64亿元。公司电影投资业务实现0.58亿元,同比下滑91.66%,主要系主投主控的两部影片不及预期,业绩表现短期承压。2024年一季度,公司参投的《飞驰人生2》票房达到33.98亿元,为春节档票房成绩第二名。后续项目方面,《传说》(成龙主演,《神话》续篇)、《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有望于暑期档上映,重磅IP续作《蛟龙行动》已经完成内地拍摄部分(前作《红海行动》累计票房超36亿元),由徐克执导的动画片《人体大战》也在前期筹备过程中;年代谍战大片《克什米尔公主号》下半年即将开机,有望于明年上映。我们认为,公司优质项目有序推荐,业绩弹性有望持续释放。
电影院业务随影片供给恢复,稳中向好态势有望延续。2023年公司电影院业务实现总票房10.47亿元,较2019年票房恢复108%,高于大盘24pct;观影人次2429万,较2019年观影人次恢复95%,高于大盘20pct。公司影院业务实现12.2亿元,同比提升88.29%,主要系影片供给的恢复以及影片定档的常规化驱动。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院线旗下已加盟127家影院,包含101家公司旗下影院及26家外部加盟影院,同比净增加9家。2023年博纳院线票房收入在全国院线中排名第13,同比持平,市场份额占比为2.26%(不含服务费)。我们认为,随着电影大盘持续向好,公司院线业务稳中向好态势有望延续。
剧集及其他业务,优质内容构筑护城河,IP商业价值有望增强。2024年,公司剧集项目储备方面,重磅剧集《上甘岭》的拍摄与后期制作均已完成,预计将于2024年播出。2024年即将开机的剧集包括《濠江潮涌》和《狩猎时刻》,其中《濠江潮涌》计划于2024年播出。重大历史题材剧集《钦差大臣林则徐》正在剧本开发中。同时,公司进一步强化影视版权资产数字化,持续推进影视IP商业化。我们认为,通过对待上映影片的品牌联名合作、存量影视IP内容的延伸授权等多元化开发,有望拓宽增收空间,并协助影片的宣传与发行,使公司上下游协同效应不断加强的同时,丰富影视剧的收入结构。
打造大湾区AI影视基地,布局短剧赛道。公司与广东广播电视台签署了影视创作生产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布电影《克什米尔公主号》和剧集《濠江潮涌》、《珠江人家2》、《钦差大臣林则徐》、《万水千山总是情》、《明月几时有》、《南海风云》等8部影视作品的创作生产计划。同时,公司与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沙区政府共同发布“大湾区未来影视产业制作基地”建设计划,基地将深度整合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和人工智能(AI)等元宇宙相关的技术应用。短剧方面,公司着手布局,2024年将以警匪片为主。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主旋律商业电影的领军企业,在发挥其主旋律影片的运作优势的同时,积极谋求影片类型的多样化,优质项目稳步推进释放业绩弹性。23年公司项目上线速度不及预期,调整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17/35.68/41.10亿元(24/25年前值分别为35.08/40.0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9/4.92/5.23亿元(24/25年前值分别为4.04/4.23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作品内容审查风险,影视项目上线不确定性,电影票房不达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