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平安证券 | 杨侃,郑茜文 | 维持 | 增持 | 股东全方位积极支持,多措并举保稳定 | 2025-04-02 |
万科A(000002)
事项:
公司公布2024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431.8亿元,同比下降26.3%,归母净利润-494.8亿元,同比下降506.8%,亏损额略高于业绩预告,拟不派发股息,不送红股,也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平安观点:
多因素致利润承压: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31.8亿元,同比下降26.3%,归母净利润-494.8亿元,同比下降506.8%。业绩亏损主要因:1)开发业务结算规模和毛利率显著下降,全年开发业务结算毛利率降至9.5%、致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5.1个百分点致10.2%;2)新增计提信用减值和存货跌价准备,全年对部分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1.4亿元(含非并表项目计提10.8亿元),同时计提信用减值264亿元;3)部分非主业财务投资出现亏损;4)为更快回笼资金,公司对资产交易和股权处置采取更加坚决行动,部分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
瘦身健体全力自救:经营端,2024年公司高品质交付超过18万套房;实现销售金额2460.2亿元,销售面积位居行业第一,销售回款率保持100%以上;大宗资产交易完成54个项目交易,合计签约259亿元;通过存量资源盘活新增和优化产能412亿元,回收现金超百亿。融资端,公司积极争取各类金融机构支持,全年新增融资和再融资948亿元,新增融资综合成本3.54%;经营性物业贷落地293亿元;白名单项目申报178个。2024年公司完成93亿元境内公开债券和折合人民币约104亿元境外公开债券偿付。
股东方提供有力支持:自2023年底以来,深圳国资国企及深铁集团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持续给予公司“真金白银”有力支持,包括帮助公司处置流动性较低的不动产和长期股权投资,参与印力消费基础设施REIT认购、支持公司完成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项目转让、受让公司所持有的红树湾物业开发项目投资收益权等,同时积极协调各类金融资源,助力公
iFinD,平安证券研究所
司开展融资。2025年1月27日,大股东深铁集团全面介入公司管理,利用大股东深铁集团在内的各方资源优势,进一步聚焦主业,加快融资模式转型。与此同时,广东省、深圳市及有关部门、金融机构也密集发声,支持公司稳健发展。2025年2月,为满足公司资金需求,深铁集团分两笔向公司提供合计70亿元股东借款,用于公司偿还公开市场债券本息。
投资建议:考虑公司减值计提、投资收益减少超出预期,下调公司2025-2026年EPS预测至-0.80元(原为0.10元)、-0.33元(原为0.14元),新增2027年EPS预测为0.1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8.9倍、-21.7倍、74.2倍。公司制定并推动实施业务重整和风险化解的“一揽子方案”,坚定瘦身健体、聚焦主业、全力自救,销售回款及交付稳步推进,融资积极争取,债务化解取得一定进展。同时深圳国资国企及深铁集团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持续给予公司“真金白银”有力支持,公司全力以赴保障队伍稳定、财务稳定和生产经营稳定,推动公司改革化险与融合发展,仍具备持续发展潜力,当前股价一定程度反映业绩悲观预期,净资产对应PB0.42倍,明显低于可比公司均值(0.59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资金压力加剧风险;2)盈利能力进一步下探、持续减值等风险;3)楼市修复不及预期风险:若后续购房者信心不足、楼市修复低于预期,将对公司发展产生负面影响;3)核心城市地块获取概率降低风险:房企拿地策略趋同之下,核心城市核心地块竞争激烈,获地难度提升或导致公司优质土储获取不足风险。 |
2 | 国金证券 | 池天惠 | 维持 | 中性 | 各方支持开展自救,风险有待化解 | 2025-04-01 |
万科A(000002)
业绩
2025年3月31日,公司发布2024年业绩:实现营收3431.76亿元,同比-26.32%;实现归母净利润-494.78亿元,而23年同期为121.63亿元。
点评
风险尚未彻底化解,业绩大额亏损。业绩亏损主因:①24年房开业务结算收入2790.9亿元,同比-30.5%;房开业务结算毛利率9.53%,同比-5.88pct。②计提或因合并范围变动而增加的各类减值准备合计335.5亿元,其中新增计提了信用损失准备约264.0亿元,23年为5.5亿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70.6亿元,23年为34.9亿元;③部分非主业财务投资出现亏损;④为更快回笼资金,公司加速处置资产及股权,部分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
25年面临公开债务集中兑付,流动性压力进一步加大。截至24年末,公司有息负债合计3612.8亿元,分期限看:一年内到期1582.8亿元,占比43.8%;一年以上2030.0亿元,占比56.2%。分融资对象看:银行借款占比71.4%,债券占比16.7%,其他借款占比11.9%。而集团期末货币资金为881.6亿元,对短债的覆盖率仅55.7%。
公司瘦身健体、聚焦主业、全力自救,取得一定进展。2024年公司销售回款率保持100%以上;大宗资产交易完成54个项目交易,合计签约259亿元;通过存量资源盘活新增和优化产能412亿元,回收现金超百亿;全年新增融资和再融资948亿;经营性物业贷落地293亿元;白名单项目申报178个。
股东、政府有关部门、金融机构支持万科稳健发展,更多支持有待落地。自2023年底以来,深圳国资国企及深铁集团持续给予公司“真金白银”有力支持,并积极协调各类金融资源,助力公司开展融资。25年2月,深铁集团分两笔向公司提供合计70亿元的股东借款,借款利率低于公司从金融机构获得的融资利率,借款抵质押率高于市场惯例水平。面对2025年到期压力,仍有待更多融资落地,以改善公司流动性。
投资建议
在新一届管理团队的带领下,公司正积极推动实施业务重整和风险化解的“一揽子方案”,工作重心在保兑付和保交房,或仍存在资产处置及减值压力,我们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2亿元/-152亿元/-62亿元。维持公司“中性”评级。
风险提示
房地产市场销售低迷;经营服务业务发展不顺;出现债务违约 |
3 | 国金证券 | 池天惠 | 维持 | 中性 | 管理层换血,政府及深铁发声支持 | 2025-02-02 |
万科A(000002)
事件
2025年1月27日,公司发布公告:①郁亮辞去董事会主席,继续担任董事、执行副总裁;祝九胜辞去董事、董事会投资与决策委员会委员、总裁、首席执行官等,不再担任任何职务;朱旭辞去董事会秘书等职务。选举辛杰为董事会主席,田钧为董事会秘书。②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450亿元,而2023年为122亿元;扣非净利润为-410亿元,而2023年为98亿元。
点评
深铁集团董事长辛杰接任董事会主席。我们认为辛杰作为万科大股东深铁集团的董事长,本次执掌万科董事会,优化核心管理团队,体现出国资从最初的财务援助到直接介入,控制权逐步加深,有利于后续部署推进化解风险、保障交付等工作。郁亮等前任高管继续留任副总裁,能够保障管理层平稳过渡。
多方表态积极支持万科稳健发展。根据深圳发布,广东省、深圳市及有关部门、金融机构负责人表示:全力支持企业稳妥处置风险,保持万科融资规模总体稳定,助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其中:
1.深圳市国资委负责人表态:有能力、有实力、有足够的子弹支持地铁集团通过一切可能的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万科稳健发展。同时将通过直接注资、划拨资产等方式降低地铁集团资产负债率,增强其流动性,支持其更好地发挥万科第一大股东的作用。
2.深圳市住建局负责人表态:将大力协调有关方面妥善处置万科部分闲置存量土地,帮助万科盘活资产、回笼资金。广东省住建厅表示:将推动企业更多房地产项目进入“白名单”。
3.深圳8家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负责人表态:将继续积极运用各种金融工具,满足万科合理融资需求,全力保障其整体融资规模稳定。同时进一步加大对万科主要股东的支持力度。
预计24年业绩大额亏损。主因:①地产开发项目结算规模和毛利率下降(大部分为2022年前获取高成本土地,销售和毛利率均低于投资预期)。②新增计提了信用减值和存货跌价准备。③部分非主业财务投资出现亏损。④部分大宗资产交易和股权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
投资建议
考虑到24年业绩预告大额亏损,且未来一段时间内新的管理团队仍将积极实施一揽子方案,工作重心在化解风险和保交房,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8亿元/-98亿元/-48亿元。维持公司“中性”评级。
风险提示
房地产市场销售低迷;经营服务业务发展不顺;出现债务违约 |
4 | 开源证券 | 齐东,胡耀文,杜致远 | 维持 | 增持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销售规模同比下降,量入为出保持投资 | 2025-01-08 |
万科A(000002)
下调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
房地产行业仍然处于调整阶段,公司主动推动存量库存去化,同时积极借助大宗交易、REITs发行、金融支持政策等化解经营压力。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我们期待万科能够安全穿越周期,构筑房企发展新模式。考虑到存货减值压力和较大折扣进行去库,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6.90、-19.92、17.51亿元(原值分别为-60.50、0.75、27.55亿元),EPS分别为-1.65、-0.17、0.15元(原值分别为-0.51、0.01、0.23元),当前股价对应2026年PE估值为47.5倍;考虑到公司销售规模相对平稳,月销售能维持在200亿元以上水平,维持“增持”评级。
销售规模同比下降,销售均价下降逾11%
2024年12月,公司实现销售面积172.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2.72%,实现销售金额233.4亿元,同比下降29.23%。2024年公司累计实现销售面积1810.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6.57%,实现销售金额2460.2亿元,同比下降34.59%。2024年12月,公司项目销售单价为13515元/平方米,同比增长5.19%,2024年公司项目累计销售单价13587元/平方米,同比下降10.92%。
新增4宗土地储备,连续3个月获取新项目
2024年12月,公司获取4宗土地,共计占地面积2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9.6万平方米,权益建筑面积35.6万平方米,权益地价23.7亿元。2024年12月,公司无新增物流地产项目。公司本月获取的项目分别位于广州、天津、贵阳、唐山,单月拿地力度16.1%,与2024年7月持平,为全年拿地力度最高的月份。2024年全年,万块新增15个项目,总地价124亿元,总权益地价62亿元,拿地强度为5%,低于2023年和2022年(均为22%),公司在拿地上仍处于收缩状态。
风险提示:行业恢复不及预期、政策放松不及预期、公司销售恢复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