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本期评级 | | |
1 | 万联证券 | 江维 | 买入 | 买入 | 东方电气季报点评报告:三季度业绩高速增长,风电氢能业务加速 | 2020-11-02 |
新增订单增速加快,十四五规划助力公司腾飞:中电联数据显示全国用电量加快复苏,截至9月底,全国用电量累计达54134亿千瓦时,同比+1.3%,实现正增长。公司今年累计新增订单391.6亿元,同比+49.9%,其中,清洁高效能源装备占36.1%,可再生能源装备占26.3%,合计达62.4%;Q3新增订单132.7亿,同比+93.51%。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强调十四五期间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改善。东方电气作为三大动力之一,掌握先进清洁高效能源技术,未来五年前景广阔。
乘东风,风电业务加速可期: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巨大。截至9月底,全国风电累计新增装机1306万千瓦,占总新增容量18.1%,仅次于火电;风电前三季度总完成投资1619亿元,占总电源工程投资52.5%;6000千瓦以上电厂发电装机容量中,风电占比持续上升,占11.38%,同比+0.8%。从政策端看,广东、江苏、福建等地或将出台风电补贴政策,进一步为市场带来利好。公司风电板块市场占有率高,技术水平领先,上半年已中标福建长乐,广东阳江,山东莱州等风电项目。预计年底公司将继续寻找机遇发挥优势,加速发展风电板块。
立足传统板块,进军氢能新领域,:除传统能源板块,公司燃料汽车电池业务发展迅速。截至工信部第十批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公司已与成客、中植、秦星合作共推出5款燃料电池城市客车。随着各地推广氢能政策出台,公司燃料电池汽车业务有望成为新的营收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6.96/366.75/385.4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45/20.56/22.2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9/0.66/0.71元/股,基于公司风电振兴、传统业务寡头地位以及燃料汽车业务进展顺利,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燃料电池产业政策变化,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传统能源领域出现 大幅滑坡风险,清洁高效发电业务萎缩超预期。 |
2 | 申万宏源 | 韩启明,张雷 | 增持 | 增持 | 东方电气:国内清洁发电设备龙头,业务结构优化加速成长 | 2020-04-27 |
公司是国内清洁发电设备龙头,业务结构优化助力业绩回升。公司通过业务结构优化整合形成“六电并举”(水电、火电、核电、气电、风电、太阳能)+“五业协同”(清洁高效能源装备、可再生能源装备、工程与贸易、现代制造服务业、新兴成长产业)的多元化业务发展平台。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28.40亿元,同比增长 6.95%;实现归母净利润 12.78亿元,同比增长 13.19%。2017-2019年公司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31.28%、34.13%、35.62%,在手货币资金分别为 278.84亿元、293.46亿元、304.80亿元,资产负债状况稳健。
氢能时代有望开启,氢燃料电池业务蓄势待发。2016-2019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从 629台提升至 2737台,CAGR 达 63%,产销量取得重大突破。我们预计 2030年燃料电池汽车系统关键零部件的市场空间将超过 2000亿,2050年将超过 3000亿。2020年初,公司自主研制的商用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配套客车量迈上了 100台大关。目前公司已完成电池系统示范生产线建设,可年产系统 1000套,配套检测中心、供氢站投入使用。
风电行业进入爆发期,风电设备业绩增长确定性强。2021年之前风电抢装逻辑确定,风电进入配置期,我们预计 2020-2021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分别有望达到 30GW、32GW。
2018-2019年,公司风电设备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24.89亿元、35.61亿元,毛利率分别为 15.34%、19.79%,2019年风电设备业务实现量利双增,风力发电机组销量 948MW,同比增长 95.87%。2019年新中标合同超 200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新产品市场中标贡献率超过 70%。
火电设备盈利能力逆势改善,现代制造服务业务盈利能力较强。受能源结构清洁化趋势影响,火电装机需求持续下滑,随着三北区域特高压建设,火电作为配套电源新增建设有望止跌回升。2017-2019年,公司火电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152.89亿元、129.31亿元、115.75亿元,毛利率分别为 17.10%、19.18%、25.55%,盈利能力逆势改善。公司现代制造服务业盈利能力较强,2017-2019年毛利率分别为 46.32%、55.45%、51.46%,其中金融服务毛利率分别为 87.68%、92.21%、92.32%。
上调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发电设备供应商及电站工程承包商之一,业务结构整合优化助力业绩提速。考虑到特高压带动火电装机底部回升及公司在风电整机销售的快速进展,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 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89、17.64、19.60亿元(上调前分别为 15.36、16.22、18.28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51、0.57、0.63元/股。对应 PE 分别为 17倍、15倍、14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燃料电池进展不达预期;风电装机需求不达预期。 |
3 | 海通证券 | 房青,张一弛,陈佳彬 | 买入 | 买入 | 东方电气:扣非净利高增,发力氢能等新兴产业布局 | 2020-03-31 |
2019年年营收同比增增6.95%,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增35.24%。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28.40亿元,同比增6.95%;归母净利润12.78亿元,同比增长13.19%;扣非归母净利润10.58亿元,同比增35.24%;基本每股收益0.41元/股;综合毛利率23.81%,同比上升0.81pct。
可再生能源装备收入高增;工程与贸易、现代服务、新兴成长产业等板块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分板块看,2019年,公司清洁高效能源装备板块实现收入155.11亿元,同比下降9.20%,(其中火电、核电、燃机收入同比变化分别为-10.5%、-13%、+5.6%),毛利率24.40%,同比增长4.31pct;可再生能源装备板块实现收入59.21亿元,同比增长47.7%(其中水电、风电收入分别同比变化+62.4%、+43.1%),毛利率12.00%,同比下降0.23pct;工程与贸易板块实现收入44.31亿元,同比增长27.30%,毛利率20.37%,同比增长3.11pct;现代制造服务业板实现收入38.76亿元,同比增长13.9%,毛利率51.46%,同比降3.99pct;新新兴成长产业板块实现收入31.01亿元,同比增长13.4%,毛利率13.82%,同比减少10.06pct。
在手订单充足,新签订单稳健增长。2019年,公司新增订单401.84亿元,同比增长15.0%。截止2019年底,公司在手订单834.78亿元,订单结构方面,高效清洁能源装备占60.7%,可再生能源装备占20.5%,工程与贸易占5%,现代制造服务业占3%,新兴成长产业占10.8%。
风电产业振兴,市占率大幅提升。2019年,公司风电新中标合同超过200亿元,新生效合同60.16亿元,签订了国家电投乌兰察布、中广核兴安盟等百万千瓦级重磅订单,市场占有率由2018年的3%提升至目前的10%。我们认为,2020年是国内陆上风电的抢装年,公司风电业务有望迎来显著增长。
新兴产业布局,助力长期发展。
(1)氢能燃料电池)氢能燃料电池:西部首条氢能及燃料电池批量生产线成功投产,可年产系统1000套,90台燃料电池发动机批量订单已圆满完成交付;
(2))储能:酒泉光伏电站储能示范系统运行效果良好,正在推进10MW级储能系统产业化技术攻关,智能制造、5G技术应用、智慧电厂等产业取得了的良好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0-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31亿元、18.73亿元、21.43亿元;每股收益为0.52元、0.60元、0.69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2020年20-25倍PE,对应合理价值区间10.4-13.0元/股,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
(1)在手订单交付进度低于预期;
(2)燃煤机组等设备需求下滑。 |
4 | 万联证券 | 周春林 | 增持 | 买入 | 东方电气年报点评报告:风电振兴份额提升三倍,现代制造服务业盈利突出 | 2020-03-30 |
事件:公司发布2019年度报告,营业收入328.40亿元,同比增长6.95%,归母净利润12.78亿元,同比增长13.19%;扣非归母净利润10.58亿元,同比增长35.24%;综合毛利率为23.81%,同比增长0.81pct;新生效合同401.8亿元,同比增长15.03%。
投资要点:
风电振兴成果显著,市场占有率提升3倍:19年风电业务营收35.61亿元,同比增长43.07%,新中标合同超200亿元,是19年风电营收的5.6倍,创历史记录。签订国家电投乌兰察布、中广核兴安盟等GW级订单,市场占有率由18年的3%提升至目前10%,且4MW、7MW新机型获得批量订单,10MW海风成功下线,为后续订单开拓奠定坚实基础。风电板块经过18年风电整机行业低价恶性竞争后,18年公司风电业务毛利率7.6%,有望提升至15-20%的行业健康水平,带来较好的业绩弹性。
清洁高效发电设备营收降幅缩窄13pct,毛利率持续提升加快:19年清洁高效发电设备营收155.1亿元,同比增长-9.18%,比18年缩窄13pct。该板块17、18、19年毛利率分别为18.3%、20.1%、24.4%,持续提升。
现代制造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14%,综合毛利率51.5%:现代制造服务业营收38.8亿元,占比11.8%,其中金融服务10.6亿元,毛利率92.3%;电站服务20.2亿元,毛利率43.5%,公司在做大现代服务业道路上渐行渐远,在手现金305亿,金融业务有望日渐加强。
完成1000套燃料电池示范生产线,燃料电池累计交付90套:燃料电池发动机交付90套,已进入收获期,除公交车外,氢能城际客车、物流车样车完成开发,后续将持续受益燃料电池行业高景气周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1年营收分别为346.96、366.7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43、17.31亿元,EPS分别为0.53.0.55元/股,受益于风电振兴和传统业务的寡头地位,燃料电池业务进展顺利,在手现金超过当前市值,有息负债率0.9%,19年分红比例高达50%,上调至买入评级,给予2020年20倍PE,目标价10.5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