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特(002324)
投资要点
事件:普利特发布2025年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0.90亿元,同比增长9.06%;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43.94%;扣非归母净利润2.04亿元,同比增长56.67%;毛利率15.00%,同比提升0.38pct,净利率5.03%,同比提升1.47pct。25Q2,实现营收21.56亿元,同比增长19.60%,环比增长11.46%;归母净利润0.98亿元,同比增长49.91%,环比下降9.85%;扣非归母净利润0.96亿元,同比增长87.30%,环比下降11.06%;毛利率15.35%,同比提升0.82pct,环比提升0.74pct,净利率4.50%,同比提升1.22pct,环比下降1.11pct。
改性材料稳定发展,巩固龙头地位。公司深耕改性复合材料行业三十多年,已成为改性材料行业龙头企业。2025年上半年,改性材料业务实现营收30.40亿元,同比增长5.39%,毛利率17.42%,同比下降0.88pct。业务布局方面,目前公司改性材料业务中90%收入来源于汽车行业客户,同时延伸至许多非汽车行业,坚持开拓下游客户,增加产品市占率。产能方面,普利特在上海、广州乃至美国、泰国均拥有新材料生产制造基地,总共12个,其中在建基地3个。目前公司现有产能50万吨,预计未来年产能将超过100万吨,其中规划在建产能有:2025年规划建设普利特华南总部及研发生产制造基地,项目年产能预计40万吨;安徽马鞍山5万吨新材料工厂预计2025年四季度投产;天津滨海15万吨新材料工厂预计2026年初实现投产。在新兴市场中,公司目前改性PEEK、改性PPS、改性PA、LCP、热塑性弹性体等材料,可用于机器人等相关行业;碳纤维增强系列材料、PC合金等材料可用于低空飞行等相关领域。公司正在积极与相关行业的下游客户进行验证和设计开发,部分产品已实现小批量供应。
ICP材料技术优势明显。公司目前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时具备LCP树脂合成、改性、薄膜和纤维技术以及量产能力企业。公司LCP树脂布局涵盖Ⅰ型、Ⅱ型、Ⅲ型树脂,实现注塑级、薄膜级、纤维级树脂全覆盖且均已达到可量产状态。公司LCP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持有美国PCT专利,授权发明专利15项,正在申请发明专利15项,在LCP领域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目前具有每年4000吨LCP树脂聚合产能、5000吨LCP共混改性生产能力,300万平方米LCP薄膜生产能力,以及1000吨(1000D)LCP纤维生产能力。在下游客户验证方面,公司LCP产品与国内外多家汽车电子、卫星通讯、医疗等相关领域客户进行对接和验证工作,部分产品已实现批量交付,LCP业务未来将成为公司非常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新能源业务修复,推进钠电和固态布局。新能源电池方面,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50亿元,同比增长21.32%,毛利率8.01%,同比提升5.67pct。公司以锂电池作为基本盘,将钠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作为公司未来重点战略发展方向。2022年收购的海四达电源目前已拥有圆柱年产能2.83GWh、方形年产能12.49GWh,合计年产能15.32GWh,此外还在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2.5GWh圆柱项目,通过出海扩大市占率。钠离子电池方面,公司钠电产业化进程加速,产品广泛运用在储能、备电、启停、特种车等领域,签约订单金额突破2亿元,中标国内当前最大规模聚阴离子钠电储能示范项目,并已进入相关验证工作。此外公司成立了广东海四达钠星技术有限公司,2025H1收到了海外客户钠电采购订单,采购总量不低于1GWh钠离子电池模块。固态电池方面,目前公司首批方形314Ah半固态电池下线并实现批量交付,成为国内首家完成该技术从实验室到量产线贯通的企业。
投资建议:普利特作为改性塑料龙头企业,在汽车领域地位稳固同时拓展机器人低空等非汽车客户。LCP实现全产业链布局,持续推进客户和应用开拓。新能源以海四达锂电池作为基本盘,将钠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作为未来重点战略发展方向。公司形成新材料+新能源双轮驱动模式,铸造公司持续发展动力。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93.53/106.82/117.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5%/14.2%/10.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5/5.73/6.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6.6%/20.7%/19.1%,对应PE分别为33.3x/27.6x/23.2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大幅波动风险;贸易摩擦风险;项目进度不确定性;安全环保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