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奕材(688783)
投资要点
10月13日有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西安奕材”询价。
西安奕材(688783):公司专注于12英寸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NANDFlash/DRAM/NorFlash等存储芯片、CPU/GPU/手机SOC/嵌入式MCU等逻辑芯片、电源管理、显示驱动、CIS等多个品类芯片制造。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55亿元/14.74亿元/21.21亿元,YOY依次为408.29%/39.73%/43.95%;归母净利润-4.12亿元/-5.78亿元/-7.38亿元,YOY依次为-18.56%/-40.34%/-27.63%。根据公司管理层初步预测,公司2025年1-9月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34.61%至41.51%,归母净利润亏损较上年同期收窄3.07%至6.80%。
投资亮点:1、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应用对芯片算力和存力要求日趋增长,全球12英寸硅片需求预期向好。根据SEMI统计,2024年12英寸硅片贡献了全球所有规格芯片出货面积的75%以上;尤其是人工智能时代需要更强的数据算力、更快的数据传输、更大的数据存储和更灵敏的人机交互,而用于实现前述功能的市场最主流、技术最先进的逻辑和存储芯片以及部分高端模拟和传感器芯片均采用12英寸晶圆制造工艺,因此12英寸硅片需求预期继续向好。目前,12英寸硅片全球前五大厂商均为海外老牌企业,2024年全球合计出货占比约80%,而我国12英寸晶圆厂产能全球占比预计2026年将超过30%,国内自给缺口较为明显,特别是中高端12英寸硅片,国产替代需求凸显。2、依托雄厚的股东背景及优质的核心技术团队,公司已发展成为中国大陆产销规模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六的12英寸硅片厂商。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具有丰富的重资产半导体产业成功运营经验、实控人之一的王东升先生是京东方创始人、其余多位成员曾在京东方担任高管,研发团队则由海内外具有丰富电子级硅片成功量产经验的专家团队组成;同时公司获“国家队”注资支持,截至招股书日,陕西集成电路基金持股9.06%、国家大基金二期持股7.50%。目前,公司已发展为国内12英寸硅片头部企业,其产品的晶体缺陷控制水平、低翘曲度、超平坦度、外延膜层形貌与电学性能等核心指标已比肩全球前五大厂商,成功实现国内一线逻辑晶圆代工厂和存储IDM厂大多数主流量产工艺平台的正片供货,以及客户D、联华电子、力积电、格罗方德等全球一线晶圆厂的批量供货;基于2024年月均出货量和截至2024年末产能规模统计,公司均是中国大陆第一、全球第六的12英寸硅片厂商。另据公司招股书披露,募投项目的第二工厂已于2024年正式投产、计划2026年达产;预计达产后公司第一和第二工厂合计可实现120万片/月产能,届时可满足中国大陆地区40%的12英寸硅片需求,全球市场份额则有望超过10%。3、公司持续迭代和拓展新产品,为长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1)公司持续迭代现有产品;公司产品已量产用于2YY层NANDFlash存储芯片、先进际代DRAM存储芯片和先进制程逻辑芯片,更先进制程NANDFlash存储芯片、更先进际代DRAM存储芯片以及更先进制程逻辑芯片的12英寸硅片均已进入主流客户验证阶段。2)针对人工智能高端芯片领域,除了正在验证适配先进制程的高性能专用逻辑芯片外,公司积极配合客户开发下一代高端存储芯片,相应产品可用于AI大模型训练和推理数据的实时处理及存储。3)公司正向N型硅片领域拓展;由于公司目前产品主要为P型硅片,公司第二工厂计划开发具有更高毛利水平、应用于功率器件的N型轻掺和重掺硅片特色产品,进一步丰富及优化产品结构。
同行业上市公司对比:根据业务的相似性,选取了沪硅产业为西安奕材的可比上市公司。从上述可比公司来看,2024年度可比公司的收入规模为33.88亿元、PS-TTM为19.71X、销售毛利率为-8.98%;相较而言,公司营收规模未及同业可比公司,但销售毛利率表现更优。
风险提示:已经开启询价流程的公司依旧存在因特殊原因无法上市的可能、公司内容主要基于招股书和其他公开资料内容、同行业上市公司选取存在不够准确的风险、内容数据截选可能存在解读偏差等。具体上市公司风险在正文内容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