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国金证券 | 孟灿 | 维持 | 买入 | Q1业绩小幅承压,毛利率&三费率基本稳定 | 2025-04-30 |
中控技术(688777)
2025年4月29日,公司发布25年一季报。
收入端,公司Q1营收16.07亿元,yoy-7.55%,边际承压。
向未来看:1)Q1存货同比24Q1下降10.5pct,降幅连续3季度收窄,环比24年底提升5.0pct,边际企稳回升;2)Q1合同负债降幅连续3季度收窄,环比24年持平附近,边际企稳。
利润端,公司Q1综合毛利率为30.36%,YoY-0.67pct,基本稳定。公司Q1实现归母净利润1.20亿元,yoy-17.4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721万元,yoy-34.88%,主要系公司加大战略投入、货币资金减少导致利息收入下降所致。
费用端,公司Q1研发/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为12.85%/10.81%/5.35%,yoy+1.02pct/+1.31pct/-0.23pct,费用率基本稳定。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调整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2.7/120.9/138.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3/17.6/22.7亿元。公司股票现价对应PE估值为28.3/21.3/16.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国内行业拓展节奏不及预期;海外标杆客户开拓进程不及预期的风险;特定下游行业固定资产支出增速回落的风险。 |
2 | 国元证券 | 耿军军,王朗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年度报告点评:业绩实现稳健增长,加大AI技术研发投入 | 2025-04-10 |
中控技术(688777)
事件:
公司于2025年3月31日收盘后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
点评:
收入与利润实现稳健增长,经营性净现金流大幅改善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39亿元,同比增长6.02%;实现归母净利润11.17亿元,同比增长1.3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同比增长9.5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34亿元,同比增长126.69%。2024年,GDR资金汇兑收益金额为2517.49万元(扣除所得税,下同),去年同期GDR资金汇兑收益金额为10558.88万元,剔除GDR资金汇兑损益影响后,归母净利润为10.92亿元,同比增长9.60%;剔除GDR资金汇兑损益影响后,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0.12亿元,同比增长20.26%。
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TPT大模型已取得突破性应用
2024年,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研发费用为9.78亿元,同比增长7.73%,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0.70%。公司隆重推出了全球首款UCS通用控制系统和TPT时序工业大模型两款划时代的创新产品。公司基于生产过程自动化PA(Process Automated)场景,自主研发生成式AI算法框架,通过汇集不同行业、不同工厂、不同装置的海量生产运行、工艺、设备及质量数据等融合预训练,学习并形成工业装置运行的通用规律,通过少量微调或零微调,在不同装置和工况间复用,进行各种工厂的运行评价、健康评估、瓶颈分析、操作优化、乃至工厂Redesign等工作。目前TPT已在氯碱、热电、石化等十余个工厂及装置取得了突破性应用。
加速开拓国际市场,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8.27%
2024年,公司国际化战略不断推进和深化,海外业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公司海外业务收入7.49亿元,同比增长118.27%,占公司主营业收入约8.25%。目前,公司海外团队近300人,在新加坡、沙特阿拉伯、哈萨克斯坦、加拿大、日本等国家设立子公司21家,中控国际运营公司在新加坡正式开业。2024年,公司新签海外合同13.55亿元,同比增长35%以上。公司与沙特阿美、印尼国家石油Pertamina、马来西亚国家石油Petronas、泰国石油PTT、瑞士Holcim、日本三菱化学等国际顶尖客户在控制系统、工业软件、机器人、工控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实现深度合作。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公司致力于满足流程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需求,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长为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未来成长空间广阔。预测公司2025-2027年的营业收入为102.65、115.02、128.4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2.45、14.32、16.77亿元,EPS为1.57、1.81、2.12元/股,对应的PE为30.04、26.10、22.29倍。考虑到行业的成长空间和公司业务的持续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迭代的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知识产权受到侵害和泄密的风险;核心人才流失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海外市场经营风险;汇率风险;宏观环境的风险。 |
3 | 华龙证券 | 孙伯文,朱凌萱 | 首次 | 增持 | 2024年报业绩点评报告:业绩平稳增长,工业AI+机器人成长空间可期 | 2025-04-08 |
中控技术(688777)
事件:
2025年4月1日,公司正式披露2024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39亿元,同比增长6.02%;实现归母净利润11.17亿元,同比增长1.38%。
观点:
盈利能力提升,费用管控合理。20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1.17亿元,同比增长1.38%。剔除GDR资金汇兑损益影响后,实现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9.60%/20.26%。2024年公司管理费用率为4.51%,同比下降0.71%,销售费用率为8.69%,同比下降0.46%;同时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长7.73%。
主业稳定增长,海外业务推进成效显著。公司是国内智能制造和工业自动化领域领军者,DCS龙头。分行业看,公司收入来源主要集中在化工、石化、能源三大行业。分业务看,2024年公司营收主要来源于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业务,该业务营收同比+13.86%。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实现小基数高增长(同比增长118.27%),2024年新签海外合同13.55亿元,同比增长超35%。
布局工业AI+机器人,新业态成长空间可期。面向自动化控制及工业AI领域,公司凭借自身优势深挖下游需求,推出全球首款UCS通用控制系统和TPT时序工业大模型两大产品,持续推动生成式AI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面向机器人领域,公司于2024年正式建立机器人产品业务体系,聚焦安全巡检、供应链物流、装备协作等场景,发布流程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Plantbot”,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2024年,公司机器人业务实现收入5601.09万元,新签订单1.67亿元。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公司为国内智能制造和工业自动化领域领军者,DCS市占率稳居第一,主业增长稳定。2024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快速增长,新增订单情况良好,未来有望进入加速拓展期。同时公司积极布局工业AI和机器人领域,相关业务实现从0到1的突破,未来有望持续贡献增量。综上所述,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65/14.72/17.39亿元,预计公司2025-2027年EPS分别为1.60/1.86/2.20元,当前股价为52.41元,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32.7/28.2/23.8倍。我们选取科远智慧(002380.SZ)、宝信软件(600845.SH)、川仪股份(603100.SH)作为可比公司。考虑公司主业增长稳健,且海外业务、工业AI与机器人业务持续推进,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研发进度不及预期;下游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成本控制不及预期。 |
4 | 中原证券 | 唐月 | 维持 | 买入 | 年报点评:海外业务实现高增长,积极开展在AI、机器人的布局 | 2025-04-08 |
中控技术(688777)
投资要点:
公司公布年报:2024年收入91.39亿元,增长6.02%;归母净利润11.17亿元,增长1.3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增长9.51%。
公司实际保持较好经营性业绩增长。由于本期汇兑收益减少,GDR资金汇兑收益金额从2023年的1.06亿元(扣所得税)减少到了0.25亿元。剔除GDR资金汇兑损益影响后,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10.12亿元,较上年增长20.26%,成绩优异。
2024年7月2日,公司完成对系统集成子公司中控系统工程100%股权的剥离。中控系统工程2023年收入5.36亿元,净利润361.58万元,2024年1-5月营收1.35亿元,净利润-2907.44万元,2024年给公司贡献了1.70亿销售额。此次资产剥离对公司收入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是有利于盈利能力的提升。
分业务来看,工业软件相关业务增幅较大,S2B呈现下滑趋势。公司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业务收入56.43亿元,同比增长13.86%,占比62.11%,受到大项目占比提升的影响,毛利率下滑0.40PCT至40.66%,同时,公司在DCS领域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到了40%;工业软件业务收入7.43亿元,同比增长5.77%,但是将“工业软件”和“控制系统+软件+其他”叠加来看,同比增长了20.7%;S2B平台业务16.22亿元,同比下滑14.48%,考虑到S2B的资金占用大和毛利率最低,这部分收入的减少意味着公司整体收入质量更高。
分行业来看,核心行业收入总体稳定,油气、造纸、白酒成绩突出。公司在化工和石化领域分别实现了5.89%和10.59%的增长,收入占比57%,成为稳定公司业绩的基本盘,同时公司在DCS的化工和石化领域份额分别提升到了63.2%和56.2%;2024年公司增长最好的是造纸业务,实现收入1.10亿元,同比增长78.57%;同时公司油气业务收入8.85亿元,同比增长47.84%,新业务开拓取得了明显成绩;能源和电池行业分别下滑了23%和53.5%;制药和冶金维持了业务的稳定,分别增长17.38%和15.88%;同时公司在白酒行业新签订单突破2亿元。
海外业务成效显著,大幅增长118.27%至7.49亿元,同时海外新签合同金额达13.55亿元,同比增长超35%。与国际同步客户的合作遍及了控制系统、工业软件、机器人、工控网络安全等领域。预计2025年海外业务在充足订单加持下仍将保持较快增速。
产品方面,2024年公司发布了两个重要产品,分别是全球首款UCS通用控制系统和TPT时序工业大模型。UCS作为对DCS的升级,实现机柜室空间减少90%、线缆成本下降80%,建设周期缩短50%,通信速率提升100倍以上,实现了革命性创新。TPT公司结合行业数据训练的模型,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具有运行评价、健康评估、瓶颈分析、操作优化、工厂Redesign功能,已经在十余个行业应用。2025年公司还将推出了针对企业运营自动化的超图大模型HGT。
2024年,公司机器人产品业务体系正式建立。全年总计收入0.56亿元,新签订单1.67亿元。产品包括了四足机器狗、人形机器人,应用领域包括了巡检与操作、供应链物流、装备协作及AI视觉等,拓展了沙特阿美、日本三菱、泰国石油PTT、马来西亚恒源石化HRC等国际高端客户。
2024年公司进行了人员精减,研发人员占比提升明显。截止2025年底,总计人员5552人,同比减少14.23%,其中研发人员减少2.30%,占比提升了4.77PCT至39.05%。
随着DeepSeek-R1的出现,AI在开源、低成本、推理增强的三大要素推动下步入快速推广期,机器人研发成果也得到快速提升。公司作为自动控制领域龙头,在积极拥抱最前沿技术成果,已经将TPT与DeepSeek深度融合,同时将在2025年进一步加速在工业AI领域的布局。
2024年,中国工业自动化行业规模2598亿元,同比下滑3%,较上年下滑5PCT,预计2025-2027年复合增速2.3%。2024年工业软件收入2940亿元,同比增长7.4%,较上年下滑4.9PCT。在经济环境欠佳的大背景,公司一方面积极开展海外业务,另一方面积极推出了会员订阅制,大幅降低了客户的软件投资成本。这一收入模式将进一步提高产品更新频率并增加客户的黏性,同时降低公司定制开发的成本,增加收入的稳定性。
维持对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预计25-27年公司EPS分别为1.75元、2.34元、3.02元,按4月7日收盘价44.63元计算,对应PE为25.50倍、19.07倍、14.77倍。
风险提示:经济形势对下游客户需求的影响;国际形势给海外业务推进带来的不确定性。 |
5 | 信达证券 | 庞倩倩 | 维持 | 买入 | 全年业绩表现稳健,海外布局与机器人业务带来新增量 | 2025-04-07 |
中控技术(688777)
事件:中控技术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39亿元,同比增长6.02%;剔除GDR汇兑损益后归母净利润:10.92亿元,同比增长9.60%;剔除GDR汇兑损益扣非归母净利润:10.12亿元,同比增长20.26%。单四季度实现收入28.02亿元,同比减少4.73%,实现归母净利润4.00亿元,同比减少1.98%。
核心业务市占率稳中有进,行业领军优势得以巩固。根据睿工业统计,2024年度,公司核心产品DCS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40.4%,较前一年上涨2.6pct。其中2024年公司在化工领域DCS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2.6%,较2023年市场占有率提升6.3个百分点;2024年公司在石化领域DCS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6.2%,较2023年市场占有率提升6.9个百分点;2024年公司在化工、石化、建材、造纸四大行业DCS市场占有率均排名第一,可靠性、稳定性、可用性等方面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4年,SIS市占率达31.2%,连续三年国内第一。
化工和石化收入稳增且成本优化,制药食品与油气收入增长突出。2024年,公司在化工行业实现收入33.66亿元,同比增长5.89%,毛利率35.28%,同比增加3.47pct。石化行业实现收入18.54亿元,同比增长10.59%,毛利率40.11%,同比增加2.83pct。制药食品行业实现收入7.41亿元,同比增长17.38%,毛利率24.23%,同比减少1.80pct。油气作为公司新兴开拓的重点行业之一,2024年实现收入8.85亿元,同比增长47.84%,毛利率33.42%,同比减少4.25pct。
国际业务顺利推进,机器人业务订单获取突破。2024年,公司出口外销收入占比8.25%,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18.27%,主要来自于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地区。与此同时,2024年公司正式建立了机器人产品业务体系,2024年实现收入5,601.09万元,新签订单1.67亿元,发布以“AI+平台+安全巡检”、供应链物流、协作机器人装备为核心的流程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Plantbot”,相关产品成功中标沙特阿美MultifunctionRobot、安徽翔晟新材料智慧物流、镇海炼化智能巡检等项目,实现多类型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中的首台套应用。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积极开拓新产品、整合技术及平台,在享受行业高增速的同时,开拓新的业绩增长点。我们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1.61/1.91/2.32元,对应P/E分别为32.47/27.40/22.5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新技术、新领域发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行业需求增长不及预期。 |
6 | 山西证券 | 方闻千 | 维持 | 买入 | 海外市场加速拓展,工业AI进展迅速 | 2025-04-07 |
中控技术(688777)
事件描述
3月31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其中,2024全年公司实现收入91.39亿元,同比增长6.02%;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1.17亿元,同比微增1.38%,实现扣非净利润10.38亿元,同比增9.51%。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收入28.02亿元,同比减少4.73%;第四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00亿元,同比减1.98%,实现扣非净利润3.82亿元,同比微增1.12%。
事件点评
业务结构调整推动毛利率持续提升,控费效果显著带动利润增长。分产品看,受益于控制系统设备更新政策,公司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相关产品整体景气度较好,2024年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及控制系统+仪表)实现收入
37.33亿元,同比增长7.87%,工业软件(工业软件及控制系统+软件+其他)实现收入26.53亿元,同比增20.70%,仪器仪表实现收入6.43亿元,同比增3.48%。分行业看,得益于下游需求持续增加,公司优势行业石化和化工全年收入分别增长10.59%和5.89%,而随着公司重点挖掘油气等新兴行业需求,2024年油气行业收入增长47.84%。同时,2024年以来公司毛利率持续提升,全年毛利率达33.86%,较上年同期提高0.68个百分点,主要是由公司进行战略调整并剥离部分低附加值业务所致。在利润端,随着公司全面深化数字化转型,运营管理能力持续提升,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较上年同期降低1.01个百分点。2024年公司税后GDR汇兑收益为0.25亿元,小于上年同期的1.06亿元,而剔除GDR汇兑损益后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0.92亿元,同比增长9.60%,实现扣非净利润10.12亿元,同比增长20.26%。
海外本地化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国际市场加速开拓。2024年公司海外业务实现收入7.49亿元,同比增长118.27%,占主营业务收入约8.25%。公司着力布局东南亚、中东、中亚、欧洲、美洲、日本等地区,已在新加坡、
沙特阿拉伯、哈萨克斯坦、加拿大、日本等国家设立21家子公司,2024年公司在泰国、加拿大、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印尼新设了5家5S店,并且中控国际运营公司也已在新加坡正式开业,公司的海外本地化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公司持续突破海外市场,2024年新签海外合同13.55亿元,同比增长超35%,并与沙特阿美、印尼国家石油Pertamina、马来西亚国家石油Petronas等头部客户持续深化合作,其中,2024年公司实现沙特市场首个DCS项目应用突破,并取得Pertamina集团CSMS最高级别等级认证并中标其液化天然气(LNG)罐区储罐项目。
工业AI领域进展迅速,TPT大模型持续落地,机器人业务线正式建立。具体来看:1)2024年6月公司重磅推出流程工业首款时序大模型TPT,目前已在万华集团、中国石化镇海炼化等40多家客户取得突破性应用,涉及氯碱、热电、石化等工厂及装置场景,帮助客户达成系统自控率95%以上,并实现50%以上的效率提升;2)2024年公司机器人业务实现0到1的突破,全年实现收入0.56亿元,新签订单1.67亿元,目前已突破沙特阿美、日本三菱、泰国石油PTT、马来西亚恒源石化HRC等国际高端客户,并成功中标沙特阿美MultifunctionRobot、安徽翔晟新材料智慧物流、镇海炼化智能巡检等项目。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国内流程工业制造领军者,快速开拓海外市场,有望带来业绩的持续增长,预计公司2025-2027年EPS分别为1.67\1.95\2.21,对应公司4月3日收盘价52.38元,2025-2027年PE分别为31.40\26.81\23.71,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核心人才流失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海外市场经营风险。 |
7 | 平安证券 | 闫磊,黄韦涵,王佳一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业绩保持稳健增长,国际市场加速开拓 | 2025-04-03 |
中控技术(688777)
事项:
公司公告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39亿元,同比增长6.02%;实现归母净利润11.17亿元,同比增长1.3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同比增长9.51%。公司发布利润分配预案:以总股本785,715,016为基数,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7.10元(含税)。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送红股。
平安观点:
公司2024年业绩保持稳健增长。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39亿元,同比增长6.02%;实现归母净利润11.17亿元,同比增长1.3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同比增长9.51%。盈利能力方面,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33.86%,较上年提升0.67个百分点。费用方面,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22.39%,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8.69%/4.51%/10.70%,分别较上年同期变动-0.46/-0.71/+0.17个百分点。
公司优势行业稳健增长,新兴行业需求逐渐涌现。公司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根据睿工业统计,2024年度,公司DCS在国内的市占率达到40.4%,连续十四年蝉联国内DCS市场占有率第一名。其中化工/石化领域DCS的市占率分别达到63.2%/56.2%,公司在化工、石化、建材、造纸四大行业DCS市占率均排名第一。2024年公司核心产品SIS国内市占率31.2%,连续三年蝉联国内SIS市占率第一名。从产品来看,下游客户积极实施控制系统设备更新,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相关产品景气度较好,控制系统/工业软件/仪器仪表分别实现收入37.33/26.53/6.4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87%/20.70%/3.48%。从行业来看,石化、化工行业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油气、医药、食品饮料、造纸行业景气度较好,收入持续保持较快增长趋势,石化/化工/油气/制药食品行业收入分别增长10.59%/5.89%/47.84%/17.38%。公司主要优势行业石化、化工的需求依然保持稳健增长,同时全新挖掘油气、白酒等重点新兴行业需求,为公司2024年全年业绩稳健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公司推出了全球首款UCS通用控制系统和TPT时序工业大模型两款创新产品。1)UCS:UCS构建了软件定义、全数字化、云原生的控制系统,已在兴发集团、荣盛金塘新材料等10余家客户实施应用,实现机柜室空间减少90%、线缆成本下降80%,建设周期缩短50%,通信速率提升100倍以上,引领了控制系统的革命性创新。2)TPT:公司基于生产过程自动化PA场景,由公司自主研发的生成式AI算法框架学习并形成工业装置运行的通用规律,TPT大模型已首度实现工业现场在线实时优化与闭环控制,大幅提升建模的效率,帮助用户实现工厂的最优运行目标。目前TPT已在氯碱、热电、石化等十余个工厂及装置取得了突破性应用,TPT实现了常减压装置油品切换操作规划路径优化、电解槽集群的闭环控制优化等,TPT能实现吨蒸汽煤耗能耗下降3.1%以上,为客户带来50%以上效率提升。
国际市场加速开拓,收入实现高速增长。2024年,公司国际化战略不断推进和深化,海外业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公司海外业务收入7.49亿元,同比增长118.27%,占公司主营业收入约8.25%。1)全球化运营能力不断增强:中控国际运营公司在新加坡正式开业,新设泰国、加拿大、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印尼5家5S店,海外本地化运营能力得到大幅提升。2)海外市场突破:2024年,公司新签海外合同13.55亿元,同比增长35%以上。公司与沙特阿美、印尼国家石油Pertamina、马来西亚国家石油Petronas等国际顶尖客户实现深度合作,取得了Pertamina集团CSMS最高级别等级认证并中标其液化天然气(LNG)罐区储罐项目;实现沙特阿美等重点客户控制系统(CCS)短名单入围并完成功能性测试,获得沙特阿美工控网络安全、机器人、工业软件等多个项目,成功中标贾夫拉大型海水淡化项目,取得沙特市场首个DCS项目应用突破;为世界最大建材公司瑞士Holcim提供首台套无线温振监控系统;取得日本三菱化学、韩国TES、蒙古布罗巨特电厂等多个项目突破,成功进入Samsung、DL等国际EPC短名单。公司全球化布局进入深度开拓期,已成长为全球高端产品及技术供应商。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我们调整业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87亿元(前值为16.43亿元)、14.90亿元(前值为20.51亿元)、17.36亿元(新增),EPS分别为1.63元、1.88元和2.20元,对应4月1日收盘价的PE分别约为32.2x、27.8x、23.9x。公司是国内流程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领先企业之一。上半年,公司重磅推出UCS和TPT产品,并针对UCS、TPT两个团队发布股票激励计划,有望推动UCS和TPT产品不断取得更为显著的成绩和突破,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此外,公司海外业务高速增长,将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新动能。我们看好公司的未来发展,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自动化控制系统业务发展不达预期。公司自动化控制系统业务受化工、石化等下游行业客户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影响,如果下游客户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预期,则公司自动化控制系统业务将存在发展不达预期的风险。(2)创新产品发展不达预期。公司推出全球首款UCS通用控制系统和TPT时序工业大模型两款创新产品,如果创新产品未来的市场接受度低于预期,则公司创新产品将存在发展不达预期的风险。(3)海外业务发展不达预期。当前,公司海外业务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若未来公司全球化运营能力不能适应业务发展持续提升,或海外市场拓展进度低于预期,则公司海外业务将存在发展不达预期的风险。 |
8 | 国信证券 | 熊莉,库宏垚 | 维持 | 增持 | 国内份额持续提升,创新业务积极推进 | 2025-04-02 |
中控技术(688777)
核心观点
24年公司整体收入和利润保持平稳增长。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91.39亿元(+6.02%);归母净利润11.17亿元(+1.38%),扣非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9.51%);剔除GDR汇兑损益后,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0.12亿元(+20.26%)。单Q4来看,公司收入28.02亿元(-4.73%),归母净利润4.00亿元(-1.98%),扣非归母净利润3.82亿元(+1.12%)。
工业软件保持较快增长,DCS和SIS份额持续提升。公司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及控制系统+仪表)共实现收入37.33亿元(+7.87%);工业软件(工业软件及控制系统+软件+其他)共实现收入26.53亿元(+20.70%);仪器仪表实现收入6.43亿元(+3.48%)。公司DCS在国内的市占率达到了40.4%,其中化工领域DCS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3.2%,石化领域DCS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6.2%;公司在化工、石化、建材、造纸四大行业DCS市场占有率均排名第一。同时,SIS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31.2%,连续三年蝉联国内第一。新兴行业增长较快,海外市场加速开拓。从行业来看,石化行业收入增长10.59%,化工行业收入增长5.89%,油气行业收入增长47.84%,制药食品行业收入增长17.38%;油气、医药、食品饮料、造纸行业景气度较好。公司24年海外业务收入7.49亿元(+118.27%),新签海外合同13.55亿元,同比增长35%以上。公司与沙特阿美、印尼国家石油Pertamina、马来西亚国家石油Petronas等国际顶尖客户实现了深度合作,如成功中标贾夫拉大型海水淡化项目,取得沙特市场首个DCS项目应用突破等。
加大AI和机器人投入,全面推进订阅制转型。继时序大模型TPT之后,公司再次推出超图大模型HGT,提供了对企业经营业务的高阶理解及推理能力。2024年公司正式建立了机器人产品业务体系,2024年实现收入5601.09万元,新签订单1.67亿元,实现快速突破。公司全面推动工业软件的订阅制转型,向战略会员客户开放高价值软件包组合,为客户实现软件投资成本大幅降低、套餐内工业软件产品定期免费上新等价值。2024年公司成功签约622家会员订阅客户,实现会员订阅制业务从无到有、再到亿级的重大突破。
风险提示:AI产业发展不及预期;信创产业进展缓慢;下游IT开支收紧。
投资建议: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由于国内整体经济复苏缓慢,各行业IT投入收紧,下修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营收100.19/110.48/122.62亿元,增速分别为9.6%/10.3%/11.0%;归母净利润12.08/13.89/16.14亿元(原25-26年预测为14.36、17.40亿元)。基于公司传统业务份额稳定,创新业务步入正轨,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
9 | 国金证券 | 孟灿 | 维持 | 买入 | 公司点评:利润符合预期,智能制造巨轮出海扬帆 | 2025-04-01 |
中控技术(688777)
25年3月31日,公司发布24年报。收入略低于快报,利润符合预期。1)收入端:24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1.4亿元(快报93.5亿元),yoy+6.02%;24Q4实现营业收入28.0亿元,yoy-4.73%。2)利润端:24全年实现归母净利11.2亿元(快报11.3亿元),yoy+1.38%;24Q4实现归母净利4.00亿元,yoy-1.98%。24全年实现归母扣非10.4亿元(快报10.4亿元),yoy+9.51%;24Q4实现归母扣非3.8亿元,yoy+1.1%。24全年剔除GDR汇兑损益后归母净利为10.9亿元,yoy+9.60%。24全年综合毛利率为33.78%,yoy+0.61pct。
结构端-分产品:基本盘业务稳定增长,机器人业务0到1。1)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实现收入56.43亿元,yoy+13.86%,占比62.11%,毛利率40.66%,yoy-0.40pct。2)S2B平台实现收入16.22亿元,yoy-14.48%,占比17.85%,毛利率8.91%,yoy-1.20pct。3)工业软件实现收入7.43亿元,yoy+5.77%,占比8.18%,毛利率36.56%,yoy-4.62pct。4)仪器仪表实现收入6.43亿元,yoy+3.48%,占比7.08%,毛利率31.26%,yoy+0.74pct。4)运维服务实现收入4.24亿元,yoy+51.69%,占比4.67%,毛利率36.81%,yoy-5.10pct。24年公司已建立机器人产品业务体系,实现收入5,601.1万元,新签订单1.67亿元。
结构端-分行业:石化&化工基本盘稳固,海外收入翻倍。1)化工行业yoy+5.89%,占比36.8%。2)石化行业yoy+10.59%,占比20.3%。3)油气行业yoy+47.84%,占比9.7%。4)制药食品行业yoy+17.38%,占比8.1%。5)能源行业yoy-23.00%,占比5.8%。6)冶金行业yoy+15.88%,占比5.3%。24全年海外收入7.49亿元,yoy+118.27%,占比8.3%;新签海外合同13.55亿元,yoy+35.5%。
费用端-规模效应驱动费率稳步向下。24全年销售费率8.69%,yoy-0.46pct;管理费率4.51%,yoy-0.71pct;研发费率10.70%,yoy-0.17pct。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5.2/123.7/141.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5/20.2/25.8亿元。公司股票现价对应PE估值为26.7/19.1/15.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国内行业拓展节奏不及预期;海外标杆客户开拓进程不及预期的风险;特定下游行业固定资产支出增速回落的风险。 |
10 | 开源证券 | 陈宝健,李海强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业绩平稳增长,工业AI+机器人蓝海可期 | 2025-04-01 |
中控技术(688777)
流程工业智能制造龙头,维持“买入”评级
考虑到公司加码研发,我们下调原有2025-2026并新增2027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2.92、15.08、17.69(2025-2026原值为15.46、18.75)亿元,EPS为1.63、1.91、2.24(2025-2026原值为1.96、2.37)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为32.5、27.8、23.7倍,公司为流程工业智能制造领域龙头,有望受益设备更新政策和出海机遇,工业AI打开长期增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报,业绩稳健增长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39亿元,同比增长6.02%;实现归母净利润11.17亿元,同比增长1.38%;剔除GDR汇兑损益后,实现归母净利润10.12亿元,同比增长20.26%。
剔除GDR汇兑损益归母净利润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提升
公司收入保持平稳增长,(1)优势行业石化、化工需求保持稳健增长,同时公司石化、化工领域DCS市占率进一步提升,带动石化行业收入增长10.59%,化工行业收入增长5.89%;(2)全新挖掘油气、白酒等重点新兴行业需求,油气行业收入增长47.84%,制药食品行业收入增长17.38%;(3)海外市场拓展卓有成效,2024年海外收入7.49亿元,同比增长118.27%。同时公司运营管理能力不断深化,盈利能力提升,毛利率为33.86%,同比提升个0.67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4.51%,同比下降0.71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为8.69%,同比下降0.46个百分点。
工业AI前景光明,机器人业务持续突破
2024年公司发布全球首款UCS通用控制系统和TPT时序工业大模型,UCS已在兴发集团、荣盛金塘新材料等10余家客户实施应用,时间序列大模型TPT在万华集团、中石化镇海炼化等40余家客户取得突破性应用,成功签约622家会员订阅客户,实现会员订阅制业务从无到有、再到亿级的重大突破。公司正式建立机器人产品业务体系,发布以“AI+平台+安全巡检”、供应链物流、协作机器人装备为核心的流程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Plantbot”,机器人业务实现收入5601.09万元,新签订单1.67亿元。
风险提示:智能制造不及预期;海外拓展不及预期;公司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