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民生证券 | 邓永康,林誉韬,王一如,朱碧野 | 维持 | 买入 | 2025年半年报点评:精细化管理有效降本,资金充足+低负债运营助力公司穿越周期 | 2025-08-28 |
大全能源(688303)
事件
2025年8月26日,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根据公告,公司25H1实现营业收入14.70亿元,同比-67.93%;归母净利润-11.4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1.54亿元。
分季度来看,公司25Q2实现营业收入5.63亿元,同比-64.87%,环比-37.96%;归母净利润-5.8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84亿元,亏损基本和25Q1持平。我们认为公司业绩承压主要系光伏行业供需失衡、硅料环节供大于求,产品价格处于低位所致。
响应“反内卷”号召减产,精细化管理有效降本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反内卷”倡议,上半年主动实施减产策略,25H1公司多晶硅产量为5.08万吨,同比下降60%,销量为4.61万吨,同比下降52%。尽管减产导致人工、折旧等单位固定成本提升,但是公司通过降本增效与精细化管理,25H1现金成本降至37.66元/kg,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6%,现金亏损及经营活动净流出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展望下半年,公司将延续减产策略,控制合理库存水平,根据公司半年报,预计25Q3公司多晶硅产量为2.7-3万吨,25年全年产量为11-13万吨。
资金充足+低负债运营,有望助力公司穿越周期
资金方面,截至25H1,公司货币资金、银行承兑票据、定期存款及结构性存款等资金储备余额合计120.9亿元,资产负债率低至8.04%,无任何有息负债。充裕的资金储备与稳健的财务表现,不仅为公司安全穿越行业周期铸就了坚实支撑,更为公司在周期底部提供了战略选择空间。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5-27年营收分别为38.53/84.78/122.0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31/7.91/15.11亿元,对应8月27日收盘价,26-27年PE为79x/42x,公司为硅料环节领先企业,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与资金实力有望帮助公司穿越周期,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库存资产减值风险等。 |
2 | 山西证券 | 肖索,贾惠淋 | 首次 | 买入 | 在手现金充裕,供给侧改善预期增长 | 2025-07-06 |
大全能源(688303)
事件描述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事件点评
供给侧改革预期增强,产能有望有序退出。6月29日,人民日报头版推出金社平文章《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指出,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当前光伏全产业链基本均处于亏损状态,已看到行业基于自律的主动产能管控。官媒和高层会议连续发声强调反内卷,深化供给侧改革的预期增强,预计后续落后产能有望有序出清。从硅料端来看,头部硅料企业有望或充分受益。
短期业绩承压,在手现金充裕。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1亿元,同比-54.6%;实现归母净利润-27.2亿元,同比-147.2%。2025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亿元,同比-69.6%,环比-35.5%;实现归母净利润-5.6亿元,同比-268.8%,环比+65.5%。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31.0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12.2亿元,合计43.2亿元,现金储备充裕;此外,公司无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财务稳健、资金安全性高。
主动降低产量,加大库存消化力度。2024年全年,公司多晶硅生产量为20.5万吨,实现销售量18.1万吨;单位售价40.68元/kg,单位成本46.44元/kg,单位现金成本38.82元/kg。2025年Q1,多晶硅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成本倒挂现象普遍,公司主动减产推动库存去化。2025年Q1,公司多晶硅产量为2.48万吨,同比-60.2%,环比-27.5%;销量为2.8万吨,同比-48.1%,环比-33.6%;单位售价31.77元/kg,单位现金成本36.82元/kg,开工率下降对成本造成一定影响。公司预计2025年Q2公司产量2.5-2.8万吨,2025年全年产量11-14万吨。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硅料行业第一梯队企业,具有穿越周期的能力。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EPS分别为-0.74/0.45/1.04,对应公司7月3日收盘价,2025-2027年PE分别为-31.4/51.3/22.4,首次覆盖,给予“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
包含但不限于以下风险:
1、行业自律不及预期:当前多晶硅行业库存水平较高,供需矛盾较为突出,若多晶硅企业自律减产不及预期或供给侧改革进度不及预期,或对多晶硅价格产生负面影响。 |
3 | 中原证券 | 唐俊男 | 维持 | 增持 | 公司点评报告:周期低谷公司业绩承压,关注行业去产能情况 | 2025-01-22 |
大全能源(688303)
事件:
公司发布2024年业绩预亏公告,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亿到-31亿元,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5.5亿元到30.5亿元。同时,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分别出具的《关于自愿延长所持限售股份锁定期限的承诺函》,所持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自愿延长6个月。
点评:
多晶硅行业低迷导致公司业绩大幅亏损。从公司发布的年度业绩预告来看,公司四季度亏损15.01亿-20.01亿元。2024年公司净利润出现大幅亏损主要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多晶硅行业供给过剩,产品价格大幅下滑,阶段跌破行业现金成本;二是公司对存货和固定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其中,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资产减值损失达-13.67亿元,预计四季度对资产进一步计提减值。
多晶硅行业进入去产能周期,预计2025年行业处于缓慢磨底小幅回暖阶段。根据硅业分会披露的数据,2024年,多晶硅料月度产量从峰值的18.95万吨压减到12月份的10.38万吨,产量减少幅度达45.22%。低迷的产品价格导致部分大厂在内的大部分产能处于降负荷运行状态,行业开工率不足50%。多晶硅企业停工检修再度重启成本较高,且连续两年停工生产设备存在报废风险。考虑到下游新增光伏装机需求增速放缓以及供给端出清过程,预计2025年多晶硅行业仍将处于低开工率状态,行业去库存和落后产能淘汰将优化供给结构,逐步改善行业过剩局面。
公司成本控制能力位于行业第一梯队,资金实力雄厚保证公司渡过行业寒冬。公司作为多晶硅行业头部企业,不断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等手段,有效控制生产成本,缓解市场价格波动对公司盈利能力的负面影响。2024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公司单位成本分别为45.99、45.94、48.83元/公斤,对应的现金成本分别为40.50、40.16和38.93元/公斤。产量的压减对公司单位固定成本的分摊起到拉动作用,进而提高了公司单位成本,但公司现金成本保持降低趋势。截止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35.89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16.50亿元,其他流动资产100.42亿元。公司现金类资产合计近150亿元。公司无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应付债券等债务。这反映公司经营稳健、流动性充裕、资金实力雄厚的财务特征。公司前期多晶硅扩产项目均完工,资本开支高峰过去,公司充沛的现金储备助力公司渡过行业低谷。
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4年、2025年和2026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01、14.13和32.27亿元,对应的全面摊薄EPS分别为-1.26、0.66和1.50元/股,按照1月21日20.59元/股收盘价计算,对应2025、2026年PE分别为31.26倍和13.69倍。目前多晶硅行业处于周期低谷,公司持续推动硅料生产降本增效,保持低成本优势,同时,公司现金储备充裕降低经营风险,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多晶硅行业产能出清不及预期,价格持续低迷风险;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
4 | 高盛 | 王梦雯,杜茜 | | 中性 | 企业日要点:2024年四季度产能利用率降至35%-40% | 2025-01-09 |
大全能源(688303)
我们在1月6日的光伏企业系列电话会上主持了大全新能源的会议。要点包括:1)四季度降低产能利用率并去库存;2)现金成本持续降低;3)确认实施行业生产配额机制;4)如果多晶硅价格回升至每千克人民币50元,则公司可能提高产能利用率;5)等待达到现金成本盈亏平衡再执行ADR回购。
详情如下:
1)四季度降低产能利用率并去库存:管理层表示,截至2024年底,公司库存已降至1个月的健康水平(此前峰值为2个月),同时公司持续降低产能利用率(截至2024年底降至35%-40%,而三季度为50%),以匹配下游需求。公司已经关闭了新疆六条老旧生产线中的四条,进行维护和修理;同时在内蒙停产了一条生产线,另一条生产线的产能利用率为50%。管理层表示四季度出货量略高于产量。
2)现金成本持续降低:鉴于工业多晶硅和电力价格下降,以及产能结构优化(新疆的四条老旧生产线因规模较小而生产成本较高),管理层预计四季度现金成本将降低。此外,管理层表示继2024年裁员10%-15%之后,2025年可能继续裁员至多20%。
3)管理层确认实施行业生产配额机制,该机制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牵头,在与工信部(沟通最频繁)、发改委和能源局几轮讨论后推出。然而,就执行情况而言,目前主要基于企业自律,对违规行为没有实质性的惩罚。即便如此,管理层预计全行业的生产配额联盟至少将持续到2025年中。
4)如果多晶硅价格回升至每千克人民币50元,则公司可能提高产能利用率:管理层表示,他们倾向于将产能利用率保持在当前低位,除非多晶硅价格超过每千克人民币50元(高于现金运营成本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预计每月将增加5万-10万吨(或2-4GW)需求,同时公司层面库存将快速消耗(至2周)。管理层进一步阐述,如果多晶硅价格保持在每千克人民币55元以下,他们认为二三线产能复产的可能性很低,因为管理层估计,该价位对应这些边际产能的EBITDA盈亏平衡水平。
5)等待达到现金成本盈亏平衡再执行ADR回购:管理层表示,如果多晶硅价格回升至现金成本水平以上(每千克人民币45元),他们将考虑开始执行1亿美元的ADR回购计划。
投资观点、估值方法和风险
大全新能源ADR/A股(DQ/688303.SS)投资观点:大全新能源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多晶硅生产商(截至2023年末占据14%的全球市场份额),其资产负债实力(零负债)居于我们覆盖范围内的中国光伏公司之首。我们对大全ADR评级为买入,因为我们认为当前估值(对应0.2倍2024年预期市净率)过度计入了投资者对多晶硅价格下行及多晶硅价格将持续低于一线厂商现金成本的担忧。我们有信心认为,大全能源稳健的资产负债状况将助力公司度过本轮下行周期,并在中长期内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鉴于大全A股目标价上行空间有限,我们对其评级为中性。
目标价格计算方法:我们的大全ADR12个月目标价格为21.7美元,基于0.4倍2024年预期市净率。我们的大全A股12个月目标价格为人民币19.4元,基于1倍2024年预期市净率,因为我们并未对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进行打折估值。
大全ADR的主要风险:1)多晶硅价格低于预期:产能退出慢于预期或需求低于预期可能会给我们的多晶硅价格基本假设带来压力;2)原材料和电力价格高于预期可能导致毛利率低于预期。
大全A股的主要风险:1)多晶硅价格低于/高于预期:产能退出慢于/快于预期或需求低于/高于预期可能会给我们的多晶硅价格基本假设带来影响;2)原材料和电力价格高于/低于预期可能导致毛利率低于/高于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