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开源证券 | 余汝意,聂媛媛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海外培养基业务维持高增长,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 2025-08-27 |
奥浦迈(688293)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2025H1,公司实现营收1.78亿元,同比增长23.77%;归母净利润0.38亿元,同比增长55.55%;扣非归母净利润0.30亿元,同比增长76.73%。单2025Q2,公司实现营收0.94亿元,同比增长47.21%;归母净利润0.23亿元,环比增长55.98%;扣非归母净利润0.19亿元,环比增长73.87%。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核心产品业务驱动公司收入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我们看好公司未来海外业务持续开拓。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5/1.02/1.33亿元(原预计为0.59/0.99/1.32亿元),EPS为0.66/0.90/1.18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85.9/62.9/48.0倍,维持“买入”评级。
海外产品业务为公司业绩提供核心驱动,培养基的管线数量持续新高
分业务看,2025H1公司产品业务实现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25.49%,公司核心业务维持较高增速;服务(CDMO)业务实现收入0.22亿元,同比增长13.24%,呈现回暖态势。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客户管线的持续推进及海外业务的快速拓展。分区域看,2025H1公司境外收入0.69亿元,同比增长51.64%,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38.56%,其中境外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4.92%。公司客户管线数量创新高,截至2025年6月30日,使用公司培养基的药品研发管线(已确定中试)总数达282个,较2024年末新增35个。其中,商业化生产阶段管线从8个增至11个,后期管线的持续放量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规模效应与费用优化助推盈利能力提升
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改善。2025H1公司综合毛利率为56.84%,其中核心的细胞培养产品业务毛利率71.91%;公司销售净利率20.96%,同比提升4.38个百分点。公司在费用管控方面表现优异,管理费用同比下降34.03%,主要系2024年同期新厂房调试运营成本基数较高所致;销售费用同比增长5.12%,增速低于收入增速;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6.97%,主要用于新产品开发。
风险提示:培养基配方流失、客户在研管线推进不及预期等。 |
2 | 国信证券 | 马千里,陈曦炳,彭思宇 | 维持 | 增持 | 产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CDMO服务回暖 | 2025-08-25 |
奥浦迈(688293)
核心观点
产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CDMO服务回暖。2025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78亿元(+23.8%),归母净利润0.38亿元(+55.6%)。公司销售收入增长显著,主要得益于细胞培养产品业务的强劲表现,尤其是与海外客户的深度合作。
分季度看,2025Q1/Q2分别实现营收0.84/0.94亿元(分别同比+5.0%/+47.2%,Q2环比+12.4%)、归母净利润0.15/0.23亿元(分别同比-25.1%/+401.8%,Q2环比+56.0%)。
分具体业务看,2025H1公司实现产品销售1.55亿元(同比+25.5%),CDMO服务实现营收2227万元(同比+13.2%),公司业务呈现“产品驱动、服务回暖”的格局,产品销售的竞争力持续强化,海外拓展成效显著,CDMO服
务亦逐步改善,整体增长势头积极向好。产品销售收入贡献了总收入的87%,依然是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分地区看,公司海外业务的增长势头依然强劲,实现境外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34.9%。
毛利率企稳,净利率改善。2025H1,公司毛利率为56.8%(同比-3.1pp)、净利率21.1%(同比+4.3pp);销售费用率7.4%(同比-1.3pp)、管理费用率16.0%(同比-14.1pp)、研发费用率13.6%(同比+2.9pp)、财务费用率-5.9%(同比+2.0pp),期间费用率整体为31.1%(同比-10.5pp)。产品管线数量创新高。服务客户管线方面,截至2025H1,共有282个已确定中试工艺的药品研发管线使用公司的细胞培养基产品,其中处于临床前阶段149个、Ph1临床阶段58个、Ph2临床阶段32个、Ph3临床阶段32个、商业化生产阶段11个,整体相较2024年末增加35个,其中商业化生产阶段产品增加3个。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此前的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8/1.12/1.53亿元,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82/57/42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估值的风险、盈利预测的风险、产品研发不达预期的风险、下游客户产品推进不达预期的风险等。 |
3 | 东吴证券 | 朱国广,刘若彤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培养基业绩增速亮眼,放量逻辑持续验证 | 2025-04-29 |
奥浦迈(688293)
投资要点
事件: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97亿元(括号内为同比增速,下同,+22.26%),归母净利润0.21亿元(-61.04%),扣非归母净利润659百万元(-81.03%),销售毛利率53.03%(-5.82pct)。2025Q1公司实现营收83.68百万元(+4.98%),归母净利润14.67百万元(-25.08%),扣非归母净利润10.80百万元(-33.06%),销售毛利率60.09%(-5.91pct)。
2024Q1培养基业务增速亮眼,CDMO业务受投融资影响承压:分业务来看,①2024年培养基业务营收2.44亿元(+44.0%),其中CHO培养基营收1.99亿元(+49.0%),293培养基营收17.5百万元(-22.3%),293培养基下滑主要系IVD客户新冠相关技术影响;2025Q1培养基营收73.34百万元(+2.5%),在2024Q1基数较高的情况下仍然强劲增长。②2024年CDMO业务营收52.6百万元(-25.7%),2025Q1营收10.23百万元(+27.1%)。③分地区来看,2024年境内营收2.02亿元(-1.0%),境外营收94.5百万元(+144%);2025Q1境外增速高于境内,我们预判全年境外将实现较高增长。④毛利率下滑主要系产品结构变化影响,CDMO业务毛利率较低且相关固定资产折旧摊销增加,主业培养基产品毛利率依旧稳定在70%左右。净利率系受到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取消带来的所得税税率上升影响,我们判断此影响在该资质重申后出清。
培养基放量逻辑持续验证,逐渐步入收获期:①培养基业务保持高增长,2025Q1持续放量,同时在手订单情况良好。截至2025Q1共有258个已确定中试工艺的药品研发管线使用公司的细胞培养基产品,其中临床前项目147个,临床I期项目44个,临床II期项目26个,临床III期项目32个(2021年仅有12个),商业化生产阶段项目9个。培养基产品具备随下游客户管线推进而快速放量的属性,我们认为公司III期管线与商业化项目持续增加,正逐步迈入收获期,2025Q1数据已进一步验证,培养基业务高增长值得期待。②公司CDMO业务由于投融资下行,biotech等客户需求仍在逐步恢复,需伴随行业需求回暖。③持续开发细胞培养及生物制药相关产品,在转染试剂、琼脂糖、细胞冻存液、干细胞培养基等新领域取得突破,新产品系列有望实现较高增速。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行业整体增速情况,我们将公司2025-2026年营收从4.62/5.80亿元下调至3.91/5.18亿元,归母净利润从1.15/1.51亿元下调至0.67/1.09亿元,并预测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6亿元和1.41亿元;2025-2027年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70/43/33×。看好公司业务模式及成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持续下行;大项目落地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等。 |
4 | 平安证券 | 倪亦道,叶寅 | 维持 | 增持 | 培养基业务迅速发展,CDMO拖累短期业绩 | 2025-04-24 |
奥浦迈(688293)
事项: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2.97亿元(+22.26%),实现归母净利润0.21亿元(-61.0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658.59万元(-81.03%)。与业绩快报基本一致。公司发布分红预案:拟每10股派现2.00元(含税)。
平安观点:
24H2:培养基保持理想增长,CDMO新产能转固影响毛利率
下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54亿元(+26.06%),其中核心业务培养基产品实现营收1.21亿元(+27.51%),板块毛利率69.64%,环比24H1-0.70pct,在高速发展同时保持着较高盈利水平;CDMO业务实现营收0.33亿元(+22.13%),板块毛利率-37.71%,环比24H1-33.19pct,主要系募投项目CDMO平台下半年正式投入使用,固定资产折旧增加较多。
从地域维度拆分,下半年公司实现国内收入1.04亿元(+7.60%),实现海外收入0.49亿元(+98.06%)。下半年国内、外收入的毛利率分别为39.64%(环比-15.05pct)和61.60%(环比-9.82pct),主要系CDMO业务新增折旧所致。
24H2费用端同比明显下降,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8.28%(+1.04pct)、24.30%(-4.99pct)、12.24%(-6.10pct)。同时由于24Q4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以及所得税税率调整,下半年净利润为负。
涉及管线高速扩容,核心业务长期发展有保障
培养基的使用贯穿药品研发、制造全生命周期,且使用规模随着药品产量提升而同步放大。公司近年来积极开拓市场,进口替代+产品出海并行进入到更多药品研发管线中。2024年末,剔除重组蛋白特定疫苗管线后,公司培养基共参与到247个研发管线中(年内新增77个,下同),其中有望贡献较大采购量的临床3期和商业化管线分别有29(+10)个和8(+5)个,年内新增管线速度快于整体水平,为培养基业务未来进一步放量打下基础。
维持“推荐”评级。根据公司中后端项目对应药品的上市及放量预期,调整2025-2026年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为净利润0.65、0.92、1.26亿元(原预测2025、2026年为0.92、1.33亿元),上述预测暂未考虑收购澎立生物(根据公司公告,澎立生物24年前11个月实现收入2.74亿元、净利润0.35亿元)的未确定事项。随创新药研发环境回暖以及中后期项目逐步放量,公司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不足风险;2)客户药物上市变更进度不及预期;3)新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4)海外拓展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