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北京韬联科技 | 观韬 | | | 2024财报背后,如何看待联影医疗的投资价值点? | 2025-05-13 |
联影医疗(688271)
一、医疗影像行业年鉴:波动与机遇并存,拐点已现
用机遇与波动并存来形容2024年的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再恰当不过。
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首要工作任务,医药、医疗设备作为永远的朝阳行业,以研发、创新、创造为主要内生驱动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之一。
3月份,国务院明确发文,鼓励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等医疗设备更新改造,5月底,发改委联合多部委发布《推动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推动设备更新落地实施。
12月,国家财政部起草发布《关于政府采购领域本国产品标准及实施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政府采购活动中既有本国产品又有非本国产品参与竞争的,对本国产品的报价给予20%的价格扣除,用扣除后的价格参与评审。
2025年3月底,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布《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征求意见稿)》,重点强调完善审评审批机制,加强全生命周期监管,全力支持高端医疗器械重大创新。利好政策从年头贯穿年尾并且仍在持续,而医学影像设备行业作为医疗器械行业中技术壁垒最高的细分市场,更是被反复强调,寄予厚望。
另一方面,医疗反腐、设备更新节奏落地较慢一定程度延缓了需求释放,多家医疗影像设备公司均在年报中表示2024年行业规模有较大收缩。公开数据也显示,截至2024年12月20日,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公开招中标市场规模同比下降21.5%。 |
2 | 太平洋 | 谭紫媚,李啸岩 | 维持 | 买入 | 联影医疗点评报告:国内市占率持续提升,海外高速增长 | 2025-05-12 |
联影医疗(688271)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3.00亿元,同比下降9.73%,主要受设备更新政策落地节奏影响;归母净利润12.62亿元,同比下降36.09%;扣非归母净利润10.10亿元,同比下降39.32%。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33.46亿元,同比下降15.90%;归母净利润5.91亿元,同比下降35.09%;扣非归母净利润5.46亿元,同比下降34.67%。
同日,公司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78亿元,同比增长5.42%,招投标逐步回暖;归母净利润3.70亿元,同比增长1.87%;扣非归母净利润3.79亿元,同比增长26.09%。
国内市占率持续提升,海外高速增长
2024年公司在国内实现收入80.34亿元,由于国内医疗设备行业整顿与设备更新政策节奏所带来的市场需求释放阶段性错配,导致中国市场收入承压。公司国内市占率进一步提升,整体业务新增份额同比增长超3个百分点,其中高端产品贡献近5个百分点的结构性增长。核心产品线呈现梯度突破态势——超高端CT(256排及以上)跨越20%市占率分水岭,3.0T、5.0T磁共振维持市场优势,放疗装备市占率提升近8个百分点。
公司通过纵深推进“高举高打,一核多翼”的全球化战略,2024年海外市场实现收入22.66亿元,同比增长35.07%,创下占总体营业收入22.00%的历史新高,取得高端市场突破与新兴区域渗透的双重战略成果。凭借极具竞争力的技术与解决方案,公司在海外各区域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影像(不含超声、DSA)市占率第一,设备销售与服务创收协同增长按2024年国内新增市场金额口径,公司影像产品(不含超声和DSA)市占率第一。(1)CT市占率第一:40排及以下、64-80排CT第一,128-256排CT第二,256排以上的CT第三。(2)MR市占率第二:1.5T及以下超导MR第一,3.0T MR第三,3.0T以上MR第一。(3)MI市占率第一,PET/CT连续九年蝉联第一。(4)诊断XR产品(含固定DR、移动DR、乳腺DR)市占率第一,其中固定DR第一,乳腺DR及移动DR第二。(5)介入XR产品(含DSA和移动C型臂)市占率第四,其中DSA第五,移动C型臂第四。(6)RT产品市占率第三,同比提升近8个百分点。
2024年公司服务收入实现13.56亿元,同比增长26.80%,占比达到13.16%,同比提升了3.79个百分点,形成设备销售与服务创收的协同增长格局。
毛利率维稳,销售费用受海外市场扩展支出增加的影响
2024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增长0.06pct至48.54%。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7.70%、5.40%、17.10%、-1.09%,同比变动幅度分别为+2.19pct、+0.49pct、+1.95pct、+0.21pct,销售费用增加主要因海外市场扩展支出增加。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下降5.27pct至12.06%。
2024年第四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46.74%、13.09%、4.31%、13.27%、-1.54%、17.44%,分别变动-1.40pct、+0.11pct、-0.23pct、+4.25pct、-1.19pct、-5.49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3.96亿/146.68亿/174.3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0%/18%/1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08亿/23.89亿/28.95亿元;分别增长43%/32%/21%;EPS分别为2.19/2.90/3.51,按照2025年5月9日收盘价对应2025年62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贸易战下海外客户订单波动的风险,影像设备竞争环境恶化的风险,新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
3 | 国信证券 | 陈曦炳,彭思宇 | 维持 | 增持 | 国内招投标回暖,海外业务加速拓展 | 2025-05-07 |
联影医疗(688271)
核心观点
2024年受医疗设备招投标延缓影响业绩承压,25Q1随市场回暖业绩同比复苏。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03.00亿元(-9.73%),归母净利润12.62亿元(-36.08%),扣非归母净利润10.10亿元(-39.32%),其中24Q4单季营收33.46亿元(-15.90%),归母净利润5.91亿元(-35.09%),扣非归母净利润5.46亿元(-34.67%),2024年业绩有所承压,主要系医疗设备行业整顿与设备更新政策节奏影响,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市场招投标活动,市场需求出现暂时性积压。2025年一季度营收24.78亿元(+5.42%),归母净利润3.70亿元(+1.87%),扣非归母净利润3.79亿元(+26.09%),随着招投标市场回暖,业绩实现同比复苏。
分产品线看,2024年设备销售收入84.45亿元(-14.9%),其中CT/MR/MI/XR/RT产品线收入分别同比-25%/-3%/-16%/-23%/+18%,RT业务实现逆势增长;维修服务业务快速增长,实现收入13.56亿元(+26.8%),主要得益于终端装机量的持续提升。
国内市场承压,海外市场增速亮眼。分地区看,公司2024年国内市场实现收入76.6亿元(-21.3%),主要系受行业整顿和设备更新政策落地时间较长的影响有所承压;海外市场收入22.2亿元(+32.3%),增速亮眼,收入占比持续提升至21.6%(+6.9pp),主要系技术创新和产品多样化增强了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促进了订单达成率和转化率。毛利率稳定,费用率有所提升。2024年公司毛利率48.54%(+0.06pp),基本维持稳定。销售费用率17.70%(+2.19pp),管理费用率5.40%(+0.48pp),研发费用率17.10%(+1.95pp),财务费用率-1.09%(+0.21pp),四费率39.11%(+4.84pp),销售、研发费用率提升较多,主要系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及海外业务拓展。
投资建议:国内招投标回暖带动业绩复苏,全球化战略成效显著。考虑行业整顿以及设备更新政策落地节奏导致招投标延缓的影响,下调2025、2026年盈利预测,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营收120.4/137.7/155.3亿元(原2025、2026年为131.6/157.3亿元),同比增速16.9%/14.4%/12.8%,归母净利润17.0/20.8/23.3亿元(原2025、2026年为23.0/28.1亿元),同比增速34.9%/22.0%/12.0%,当前股价对应PE=64/53/47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招投标进度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地缘政治风险。 |
4 | 华安证券 | 谭国超,李婵,刘洪飞 | 维持 | 买入 | 海外业务快速拓展,静待市场需求释放 | 2025-05-03 |
联影医疗(688271)
主要观点:
事件:
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00亿元(yoy-9.73%),归母净利润12.62亿元(yoy-36.09%),扣非归母净利润10.10亿元(yoy-39.32%)。
2024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46亿元(yoy-15.90%),归母净利润5.91亿元(yoy-35.09%),扣非归母净利润5.46亿元(yoy-34.67%)。2025Q1单季度实现收入24.78亿元(yoy+5.42%),归母净利润3.70亿元(yoy+1.87%),扣非归母净利润3.79亿元
(yoy+26.09%)。
点评
国内市场业绩承压,海外市场积极拓展,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受国内设备更新政策落地节奏的影响,行业整体规模同比有较大收缩,RT业务线逆势增长。按照产品线拆分,2024年公司CT业务线设备销售收入30.48亿元(yoy-25.03%),MR业务线设备销售收入31.92亿元(yoy-2.66%),MI业务线设备销售收入12.99亿元(yoy-16.31%),XR业务线设备销售收入5.87亿元(yoy-22.80%),RT业务线设备销售收入3.19亿元(yoy-14.93%)。
公司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新兴市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在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建立销售网络,公司产品已成功进驻美国、日本、韩国等85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公司实现境内市场收入76.64亿元,同比减少19.43%,毛利率50.10%,同比提升1.37pct;境外市场收入22.20亿元,同比增长33.81%,毛利率47.01%,同比提升6.21pct。
影像技术破界,诊疗全域革新,持续夯实自主创新核心驱动力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22.61亿元,研发投入占比达21.95%,研发人员超3200名,研发人员占比40.02%,累计专利申请量突破9,300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超过80%,累计专利授权超4,600项,覆盖“核心部件-整机系统-智能平台”的全技术链,现已形成“研发-转化-商业化”的闭环创新体系。
在各业务领域,公司自主技术成果不断涌现:MR领域,已实现超导磁体/梯度、射频/谱仪、射频/梯度功率放大器、序列/重建/临床应用、系统集成的全面自主可控,所有核心部件实现100%自主研发,整体技术水平国际领跑;CT领域,全面掌握球管、高压发生器、探测器、高速旋转机架、图像重建算法、高速重建平台等技术,其中高压发生器已实现从42KW到100kW高中低配置的全部自主研发;2-5MHu球管已实现全部自主研发及量产;8MHu以上球管研发样管已完成,正持续优化工艺提升良品率;MI领域,PET探测器、电子控制部件、高压发生器、高速旋转机架、图像重建算法、高速重建平台完全自研,并全面掌握探测器芯片与PET专用晶体技术,全球领先;RT领域,从放疗核心部件(如加速管、多叶光栅、全固态高压调制器等),到放疗软件系统(TPS放射治疗计划系统、PWS放射治疗轮廓勾画系统、OIS放疗信息化系统、QA放射治疗质控系统),已形成贯穿“核心部件到软硬一体”全链条自主可控创新解决方案;DXR领域,公司基于全链条自主研发的高压发生器等核心部件,结合行业领先的图像重建算法,构建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XR技术体系;IXR领域,依托自主研发的高压发生器、多自由度机架、高精度复杂机电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深度融合图像重建算法,打造系统化DSA解决方案,大幅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同时也构建起具有强抗风险能力的韧性供应链。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增加公司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21.64/144.88/176.12亿元,收入增速分别为18.1%、19.1%、21.6%,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18.02/24.08/32.59亿元,增速分别为42.8%、33.6%、35.3%,2025-2027年EPS预计分别为2.19/2.92/3.95元,对应2025-2027年的PE分别为61x/45x/34x,鉴于公司为国产医疗影像设备领军企业,产品竞争力强,研发壁垒高,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集中采购政策风险;经销模式下的业务合作风险;国际化经营及业务拓展风险;贸易摩擦及地缘政治风险。 |
5 | 诚通证券 | 李志新 | 维持 | 增持 | 2024年报及2025Q1季报点评:业绩走出季度低谷,加力国际化进程 | 2025-05-02 |
联影医疗(688271)
事件: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03.0亿元,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分别同比下降9.7%和36.1%,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8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0.66亿元。25Q1,营收24.8亿元,归母净利润3.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4%和1.9%。
全年业绩低于预期,但已走出季度低点
2024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降,分别同比下降9.7%和36.1%,全年业绩低于预期,主要是受2024年国内医疗设备招采节奏影响。2024年,公司国内营收76.6亿元,同比下降19.4%,国内营收放缓明显;而境外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营收22.2亿元,同比大增33.8%,境外营收占比提升到22.0%。受“两新”政策和财政贴息补贴等各项政策落地推动,从2024年11月以来,国内医疗设备月度招标数据持续改善,25Q1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双升,分别同比增5.4%和1.9%,我们认为公司营收已经在24Q3季度触底,并逐渐走出季度低谷。2024年公司毛利率保持基本稳定,整体毛利率48.54%(2023年毛利率为48.48%)。
分业务线&产品线:各影像产品均价基本稳定,高毛利率维保服务提升
分业务线条,2024年,公司影像设备制造分部营收84.4亿元,同比下降14.9%,毛利率基本稳定在47.1%左右,主要是各影像设备销量下滑影响,其中CT和XR分别下滑22.3%和20.6%,MR、MI和RT影像设备销量个位数增长,但各产品平均售价基本稳定。维保及技术服务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26.8%,毛利率提升到63.4%(2023年为61.7%),维保服务在总营收中占比提升到13.2%(2023年为9.4%);维保服务高毛利率,且营收增长较为稳定,国际医疗设备巨头维保服务总营收占比30%-40%,我们认为随着设备保有量提升,公司维保及技术服务收入和营收占比将稳步提升。软件和其他收入分别为0.84亿元和4.16亿元,分别同比增-51.7%和73.3%,毛利率分别为59.3%和28.1%。
加力国际化,高端突破与新兴区域渗透,走向全球市场
2024年公司境外收入快速增长,营收占比提升到22.0%的历史新高,加力国际化业务拓展。公司产品已覆盖超85个国家和地区的14800多家医疗及科研机构,其中49款产品通过FDA510(k)注册许可,46款产品通过CEMDR/MDD认证,销售网络覆盖全球主要发达市场及新兴市场。北美市场,公司全线影像设备已覆盖美国超过70%的州级行政区,PET/CT累计装机超100台。在欧洲市场,联影医疗完成英、法、德、意、西五大西欧经济体商业化布局;亚太地区作为联影医疗海外市场的核心增长引擎,也持续释放潜力,设备销售取得高端市场突破与新兴区域渗透的双重战略成果。维保技术服务方面,目前全球服务网络可覆盖超85个国家/地区的200多个城市,同步构建“7大区域备件枢纽+32个国家库”的全球服务网络,形成了设备销售与服务创收的协同增长格局。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盈利预测:我们预测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28.8/152.9/174.8亿元,分别同比增25.0%/18.7%/14.2%;归母净利润为20.5/24.3/28.7亿元,分别同比增62.1%/18.6%/18.1%。
当前市值1064.3亿元(截至2025年4月29日收盘数据),对应PE(2025E)为52.0倍,公司作为国内影像设备龙头企业,国内医疗设备招采节奏恢复,境外收入正快速提升,我们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医疗设备招采不及预期;海外地缘政治影响出口风险;医疗影像设备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系统风险。 |
6 | 东吴证券 | 朱国广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25Q1季报迎来拐点,期待逐季改善 | 2025-05-01 |
联影医疗(688271)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近期发布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财报,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00亿元(-9.73%,同比,下同),实现归母净利润12.62亿元(-36.09%)。2024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46亿元(-15.90%),实现归母净利润5.91亿元(-35.09%)。2025Q1单季度实现收入24.78亿元(+5.42%),归母净利润3.70亿元(+1.87%),2024年报及2025Q1季报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2024年度公司全球化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司高端机型在全球40多个国家签单近300台,uM RJupiter5T磁共振接连入驻顶尖医院,并实现新兴区域市场破冰;CT迈入万台时代,长轴PET/CT新增市场份额持续领跑全球;截至2024年末,公司海外业务覆盖超85个国家和地区,北美区域美国市场PET/CT累计装机超100台;欧洲区域实现英法德意西全面破冰,累计覆盖超50%的国家;亚太区域进入印度市场5年以来,已覆盖印度超70%的地区。
2024年国内市场公司市占率进一步提升。2024年公司在国内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攀升,产品组合全覆盖优势进一步巩固差异化竞争力:5.0T磁共振、长轴PET/CT等高端产品构建学术-临床双标杆,形成用户生态联盟;1.5T磁共振、64排以下CT及DR系列等主力机型夯实传统市场优势,构筑“高端突破+基盘稳固”的双轮驱动格局。
2024年RT业务线实现逆势上涨。2024年公司销售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及放射治疗设备实现收入84.45亿(-14.93%),分产品看,CT设备实现收入30.48亿(-25.03%)、MR设备实现收入31.92亿(-2.66%)、MI设备实现收入12.99亿(-16.31%)、XR设备实现收入5.87亿(-22.80%)、RT设备实现收入3.19亿(+18.05%)。
2025Q1业绩迎来拐点。2025Q1单季度实现收入24.78亿元(+5.42%),归母净利润3.70亿元(+1.87%),25Q1实现销售毛利率49.94%,销售净利率14.75%,环比24Q4分别提升3.2pct、-2.69pct,同比24Q1分别提升0.37pct、-0.65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国内设备招采延后,我们将2025-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期由19.16/23.11亿元,调整至15.87/21.39亿元,预期2027年为26.54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分别为69/51/41倍,考虑到公司产品壁垒高,竞争力强,国内行业有望复苏,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新产品市场推广或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
7 | 开源证券 | 余汝意,石启正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国内市场蓄势待发,海外市场高歌猛进 | 2025-04-30 |
联影医疗(688271)
国内招采回暖,业绩有望快速放量,海外市场高歌猛进,维持“买入”评级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3.00亿元(yoy-9.73%),归母净利润12.62亿元(yoy-36.09%),扣非净利润10.10亿元(yoy-39.32%)。2025Q1实现营业收入24.78亿元(yoy+5.42%),归母净利润3.70亿元(yoy+1.87%),扣非净利润3.79亿元(yoy+26.09%)。分费用,销售费用率17.7%(+2.19pct),管理费用率5.4%(+0.49pct),研发费用率17.1%(+1.95pct)。2024年公司业绩下滑系国内设备更新政策滞后、高端新产品爬坡上量,研发及业务拓展投入加大。考虑到国内设备更新政策落地,院端招采回暖,2025Q1国内业绩边际改善显著,海外市场快速拓展,我们维持2025-2026年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45/25.53/30.26亿元,EPS分别为2.36/3.10/3.67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4.7/41.7/35.2倍,维持“买入”评级。
国内市场强势提升渗透率,海外市场高举高打业绩快速提升
国内:2024年国内收入76.64亿元(yoy-19.43%),在行业短期扰动下,公司国内市场份额逆势增长超3个百分点,高端设备市场占有率同比增长近5个百分点。产品市占率持续提升,核心影像设备头部地位稳固,影像产品(不含超声和DSA)综合新增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海外:2024年海外收入22.20亿元(yoy+33.81%),占总体营收比例达22%,业务覆盖超85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高端市场突破和新兴市场加速渗透并举。公司全线影像设备覆盖美国超过70%的州级行政区,高端装备进驻顶尖临床与科研机构;欧洲区域实现英法德意西全面破冰,累计覆盖超50%的国家;亚太区域进入印度市场5年以来,已覆盖印度超70%的地区,当地新增市场占有率一跃位居前三。
布局全产业链国产化生态,构建强抗风险能力的韧性供应链
联影医疗沿产业链纵深构建“整机系统—核心部件—底层元器件”体系,构建全链国产化生态,已覆盖原材料层、元器件层到核心零部件层。目前在MR领域,已实现所有核心部件实现100%自主研发;CT领域公司已全面掌握球管、高压发生器、探测器、高速旋转机架、图像重建算法、高速重建平台等技术,其中2-5MHu球管实现全部自主研发及量产,8MHu以上球管研发样管已完成,推动量产落地。全链国产化不仅大幅提升产品竞争力,并构建起具有强抗风险能力的韧性供应链,为公司持续突破高端市场和新兴市场,提升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奠定基础。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推进不及预期;市场推广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
8 | 华源证券 | 刘闯,林海霖 | 维持 | 买入 | 海外业务增长亮眼,高端产品全面突破 | 2025-04-30 |
联影医疗(688271)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业绩,全年实现营收103.00亿元(yoy-9.73%),实现归母净利润12.62亿元(yoy-36.0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10亿元(yoy-39.32%)。2025Q1实现营业收入24.78亿元(yoy+5.42%),归母净利润3.70亿元(yoy+1.87%),扣非净利润3.79亿元(yoy+26.09%)。
海外业务增长亮眼,国内市占率稳步提升。公司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及放射治疗设备业务收入84.45亿元(yoy-14.93%),其中CT/MR/MI/XR/RT产品分别实现销售收入30.48/31.92/12.99/5.87/3.19亿元,同比-25.03%、-2.66%、-16.31%、-22.80%、+18.05%,销售量分别为1398/585/133/1034/34台,维修服务业务实现收入13.56亿元(yoy+26.80%),软件收入0.83亿(yoy-52.32%)。2024年,公司实现境内收
入76.64亿(yoy-19.43%),行业整顿持续推进,短期对部分地区招采造成影响,市场需求暂时性积压,公司通过差异化产品竞争力,国内市占率提升超3pct,高端产品市占率提升近5pct;同期海外收入22.20亿(yoy+33.81%),公司全球化进程持续突破,营销及服务网络覆盖全球超过85个国家及地区,其中高端机型在全球40多个国家签单近300台。
产品结构优化毛利率稳步提升,重磅新品频出夯实行业地位。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49.40%(yoy+1.85pct),在行业招采受限,部分省份医疗设备集采背景下,公司产品结构优化,持续突破高端,使得毛利率稳中有升。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22.61亿,营收占比21.95%,截至24年底,公司累计推出超过140款创新产品,其中49款通过FDA注册许可,3.0T磁共振uMRSagitta、96环光导PET/CT、uMIPanvivo等重磅新品持续夯实公司在行业领先地位。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26.04/151.57/182.2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2.37%/20.25%/20.24%,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71/22.87/27.87亿元,增速分别为48.26%/22.23%/21.85%。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59x、48x、39x。基于公司影像设备种类持续丰富,高端产品全球竞争力不
断提高,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并购整合不及预期风险、海外地缘政治风险、国内政策风险、新品推广不及预期风险。 |
9 | 招银国际 | Jill Wu,Cathy WANG | 维持 | 买入 | 1Q25 earnings turnaround: strong overseas growth and domestic market recovery | 2025-04-30 |
联影医疗(688271)
In 2024, United Imaging’s revenue declined 9.7% YoY to RMB10.3bn, withattributable net profit decreasing 36.1% YoY to RMB1.3bn mainly due to thechallenging domestic market environment. Due to delays in equipment renewalpolicies and prolonged industry rectification, the domestic medical equipmentmarket contracted by 12.4% YoY in 2024, according to IQVIA. Despite thechallenging environment, United Imaging’s GPM improved by 1.5 ppts YoY,supported by higher proportion of revenue from mid-to-high-end products (+0.9 pptsequipment GPM) and services (+1.7 ppts GPM from scale/cost optimization). In1Q25, United Imaging achieved turnaround in earnings with revenue andattributable net profit increasing by 5.4% and 1.9% YoY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arecovery in the domestic market.
Overseas business remained robust. In 2024, overseas revenue grew 35.1%YoY to RMB2.3bn, accounting for 22.0% of total revenue (+7.3ppts YoY). ExNorth America revenue rose ~28% YoY to RMB1.6bn, accounting for ~71% ofthe total overseas revenue. United Imaging continued to expand in Europeanand emerging markets, with installation breakthroughs in France, Germany, andemerging markets such as South Africa, Morocco, and Brazil in 2024. Its marketshare in India rose to second place. The strong momentum of overseasbusiness persisted in 1Q25, and we expect overseas business to remain a keygrowth driver in 2025E. With North America contributing only ~6% of totalrevenue, the impact of trade frictions may be limited. Proactive inventorymanagement and global supply chain diversification will further help mitigatethe risks of trade tensions.
Domestic business was under pressure but signs of recovery haveemerged. In 2024, domestic revenue fell by 17.5% YoY to RMB8.0bn.However, the Company’s market share in domestic imaging equipment(excluding ultrasound and DSA)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ranking first in marketshare, with significant share gains (+5ppts) in the high-end market. Domesticprocurement recovered strongly in 1Q25, with the domestic medical equipmentbidding value up 67.5% YoY, according to Joinchain. Given the long revenuerecognition cycle for large equipment, we expect meaningful recovery ofdomestic revenue from 2H25E.
Services income grew fast. Services revenue increased by 26.8% YoY toRMB1.4bn in 2024, with revenue contribution growing to 13.2% (+3.8ppts YoY).However, there remains a significant gap compared to GE Healthcare’s 34%service revenue share in 2024, indicating large room for improvement. As of2024, the Company’s global installed base exceeded 34,500 units. Withexpanding installed base, we expect service revenue to maintain rapid growth.
Maintain BUY. Given the uncertain pace of domestic market recovery andongoing trade frictions, we revise down our 2024-2027E revenue forecasts to aCAGR of 18.1%.Thus, we adjust our TP to RMB149.83, based on a 9-year DCFmodel (WACC: 8.2%, terminal growth: 4.0%) |
10 | 中国银河 | 程培,孟熙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业绩点评:需求复苏驱动业绩修复,海外突破深化增长动能 | 2025-04-29 |
联影医疗(688271)
摘要: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3.00亿元(-9.73%),归母净利润12.62亿元(-36.09%),扣非净利润10.10亿元(-39.32%),经营性现金流-6.19亿元。2024Q4实现营业收入33.5亿元(-15.90%),归母净利润5.91亿元(-35.09%),扣非净利润5.46亿元(-34.67%)。2025Q1实现营业收入24.78亿元(+5.42%),归母净利润3.70亿元(+1.87%),扣非净利润3.79亿元(+26.09%),经营性现金流-3.53亿元。
2024年:国内业务阶段性承压,海外拓展持续取得新突破。公司销售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及放射治疗设备业务实现收入84.45亿元(-14.93%),毛利率为47.05%(+0.87pct),其中CT/MR/MI/XR/RT产品分别实现销售收入30.48/31.92/12.99/5.87/3.19亿元,同比-25.03%、-2.66%、-16.31%、-22.80%、+18.05%;维修服务业务实现收入13.56亿元(+26.80%)。分地区来看,1)境内:实现收入76.64亿元(-19.43%),收入同比下降主要因院端招采活动复苏延迟,且设备更新政策商机落地仍需一段时间。尽管如此,公司在国内业务增量份额持续提升(新增份额同比增长超3个百分点),高端装备板块加速渗透技术门槛较高的细分市场(高端产品矩阵贡献近5个百分点的结构性增长)。2)海外:实现收入22.66亿元(+35.07%),占总体营收比例达22%,得益于公司在高端市场突破和新兴区域渗透均取得战略成果:全线影像设备覆盖美国超70%州级行政区、高端医疗装备已完成欧盟27国中超半数成员国的市场渗透、数字化PET/CT与1.5T磁共振在印度新增市场占有率第一。
2025Q1:盈利水平实现稳步修复,需求复苏驱动持续改善。公司2025年Q1收入及利润均同比回正,预计主要是医疗设备更新需求逐步释放,国内医疗设备招投标活力企稳复苏。公司2025Q1毛利率为49.94%(同比+0.37pct,环比+3.20pct),预计主要得益于收入结构改善及供应链优化。2025Q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5.50%、5.32%、15.29%,同比+0.28pct、+0.16pct、-2.57pct。此外,2025Q1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0.19亿元、财务费用收益同比减少0.24亿元、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0.12亿元,均对表观利润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随着设备更新政策持续落地,院端招采活力复苏带动订单质量改善,我们认为公司业务或已迎来拐点,业绩有望企稳并逐季显著回升。
高举高打高筑核心壁垒,稳扎稳打稳固全球布局。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为22.61亿元(占营收比例为21.95%),2025Q1研发投入为5.68亿元(占营收比例为22.92%)。基于高水平的研发投入,公司自主技术成果不断涌现,并在多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例如,MR:已实现超导磁体/梯度、射频/谱仪、射频/梯度功率放大器等全面自主可控;CT:全面掌握球管、高压发生器、探测器等技术;MI:ET探测器、电子控制部件、高压发生器、高速旋转机架、图像重建算法、高速重建平台完全自研;RT:从放疗核心部件到放疗软件系统已形成贯穿一体的自主解决方案。公司在国内形成“高端攻坚+全域渗透”的双轮驱动模式,不断以全面产品矩阵巩固全谱系竞争优势,CT设备累计交付量突破万台,IXR介入诊疗与RT放疗设备快速打开增长极;在海外市场,公司通过深化本地化运营与精准区域策略推动业务发展,目前公司全球服务网络已可覆盖超85个国家/地区的200多个城市,通过多个战略备件中心有效支撑超3.45万台/套设备的运维需求。
投资建议:联影医疗是国产医疗影像设备制造龙头,拥有丰富产品线和先进产品性能,有望充分受益医疗新基建及大型设备更新等政策,海外市场前景亦颇为广阔,公司长期发展动力丰沛。考虑到国内招采活力仍有待进一步恢复,我们调整并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至18.60/24.24/31.41亿元,同比增长47.41%/30.32%/29.57%,EPS分别为2.26/2.94/3.81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55/42/33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政策不确定的风险、招投标活力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 |
11 | 群益证券 | 王睿哲 | 维持 | 增持 | 25Q1扣非净利YOY+26.1%,继续看好2025年业绩恢复 | 2025-04-29 |
联影医疗(688271)
结论及建议:
公司业绩:公司发布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全年共实现营收103.0亿元,同比下降9.7%;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下降36.1%,扣非后净利润10.1亿元,同比下降39.3%,公司业绩与业绩快报一致,符合预期。其中Q4单季度实现营收33.5亿元,同比下降18.5%,降幅缩窄;净利润约5.9亿元,同比下降35%,季度扭亏。公司25Q1实现营收24.8亿元,YOY+5.4%,录得归母净利润3.7亿元,YOY+1.9%,主要是25Q1政府补助同比减少以及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所致,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8亿元,YOY+26.1%,主业净利贡献恢复显着。
分红方案:公司拟每10股分红0.8元(含税),公司年报提及若公司2025年上半年持续盈利且满足现金分红条件,公司拟增加一次中期分红,预计公司2025年中期分红金额不低于相应期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0%。
国外销售增长较好,国内业务2025年将恢复:(1)公司国际化战略转型成效步入兑现阶段,高端装备成功入驻成功进驻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耶鲁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美国St.Jude儿童研究医院等顶尖临床与科研机构,也已渗透欧盟超半数成员国市场,2024年海外收入22.7亿元,YOY+35%,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也达到了22%,我们预计随着各高端产品的陆续装机,海外收入将持续快速增长。(2)国内部分则主要受到药政影响,国内设备更新政策落地延迟,使得国内2024年营收YOY-17.5%,但从24Q4营收降幅缩窄,25Q1恢复增长来看,招采工作恢复已在公司业绩层面有所体现,我们看好后续的继续恢复。
维保服务增长较好,设备销售短期受影响:(1)公司2024年维保服务实现营收13.6亿元,YOY+26.8%,占总营收的比重提升3.8个百分点至13.2%,主要受益于过往销售设备增长,目前已形成了34500多台/套设备的全球运维网络,并且公司通过精细化运营,维保服务毛利率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至63.4%。(2)设备销售主要是受国内市场政策影响,2024年下滑15%,但看好后续恢复。
盈利预计及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分别实现净利润16.4亿元、20.0亿元、24.2亿元,yoy分别+30.3%、+22.0%、+20.8%,折合EPS分别为2.0元、2.4元、2.9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63倍、51倍、42倍。公司作为高端医疗设备龙头,AI赋能提升产品力,国内业务恢复,海外市场积极开拓,我们维持“买进”的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关税政策变化影响;国内采购进度变化影响;行业监管政策影响 |
12 | 华福证券 | 陈铁林,王艳,刘佳琦,黄冠群 | 首次 | 持有 | 国产医学影像设备龙头,创新出海“再造联影” | 2025-03-25 |
联影医疗(688271)
投资要点:
高举高打创新成就龙头地位,全球市占持续发力。
公司2011年成立,以高举高打战略定位中高端蓝海市场,自2013年起重磅推出首款MR、CT、PET/CT、XR等产品后迅速构建起包括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生命科学仪器在内的完整产品线,多款产品实现业内首创,国内MR、CT、PET、DR品类市占率居首/领先。高研发重创新,全产业链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以“联影速度”“联影质量”重塑GPS高端格局,迈向全球,海外市场营销、服务、物流体系生态搭建逐步成熟,推动全球市占加速突破。
国内招投标趋势加速,海外高端渗透增长强劲。
1)国内边际拐点修复:24Q4起陆续大规模以旧换新落地,当前招投标数据或彰显订单向上趋势。考虑政策延续性,25年在24年低基数下增长潜力大,24年尽管国内市场承压,但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的市占率(尤其是高端和超高端产品领域)依然稳步提升;2)复制高举高打战略,公司海外高端渗透强劲:海外营销、服务、物流体系搭建逐步完善,24Q1-3海外营收14亿元(同比+36.5%),欧美加深高端医院及科研机构渗透率,亚太东南亚市场加速落地,新兴市场中东、拉美、非洲地区等均为业绩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首创类、超声等重磅新品持续加码,AI+设备商业闭环加速渗透。
1)持续首创推出,首款人体全身磁共振uMR Jupiter5T于2022年国内上市,2024年欧美获证,行业高认可、赢单能力强;24年再次推出首款一体化CT环形直线加速器uLinacHalosTx、放疗模拟定位及引导介入穿刺于一体的超大孔径CT系统uCT610Sim,创新引领行业。2)24年7月增资玖谊源粒子一体化布局加强分子影像竞争力;3)超声领域深耕四年,自研超声平台覆盖超高端、中端、便携、掌上超声系列,产品临近上市,2024年首次样机展示。4)增资全栈全谱AI影像子公司联影智能,设备+AI商业闭环打开新一轮行业渗透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增速分别为-10%、20%、20%,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6%、47%、29%,当前股价对应24-26年PE80/55/42倍。采用可比公司估值法,可比公司25年平均PE为34倍,考虑到公司龙头地位,海外+重磅新品+AI第二增长极,赋予一定估值溢价,首次覆盖,给予“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
关键核心技术被侵权的风险、研发失败或无法产业化的风险、实施集中采购的政策风险、国际化经营及业务拓展风险。 |
13 | 开源证券 | 余汝意,司乐致 | 首次 | 买入 |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打破医学影像垄断格局,国内市占持续提升+海外装机快速放量驱动业绩强势增长 | 2025-03-14 |
联影医疗(688271)
医学影像龙头,创新自研助力国产替代,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联影医疗是中国医疗影像龙头企业,凭借卓越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能力,迅速成长为全球医疗影像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公司在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和国际化方面均获显著成绩,未来有望在全球医疗影像市场中披荆斩棘开疆扩土。考虑公司受到国内设备采购政策扰动、及研发投入和海外投入与回报节奏,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62/19.45/25.53亿元,EPS分别为1.53/2.36/3.1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86.6/56.2/42.8倍,与可比公司比利润增速较快且有望延续,国内外成长性皆强,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打破国际巨头稳固地位,多元产品矩阵突破垄断格局,构建全球创新生态
巨头GPS在医学影像领域常年在国际市场占据稳固地位,但国产之光联影医疗通过短短十几年展现了其在影像领域内的创新和技术实力,通过精勤奋进不断突破技术垄断,推出具有强竞争力创新性差异化的产品,从而打破巨头垄断格局,成功构建了联影全球创新生态系统。截至2024H1公司累计推出120多款产品,包括PET/CT、PET/MR、MR、CT、DR、RT以及数字解决方案等多产品线,推动了医学影像领域的多样化和技术进步。同时公司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通过参股投资上游等方式持续提升自研自产比例,并通过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提高员工效率,进一步控制成本,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且维保业务需求有望随装机量整体提升快速释放,及联影智能AI赋能+超声新业务拓展有望将公司在全球范围推升到新的竞争高度。
国内市场强势提升渗透率,海外市场高举高打业绩快速提升
国内市场:市占率持续提升,影像需求长期释放。按2024H1国内新增市场金额口径统计,CT:市场占有率综合排名第一;MR: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在3.0T以上超高场MR设备市场中,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MI:PET/CT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PET/MR中国市场占有率排名暂列第二;XR: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其中介入XR占有率排名第四,其中uAngio 960、uAngio AVIVA等DSA产品表现亮眼;RT: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中国老龄化的加剧和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激发多层级医院的影像检测需求,及政策支持亦将极大改善人均影像资源。海外市场:高举高打市场推广策略与本土化运营强化出海决心。与多家顶级国际医疗机构达成合作意向,随着合作的深入推进,海外知名度和品牌认可度有望共振,海外收入有望持续高增。
风险提示:公司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贸易摩擦及汇率波动,核心技术泄露 |
14 | 群益证券 | 王睿哲 | 维持 | 增持 | 24Q4环比已有恢复,继续看好2025年的业绩恢复 | 2025-03-03 |
联影医疗(688271)
结论及建议:
公司业绩:公司发布业绩快报,2024全年共实现营收103.0亿元,同比下降9.7%;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下降36.1%,扣非后同比下降39.3%,公司业绩符合预期。其中Q4单季度实现营收33.5亿元,同比下降18.5%,但已有缩窄(24Q3营收YOY-25%);净利润约5.9亿元,同比下降35.1%,扣非后同比下降34.7%,季度环比扭亏(24Q3单季度亏损2.8亿元)。
药政影响2024年招采,已有恢复迹象:公司2024年营收下降主要是在医疗反腐下大背景,国内设备更新政策落地延迟,行业整体规模较上年同期有较大收缩,公司亦受到影响。而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及海外市场开拓力度,研发费用及销售费用同比均有增长,进一步影响了净利端增速。但我们也注意到招采在2024年11月开始已经有恢复迹象,幷且从公司24Q4营收及净利端表现来看,也可验证恢复的迹象,我们看好2025年的继续恢复(公司24Q4营收端YOY-15%,环比缩窄约10个百分点,净利端扭亏)。
国产替代有望加速:我们认为国产替代进程也将加速,2/14国家发布了《进口不予免税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25年版)》新增了正电子发射及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扫描系统、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扫描系统等生物医疗装备,我们认为3/1日执行后国产设备性价比的优势将会更加凸显。而公司高端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1)公司是全球仅有的三家可以生产5.0T以上的高端核磁共振影像设备(MR)的设备商(另外两家为GE医疗和西门子医疗);(2)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扫描设备(CT)设备也全面覆盖16排至320排产品,高端产品对标西门子、GE及飞利浦;(3)分子影像系统(MI)也已陆续推出多款行业领先产品,包括行业首款具有4D全身动态扫描的PRT/CT产品uEXPLORER,业界最高190ps量级TOF分辨率PET/CT产品uMI Panorama;(4)放射治疗设备(RT)也已开发出行业首款一体化CT引导直线加速器uRT-linac506c。公司各领域设备全面对标行业龙头,产品性能极具竞争力,我们认为公司将在国产替代的进程中受益。
AI赋能,产品力提升:此外,公司积极投身AI赋能。经过多年的布局,公司已成功打造了跨产品线的完整数智化超级平台,各产品线均已完成了智能化技术平台的开发和搭载。在MR领域,AI应用主要体现在成像加速、病灶检测和检查流程优化,公司磁共振设备的快速成像技术行业领先,搭载uAIFI技术平台的MR可以实现0.5秒/期快速动态高清成像;在CT领域,AI技术实现低剂量扫描、影像分析和快速图像重建,提升了图像质量、提高了检查效率;在MI领域,AI应用主要集中在放射性示踪剂分析和图像配准,未来将进一步推动分子标志物发现和治疗反应监测的发展。在RT领域,AI的应用可以协助靶区勾画、自动化分割图像,提高治疗的同质化和可及性,从而有利于解决放疗质量参差不齐、人才稀缺等问题。
盈利预计及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年分别实现净利润16.3亿元、20.0亿元,yoy分别+29.1%、+22.6%,折合EPS分别为2.0元、2.4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68倍、56倍。公司作为高端医疗设备龙头,AI赋能提升产品力,国内业务恢复在即,海外市场积极开拓,我们维持“买进”的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关税政策变化影响;国内采购进度变化影响;行业监管政策影响 |
15 | 招银国际 | 武煜,王云逸 | 维持 | 买入 | 拥抱AI,与联影智能深入协同 | 2025-02-25 |
联影医疗(688271)
联影智能是联影医疗控股股东联影集团旗下的AI医疗公司,联影集团持股24.1%。联影智能以全栈全谱的医学影像AI赋能临床、科研及影像设备。联影医疗与联影智能深入协同合作,已在全线设备产品中融入AI应用,通过高效的诊断辅助和数据处理能力,优化医疗设备的使用体验,并提升影像和放疗设备性能及成像质量。我们认为,依托与联影智能的业务协同,联影医疗正从传统设备制造商转型为智慧影像解决方案提供商。联影医疗将凭借“设备+AI”的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行业龙头地位,构建更强的竞争壁垒。
全栈全谱AI布局,多维度赋能医疗场景。联影智能的全栈全谱医学影像AI能力贯穿成像、筛查、随访、诊断、治疗的完整工作流,覆盖XR、CT、MR、MI等多模态场景。联影智能的业务分为三个方向:1)赋能临床:业务占比约60-70%,利用AI帮助医生进行临床任务和决策,目前主要在影像科落地。截至2024年底,联影智能已推出超100款医疗AI产品,共获得12张NMPA三类证,21张NMPA二类证,13款应用获CE认证,15款应用获FDA认证。2)赋能科研:业务占比约20%,即协助医生进行科研工作。3)赋能设备:业务占比约10%,即与联影医疗合作,助力影像设备的智能化升级与性能提升。目前,在国内影像AI的应用方面,联影智能具备较强的先发优势,其获证数量远超GPS等国际同行。
软硬件协同创新,共建“设备+AI”一体化竞争力。联影医疗和联影智能形成了软硬件协同创新优势,引领全球“医疗设备+AI”的技术创新。例如,联影智能将AI算法直接嵌入联影医疗的影像设备,实现患者智能摆位、扫描参数智能优化、图像重建加速等功能,提升成像效率和质量。我们认为,AI可加强影像设备竞争力与议价能力,“影像诊疗+AI”带来的市场增量将一部分体现在联影医疗的设备收入中。目前,AI及智能化应用已覆盖联影医疗的全产品线。凭借与联影智能的协同合作,联影医疗已形成“设备+AI”一体化竞争力。在政策驱动设备更新与AI应用渗透率提升的背景下,联影医疗的收入有望持续快速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