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天风证券 | 王泽宇,赵博轩 | 维持 | 买入 | Q1收入有所波动;长期受益于民机产业发展 | 2025-04-30 |
航宇科技(688239)
事件:公司4月28日发布了2025年一季报,25Q1实现营收4.2亿元,YoY-27.0%;归母净利润0.4亿元,YoY-23.2%。公司业绩波动主要是受部分国内客户交付节奏调整等因素影响,航空锻件收入同比减少、利润相应减少导致。利润率方面,公司1Q25毛利率为26.2%,同比基本持平;净利率为11.0%,同比增长1.33pct,盈利能力有所提升。综合点评如下:
费用管控能力显著提升、重视研发投入;2022年第二期股权激励已解锁费用方面,公司2025年一季度期间费用率同比增加2.85pct至13.2%。其中:1)销售费用率同比增加0.47pct至1.9%;2)管理费用率同比增加1.73pct至6.4%;3)研发费用率同比增加0.36pct至3.8%;4)财务费用率同比增加0.28pct至1.2%。截至2025Q1末,公司:1)应收账款及票据11.6亿元,较年初减少3.2%;2)存货9.5亿元,较年初增长6.8%;3)经营活动净现金流0.4亿元,24Q1为-0.5亿元,同比显著改善。股权激励方面,公司4月29日公告《2022年第二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修订稿)》第一类限制性股票首次授予(暂缓授予部分)第二个解除限售期解除限售条件已成就,涉及激励对象2人,可解除限售的第一类限制性股票102,870股,占截至2025年4月21日公司总股本的0.07%,彰显发展信心。
24年境外收入创历史新高;“两机”产品贡献主要力量
回顾2024年公司情况,分地区看,公司2024年:1)境外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25.1%,占公司总收入的45.2%,创历史新高,主要得益于国际业务需求增长及公司持续加大海外市场的拓展;2)境内收入9.2亿元,同比减少34.0%,占公司总收入的54.8%,主要受部分国内航空航天客户节奏调整,以及能源行业下游需求下滑等因素影响,航空锻件、能源锻件收入减少导致。分产品看,2024年:1)航空锻件收入13.6亿元,同比减少9.1%;毛利率为29.9%,同比增加0.66ppt;2)航天锻件收入0.7亿元,同比减少17.1%;毛利率为23.8%,同比减少6.50ppt;3)燃气轮机锻件收入2.0亿元,同比增加20.7%;毛利率为26.5%,同比增加8.66ppt。
加速发展大飞机、海洋、核电等新兴领域;深度参与CJ1000/2000国产发动机研制配套工作
技术研发方面,公司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集中力量攻克水下深潜器、燃气轮机、核电、氢能装备等新兴领域锻件,在“关键领域、关键部位、关键材料”领域形成多元化产品矩阵。市场拓展方面,1)海外:公司深度服务GE、普惠、赛峰、罗罗等航空巨头,与多家客户签订战略协议,新签/续签长协供货协议;紧抓全球能源转型以及AI数据中心建设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海外燃气轮机锻件收入持续增长。2)国内:公司作为C919适配发动机Leap-1C环锻件的核心供应商,承担了钛合金大风扇机匣等关键部件的生产任务,多个件号市占率全球领先,并深度参与国产CJ1000/2000发动机的配套研制工作,有望深度受益于国产大飞机发展;同时加速布局燃气轮机、核电、氢能、海洋装备等新赛道,核电领域完成多家供应商准入认证,海洋装备已参与海底深潜器、深海空间站等项目配套。
盈利预测与评级:公司坚持聚集“两机”主业,以技术创新为引擎驱动全球化战略和促成多元化产品矩阵,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航空航天及高端装备复杂零部件精密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我们根据下游需求节奏变化,调整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6/3.12/4.05亿元(此前预测值为2.62/3.39/4.21亿元),对应PE为24.07/18.93/14.6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业务波动风险;新产品研制不达预期;外部环境变化风险等。 |
2 | 国金证券 | 杨晨,任旭欢 | 维持 | 买入 | 交付节奏影响短期业绩,新兴领域布局提速 | 2025-04-29 |
航宇科技(688239)
业绩简评
公司发布25年一季报,25Q1实现营收4.22亿(同比-27.0%,环比+7.5%),实现归母净利润0.43亿(同比-23.2%,环比+4.1%)。
经营分析
由于部分国内客户交付节奏调整,公司业绩短期承压:受部分国内客户交付节奏调整等因素影响,航空锻件收入同比减少。25Q1实现营收4.22亿(同比-27.0%,环比+7.5%),实现归母0.43亿(同比-23.2%,环比+4.1%)。
强化内部成本控制,利润率小幅波动:1)25Q1公司毛利率26.2%(同比-0.02pct,环比+2.0pct),净利率10.2%(同比+0.5pct,环比-0.3pct)。2)25Q1期间费用率13.2%(同比+2.8pct,环比+3.5pct),其中研发费用率3.8%(同比+0.4pct,环比-0.9pct)。积极备货备产,在手订单持续稳定夯实发展基础:1)截至25Q1末公司合同负债306万,较24Q4末减少10.5%;预付账款9375万,较24Q4末增加19.4%。2)25Q1末存货9.49亿,较24Q4末增加6.8%,公司积极备货生产。3)25Q1末固定资产8.52亿,较24Q4末减少0.9%;在建工程2.15亿,较24Q4末增加45.8%。4)经营性净现金流3601万元,较24Q1增长8306万元。5)24年末,公司在手订单+长协预估合计48.48亿元,持续稳定的订单,有望为公司稳定发展夯实基础。
多元化市场布局,聚焦国产大飞机配套及新兴领域突破:1)国际市场:24年在手订单和销售收入实现双增长,规模效应逐步体现,毛利率提升至25.89%(+3.14pct)。2)国产大飞机配套:作为C919适配发动机Leap-1C环锻件的核心供应商,承担了钛合金大风扇机匣等关键部件的生产任务,多个件号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并深度参与国产CJ1000/2000航空发动机的配套研制。3)新兴领域:加速布局燃气轮机、核电、氢能、海洋装备等新兴赛道,核电领域完成多家供应商准入认证,海洋装备已参与海底深潜器、深海空间站等项目配套,为业务多元化奠定基础。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公司持续拓宽锻件下游领域,多元化布局成效显著,外贸业务亦有望成为公司业绩新增长极。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41/3.09/3.94亿,同比增长27.9%/28.0%/27.7%,公司股票现价对应PE估值为25/19/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拓展与竞争加剧的风险;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
3 | 山西证券 | 骆志伟,李通 | 维持 | 增持 | 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国际国内双轮驱动 | 2025-04-15 |
航宇科技(688239)
事件描述
航宇科技公司发布2024年报。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8.05亿元,同比减少14.19%;归母净利润为1.89亿元,同比增长1.6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72亿元,同比增长8.26%;负债合计24.30亿元,同比增长42.39%;货币资金7.68亿元,同比增长138.47%;应收账款10.43亿元,同比增长19.84%;存货8.89亿元,同比增长1.61%。
事件点评
收入结构持续优化。2024年受部分境内下游客户交付节奏调整的影响,公司营收下滑14.19%。得益于全球航空业回暖以及航空配套环节供应格局的革新,公司紧抓机遇,外贸业务实现营收7.63亿,同比增长25.11%,创下
历史新高。按下游行业分类看,公司积极扩展燃气轮机领域业务,燃气轮机锻件营业收入较上一年度增幅20.70%。2024年公司积极调整优化市场和产品业务结构,保持稳健经营。
订单持续增长,经营效率提升。公司在手订单持续增长,截至报告期末,以客户的订单统计公司在手订单总额27.82亿元,同比增长6.88%。再加上长协期间的预估订单,公司合计在手订单约为48.48亿。报告期内,公司深挖降本潜力,经营效率持续提升,主营业务毛利率水平较上年上升1.03个百分点。
国际国内双轮驱动。受益于全球航空业的持续回暖,以及国内通用航空及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航空发动机市场进入“放量建设”新阶段。随着C919生产交付提速,以及国产自主研制长江系列商用航空发动机研发验证进程的加快,公司有望受益于国内和国际航空市场的双轮驱动,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EPS分别为1.59\1.96\2.38,对应公司4月11日收盘价40.38元,2025-2027年PE分别为25.3\20.6\17.0,维持“增持-A”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在研航发无法顺利定型批产;原材料价格波动; |
4 | 中国银河 | 李良,胡浩淼 | 首次 | 买入 | 航宇科技点评报告:利润韧性凸显,中长期成长动能明确 | 2025-04-11 |
航宇科技(688239)
摘要:
事件:公司发布24年年报,实现营收18.05亿元(同比-14.19%),归母净利1.89亿元(同比+1.63%),扣非后归母净利1.72亿(同比+8.26%)。
Q4同比结束下行态势,利润韧性凸显:2024年公司营收18.05亿元(YoY-14.19%),因部分国内客户交付节奏调整影响,航空锻件、能源锻件收入减少。归母净利1.89亿元(YoY+1.63%),毛利率和净利率提升对冲收入下滑。
费用管控显效:1)24毛利率28.0%(YoY+1.2pct),小幅增长,得益于公司制造工艺优化,外贸业务规模效应以及内部的降本增效。2)期间费用率12.1%(YoY-1.6pct),其中管理费用率5.0%,同比下降2.0pct,主要因为股权激励未达考核目标值,股份支付费用冲回0.22亿。
总量承压,但业务结构优化:受国内客户交付节奏调整影响,航空锻件收入13.64亿元(YoY-9.14%)和核电/深海等其他高端装备收入0.34亿(YoY-85.8%),其中航空锻件营收占比80.84%,仍是核心业务。得益于全球能源转型以及AI数据中心建设爆发,燃气轮机锻件收入2.01亿元(同比+20.70%),占比11.89%,跃居公司业务增长极,公司在行业波动中快速调整业务结构,展现公司多领域布局的经营韧性。
单季来看,24Q4营收3.93亿,同比23Q4持平,结束下行态势,环比-4.6%;归母净利0.41亿(YoY+121.5%,QoQ-6.4%),利润韧性凸显。
公司订单饱满,国际业务锁定未来增长。公司24年境外收入达7.63亿(yoy+25.11%),创历史新高。24年末在手订单约为48.48亿,同比微降0.41%,环比24H1上升0.81%,订单饱满且稳定。此外,公司2025年2月与某海外知名客户新签长期供货协议,客户拟在2025-2030采购总金额约6500万美元(约合4.73亿元人民币)的航发锻件产品。
公司在能源和航空领域与国际顶级客户深度绑定,技术壁垒和先发优势高筑,锁定未来增长。另,公司国际业务客户中少部分来自美国,或受到美国“对等关税”影响,但因占比较低,故影响有限。
收购产业链下游公司,加速纵向整合:公司以6570万收购成都成航发90%股权,正式切入精密加工与组件装配领域。成航发2024年10月31日完成并表,当年贡献营收620.5万元、净利润99.7万元。公司有望显著提升航空发动机机匣、燃气轮机转子等关键部件的交付能力,并提升产品附加值,形成“锻件制造+精密加工”闭环。在国产大飞机交付及燃气轮机国产化加速的产业机遇期,公司或将进一步巩固航空航天高端制造领域的市场卡位优势。
产能释放支撑需求增长:2024年公司积极筹备航空、航天用大型环锻件精密制造产业园建设项目。德阳工厂采用多项数字化及自动化技术实现柔性化生产,投产后产能大幅提升,产线达产后产值在10-15亿元,为承接即将到来的批量化订单做好充分准备。
投资建议:短期来看,国际航发锻件订单集中交付、航天锻件业务需求反转,叠加燃机业务逐步放量,2025年业绩大幅增长可期。中长期来看,公司多维布局第四代核电、深海科技、商业航天等领域,新增长点不断培育。预计公司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2.61/3.43/4.13亿元,EPS分别为1.77/2.32/2.7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1/16/14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波动的风险;美国税收政策的不确定风险;新产品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 |
5 | 天风证券 | 王泽宇,赵博轩 | 维持 | 买入 | 24Q4净利润大增122%;境外收入创历史新高 | 2025-04-08 |
航宇科技(688239)
事件:公司4月7日发布了2024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18.1亿元,YoY-14.2%;归母净利润1.9亿元,YoY+1.6%;扣非归母净利润1.7亿元,YoY+8.3%。收入端,主要受部分国内客户交付节奏调整等因素影响,航空锻件、能源锻件收入减少所致;利润端,主要是销售收入同比下降,但期间费用减少导致。
24Q4净利润同比大增122%;全年利润率水平有所提升
单季度看,公司4Q24实现营收3.9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归母净利润0.4亿元,同比大增122%。盈利能力方面,4Q24毛利率为24.2%,同比减少1.28ppt;净利率为10.1%,同比增加5.68ppt。2024年全年综合毛利率为28%,同比增加0.85ppt;净利率为10.3%,同比增加1.6ppt。公司通过强化内部成本控制,工艺改进、精益生产等措施,毛利率有小幅增长。
境外收入规模创历史新高;“两机”产品贡献主要力量
分地区看,公司2024年:1)境外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25.1%,占公司总收入的45.2%,创历史新高,主要得益于国际业务需求增长及公司持续加大海外市场的拓展;毛利率为25.9%,同比增加3.14ppt,主要受益于公司在成本控制和技术溢价上的双重优势;2)境内收入9.2亿元,同比减少34.0%,占公司总收入的54.8%,主要受部分国内航空航天客户节奏调整,以及能源行业下游需求下滑等因素影响,航空锻件、能源锻件收入减少导致。毛利率为32.2%,同比增加1.45ppt。主要产品方面,2024年:1)航空锻件收入13.6亿元,同比减少9.1%;毛利率为29.9%,同比增加0.66ppt;2)航天锻件收入0.7亿元,同比减少17.1%;毛利率为23.8%,同比减少6.50ppt;3)燃气轮机锻件收入2.0亿元,同比增加20.7%;毛利率为26.5%,同比增加8.66ppt;4)其他高端装备锻件收入0.3亿元,同比减少85.8%;5)其他锻件收入0.2亿元,同比增长13.2%。
深化技术研发,强化“技术研发+精益制造+供应链管理”三维能力;加速发展大飞机、海洋装备、核电等新兴领域
技术研发方面,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集中力量攻克水下深潜器、燃气轮机、核电、氢能装备等新兴领域锻件,在“关键领域、关键部位、关键材料”领域形成多元化产品矩阵。市场拓展方面,1)海外市场:公司深度服务GE、普惠、赛峰、罗罗等航空巨头,与多家终端客户签订战略协议,新签/续签长协供货协议;同时紧抓全球能源转型以及AI数据中心建设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海外燃气轮机锻件收入持续增长。2)国内市场:公司作为C919适配发动机Leap-1C环锻件的核心供应商,承担了钛合金大风扇机匣等关键部件的生产任务,多个件号市占率全球领先,并深度参与国产CJ1000/2000发动机的配套研制工作,有望深度受益于国产大飞机产业发展;同时加速布局燃气轮机、核电、氢能、海洋装备等新兴赛道,核电领域完成多家供应商准入认证,海洋装备已参与海底深潜器、深海空间站等项目配套,为业务多元化奠定基础。
盈利预测与评级:公司坚持聚集“两机”主业,以技术创新为引擎驱动全球化战略和促成多元化产品矩阵,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航空航天及高端装备复杂零部件精密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根据下游需求节奏变化,我们调整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2.30/25.98/30.78亿元(此前25~26年预测值为26.86/31.16亿元);调整归母净利润为2.62/3.39/4.21亿元(此前25~26年预测值为3.32/4.27亿元),对应PE为21.27/16.41/13.2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业务波动风险;新图号研制不达预期;技术风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