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 1 | 国信证券 | 陈曦炳,彭思宇,肖婧舒 | 维持 | 增持 | 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加速提升,核心业务和自研管线进展顺利 | 2025-11-06 |
成都先导(688222)
核心观点
2025年前三季度收入和利润加速提升。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70亿元(+23.98%),归母净利润0.93亿元(+208.34%),扣非归母净利润0.90亿元(+420.30%)。2025年单三季度营收1.43亿元(+37.89%),主要由于报告期内核心业务板块收入稳步增长,以及DEL和FBDD/SBDD板块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获得里程碑收入,归母净利润0.43亿元(+114.98%),扣非归母净利润0.36亿元(+137.09%)。
核心业务板块商业项目增加,自研管线临床推进顺利。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核心业务实现持续增长,通过与全球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深度协作,商业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同时DEL和FBDD/SBDD板块交付客户的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获得项目的里程碑收入。除此之外,自研管线HG146针对实体瘤的临床2期研究推进顺利,仍在其他适应症中开展拓展研究。
“DEL+AI+自动化”平台的建设、迭代和管线推进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公司较早布局AI大模型在创新药的发现和优化阶段的应用,利用DEL筛选的海量数据对AI模型进行训练和迭代,实现在非DEL空间预测化合物活性、成药性等,加快化合物的优化过程。截至2025年半年报,公司依托DEL海量筛选及自动化平台产生的多维度数据,迭代升级靶点-小分子预测模型,并同步构建适配高通量化学平台的分子生成模型;基于上述模型,快速完成TRIM21、CRBN为E3配体的多靶点分子胶库设计与合成;高通量生物自动化系统完成平台整合与自动化试运行;新增两个自研项目,已经依托平台启动首轮DMTA循环,并找到先导化合物进入评价环节和下一轮优化。
风险提示:平台建设及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风险;订单增长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地缘政治风险。
投资建议: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快速提升,各业务板块商业化进展顺利,DEL和FBDD/SBDD板块中多个项目获得里程碑付款,“DEL+AI+自动化”平台顺利推进,因此略微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收分别为5.05/6.08/7.44亿元,同比增长18.3%/20.5%/22.3%,归母净利润1.03/1.24/1.52亿元(原2025-2027年为0.70/0.97/1.21亿元),同比增长99.7%/20.5%/22.6%,当前股价对应PE=94.4/78.3/63.9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
| 2 | 天风证券 | 杨松,刘一伯 | 首次 | 增持 | DEL技术全球领先,核心技术平台助力新药研发 | 2025-10-18 |
成都先导(688222)
建设四大核心技术平台,助力新药研发
成都先导聚焦小分子及核酸新药的发现与优化,依托DEL、FBDD/SBDD、OBT、TPD四大核心技术平台及公司其他关键新药研发能力,打造新药发现与优化的国际领先的研发体系。
新药研发水温回升,DEL+AI技术领先
2025H1BD交易首付款金额为241亿,占中国内地企业融资总额的28%。我们认为在国内BD交易热潮的持续下,创新药研发热潮有望持续。
公司作为DEL技术领域的领先者之一,拥有全球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实体小分子化合物库,是DEL技术领域研发服务公司中获得合作项目数量最多的企业之一。2024年10月,公司与辉瑞、阿斯利康、百时美施贵宝、强生、默沙东、罗氏等国际药企共同组建全球首个DEL联盟,公司有望在合作中进一步加深与各家的关系、夯实自身技术领导地位。
完成DEL+AI+自动化的基础设施建设,HAILO平台潜力可观
在AI制药领域,公司拥有DEL库带来的样本训练优势。目前DEL+AI+高通量的基础设施已建设完成,HAILO平台有望将DEL技术的海量信息制造能力与AI的海量信息处理能力相结合,进一步拓展筛选分子的化学空间,丰富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途径。
多元技术平台协同发展,药物发现技术齐头并进
除了DEL平台以外,公司还拥有FBDD/SBDD、OBT、TPD等技术平台。DEL与FBDD/SBDD的整合,一方面可提升新药项目发现与优化的成功率,另一方面可给予客户多样化选择,有望在商业模式上推出更多性价比高的服务项目;OBT与TPD平台分别指向小核酸药物及蛋白降解药物,以上新型药物均为目前创新药研发热门领域,相关收入有望逐步展开。
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总体收入分别为5.04/6.08/7.3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7.95%/20.70%/21.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0.81/1.22/1.56亿元。
公司在新药发现领域技术储备丰富、涉及领域广泛,DEL、FBDD/SDBB、OBT、TPD等平台发展潜力明显,在AI领域基础建设完成,且拥有DEL库带来的明显样本训练优势;此外,公司自研管线中拥有多个潜力产品,有望在未来带来额外增长。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药物研发风险、药物发现领域技术替代性和研发风险、管理风险、客户相对集中风险、行业风险,重大资产重组风险,股价波动风险 |
| 3 | 民生证券 | 朱凤萍 | 维持 | 买入 | 2025年半年报点评:DEL业务大幅回暖,AI持续贡献业绩增量 | 2025-09-02 |
成都先导(688222)
事件:2025年8月27日,成都先导发布2025年中报业绩。2025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7亿元,同比上升16.59%;归母净利润0.50亿元,同比上升390.59%。单季度看,公司25Q2实现收入1.20亿元,同比上升37.71%;归母净利润0.22亿元,扭亏为盈。
盈利能力同比改善明显。2025H1公司毛利率为53.81%(yoy+7.18pp),净利率为22.04%(yoy+16.80pp),期间费用率为27.86%(yoy-11.39pp)。其中销售费用率为4.05%(yoy-0.94pp),管理费用率为16.28%(yoy-3.61pp),研发费用率为12.69%(yoy-3.10pp),财务费用率为-5.15%(yoy-3.75pp)。2025H1研发投入为0.29亿元(yoy-6.28%)。母公司持续稳步推进技术平台升级和自研管线研发进度,研发投入同比有所增长;与此同时,英国子公司Vernalis基于商业化战略考量,主动调整研发资源配置,重点支持商业项目,研发投入同比下降,通过上述结构性调整,集团在保持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实现整体研发费用同比小幅下降,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升。
核心业务DEL板块收入超预期。分板块来看,1)DEL板块实现营收1.02亿元,同比增加40.45%,主要系DEL库定制在2025年上半年多样性导向定制库进展强势;2)FBDD/SBDD板块实现营收0.65亿元,同比增加4.15%,主要系英国子公司Vernalis在本期确认里程碑收入;3)OBT技术报告在实现营收0.28亿元,同比降低3.35%;4)TPD实现营收0.07亿元,同比降低8.67%,主要系此类项目执行交付周期略有变化,在2025年下半年执行。
AI持续赋能底层平台完善,开始兑现阶段性成果。公司致力于研究AI大模型在创新药物发现和优化上的应用,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续推进DEL+AI/ML在新药发现与优化方面的项目研发及能力建设(“HAILO”平台),取得阶段性成果:1)模型与数据:依托DEL海量筛选及自动化实验平台产生的多维度数据,迭代升级靶点-小分子活性预测模型,并同步构建适配高通量化学平台的分子生成模型;2)高通量化学平台:基于上述模型,快速完成以TRIM21、CRBN为E3配体的多靶点分子胶库设计与合成;3)高通量生物平台:高通量生物自动化系统完成平台整合与自动化试行;4)项目管线:新增两个自研项目已经依托HAILO平台启动首轮DMTA循环并找到先导化合物进入评价环节和下一轮优化。
投资建议:公司持续深化全球布局,在不同市场实现更精准的定位和更高效的运营。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15/6.17/7.40亿元,同比增长20.6%/19.9%/19.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0/1.07/1.31亿元,同比增长75.5%/19.0%/22.0%,对应PE分别为120/101/82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风险、项目运营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政策变化风险、汇率风险等。 |
| 4 | 国信证券 | 陈曦炳,彭思宇,肖婧舒 | 维持 | 增持 | 25Q2收入和利润稳步提升,“DEL+AI+自动化”平台取得阶段性成果 | 2025-09-01 |
成都先导(688222)
核心观点
2025年上半年收入和利润稳步提升。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27亿元(+16.58%),归母净利润0.50亿元(+390.72%),扣非归母净利润0.54亿元(+2517.66%),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11亿元(+51.48%)。2025年上半年各技术平台商业项目与研究项目均按计划有序推进,主营业务收入实现稳步增长,毛利率水平同步提升,利润实现一定幅度增长。
核心板块业务更新迭代,项目商业化顺利推进。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强化核心平台的建设,不断拓展新的化学反应类型和新的分子库,核心板块商业化收入稳步增长。DEL板块实现收入1.02亿元(+40.45%),FBDD/SBDD板块实现收入0.65亿元(+4.15%),OBT板块实现收入0.28亿元(-3.35%),TPD板块实现收入0.08亿元(-8.67%)。
“DEL+AI+自动化”平台的建设、迭代和管线推进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公司较早布局AI大模型在创新药的发现和优化阶段的应用,利用DEL筛选的海量数据对AI模型进行训练和迭代,实现在非DEL空间预测化合物活性、成药性等,加快化合物的优化过程。报告期内,依托DEL海量筛选及自动化平台产生的多维度数据,迭代升级靶点-小分子预测模型,并同步构建适配高通量化学平台的分子生成模型;基于上述模型,快速完成TRIM21、CRBN为E3配体的多靶点分子胶库设计与合成;高通量生物自动化系统完成平台整合与自动化试运行;新增两个自研项目,已经依托平台启动首轮DMTA循环,并找到先导化合物进入评价环节和下一轮优化。
风险提示:平台建设及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风险;订单增长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地缘政治风险。
投资建议: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稳中有升,各业务板块商业化进展顺利,“DEL+AI+自动化”平台顺利推进,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由于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稳健增长,毛利率同步提升,利润实现一定幅度的增厚,略微上调2025-2027年的归母净利润,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收分别为5.05/6.08/7.44亿元,同比增长18.3%/20.5%/22.3%,归母净利润0.70/0.97/1.21(原2025-2027年为0.63/0.78/0.97亿元),同比增长35.8%/39.3%/24.1%,当前股价对应PE=148.5/106.6/85.9x。 |
| 5 | 民生证券 | 朱凤萍 | 维持 | 买入 | 2025年半年报点评:DEL业务大幅回暖,AI持续贡献业绩增量 | 2025-08-29 |
成都先导(688222)
事件:2025年8月27日,成都先导发布2025年中报业绩。2025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7亿元,同比上升16.59%;归母净利润0.50亿元,同比上升390.59%。单季度看,公司25Q2实现收入1.20亿元,同比上升37.71%;归母净利润0.22亿元,同比下滑681.82%。
盈利能力同比改善明显。2025H1公司毛利率为53.81%(yoy+7.18pp),净利率为22.04%(yoy+16.80pp),期间费用率为27.86%(yoy-11.39pp)。其中销售费用率为4.05%(yoy-0.94pp),管理费用率为16.28%(yoy-3.61pp),研发费用率为12.69%(yoy-3.10pp),财务费用率为-5.15%(yoy-3.75pp)。2025H1研发投入为0.29亿元(yoy-6.28%)。母公司持续稳步推进技术平台升级和自研管线研发进度,研发投入同比有所增长;与此同时,英国子公司Vernalis基于商业化战略考量,主动调整研发资源配置,重点支持商业项目,研发投入同比下降,通过上述结构性调整,集团在保持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实现整体研发费用同比小幅下降,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升。
核心业务DEL板块收入超预期。分板块来看,1)DEL板块实现营收1.02亿元,同比增加40.45%,主要系DEL库定制在2025年上半年多样性导向定制库进展强势;2)FBDD/SBDD板块实现营收0.65亿元,同比增加4.15%,主要系英国子公司Vernalis在本期确认里程碑收入;3)OBT技术报告在实现营收0.28亿元,同比降低3.35%;4)TPD实现营收0.07亿元,同比降低8.67%,主要系此类项目执行交付周期略有变化,在2025年下半年执行。
AI持续赋能底层平台完善,开始兑现阶段性成果。公司致力于研究AI大模型在创新药物发现和优化上的应用,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续推进DEL+AI/ML在新药发现与优化方面的项目研发及能力建设(“HAILO”平台),取得阶段性成果:1)模型与数据:依托DEL海量筛选及自动化实验平台产生的多维度数据,迭代升级靶点-小分子活性预测模型,并同步构建适配高通量化学平台的分子生成模型;2)高通量化学平台:基于上述模型,快速完成以TRIM21、CRBN为E3配体的多靶点分子胶库设计与合成;3)高通量生物平台:高通量生物自动化系统完成平台整合与自动化试行;4)项目管线:新增两个自研项目已经依托HAILO平台启动首轮DMTA循环并找到先导化合物进入评价环节和下一轮优化。
投资建议:公司持续深化全球布局,在不同市场实现更精准的定位和更高效的运营。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15/6.17/7.40亿元,同比增长20.6%/19.9%/19.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0/1.07/1.31亿元,同比增长75.5%/19.0%/22.0%,对应PE分别为115/97/79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风险、项目运营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政策变化风险、汇率风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