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东吴证券 | 曾朵红,阮巧燕,胡锦芸 | 维持 | 买入 | 2025半年报点评:Q2产品升级提升单吨盈利,单壁碳管放量在即 | 2025-09-02 |
天奈科技(688116)
投资要点
Q2业绩符合预期。公司25H1营收6.5亿元,同+1.1%,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1.1%,毛利率35%,同-1.7pct;其中25Q2营收3.2亿元,同环比-6.1%/-4.7%,归母净利润0.6亿元,同环比-5.1%/+0.8%,毛利率37%,同环比-1.8/+3.8pct。
Q2减少一代低价产品出货,单壁放量可期。25H1碳管浆料出货约3.7万吨,同比略增,其中Q2出货1.8万吨,环减5%+,主要由于产品升级,减少一代产品订单出货。产品结构看,25H1一代、二代、三代产品出货占比各30%、30%、40%,一代产品出货占比较24Q4下降近20pct。我们预计全年一二三代出货量预计8-9万吨,同比持平。单壁方面,25H1单壁浆料出货约1000吨,其中Q2出货约800吨;公司25年产能40吨粉体(对应1万吨浆料),年底将扩产至100吨粉体,Q3单壁浆料有望达到1500-2000吨,我们预计全年单壁浆料达7000吨,26年将翻倍以上增长至近2万吨。
Q2单吨盈利提升,25H2单壁贡献利润弹性。25Q2高价产品占比提升,我们测算公司产品均价2万/吨,环比提升3%,单吨扣非利润近0.3万,环比提升10%+。下半年一二三代产品盈利有望维持0.3万/吨左右,而单壁和四代产品国内仅公司可实现大批量出货,我们预计单吨利润可达1万元/吨。
单壁碳管将应用于固态、钠电、机器人、电子器件等新领域。固态电池方面,正极单壁碳管添加量是液态电池的3-5倍,且硅碳负极、锂金属负极均需添加单壁碳管,使用量大幅提升。钠电方面,钠电单壁碳管添加量比液态电池多8-10倍,钠电爆发将拉动单壁需求。机器人方面,单壁碳管可用于电子皮肤、腱绳、柔性传感器,公司与高校院所建立合作。电子器件方面,碳基电子器件具备低功耗、高速度、高集成度等优势,公司相关单壁碳管产品处于小试阶段,我们预计5年内可以商业化,未来市场规模可达百亿美元。
Q2经营性现金流转正。公司25H1期间费用率16.8%,同+0.2pct,其中Q2费用率18.2%,同环比+1/+2.9pct。25H1经营性净现金流0.3亿元,同+46.8%,其中Q2经营性现金流0.8亿元,同环比+741%/+261%;25H1资本开支1.4亿元,同-48.2%,其中Q2资本开支0.8亿元,同环比-24.7%/+28.4%;25H1末存货2.2亿元,较年初+8.5%。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单壁管放量节奏有所放缓,我们下调公司25-27年归母利润预期至3.5/5.6/7.6亿元(原预期4.5/6.5/9.1亿元),同比增40%/61%/34%,对应PE为54x/33x/25x,考虑单壁放量弹性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产能建设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
2 | 东莞证券 | 黄秀瑜 | 维持 | 买入 | 2025年中报点评:业绩稳中有升,单壁放量将提升盈利能力 | 2025-09-01 |
天奈科技(688116)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
点评:
2025年H1业绩稳中有升。公司是全球碳纳米管导电剂龙头企业,主营产品包括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和碳纳米管粉体。2025年H1实现营收6.54亿元,同比增长1.08%,主要系业务量有所增加;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1.07%;扣非后净利润1.04亿元,同比下降6.93%。毛利率35.04%,同比下降1.7pct;净利率17.72%,同比下降0.06pct。上半年毛利率有所下降导致毛利减少,而收到政府补助和结构性理财收益增加,以及信用减
值损失减少,使得归母净利润略有增长。
2025年Q2毛利率环比提升,归母净利润环比略有增长。2025年Q2营收3.19亿元,同比下降6.08%,环比下降4.73%;归母净利润0.59亿元,同比下降5.06%,环比增长0.79%;扣非后净利润0.52亿元,同比下降12.96%,环比增长0.62%。毛利率36.99%,同比下降1.81pct,环比上升3.8pct,毛利率环比提升主要系由于产品结构优化;净利率18.21%,同比上升0.14pct,环比上升0.96pct。Q2营收环比有所下降,归母净利润略有增长,得益于毛利率提升,同时投资收益增加,信用减值损失减少。
单壁碳纳米管开始批量出货,下游需求旺盛,有望提升盈利能力。公司拥有碳纳米管粉体到浆料的一体化优势,已推出导电性能不断提升的四代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产品,也是全球范围内仅有的能够规模化生产单壁碳纳米管的极少数企业之一。2024年公司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出货量占国内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市场份额为53.2%,稳居行业第一。公司的碳纳米管产品尤其是单壁碳纳米管及其复合产品的性能优势突出,在高压实、高容量密度、硅碳负极、快充等最新技术路线上,对电池性能有明显的提升,应用占比有望持续提升。上半年公司单壁及相关复合产品已实现批
量出货,下游需求旺盛。目前市场上研究及开发类固态、半固态、全固态的电池厂商绝大部分都是公司的客户。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025-2026年EPS分别为1.00元、1.51元,对应PE分别为51倍、34倍。下游锂电池需求快速增长,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发展带动新型导电剂需求提升,公司单壁产能逐渐放量,将提升盈利能力,业绩有望快速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产品应用普及不达预期风险;技术和产品升级迭代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
3 | 华安证券 | 张志邦 | 维持 | 买入 | 业绩稳健增长,单壁管放量打开新空间 | 2025-09-01 |
天奈科技(688116)
主要观点:
25年半年度业绩稳健,扣非净利短期承压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6.54亿元,同比增长1.0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1.0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04亿元,同比下降6.93%,主要因当期政府补助及理财收益等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增加所致。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35.04%,保持在较好水平。
多壁管主业稳固,海外市场加速拓展
公司传统多壁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业务基本盘稳固,2024年国内市占率达53.2%,行业龙头地位持续巩固。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纳米聚团流化床宏量制备碳纳米管技术,实现了连续化、规模化生产,具备全球领先的产业化能力。公司已推出四代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产品,覆盖钴酸锂、三元锂、磷酸铁锂等主流电池体系,产品性能稳定、品质可控,打破了国外垄断。同时,公司全球化布局加速,对日韩头部客户的供货逐步增加,美国工厂建设稳步推进,有望于近期投产,以满足美国核心客户需求,为公司业务提供新增量。
单壁管放量在即,新增长极确立
公司单壁碳纳米管业务进展顺利,已进入批量出货阶段,下游需求旺盛。受益于快充、硅基负极等下游技术迭代,单壁管作为关键材料,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单壁管产品技术壁垒高,规模化后将成为公司核心盈利增长点。公司募投项目“锂电池用高效单壁纳米导电材料生产项目(一期)”稳步推进,为后续产能释放提供保障。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归母净利分别为4.19/6.54/8.43亿元,当前价格对应PE45/29/22倍。
风险提示
产业政策变化风险;原材料波动及存货风险;汇率变动风险。 |
4 | 民生证券 | 邓永康,席子屹,李孝鹏 | 维持 | 买入 | 2025年半年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新品放量进展顺利 | 2025-08-31 |
天奈科技(688116)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25年H1实现营收6.54亿元,同比增长1.08%,实现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上升1.0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下滑6.93%。
Q2业绩拆分。营收和净利:公司2025Q2营收3.19亿元,同比-6.08%,环比-4.73%,归母净利润为0.59亿元,同比-5.06%,环比+0.7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52亿元,同比-12.96%,环比+0.62%。毛利率:2025Q2毛利率为36.99%,同比-1.81pcts,环比+3.80pct。净利率:2025Q2净利率为18.21%,同比+0.14pct,环比+0.96pct。费用率:公司2025Q2期间费用率为18.24%,同比+2.85pcts,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31%、6.46%、8.19%、2.28%,同比变动+0.45pct、+0.60pct、+1.34pcts和+0.46pcts。
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推进新产品开发。25年H1,公司主营产品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实现营业收入6.41亿元,同比降低1.12%,碳纳米管粉体营收0.12亿元,同比增长269.10%。为适应行业固态/半固态、高容量、快充等技术趋势,公司积极开发单壁碳纳米管相关产品,并已实现批量出货,相关生产项目”锂电池用高效单壁纳米导电材料生产项目(一期)“也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持续加强研发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研发投入方面,25年H1,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费用4902.3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50%;截至25年6月30日,公司研发团队规模达242人,其中博士22人、硕士41人,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比重28.71%。知识产权方面,公司目前已获发明专利33项、实用新型专利69项,另有多项国际专利及独占许可专利,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4项、国际标准1项及团体标准9项,为创新突破提供了坚实保障。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营收19.39、26.91和36.19亿元,同比变化+33.9%、+38.8%和+34.5%;实现归母净利润3.95、5.59、7.61亿元,同比变化+57.9%、+41.6%和+36.1%。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48、34、25倍,考虑公司积极推进新产品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碳纳米管导电剂市场应用风险,技术和产品升级迭代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产品价格和毛利率波动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