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东吴证券 | 周尔双,李文意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报点评:营收快速增长,平台化布局加速 | 2025-04-18 |
中微公司(688012)
投资要点
营收&扣非归母净利润稳健增长:2024年营收90.65亿元,同比+44.7%,其中刻蚀设备收入为72.77亿元,占总营收80.3%,同比+54.7%;MOCVD收入为3.79亿元,占总营收4.2%,同比-18.0%;LPCVD设备实现首台销售,营收1.56亿元。营收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高端刻蚀设备付运量显著提升,LPCVD、ALD等新产品形成重复订单,其中LPCVD2024年累计出货超150个反应台。区间归母净利润为16.16亿元,同比-9.5%,主要系公司研发投入显著增加,研发支出同比+94.3%,以及2023年同期基数较高(公司出售拓荆科技股权收益4.06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3.88亿元,同比+16.5%,主要得益于营收增长带来的毛利增加。Q4单季营收35.58亿元,同环比+60.1%/+72.8%;归母净利润为7.03亿元,同环比+12.2%/+77.3%,扣非净利润为5.75亿元,同环比+25.5%/+74.0%。
公司毛利率略降,研发投入大幅提升:2024年毛利率为41.06%,同比-4.8pct;销售净利率为17.81%,同比-10.7pct;扣非净利率为15.31%,同比-3.7pct。期间费用率为25.28%,同比+0.3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5.28%,同比-2.6pct,管理费用率为5.31%,同比-0.2pct,研发费用率为15.64%,同比+2.6pct,财务费用率为-0.96%,同比+0.4pct。目前公司在研项目涵盖六类设备和20多个新设备,2024年研发投入为24.52亿元,同比大增94.3%。Q4单季毛利率为39.26%,同环比-6.6pct/-4.5pct,主要系质保费用计入营业成本影响;销售净利率为19.73%,同环比-8.4pct/+0.5pct;扣非净利率为16.16%,同环比-4.5pct/+0.1pct。
存货&合同负债同比高增,在手订单充足:截至2024Q4末公司合同负债为25.86亿元,同比+235.2%;存货为70.39亿元,同比+65.2%,其中发出商品余额为34.47亿元。2024Q4公司经营性现金流转正至11.91亿元。
刻蚀产品持续领先,镀膜产品拓展顺利:(1)CCP设备:在逻辑领域已对28nm以上的绝大部分CCP刻蚀应用和28nm及以下的大部分CCP刻蚀应用形成较为全面的覆盖,且已有大量机台进入国际5nm及以下逻辑;截至2024Q4已交付4000个反应台。在存储领域,超高深宽比刻蚀机已在客户端验证出≥60:1深宽比结构的能力,成功进入2D&3D存储芯片产线。同时,公司积极布局超低温刻蚀技术,积极储备≥90:1深宽比刻蚀技术。(2)ICP设备:公司ICP设备在客户端安装腔体数量近四年CAGR超100%,截至2024年已累计安装超1025个反应台,覆盖超50个逻辑、DRAM、3D NAND等客户;公司的TSV刻蚀设备也已应用于先进封装。此外,公司正在研发用于5-3nm逻辑芯片的ICP刻蚀机。(3)MOCVD设备:积极布局第三代半导体设备,现已在LED等GaN基设备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并在Micro-LED领域的MOCVD设备开发上取得良好进展。用于SiC器件的外延设备已付运样机至国内领先客户开展验证测试。(4)薄膜沉积设备:公司首台CVD钨设备付运到关键存储客户端验证评估,已通过客户现场验证,并获得客户重复量产订单,公司开发的应用于高端存储和逻辑器件的ALD氮化钛、钛铝、氮化钽设备也已完成多个逻辑/存储客户验证;EPI设备也已完成多家先进逻辑器件与MTM器件客户的工艺验证,并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5)量检测设备:成立子公司超微公司引入电子束检测设备领军人才,已规划覆盖多种量检测设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基本维持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24.3/34.0亿元,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44.5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49/35/2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晶圆厂扩产节奏不及预期,新品研发&产业化不及预期等。 |
2 | 华安证券 | 陈耀波,李美贤 | 首次 | 买入 | 刻蚀设备领军者,技术新品不断突破 | 2025-04-11 |
中微公司(688012)
主要观点:
刻蚀设备领军者,深耕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公司主要产品为刻蚀、薄膜沉积设备,是半导体设备的重要市场(WFE总资本开支合计占43%)。成立以来,公司先后突破了CCP刻蚀、MOCVD,ICP刻蚀、LPCVD等半导体设备产品。其中,公司的CCP刻蚀产品进入2D和3D存储器生产线,有270+反应台进入5nm及以下生产线;ICP刻蚀的双台机产品已进入生产线,为公司带来显著的市场份额增长;深硅刻蚀产品在国内TSV/MEMS成为主流设备;LPCVD为新产品,已在3D存储器验证通过,开始贡献营收。
国产化推动支持下,大陆晶圆产能快速扩张
根据SEMI数据,2000年,美国和日本主导着全球半导体产能的半壁江山,中国大陆的产能仅占2%。到了2010年,半导体产能开始向亚洲转移,韩国和中国台湾两者相加的产能达到了全球产能的35%,而此时中国大陆的产能提升至9%。2020年,随着中国大陆产线的建设以及原有产线的扩产,中国大陆的产能占比提升至17%。展望2026年,中国大陆12寸晶圆产能将占到25%的比重,跃升为全球12寸晶圆产能第一,主要驱动力来自于产线国产化和成熟节点投资。
随着制程节点不断进步,晶体管结构愈发复杂,刻蚀重要性愈发凸显
随着芯片制造中线宽的进一步缩小和先进工艺的广泛采用,对沉积与刻蚀技术的精确性和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随着3D NAND层数变高,刻蚀需要超高深宽比控制,推动刻蚀设备需求大幅增长,ICP和CCP设备凭借精准的深孔加工能力,成为3D NAND制造的核心工具。随着层数继续提升,刻蚀技术将持续在高存储密度制造中发挥关键作用。
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下,公司不断取得产品突破
公司常年保持高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稳定在10%以上水平。与海外设备商应用材料,泛林半导体相比,公司2020年起研发费率便一直高于海外。公司不断突破性能和产品效率,拓宽产品线,近年来先后推出了双反应台刻蚀,LPCVD等设备。2024年5月,公司发布Preforma UniflexHW和AW设备,专注于高深宽比金属钨沉积,采用自主生长梯度抑制工艺和优化热场系统,实现复杂结构的精确填充和高生产效率。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5、34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2.6、4.0、5.5元,对应2025年4月10日收盘价PE分别为72x、47x、34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扩产不及预期、研发进度不及预期、产业竞争加剧、贸易摩擦加剧。 |
3 | 上海证券 | 刘阳东,王亚琪 | 首次 | 买入 | 中微公司首次覆盖:国产刻蚀设备领军者,内生外延打通多元产品布局 | 2025-02-25 |
中微公司(688012)
投资摘要
国产半导体设备领军企业,营收规模实现高增。 中微公司是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高端半导体微观加工设备公司,布局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先进封装、 LED外延片生产、功率器件、 MEMS制造以及其他微观工艺的高端设备领域。公司核心产品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已批量应用在国内外一线客户从65纳米到14纳米、 7纳米和5纳米及更先进的集成电路加工制造生产线及先进封装生产线; MOCVD设备技术实力和市占率位居世界前列。近年,公司刻蚀设备业务快速增长推动公司收入体量高增, 2019-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3.93%。
半导体设备市场空间广阔, 自主可控下国产设备迎发展机遇。 从行业端看, 2024年以来半导体产业周期触底回升以及AI需求提振带动全球半导体市场需求回暖,随着5G、云计算等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以及AI、 HPC等新兴应用的出现,半导体行业发展趋势向上。 而半导体设备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石, 市场空间广阔,据SEMI的预计2025年设备市场规模预计达1280亿美元创新高。 从技术发展看, 制程工艺演进和存储堆叠等发展对刻蚀设备和薄膜沉积设备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并带动相关设备需求提升。 从供应端看,海外持续升级对华设备出口管制,在全球半导体逆全球化趋势下,半导体设备自主可控重要性持续凸显,国产设备验证工作有望积极推进,设备国产化进程有望提速。
本土刻蚀设备龙头,内生外延打通多线产品布局。 中微占据国产刻蚀设备领先地位,开发的 CCP 和 ICP 能够覆盖逻辑芯片或存储芯片制造环节中大部分刻蚀应用场景,已批量用于全球 7nm 和 5nm 及更先进的集成电路加工制造生产线及先进封装生产线。公司现持续推进关键工艺设备的研发和验证, 作为国产刻蚀设备领先企业, 或受益于半导体设备自主可控趋势,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公司通过内生外延打通多线产品布局,一方面,持续强化核心业务内生成长,刻蚀设备持续提升产品性能和扩大市场份额, MOCVD 设备重点开发 Micro-LED 和功率器件等领域,薄膜设备进一步开发 LPCVD、 EPI 设备等以提升高端关键制程的覆盖率;另一方面,通过外延发展等拓展产品品类和应用领域布局,如投资睿励仪器布局检测设备领域。公司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和外延发展,不仅扩大设备覆盖范围,同时可实现产业协同,有望突破关键工艺设备并参与和海外设备龙头的竞争。
投资建议
考虑到公司核心产品刻蚀设备和 MOCVD 设备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且坚持三维发展战略拓宽业务覆盖范围,具备长期发展动力。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实现营业收入为 90.65 /122.69 /152.13 亿元,同比+44.72% /+35.35% /+24.00%;归母净利润为 16.14/ 23.76/33.80 亿元,同比-9.61%/ +47.21%/ +42.21%, 2 月 24 日收盘价对应PE 为 84/ 57/ 40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客户扩产不及预期的风险、 国际贸易摩擦加剧风险、新品开发和技术升级不及预期。 |
4 | 华源证券 | 葛星甫 | 首次 | 买入 | 中国集成电路设备龙头,产品创新+高研发投入推动业务扩张,收入、订单持续增长 | 2025-02-18 |
中微公司(688012)
投资要点:
中微公司是国内集成电路设备龙头,专注于高端半导体和泛半导体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致力于为全球集成电路以及LED芯片制造商提供先进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解决方案。公司的主要产品布局包括CCP电容性等离子体刻蚀设备、ICP电感性等离子体刻蚀设备、深硅刻蚀设备、薄膜沉积设备及MOCVD设备等。
刻蚀设备技术领先,产品创新推动业务端扩张,收入与发货量双双高增长。伴随芯片制程先进工艺的演进,存储器件由2D向3D结构转换,刻蚀机作为半导体前道关键核心设备在市场的战略地位和需求显著加深,中微作为国内领先的刻蚀设备供应商或将显著受益。在逻辑芯片制造方面,公司开发的12英寸高端刻蚀设备持续获得国际国内知名客户的订单,已经在从65纳米到5纳米及更先进的各个技术结点大量量产;在存储芯片制造环节,公司的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已大量用于先进三维闪存和动态随机存储器件的量产。公司致力于提供超高深宽比掩膜(≥40:1)和超高深宽比介质刻蚀(≥60:1)的全套解决方案,相应的开发了配备超低频偏压射频的ICP刻蚀机用于超高深宽比掩膜的刻蚀,并开发了配备超低频高功率偏压射频的CCP刻蚀机用于超高深宽比介质刻蚀。这两种设备都已验证成功,进入量产。技术的突破推动交付量持续走高,2024年上半年公司CCP刻蚀设备付运量超过700个,超过2023年全年付运量,截至2024年6月公司累计生产交付超3600个CCP刻蚀设备。ICP刻蚀设备方面,Primo Nanova系列产品近3年累计装机台数CAGR超70%。公司2023年刻蚀设备营收47.03亿元,根据公司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预测,公司预计实现72.76亿元刻蚀设备销售额,实现同比增长54.71%。公司持续推进5-3纳米逻辑芯片制造的ICP刻蚀机设备研发,有望推动公司订单在先进制程领域持续放量。
薄膜设备产品矩阵加速完善,订单规模持续增长。公司目前已有多款新型设备产品进入市场,其中部分设备已获得重复性订单,其他多个关键薄膜沉积设备研发项目正在顺利推进。公司钨系列薄膜沉积产品可覆盖存储器件所有钨应用,并已完成多家逻辑和存储客户对CVD/HAR/ALDW钨设备的验证,取得了客户订单。公司已规划多款CVD和ALD设备,增加薄膜设备的覆盖率,进一步拓展市场。公司自主研发的EPI设备已顺利进入客户验证阶段,以满足客户先进制程中锗硅外延生长工艺的电性和可靠性需求。根据公司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公司在2024年实现LPCVD设备首台销售,该设备累计出货量突破100个反应台,全年设备销售预计达1.56亿元。我们看好公司在薄膜沉积设备领域的持续突破,在持续高强度研发的支持下,薄膜设备的业绩与订单有望持续高增长。
营收高速增长,研发力度持续加大。公司营业收入保持高速增长,自2018年16.3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62.64亿元,复合年均增长达到30.75%。根据公司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公司2024年全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90.65亿元,同比2023年预计增长约44.73%。其业绩的主要驱动力是刻蚀业务的持续放量,2024年该部分业务预计增长至72.76亿元,年增长率达到54.71%。2024年四季度营业收入预计达35.58亿元,实现同比增长约60%。公司持续多年进行高强度研发投入,2019年至2023年,研发费率均保持在12%以上。2024年,预计公司全年研发投入24.50亿元,较2023年增长约94.13%,全年研发投入占公司营收预计达27.03%,整体金额实现11.88亿元增长。公司持续保持高水平的研发投入,完善公司在半导体前道工艺关键器件制造的产品布局,为业绩的持续高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国内外半导体产业持续兴旺,微观加工设备需求旺盛赋能公司成长。根据SEMI预测,受益于全球芯片需求增加,先进节点工艺和制程推动设备支出扩张,2025-2027年全球300mm晶圆厂设备投资预计达4000亿美元,其中Logic与Micro投资额约1730亿美元,存储行业投资额超过1200亿美元。中国大陆预计到2027年持续保持全球300mm设备支出第一的地位,未来三年将投资超1000亿美元。中国大陆作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设备市场,2023年中国大陆设备出货额达366亿美元,在全球市场占比约34.4%。依据SEMI预计,2024年中国大陆出货额有望突破至490亿美元,全球出货额占比提升至43.4%。同时根据Gartner数据,2018至2025年全球芯片生产线建设共计171座新产线,其中74座位居中国大陆,市场扩张和产能增加赋能公司需求侧成长。公司作为国内刻蚀设备龙头,在刻蚀机和薄膜设备积累领先的专业技术和专利储备,有望持续投入研发提前布局产业发展,实现刻蚀设备和薄膜沉积设备产品大规模产业化应用,扩大公司产品覆盖优势,推动产品市占率增加和业务规模增长。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76/24.85/33.9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15%/48.24%/36.80%,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71.75/48.40/35.38倍。我们选取北方华创/拓荆科技/盛美上海/华海清科/中科飞测/芯源微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2024年平均估值为115.1倍,鉴于公司在集成电路刻蚀设备制造领域的龙头地位,薄膜沉积领域的快速突破,高强度的研发支出和业绩的高速稳定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客户扩产不及预期;行业竞争风险加剧;新品研制及客户推广不及预期;地缘因素不确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