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信达证券 | 邓健全,赵悦媛,丁泓婧 | 维持 | 买入 | 25Q1净利润同环比增长超预期,固态电池业务稳步推进 | 2025-04-30 |
冠盛股份(605088)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度一季报,25Q1实现营业收入8.93亿元,同比+19%,环比-21%,归母净利润0.84亿元,同比+27%,环比+9%。毛利率25.18%,同比-1.2pct,环比+2.6pct,净利率9.25%,同比+0.5pct,环比+2.6pct。
点评:
毛利率净利率环比双升,费用率管控到位。公司25Q1毛利率25.18%,同比-1.2pct,环比+2.6pct;净利率9.25%,同比+0.5pct,环比+2.6pct。费用率方面,25Q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0%、7.0%、3.0%、-0.7%,同比分别-0.6pct、+0.5pct、-0.3pct、-1.5pct,环比分别+1.8pct、+0.2pct、-0.7pct、持平。得益于公司主业海外客户及渠道积累,在产业链享有定价权,我们认为公司毛利率有望长期维持在23-25%区间,同时,得益于营收上量摊薄基础建设投入、北美等地区仓网直发占比提升,净利率有望逐步提升。
主业受美关税影响有限,不需过度担忧。我们认为公司主业受关税影响有限,核心原因在于国内汽零售后件产业链是全球范围内稀缺的。同时,公司维度,1)北美区域收入(含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占比约23%,且有马来西亚工厂可完成原产地认证,产能弹性充足;2)下游经销商客户终端溢价能力强且利润空间丰厚,可顺利完成价格传导;3)北美仓库备货充足,能够部分平滑美国客户短期向国内采购的订单波动。
新业务推进顺利,半固态电池及机器人轴承同步开花。1)半固态电池业务,公司合资公司26年即将开始出货,年中规划生产体量为210万只电芯及系统,有望大幅提升公司营收及利润规模,目前意向客户包括电动机车、工商业储能、电动船舶等,同时有望对接机器人及低空客户。2)机器人交叉滚子轴承方面,公司已与四川天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利用自身优势,共享市场资源和销售渠道,研发、生产高品质、低成本的机器人轴承产品。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汽零后市场主业稳步推进,固态电池业务有望由26年中开始逐步达产,机器人轴承业务进一步拓宽成长天花板,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4、4.67、5.8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15、2.55、3.19元,对应PE分别为16倍、13倍和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及汇率波动,关税加征风险,海运环境波动,后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固态电池投资项目推进及落地不及预期,机器人轴承项目推进不及预期等。 |
2 | 华安证券 | 陈佳敏 | 维持 | 买入 | 25Q1业绩超预期,韧性与弹性兼备 | 2025-04-29 |
冠盛股份(605088)
主要观点:
事件:2025年4月28日,公司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5Q1实现营业收入8.93亿元、同比+19%、环比-21%,归母净利润0.84亿元、同比+27%、环比+9%,扣非归母净利润0.76亿元、同比+45%、环比+4%。
25Q1业绩表现超预期,是对当前全年业绩预期的定心丸。25Q1业绩同环比均实现正增长、表现超预期,具体经营指标上:1)毛利率:25Q1实现25.2%、同比-1.2pp、环比+2.6pp,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后市场综合服务商掌握产品定价权且和客户合作时间久,能够保持在稳定且可持续的毛利率;2)费用率:25Q1实现14.3%、同比-1.9pp、环比+1.3pp,我们认为整体费用率在规模增长下依然会是同比下降的趋势;3)其他成本:信用减值损失冲回约0.16亿元。我们认为公司的整体业绩上在收入增长、毛利率稳定、费用率下降的经营预期下能够保持稳健增长。
短期股价受情绪扰动,我们认为无需过于担忧关税影响。近期公司股价受关税有所扰动,我们认为关税对公司基本面的影响有限,原因有:1)公司立足全球、经营均衡,在北美收入占比约20%、整体占比不高;2)目前公司的美国团队已向客户发出了涨价通知,公司在北美东西部有两大仓储中心,3月起北美客户从北美仓储拿货将执行涨价后价格;若从中国工厂采购,出口价保持不变,关税由客户自行承担;3)后市场零部件多品类多SKU的特点需要依赖全球供应链,对所有国家都加关税的结果只是把成本转嫁给终端消费者,并不能改变供应格局;4)公司作为最早一批出海的民营企业之一,有经验和能力应对关税风险。
我们认为公司的业绩稳健且有机器人、固态电池相关催化,估值下有底上有力。业绩端,我们认为全球汽车后市场具有稳健属性,且公司积极开拓产品及渠道,部分关税在Q1已经加征,而Q1超预期的业绩也是对全年业绩增长的定心丸。催化上,公司在机器人领域已与四川天链合作机器人轴承,未来更多合作值得期待;当前固态行业在大规模量产前催化事件频繁,公司的固态电池聚合物路线具有稀缺性、落地速度明确且较快,下游可触达的客户包括机器人、低空等领域,且公司具备拓展更多业务的资金实力及意愿。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基本面上“可攻可守”,既有稳健增长的汽车后市场业务,也有想象空间充足的机器人及固态电池业务;投资上兼备高胜率与高赔率,高胜率源于公司在全球汽车后市场领域的业绩确定性和持续性,高赔率源于公司未来在机器人、固态电池领域更多值得期待的突破。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期3.8亿、4.6亿、5.8亿元,对应增速+28%、+20%、+28%,对应PE16、13、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海外贸易摩擦加剧,汽车行业竞争加剧,新产品开发和落地节奏不及预期,客户开拓不及预期等。 |
3 | 华安证券 | 陈佳敏 | 维持 | 买入 | 与四川天链合作机器人轴承,无惧关税的短期扰动 | 2025-04-07 |
冠盛股份(605088)
主要观点:
事件:2025年4月2日,四川天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与冠盛股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实现双赢的目标,利用自身优势,共享市场资源和销售渠道,研发、生产高品质、低成本的机器人轴承产品。
公司在机器人领域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四川天链机器人主要从事人形机器人、协作机器人、谐波减速机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具体合作内容包括:双方1)成立专项工作组,深化沟通渠道,定期开展技术交流,确保战略落地;2)共同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规范,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3)共享市场信息和客户资源,共同开拓新市场;4)进一步开拓高端应用场景;冠盛1)提供轴承设计、制造工艺、材料选型等方面的技术支持;2)负责建立机器人轴承专用生产线,并根据四川天链订单需求进行产能规划;3)利用自身销售网络,将机器人轴承产品推广至全球市场;四川天链1)负责提供纳米耐磨强化技术、机器人应用场景需求、技术参数和测试平台;2)公司及关联公司优先采购冠盛及关联公司生产的机器人轴承产品;3)将纳米耐磨强化技术赋能冠盛车用轴承零部件领域,提升产品性能;4)利用自身市场资源,积极推广机器人轴承产品。
对于关税问题公司已有解决路径,无需过于担忧短期波动。近期公司股价受关税有所扰动,我们认为关税对公司基本面的影响有限,原因有:1)公司立足全球、经营均衡,在北美收入占比约20%、整体占比不高;2)目前公司的美国团队已向客户发出了涨价通知,公司在北美东西部有两大仓储中心,3月起北美客户从北美仓储拿货将执行涨价后价格;若从中国工厂采购,出口价保持不变,关税由客户自行承担;3)后市场零部件多品类多SKU的特点需要依赖全球供应链,对所有国家都加关税的结果只是把成本转嫁给自己,并不能改变供应格局;4)公司作为最早一批出海的民营企业之一,有经验和能力应对关税风险;5)股价上涨的关键更多取决于公司新业务,目前公司在机器人、固态电池上进展顺利,估值上有性价比。
我们认为公司的业绩稳健且有机器人、固态电池相关催化,估值下有底上有力。业绩端,我们认为全球汽车后市场具有稳健属性,公司在北美及国内的增长可持续。另外,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后市场综合服务商掌握产品定价权且和客户合作时间久,未来毛利率会保持在相对稳定且可持续的区间,同时随着规模增长整体费用率有望进一步下降。催化上,公司在机器人领域实现了新突破,未来更多合作值得期待;当前固态行业在大规模量产前催化事件频繁,公司的固态电池聚合物路线具有稀缺性、落地速度明确且较快,下游可触达的客户包括机器人、低空等领域,当前公司在手现金充裕,也具备拓展更多业务的资金实力及意愿。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基本面上“可攻可守”,既有稳健增长的汽车后市场业务,也有想象空间充足的机器人及固态电池业务;投资上兼备高胜率与高赔率,高胜率源于公司在全球汽车后市场领域的业绩确定性和持续性,高赔率源于公司未来在机器人、固态电池领域更多值得期待的突破。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期3.8亿、4.6亿、5.8亿元,对应增速+28%、+20%、+28%,对应PE16、14、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海外贸易摩擦加剧,汽车行业竞争加剧,新产品开发和落地节奏不及预期,客户开拓不及预期等。 |
4 | 华安证券 | 陈佳敏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业绩稳健增长,估值下有底上有力 | 2025-04-01 |
冠盛股份(605088)
主要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0.20亿元、同比+26%,归母净利润2.98亿元、同比+5%,扣非归母净利润2.78亿元、同比+10%,对应24Q4实现营业收入11.31亿元、同比+26%、环比+12%,归母净利润0.77亿元、同比+13%、环比+23%,扣非归母净利润0.73亿元、同比+34%、环比持平。
2024年北美及国内收入增长超预期,新产品持续开拓。分地区看,2024年1)欧洲:收入14.7亿元、同比+14%,毛利率29.06%、同比-0.38pp,2)北美:收入9.1亿元、同比+42%,毛利率28.80%、同比-0.21pp,3)亚非:收入7.1亿元、同比+13%,毛利率20.69%、同比-1.04pp,4)国内:收入6.0亿元、同比+78%,毛利率19.77%、同比-0.84pp,5)南美:收入3.2亿元、同比+19%,毛利率21.49%、同比-0.22pp。分产品看,2024年1)传动轴:收入14.8亿元、同比+23%,毛利率28.07%、同比-0.16pp,2)等速万向节:收入5.8亿元、同比+9%,毛利率23.77%、同比-0.62pp,3)轮毂轴承:收入6.6亿元、同比+27%,毛利率25.98%、同比-0.77pp,4)橡胶减震:收入3.9亿元、同比+23%,毛利率25.88%、同比-0.68pp,5)转角模块:收入4.2亿元、同比+40%,毛利率22.35%、同比-0.77pp,6)其他:收入4.8亿元、同比+66%、毛利率21.53%、同比-1.50pp。其中,北美市场受益轮毂轴承及转角模块的较高增长、重要客户的顺利开拓,国内市场受益后市场需求增长,其他业务受益新产品线的持续开拓,均实现了超预期的增长。
我们认为公司的业绩稳健且有固态电池相关催化,估值下有底上有力。业绩端,我们认为全球汽车后市场具有稳健属性,公司在北美及国内收入高增长可持续。另外,2024年实现毛利率25.5%、同比-1.5pp,期间费用率15.0%、同比-0.3pp,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后市场综合服务商掌握产品定价权且和客户合作时间久,未来毛利率会保持在相对稳定且可持续的区间,同时随着规模增长整体费用率有望进一步下降。催化上,当前固态行业在大规模量产前催化事件频繁,且公司的固态电池聚合物路线具有稀缺性、落地速度明确且较快,下游可触达的客户包括机器人、低空等领域,2024年末公司的在手现金(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22.9亿元,具备拓展更多业务的资金实力及意愿。短期波动上,对于关税问题公司已有解决路径,目前公司的美国团队已向客户发出了涨价通知,公司在北美东西部有两大仓储中心,3月起北美客户从北美仓储拿货将执行涨价后价格;若从中国工厂采购,出口价保持不变,关税由客户自行承担;同时公司在马来西亚布局了生产基地,已取得原产地证,主要针对北美市场的KA客户已完成验厂,有能力应对关税风险。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基本面上“可攻可守”,既有稳健增长的汽车后市场业务,也有想象空间充足的固态电池业务;投资上兼备高胜率与高赔率,高胜率源于公司在全球汽车后市场领域的业绩确定性和持续性,高赔率源于公司未来在固态电池领域更多值得期待的突破。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3.8亿、4.6亿、5.8亿元(2025-2026年前值为4.0亿、4.8亿元),对应增速+28%、+20%、+28%,对应PE18、15、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海外贸易摩擦加剧,汽车行业竞争加剧,新产品开发和落地节奏不及预期,客户开拓不及预期等。 |
5 | 华安证券 | 姜肖伟,陈佳敏 | 首次 | 买入 | “可攻可守”的汽车后市场沧海遗珠 | 2025-03-06 |
冠盛股份(605088)
主要观点:
冠盛股份是深耕全球汽车后市场的“一站式”服务商。汽车后市场服务商与前装市场供应商的产业链定位不同,公司在经营上有重服务轻制造的特点,涉及到的经营环节包括服务、生产、采购、出口、仓储等,对综合能力要求高。目前,公司主要销售汽车底盘系统零部件,产品包括传动轴总成、等速万向节、轮毂轴承单元、橡胶减震、转角模块等。作为最早一批出海的民营企业之一,公司产品远销欧洲(2023年收入占比40%)、北美(20%)、亚非澳(20%)、南美(8%)及国内市场(11%)。2024年初,公司与吉林东驰新能源成立合资公司冠盛东驰能源(持股70%),未来将围绕新能源固态电池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成长逻辑上,我们认为公司既有稳健增长的汽车后市场业务,也有想象空间充足的固态电池业务,基本面上“可攻可守”:
1.汽车后市场(守):后市场赛道稳定性高、空间大,国内汽车后市场服务商相比北美四大连锁在规模和市值上均有较大成长空间,随着国内平均车龄上升、后市场服务商的竞争力逐步积累完善,国内市场也有望涌现大体量、大市值的后市场服务商。公司凭借在产品、渠道、管理上的综合优势,通过在全球不断拓宽产品、延伸渠道,有望持续收获高确定性的经营成果。
2.固态电池(攻):固态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优势,即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未来更多应用场景的落地值得期待。2024年初公司投资固态电池领域以来的进展包括:产品端,已打造出产品具有高安全、长寿命、性价比的半固态电池,主要应用在储能领域,已开始相关认证工作;另外,公司也具备准固态三元锂电池的技术储备,能量密度可达380-420Wh/kg,可适用于机器人、电动飞行器等领域。目前,公司已与机器人领域相关企业进行了初步业务洽谈对接。产能端,合资伙伴吉林东驰已有中试线产品下线并开始陆续交付,公司的量产线预计2026年下半年建成、达产后年产量约210万支。渠道端,公司正在进行海外品牌注册和体系认证,已完成了欧洲市场销售产品的相关测试,并已获得部分认证。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兼备高胜率与高赔率。高胜率源于公司在全球汽车后市场深耕的踏实,兼具业绩的确定性和持续性;高赔率源于公司在选择第二成长曲线固态电池产品的进取,未来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更多突破值得期待。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3.1亿、4.0亿、4.8亿元,对应增速+9%、+30%、+21%,对应2025年3月5日PE20、16、13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地缘政治、贸易摩擦风险、汇率波动、新产品研发进度低于预期、新客户开拓不及预期、渠道推广低于预期、国内售后市场更换需求延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