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中航证券 | 张超,梁晨,王绮文 | 维持 | 买入 | 24年年报及25Q1点评:24年业绩承压,25年一季度需求呈回暖态势 | 2025-05-09 |
鸿远电子(603267)
报告摘要
事件:公司4月26日公告,202501实现营收(4.66亿元,+8.67%),归母净利润(0.60亿元,-16.89%),毛利率(41.86%,+0.30pcts),净利率(12.91%,-3.97pcts)。3月28日公告,2024年实现营收(14.92亿元,-10.98%),归母净利润(1.54亿元,-43.55%),毛利率(34.29%,-6.23pcts),净利率(10.31%,-5.82pcts)
国内高可靠领域MLCC主要的生产厂家之一。公司深耕瓷介电容器领域,形成了以北京、苏州、成都、合肥四大科研生产基地为核心的整体产业格局。公司业务分为自产业务和代理业务两大板块,其中自产业务在原有的瓷介电容器、滤波器产品基础上,拓展了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及配套集成电路、微波模块、微纳系统集成陶瓷管壳等高可靠电子元器件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电子信息、兵器、船舶等高可靠领域,以及民用高端领域;代理业务主要代理多个国际国内知名厂商的多系列电子元器件,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车电子等民用市场。
需求及价格调整影响业绩2024年,公司营收(14.92亿元,-10.98%)和归母净利润(1.54亿元,-43.55%)均大幅下降,主要受到自产核心产品瓷介电容器下游需求减弱、价格下降共同影响导致收入及盈利能力下滑
2024年,公司毛利率(34.29%,-6.23pcts)有所下降,主要受到瓷介电容器受价格下降导致的毛利率下滑影响,同时,公司毛利率较低的滤波器、微控制器及配套集成电路产品以及微波模块等其他电子元器件产品收入占比上升,进一步拉低了整体毛利
2025年一季度收入、毛利率均呈上升态势。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4.66亿元,+8.67%)有所回升,归母净利润(0.60亿元,-16.89%)虽仍有下降,但降幅相较于2024年(-28.70%)已大幅回升,毛利率(41.86%,+0.30pcts)也小幅提高。我们认为主要系行业景气度上升,需求逐步回升。
聚焦技术创新,加强核心技术能力建设。2024年公司三费费率(14.38%,+1.53pcts)有所增长,其中销售费用率(6.96%,+1.26pcts)增长主要系公司新业务拓展导致的费用上升以及核心产品销售人员绩效奖金核算口径调整所致;管理费用率(7.76%,+0.8lpcts)小幅增加,主要系公司行政管理人员费用随业务团队数量增加而增加;财务费用率(-0.34%,0.55pcts)有所下降,主要系公司减少贷款规模,同时融资成本下降带来利息费用减少所致
公司聚焦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能力提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研发项目实施,研发费用率(7.57%,+1.19pcts)保持增长。此外,公司积极拓展与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提高技术实力,并且与中国科学院卫星研制总体单位元器件管控机构成立联合实验室,探索新型陶瓷元器件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实行精细化管理,代理业务存货大幅下降。资产负债端来看,公司存货(7.97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1.91%)有所下降,其中代理业务的库存商品同比下降4990.89万元,降幅28.79%,主要系公司根据在手订单和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库存周转率
现金流量端来看,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85亿元,147.95%)下降较多,主要系公司购买银行存款增加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37亿元,-468.71%)大幅增加,主要系公司偿还银行贷款所致。
MLCC作为使用量大、应用广泛的基础电子元件,受益于武器装备规模化列装。电子元器件可分为主动元器件和被动元器件两大类,其中被动元器件主要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以及射频元器件等,而电容器是电子线路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电子元件,用于储存电荷、交流滤波或旁路、切断或阻止直流、提供调谐及振荡等作用。根据介质不同,电容器产品可分为陶瓷电容器、钜电解电容器等,其中多层瓷介电容器(MLCC)市场规模占整个陶瓷电容器的90%以上,因其具有容量范围宽、频率特性好、耐高温高压、体积小等特性大量应用于卫星、火箭、雷达、导弹等武器装备中。随着武器装备持续列装和送代,MLCC作为必不可少及大量使用的基础电子元件需求将保持规模化增长
投资建议:
1、公司作为我国高可靠MLCC生产厂商之一,头部厂商较少,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同时,受益于武器装备“补偿式”列装,需求有望迎来修复性增长;
2、公司围绕主营业务产业链上下游积极拓展,布局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及配套集成电路和微波模块业务,以及微纳系统集成陶瓷管壳业务,打造新业务增长点。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0.12亿元、25.19亿元和30.9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1亿元、4.07亿元和5.33亿元,EPS分别为1.22元、1.76元和2.31元,我们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61元,对应2025-2027年预测EPS的50倍、35倍及26倍PE。
风险提示
下游市场需求变动风险,市场拓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风险,产品质量控制风险等。 |
2 | 华鑫证券 | 高永豪,张璐 | 首次 | 买入 |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瓷介电容器需求回暖,持续研发投入布局新业务 | 2025-04-10 |
鸿远电子(603267)
事件
鸿远电子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4.92亿元,同比减少10.9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4亿元,同比减少43.55%;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减少43.55%。
投资要点
2024年瓷介电容器需求低迷,价格下滑利润端短期承压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0.98%,主要由于所处的电子元器件行业下游市场复苏进展缓慢,自产业务项下的核心产品高可靠瓷介电容器的客户需求持续低迷,销量及售价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受价格下滑影响,高可靠瓷介电容器毛利率下降,同时滤波器、微控制器及配套集成电路产品以及微波模块等其他电子元器件产品毛利水平低,但收入结构占比上升,进一步拉低了自产电子元器件产品整体毛利水平,整体自产电子元器件产品销售毛利率下降8.57个百分点。
2025Q1客户需求回暖,瓷介电容器产能利用率回升
2025年Q1,公司自产业务客户需求有所回暖,客户订单需求以及市场预期较之前有明显提升。公司生产的多层片式瓷介电容器(MLCC)由于具有体积小、频率范围宽、寿命长、稳定性好等特点,是目前用量最大、发展最快的片式元件之一,主要应用于航天、航空、电子信息、兵器、船舶等高可靠领域,跻身全球MLCC市场份额TOP10榜单。目前公司高可靠瓷介电容器客户订单充足,相关产线的产能利用率较高,积极组织排产,确保产品交付。
持续进行研发投入,成都与合肥地区拓展新业务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为11,298.83万元,占自产业务收入15.23%,较2024年同期自产业务收入占比提升3.59个百分点。除了维持公司核心产品瓷介电容器、陶瓷材料的研发投入强度,公司还拓展微控制器及配套集成电路、微波模块、微纳系统集成陶瓷管壳等新业务而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在成都地区,公司主要布局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及配套集成电路和微波模块业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546.84万元,同比增长56.11%;在合肥地区主要布局微纳系统集成陶瓷管壳业务,主要产品包括陶瓷基板、陶瓷一体化封装外壳等,目前整体趋势向好。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21.68、28.21、33.32亿元,EPS分别为1.52、2.08、2.6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8、27、22倍,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高可靠瓷介电容器供应商,有望受益于下游客户需求回暖,产能利用率持续维持高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的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
3 | 中邮证券 | 鲍学博,王煜童 | 维持 | 买入 | 看好市场复苏,业绩有望迎来拐点 | 2025-04-07 |
鸿远电子(603267)
事件
3月27日,鸿远电子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92亿元,同比下降10.98%,实现归母净利润1.54亿元,同比下降43.55%。
点评
1、下游市场复苏缓慢业绩承压。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92亿元,同比下降10.98%,其中,自产业务营收7.42亿元,同比下降19.29%,主要系公司所处的下游市场复苏进程缓慢,自产业务项下的核心产品高可靠瓷介电容器的客户需求持续低迷,销量及售价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微控制器及配套集成电路产品尽管实现了销售收入的持续增长,但相对较小的基数,未能抵消核心产品销售收入的下滑。20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54亿元,同比下降43.55%,主要是由于营业收入的下滑,叠加持续增长的研发投入以及相对刚性的运营成本。
2、积极品类拓展,发展新增长点。公司持续加大自产业务研发投入,积极推进研发项目实施,主要围绕瓷介电容器、滤波器、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及配套集成电路、微波模块、微纳系统集成陶瓷管壳和陶瓷材料等产品,进行系列拓展,丰富品类。公司以陶瓷类电子元器件为基础,在电子元器件产业链上下游积极拓展,寻找新的增长点,其中大力发展以射频微波电容器为代表的陶瓷电容器,2024年该产品营业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微控制器及配套集成电路销售收入取得较快增长,成为公司近年推出新产品中首款收入占比超过自产业务收入10%的产品。
3、看好市场复苏,业绩有望迎来拐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全力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加快发展新质战斗力”,“抓好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收官”等内容。公司作为上游电子元器件核心企业有望在2025年迎来业绩拐点。
3、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2、4.35、5.85亿元,同比增长110%、35%、35%,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40、30、2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军品订单不及预期;降价超出市场预期;市场需求复苏不及预期等。 |
4 | 国元证券 | 马捷 | 调高 | 买入 | 2024年报点评报告:24年业绩短期承压,全年下游需求迎来复苏 | 2025-04-05 |
鸿远电子(603267)
事件:
2025年3月28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92亿元,同比下降10.98%;实现归母净利润1.54亿元,同比下降43.55%。
点评:
受下游需求影响业绩暂时承压,全年下游需求复苏拐点来临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92亿元,同比减少10.98%。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54亿元,同比下降43.55%,业绩变动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一方面,下游市场恢复不及预期,终端客户需求持续低迷,已跌至近五年最低水平;另一方面,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上升,导致公司核心产品瓷介电容器销售价格下滑。公司整体毛利率为34.29%,同比下降6.23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0.31%,同比下降5.82个百分点。主要系毛利率较高的自产业务下滑更多,在收入结构中的占比下降所致以及低毛利产品收入占比的提升。虽然业绩下滑,但公司仍保持了高强度的研发费用支出,拓展了微控制器及配套集成电路、微波模块、微纳系统集成陶瓷管壳等新业务。我们认为,今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之年,延误及部分订单已经逐步恢复,下游需求复苏,业绩有望迎来拐点。
MLCC下游需求偏弱,微波模块等新业务实现较快增长
自产业务实现收入7.42亿元,同比减小19.29%,主要系客户对公司核心产品瓷介电容器需求偏弱,导致核心产品销售下滑所致。其中,瓷介电容器收入5.94亿元,同比下降25.78%,占自产业务收入80.07%,公司推出的微波模块、微处理器及微控制器等其他电子元器件收入实现大幅增长,销售额占自产业务收入比例上升至14.73%。代理业务实现收入7.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0.22%,主要系新能源领域核心客户需求开始企稳回升。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多品类拓展保障未来可持续发展
公司持续强化自主创新,报告期内研发投入达1.13亿元,占自产业务收入15.23%,同比提升3.59个百分点。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多项突破:高可靠领域成功研制柔性端电极产品并通过卫星搭载验证,实现低温共烧陶瓷元器件小批量生产;完成3种射频微波电容瓷料定型,微波瓷料达吨级量产;开发百余款定制化滤波器,推出小尺寸贴片/全金属封装新品;微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等数款集成电路定型;60余款微波模块组件研发中部分已供货,巩固频综产品技术优势;突破HTCC与DPC工艺,实现堆叠式SIP封装外壳量产。民用领域拓展车规级多层瓷介电容器、红外探测器管壳等产品线,形成覆盖军用装备、航天工程及5G通信的多维技术布局,显著提升核心产品自主保障能力。
期间费用率提升,经营现金流量基本持平
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率为21.95%,较去年同期上升2.71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1.04亿元,同比增长8.93%,主要系公司新业务拓展带来的费用上升以及核心产品销售人员绩效奖金核算口径调整所致;管理费用1.16亿元,同比下降0.57%,主要系公司行政管理人员费用随业务团队数量增多较同期有所增加以及其他管理费用由于公司持续的降本措施而有所下降所致;财务费用为-505万元,同比减少243.49%,主要系公司当期减少银行借款及票据贴现规模,再加上实际融资利率下降,导致当期利息费用显著减少所致;研发费用1.13亿元,同比上升5.53%。经营现金流4.59亿,同比下降0.99%。
投资建议及盈利预测
多层瓷介电容器作为目前用量最大、发展最快的电子元器件之一,在高可靠领域和民用领域应用广泛,公司作为高可靠MLCC核心供应商,未来有望充分受益高可靠领域下游订单恢复增长,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54亿元、4.66亿元、5.05亿元,EPS分别为1.53元、2.02元、2.18元,对应PE为36.55倍、27.79倍、25.67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释放不及预期风险,产品毛利率波动风险。 |
5 | 东吴证券 | 苏立赞,许牧,高正泰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报点评:下游景气度有望恢复,看好拐点来临 | 2025-03-31 |
鸿远电子(603267)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4.92亿元,同比-10.98%;归母净利润1.54亿元,同比-43.55%。
投资要点
下游市场复苏缓慢致使2024年业绩承压:鸿远电子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4.92亿元,同比下降10.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4亿元,同比下降43.55%。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所处的电子元器件行业下游市场复苏缓慢,特别是高可靠领域客户需求持续低迷,导致公司核心产品瓷介电容器的销量及售价均有所下降。同时,尽管微控制器及配套集成电路产品销售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但未能完全抵消核心产品销售收入的下滑。此外,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和运营成本的刚性也对净利润产生了影响。2024年毛利率同比下降15.38pct至34.29%。但截至2024年末,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4.59亿元,与2023年基本持平,公司在资金流动性管理方面较为稳健。
完成了对成都蓉微的收购,进一步拓展了微波模块组件及电子元器件的研发与生产能力:鸿远电子在2024年经历了几个重要事件。首先,公司完成了对成都蓉微的收购,并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这一举措增强了公司在微波模块组件及电子元器件研发、生产与销售领域的实力。其次,公司积极进行股份回购,累计回购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彰显了公司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此外,公司还持续深化数智融合,通过优化管理机制和推进精益生产,有效提升了运营效率和产品质量。
持续加强核心产品研发,成功拓展了产品阵容:公司成功拓展了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及配套集成电路产品线,并实现了该类产品收入的快速增长,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在射频微波电容器领域,公司加大了研发投入,产品性能和应用领域得到显著提升和拓展。同时,公司在滤波器、微波模块、微纳系统集成陶瓷管壳等高可靠电子元器件产品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丰富了产品结构,还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此外,公司还持续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新增知识产权100项,进一步巩固了技术领先优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业绩承压,考虑到公司在业务上的持续调整,我们下调先前的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3.26/4.81亿元,前值6.99/7.97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5.71亿元,对应PE分别37/25/21倍。但考虑到公司在军工电子领域的领先卡位,且我国军用MLCC业务或迎来恢复式增长,因此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市场风险;2)营运资金周转风险;3)利润下降风险;4)产品研发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