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华安证券 | 王强峰,潘宁馨 | 维持 | 买入 | 主营产品景气承压,静待产业链回暖 | 2025-09-05 |
合盛硅业(603260)
主要观点:
事件描述
8月27日,合盛硅业发布2025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97.76亿元,同比减少26.34%;实现归母净利润-3.97亿元,同比下降140.6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33亿元,同比下降159.29%。其中,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5.48亿元,同比/环比-42.11%/-13.02%;实现归母净利润-6.57亿元,同比/环比-245.87%/-352.9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49亿元,同比/环比-297.34%/-447.13%。
2025年上半年主营产品量价齐跌,盈利承压
2025Q2公司工业硅/硅橡胶/硅油/环体硅氧烷销量分别为21.46/16.33/1.59/0.53万吨,分别环比变化-17%/-6%/-6%/-40%。二季度西南地区大部分时间仍处于枯水期,影响产销量。2025Q2,主要产品工业硅/硅橡胶/硅油/环体硅氧价格环比变化-21.45%/-5.78%/-2.87%/+1.89%。原材料价格分化,2025Q2矿石/石油焦/硅厂煤/电厂用煤/甲醇/氯甲烷/白炭黑价格分别环比+22.48%/+98.56%/-24.21%/-14.4%/-11.1%/-9.11%/+6.32%,矿石、石油焦大幅涨价压缩利润。盈利能力指标方面,2025二季度销售毛利率0.22%,同比-23.34pct;净利率-14.68%,同比-20.19pct。
工业硅方面,二季度因工业硅原材料价格走弱、成本支撑下滑,叠加贸易摩擦引发宏观悲观情绪,价格逐步跌破历史低位;二季度末行业全面亏损下,厂家出货意愿下降,价格止跌转入底部震荡。有机硅方面,二季度行业步入传统淡季,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因素抑制出口;与此同时,上游工业硅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行,在成本传导效应下,有机硅产品售价随之同步走低。多晶硅方面,光伏行业各环节“内卷”严重,多晶硅行业难以盈利。展望后市,光伏产业已进入深度调整与结构重塑的关键期,中央层面与行业协会正通过“反内卷”行动等多维度举措实施积极干预,预计通过产能整合以及行业自律等方式将使光伏行业尽早回归健康发展的轨道,从而进一步对上游工业硅行业的市场供需格局产生积极影响。当前有机硅和工业硅价格触底,大部分企业已进入深度亏损,有望加速产能出清,价格价差有望回升,公司作为行业头部企业将受益。三季度开始同时,西南地区进入丰水期,工业硅产销量有望回升。
投资建议
预计合盛硅业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20.14、28.40、37.73亿元,对应PE为30.06X/21.31X/16.0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 |
2 | 华鑫证券 | 张伟保,覃前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工业硅、有机硅景气低迷,业绩承压 | 2025-08-31 |
合盛硅业(603260)
事件
合盛硅业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2025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7.75亿元,同比-26.34%;实现归母净利润-3.97亿元,同比-140.60%。
分季度来看,2025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5.48亿元,同比-42.11%、环比-13.02%;实现归母净利润-6.57亿元,同比-245.87%,环比-352.93%。
投资要点
公司工业硅有机硅等产品售价下降致业绩承压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97亿元,同比-140.60%,主要因为工业硅、有机硅等产品的销售价格同比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整体经营因此承压。
工业硅行业在供需博弈中承压运行,价格呈现单边下行后触底震荡态势。据百川盈孚,供应端,西南地区丰水期开工率不如往期,三大主产地区开工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上半年国内工业硅产量为185万吨,同比有所下降;需求端分行业呈现分化,多晶硅厂家多数处于降负荷运行状态,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上半年国内多晶硅产量为59.7万吨,同比减少44.0%;有机硅行业厂家于一季度达成联合减产挺价共识,二季度原材料价格走低,行业开工率提升,据百川盈孚数据,上半年国内有机硅DMC总产量累计超120万吨,同比上升近20%。
研发费用率下降,现金流大幅增加
期间费用方面,公司2025年上半年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0.11/+0.26/+2.05/-0.56pct。研发费用率下降主因材料投入较少。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987.93%,主因主要产品产量减少、清理库存及降本增效。
加速研发中心升级,有机硅品质、碳化硅良率国内领先
公司加速研发中心升级进程,以创新制造技术与智能生产模式为双轮驱动,培育硅基新材料领域的前沿技术生产力,通过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深化产学研协同攻关,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核心科技动能,构筑面向未来的产业竞争优势。有机硅技术领域,公司实现产业化的全新中下游产品包括氨基硅油和有机硅乳液,产品品质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能够满足纺织、化妆品行业的应用需求。同时,公司其他在研项目包括但不限于0度人体硅胶、医疗用途混炼胶及液体硅橡胶、电子级有机硅凝胶等系列产品;碳化硅技术领域,公司已完整掌握了碳化硅材料的原料合成、晶体生长、衬底加工以及晶片外延等全产业链核心工艺技术,突破了关键材料(多孔石墨、涂层材料)和装备的技术壁垒,公司碳化硅产品良率处于国内企业领先水平,在关键技术指标方面已达国际龙头企业水平。
盈利预测
考虑到公司因工业硅、有机硅等产品价格下滑,本次略下调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24、18.89、21.13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60.8、33.0、29.5倍,但考虑到公司为有机硅、碳化硅行业龙头企业,研发技术实力有望持续提升,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波动风险;产品价格下跌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等风险。 |
3 | 华安证券 | 王强峰,潘宁馨 | 维持 | 买入 | 全年产销增长,工业硅电耗持续下降 | 2025-04-28 |
合盛硅业(603260)
主要观点:
事件描述
事件一:4月23日,合盛硅业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266.92亿元,同比增长0.41%;实现归母净利润17.40亿元,同比下降33.6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40亿元,同比下降29.58%。其中,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3.21亿元,同比/环比-5.62%/-10.96%;实现归母净利润2.86亿元,同比/环比-34.74%/-39.9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6亿元,同比/环比-10.22%/-45.75%。盈利能力指标方面,2024年销售毛利率20.54%,同比+0.40pct;净利率6.38%,同比-3.34pct。
事件二:同日,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52.28亿元,同比/环比-3.47%/-17.30%;实现归母净利润2.60亿元,同比/环比-50.81%/-9.2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16亿元,同比/环比-58.49%/-4.40%。
全年工业硅产销量增长,冶炼电耗持续下降
2024年,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下游市场需求增速放缓等因素叠加,工业硅行业市场价格持续承压,公司在市场价格偏弱背景下持续技改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生产经营规模持续扩增。全年工业硅产销继续增长,产量/销量同比38%/21%。全年工业硅价格同比-16.36%。2024年业绩同比下滑也有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主要是多晶硅存货跌价损失)影响,全年共计提8.94亿元。此外,工业硅电耗持续下降,根据年报披露,单吨工业硅冶炼电耗已降至万度以下。
2024Q4公司工业硅产销量分别为45.74/30.91万吨,分别环比变化-5%/-10%。2024Q4,主要产品工业硅/硅橡胶/硅油/环体硅氧烷价格环比变化-3.96%/-0.2%/+9.68%/+1.1%。原材料价格分化,2024Q4矿石/石油焦/硅厂煤/电厂用煤/甲醇/氯甲烷/白炭黑价格分别环比+6.68%/-30.11%/+1.93%/-0.66%/-7.53%/+20.08%/-22.05%。公司2024Q4销售毛利率15.81%,环比上涨0.70pct。
2025Q1公司工业硅产销量分别为36.20/25.98万吨,分别环比变化-21%/-16%。西南地区仍处于枯水期以及部分装置检修,影响产销量。2025Q1,主要产品工业硅/硅橡胶/硅油/环体硅氧价格环比变化-8.4%/-0.73%/+2.56%/-2.56%,原材料价格分化,2025Q1矿石/石油焦/硅厂煤/电厂用煤/甲醇/氯甲烷/白炭黑价格分别环比+2%/+3.29%/-4.58%/-8.24%/+3.83%/+1.56%/+17.96%。公司2025Q1销售毛利率14.62%,环比下降8.29pct。
一体化布局完善降低生产成本,硅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
公司充分利用自有石英砂矿产资源,有效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借助全产业链优势,优先使用内部原料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使得行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强。此外,中部合盛20万吨多晶硅项目、20GW光伏组件项目、150万吨光伏玻璃项目首条光伏产线实现量产;内蒙古赛盛新材料年产800吨碳化硅颗粒项目正式点火投产。技术方面,公司已完整掌握碳化硅材料的原料合成、晶体生长、衬底加工以及晶片外延等全产业链核心工艺技术,碳化硅产品良率处于国内企业领先水平,6英寸碳化硅衬底已全面量产,晶体良率达95%以上,外延良率稳定在98%以上,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在8英寸碳化硅衬底研发方面,公司凭借自研体系和高效研发,已开始小批量生产。未来随着成本进一步下降,光伏、碳化硅产业链的投产及发展,公司产业链更加齐全,盈利能力逐步提升。
投资建议
由于行业价格承压,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期,预计合盛硅业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20.67、29.24、38.55亿元(2025-2026原值29.97、38.61亿元),对应PE为30.56X/21.61/16.39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
安全生产风险;
环境保护风险;
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
4 | 华鑫证券 | 张伟保,覃前 | 首次 | 买入 |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工业硅等主要产品景气低位,利润承压 | 2025-04-27 |
合盛硅业(603260)
事件
合盛硅业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2024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66.92亿元,同比+0.41%;实现归母净利润17.40亿元,同比-33.64%。其中2024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3.21亿元,同比-5.62%、环比-10.96%,实现归母净利润2.86亿元,同比-34.73%、环比-39.97%。
投资要点
主要产品产销量增加,公司营收实现增长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的原因为公司工业硅及有机硅产销量实现同比增长,而受整体经济波动及产品价格下跌影响致利润下降。分产品产销情况来看:1)工业硅:2024年产量为187.14万吨,同比增长38.11%,销量为123.00万吨,同比增长20.93%;2)硅橡胶:2024年产量为97.42万吨,同比增长16.31%,销量为83.51万吨,同比增长8.5%;3)硅油:2024年产量为8.75万吨,同比增长56.66%,销量为6.17万吨,同比增长23.9%;4)环体硅氧烷:2024年产量为55.92万吨,同比增长5.35%,销量为5.17万吨,同比减少49.14%。
财务费用率上升,主因公司借款利息增加
期间费用方面,2024年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0.05/+0.23/+1.21/+0.01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上升主要系公司业务宣传、服务及产品检测费增加所致;财务费用率上升主要系公司借款利息增加所致。现金流方面,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5.17亿元,较上年有所增加,主要系收到客户的承兑汇票进行贴现及收到的留抵退税增加所致。
重点项目实现量产,技术突破推进产业升级
2024年,公司旗下新疆中部光伏一体化产业园项目(包含中部合盛年产2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中部合盛年产20GW光伏组件项目、中部合盛年产150万吨新能源装备用超薄高透光伏玻璃制造项目等)首条光伏产线实现量产,内蒙古赛盛新材料年产800吨碳化硅颗粒项目正式点火投产;6英寸碳化硅衬底已全面量产,晶体良率达95%以上,外延良率稳定在98%以上,在8英寸碳化硅衬底研发方面,公司凭借自研体系和高效研发,已开始小批量生产。
公司2025年将继续投入硅基新材料研发,以技术进步推进产业升级,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发展,以产业升级提升公司发展质量,实现硅基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效整合,不断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推进企业持续进步发展。
盈利预测
公司重点项目实现量产,业绩增长预期强,投资性价比凸显。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79、29.69、33.9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0.3、21.3、18.6倍,首次覆盖公司,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波动风险;产品价格下跌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新建项目不及预期等风险。 |
5 | 开源证券 | 金益腾,蒋跨跃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4年主营产品量增价减,业绩整体承压 | 2025-04-25 |
合盛硅业(603260)
2024年业绩承压,看好硅产业链盈利修复,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全年实现营收266.92亿元,同比+0.41%,实现归母净利润17.40亿元,同比-33.64%,其中2024Q4实现归母净利润2.86亿元,同比-34.73%,环比-39.97%。2025Q1公司实现营收52.28亿元,同比-3.47%,环比-17.30%,实现归母净利润2.60亿元,同比-50.81%,环比-9.21%。考虑到公司产品盈利修复不及预期,我们下调2025-2026年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0.05(-21.92)、30.97(-17.04)、40.04亿元,EPS为1.70(-1.85)、2.62(-1.44)、3.39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1.5、20.4、15.8倍。我们认为公司主营产品工业硅、有机硅及光伏产业链周期均基本见底,未来盈利有望逐步修复,维持“买入”评级。
2024年公司主营产品量增价减,成本端整体有所下降
产销量方面,据公司公告,2024年公司工业硅、有机硅产量分别为187.1、162.1万吨,分别同比+38%、+19%,销量分别为123.0、94.9万吨,同比+21%、+11%。2024Q1公司工业硅、有机硅产量分别达到36.2、36.4万吨,分别同比-17%、-4%,销量分别为26.0、19.9万吨,分别同比+53%、-3%。价格方面,2024年公司工业硅、硅橡胶、硅油、环体硅氧烷单价(不含税、下同)分别为11175、12405、10013、13000元/吨,分别同比-16.36%、-4.30%、+7.18%、-2.23%。2025Q1公司工业硅、硅橡胶、硅油、环体硅氧烷单价分别为9342、11918、10687、12197元/吨,分别同比-29.80%、-9.91%、+8.02%、-9.70%,分别环比-8.40%、-0.73%、+2.56%、-2.56%。原料方面,2024年公司矿石、石油焦、硅厂煤、电厂用煤及甲醇采购单价分别为405、1453、931、243、1950元/吨,同比-4.24%、-44.27%、-18.00%、-20.68%、-8.74%。2025Q1采购单价分别为418、979、798、211、1933元/吨,分别环比+2.00%、+3.29%、-4.58%、-8.24%、+3.83%。当前工业硅、有机硅产品价格已经处于周期底部,行业内大多数企业均已处于亏损状态,成本端支撑较强,产品价格整体下行空间有限。未来伴随下游需求的稳步增长,硅产业链盈利或将得到修复。
风险提示:项目投产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