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华鑫证券 | 林子健 | 首次 | 买入 | 公司深度报告:拓普集团:Tier 0.5级汽车+机器人供应商,拓全球目光,普平台科技 | 2025-04-03 |
拓普集团(601689)
投资要点
多次把握时代机遇,铸就Tier0.5级供应商
公司成立于1983年,早期配套北京吉普及一汽大众等客户,后在2001年进入国际配套市场;在合资品牌主导时代,公司把握零部件国产化机遇,与上汽通用等客户深度合作;后在自主品牌成长期,公司依托以吉利为代表的大客户持续扩张;新能源时代上半场,公司绑定大客户特斯拉,为其供应底盘和热管理等相关产品,实现跨越式成长;新能源时代下半场,公司绑定赛力斯、理想、小米、比亚迪等客户,实现线控刹车、线控转向、空气悬架等汽车电子相关产品配套,持续扩大客户矩阵+产品线。
公司2023、2024Q1-Q3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97.01/193.52亿元,同比+23.18%/+36.75%;实现归母净利润21.51/22.34亿元,同比+26.50%/+39.89%。
8+1产品线齐头并进,汽车电子产品开始放量
公司现有减震、内外饰、轻量化、底盘系统、智能座舱部件、热管理、空气悬架、智能驾驶以及机器人执行器九大产品品类。公司通过平台型产品矩阵,持续与战略客户推进Tier0.5级合作模式,单车配套产品+配套金额持续提升,为百万辆级产品实现配套。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十年磨一剑,目前实现智能刹车、空气悬架、智能转向、空气悬架和智慧电门等产品实现批量生产。2024H1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实现收入7.07亿元,同比+744%;实现毛利1.35亿元,同比+574%,快速放量。随着公司产品线持续拓宽,目前汽车八大产品线单车配套达3万元、机器人执行器单机价值可达数万元。
全球化进程持续推进,加速迈向国际级供应商
公司在美国、巴西、马来西亚、波兰、墨西哥、泰国分别设立制造工厂,现已在全球形成50余家子公司、5个技术研发中心及超70个制造工厂的全球化业务网络,为全球客户提供平台式配套。北美市场绑定特斯拉、Rivian、FORD、GM、STELLANTIS、克莱斯勒等;欧洲市场与“BBA”深度合作,2024年公司获得德国宝马新平台项目定点。
机器人赛道前景广阔,进入广阔市场
执行器是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公司依托多年在IBS深耕的研发优势,顺应横向拓张切入机器人执行器赛道。2023年公司成立电驱事业部,进行机器人执行器研发;2024年1月,公司机器人电驱系统生产线正式投产,规划产能30万套电驱执行器/年,同时新增产能已启动规划设计。截止至2025年2月,电驱生产线已实现涵盖转子磁钢装配、丝杠副入转子站、电子铁芯上料站等自动化生产工作站。
盈利预测
我们预测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94、38.42、50.45亿元,EPS分别为1.78、2.21、2.9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1.9、25.6、19.5倍。考虑到公司作为Tier0.5平台型供应商,产品线可以为客户满足一站式解决方案,汽车电子业务相关产品产能逐步释放,以及电驱系统业务有望依托人形机器人量产进程推进加速成长,我们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公司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公司下游客户销量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量产进度不及预期;公司全球化扩张不及预期。 |
2 | 群益证券 | 赵旭东 | 首次 | 增持 | 公司深耕汽车零部件领域,看好公司机器人执行器业务前景 | 2025-01-24 |
拓普集团(601689)
结论与建议:
公司业绩:公司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录得归母净利润28.55-31.55亿元,同比增长32.8%至46.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5.87-28.87亿元,同比增长28.0%至42.8%,公司业绩符合预期。其中,Q4单季度归母净利润6.21-9.21亿元,同比增长12.2%至66.4%;扣非归母净利润5.64-8.64亿元,同比增长8.3%至66.0%。公司业绩符合预期,首次覆盖,给予“买进”的投资建议。
公司深耕汽车领域,客户矩阵持续扩容: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早年主要经营为燃油车内饰、橡胶减震等产品,后续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产品拓展至汽车底盘、热管理等业务。公司紧抓国内汽车产业浪潮,实现第一大客户从上汽通用(合资)到吉利(国产)再到特斯拉(新能源)的转变。得益于产品和客户矩阵的不断丰富,公司整体收入从2019年的53.6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97.0亿元,期间CAGR达38%;归母净利润从2019年的4.6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1.5亿元,期间CAGR达47%。分板块看:
1)内饰业务:公司业务基本盘,近年来增长迅速。内外饰件是车身系统的重要组成,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阶段,消费者对驾乘舒适性、隔声降噪提出更高要求,使得汽车内外饰持续升级,单车价值量不断提高。内外饰件是公司一直以来的优势业务,公司产品包括汽车门板、顶棚、主地毯、隔音隔热件、行李箱隔音件等隔声降噪内饰产品,以及密封条、装饰条等外饰类产品,能够提供系统性的声学解决方案。相较于同类企业,公司掌握VOC环保材料技术,能够有效控制车内VOC排放;同时实现从纤维到成型到组装的产业链一体化,具备一定成本优势。收入方面,公司内饰业务从2019年的16.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65.8亿元,期间CAGR达41%;2024H1实现收入39.1亿元,YOY+24.3%。
2)轻量化底盘系统:收购福多纳完善布局,业务实现快速增长。轻量化底盘是当前汽车行业的主要趋势,能够在保证车身强度的同时,提升汽车的续航,从而减少燃油或者电池消耗。公司2003年启动轻量化悬挂系统项目,2017年收购福多纳进一步完善底盘布局,目前已经掌握高压铸造、真空铸造等六大轻合金核心工艺,覆盖盖一体式/分体式铝副车架、空心结构件、转向节等产品。同时公司能够与整车厂实现同步开发,并在宁波、金华、长兴、重庆、波兰、墨西哥等地建设工厂,适配全球客户。从业绩来看,公司轻量化底盘收入从2019年的10.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61.2亿元,期间CAGR达55%;2024H1实现收入37.9亿元,YOY+31.5%。公司在建产能尚未完全达产,未来营收增长可期。
3)减震器:公司传统优势业务,龙头地位稳固。公司深耕NVH汽车减震成支承、驱动电机减震器、扭转减震器、副车架支承等。为适应适应汽系统近40年,产品包括动力总车轻量化、智能化的升级需求,公司持续进行产品研发,材料技术从初代金属+橡胶逐步过度成第三代的轻量化塑料、纤维过+液体,并对有电磁阀的主动减震器进行前瞻研发。得益于产品的持续迭代,公司稳居市场龙头,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公司减震器在国内市场排名第一,在全球市场排名第二。收入方面,公司减震器收入从2019年的23.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3.0亿元,期间CAGR达16%;2024H1实现收入21.4亿元,YOY+18%。
4)热管理业务:公司热管理业务主要提供热泵系统总成,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系统,能缓解新能源汽车冬季续航短的问题,主要向特斯拉等客户供应。公司热管理业务收入从2021年的12.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5.5亿元,期间CAGR达10%;2024H1实现收入9.2亿元,YOY+18.4%。
2021年来公司毛利率、归母净利率持续提升:公司毛利率从2021年的19.9%持续提高至2023年的23.0%,期间提高3.1pcts,主因内饰、底盘等业务放量,规模效应显着。费用方面,2023年公司期间费用率较2021年提高0.8pcts,主因公司加大研发力度,期间研发费用率提高0.6pcts。整体看,近年来公司归母净利率保持上升态势,从2021年的8.9%提升至2023年的10.9%,期间提高2.0pcts,2024年Q1-Q3进一步提升至11.5%。
加码人形机器人赛道,关节执行器布局领先:公司2023年设立电驱事业部,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关节等执行器。执行器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由电机、减速机构、传感器、编码器、驱动器、控制器、通讯等多种零部件组成,结构复杂。而人形机器人需要较高的关节协调性和灵活性,所以执行器需要同时满足轻量化、小型化、低功耗等技术指标,这也使得执行器高度集成,技术难度较高。而公司一方面具备永磁伺服电机、无框电机等各类电机的产研能力,另一方面具备各类研发资源及测试资源的整合经验,因为我们认为公司在该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同时从产业布局看,公司是特斯拉的核心供应商,在汽车领域有深厚的合作基础,有望于人形机器人领域再次合作;此外,2024年1月公司就已经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机器人电驱系统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协议书》,拟投资50亿元建设机器人核心部件生产基地,在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企业中布局领先。根据2024年业绩预告,公司电驱系统正式投产并开始交付产品,我们看好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量产浪潮中领先。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年公司实现净利润30亿元、37亿元、45亿元,yoy分别为41%、+21%、+23%,EPS为1.8元、2.2元、2.7元,当前A股价对应PE分别为36倍、29倍、24倍,我们看好公司智能汽车+电驱双产业发展,对此给予公司“买进”的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人形机器人落地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 |
3 | 信达证券 | 邓健全,丁泓婧 | | | 2024年业绩预计同比高增,平台化战略效果显著 | 2025-01-22 |
拓普集团(601689)
事件:1月20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司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8.55亿元~31.55亿元,同比增加32.73%~46.68%;预计2024年实现扣非净利润为25.87亿元~28.87亿元,同比增加28.01%~42.85%。
点评:
平台化战略不断推进,多业务助力业绩持续高增。公司贯彻产品平台化战略,以Tier0.5模式深化与客户的战略合作。该模式单车配套产品多、价值量高,为公司业绩成长注入动能。目前,公司汽车业务覆盖NVH减震系统、内外饰系统、车身轻量化、智能座舱部件、热管理系统、底盘系统、空气悬架系统、智能驾驶系统8大业务板块,单车配套金额不断提升。2024年汽车电子业务实现快速提升,实现906%的大幅增长。公司闭式空气悬架系统快速爬坡,2024年交付24万余套,市占率持续高速提升;其他电子产品配套车型不断增加,订单同步放量。公司电驱系统正式投产并开始交付产品,已形成智能汽车和电驱的双产业发展模式。
产能布局持续完善,国际化战略进一步加速。截至2024年三季报,公司国内工厂有序推进中,杭州湾产业园八期建设完工,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九期正在建设中。安徽淮南和浙江湖州工厂已陆续投产,西安、济南、河南等工厂建设持续推进中。海外工厂方面,北美墨西哥产业园一期项目第一工厂和二期项目已投产,另外一家工厂设备安装调试中。美国奥斯汀和奥克兰工厂稳步推进。波兰工厂二期正加紧筹划中,为承接更多欧洲本土订单奠定基础。
积极布局机器人,机器人业务有望驱动长效发展。2024年1月4日,公司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了《机器人电驱系统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协议书》。公司拟投资50亿元人民币,规划用地300亩,在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机器人核心部件生产基地。项目主要进行机器人电驱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并逐步拓展其他机器人部件业务。在机器人相关领域,公司将充分发挥在智能电动汽车赛道积累的深度研发、精密制造、高效协同等领先优势,以电驱系统为抓手实现从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向机器人业务的拓展。
盈利预测:平台化战略持续推进,机器人业务有望打开成长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0亿元、38.7亿元和48.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84、2.30、2.87元,对应PE分别35倍、28倍、22倍。
风险因素:原材料价格波动、新能源客户销量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
4 | 东吴证券 | 黄细里,刘力宇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业绩预告点评:2024Q4业绩符合预期,汽零+机器人共驱成长 | 2025-01-22 |
拓普集团(601689)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2024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8.55亿元至31.55亿元,同比增长32.73%至46.68%;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5.87亿元至28.87亿元,同比增长28.01%至42.85%。其中,按中值计算,公司2024Q4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71亿元,同比增长39.17%,环比微降0.90%;2024Q4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14亿元,同比增长37.31%,环比微降1.79%。公司2024Q4业绩整体符合我们的预期。
2024Q4业绩符合预期,全年业绩同比高增长。2024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8.55亿元至31.55亿元,同比增长32.73%至46.68%。其中,按中值计算,2024Q4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71亿元,同比增长39.17%,环比微降0.90%。从主要下游客户2024Q4表现来看:特斯拉全球交付49.56万辆,环比增长7.07%;吉利批发68.69万辆,环比增长28.63%;比亚迪批发151.40万辆,环比增长34.07%;上汽通用批发15.65万辆,环比增长195.84%;问界批发9.66万辆,环比下降12.50%。公司2024年实现业绩高增主要系:1、公司tier0.5模式持续推进,单车配套价值量持续提升,下游客户持续拓展;2、内饰功能件、轻量化底盘竞争优势稳固,收入稳步增长;3、空悬业务迅速放量,2024年交付24万余套,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Tier0.5级供应商,机器人执行器打开新空间。公司持续推进Tier0.5级供应商的模式,前瞻布局电动化、智能化零部件赛道,持续扩张产品线,目前已经形成了平台型的零部件企业,共拥有NVH减震系统、内外饰、车身轻量化、智能座舱部件、热管理系统、底盘系统、空气悬架、智能驾驶系统等8大产品线,单车配套价值量达3万元。此外,公司还在布局人形机器人执行器产品,2023年7月,公司拆分设立机器人事业部,推动机器人业务与汽车零部件业务的协同发展。目前,公司电驱系统等在研项目进展顺利,潜在成长空间广阔,为后续公司高速发展提供保障。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30.52亿元、37.15亿元、45.58亿元的预测,对应的EPS分别为1.81元、2.20元、2.70元,2024-2026年市盈率分别为31.23倍、25.66倍、20.9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客户销量不及预期;项目开拓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 |
5 | 民生证券 | 崔琰,白如 | 维持 | 买入 | 系列点评十:2024年业绩高增“车+机器人”协同 | 2025-01-20 |
拓普集团(601689)
事件:公司披露业绩预增公告: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8.55~31.55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5.87~28.87亿元。
全年业绩高增汽车电子业务快速提升。根据公告,公司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28.55~31.55亿元、同比+32.73%~+46.68%,中位数为30.05亿元、同比+39.7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25.87~28.87亿元、同比+28.01%~+42.85%中位数为27.37亿元、同比+35.43%。其中2024Q4实现归母净利6.21~9.21亿元、同比+12.16%~+66.32%/环比-20.11%~+18.46%,中位数为7.71亿元,同比+39.24%/环比-0.83%;扣非归母净利5.64~8.64亿元、同比+8.37%~+66.06%/环比-22.54%~+18.70%,中位数为7.14亿元,同比+37.21%/环比-1.92%。公司全年业绩实现高增,分析主要原因:1)Tier0.5级创新商业模式被更多客户接受和认可;2)汽车电子业务快速提升,2024年实现906%的增长,其中空悬系统实现24万套交付、市占率快速提升;3)热管理核心业务优势持续加强,自研电子膨胀阀实现中、美、欧三地交付;4)电驱系统开始交付产品,未来贡献增量;5)国际化战略进一步加速。
平台型Tier0.5剑指全球汽配龙头。客户+:战略绑定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进军全球供应体系。公司已与国际、国内创新车企及主要传统整车厂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并战略绑定特斯拉,进入福特、戴姆勒、宝马、大众、奥迪等全球供应体系。顺应行业电动智能变革,公司积极与RIVIAN、蔚小理、比亚迪、赛力斯等造车新势力合作,探索Tier0.5级合作模式。产品+:八大产品线,打造平台型企业。公司Tier0.5级创新型商业模式继续快速发展,单车配套价值不断提升,现已拥有8大系列产品:汽车NVH减震系统、内外饰系统、车身轻量化、智能座舱部件、热管理系统、底盘系统、空气悬架系统、智能驾驶系统。
积极布局机器人具身智能星辰大海。运动执行器是特斯拉机器人核心部件之一,公司研发的机器人直线执行器和旋转执行器,已多次向客户送样,获得客户认可及好评,根据公司2023年报,公司将根据客户需求尽快迭代升级并进入量产阶段。2024年1月4日公告拟投资5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30亿元)、规划用地300亩用于机器人电驱系统研发生产基地项目;2024年1月8日实现2条电驱系统生产线投产,年产能为30万套;现已实现电驱系统正式投产及交付。
投资建议:公司凭借行业领先的客户和产品拓展能力,逐渐成长为自主零部件龙头;当前已实现机器人业务交付,有望带来更大增量。我们上调公司未来盈利预期,预计2024-2026年收入为263.05/348.98/431.7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0.08/39.75/49.64亿元,对应EPS为1.78/2.36/2.94元,对应2025年1月20日56.53元/股的收盘价,PE分别为32/24/19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特斯拉销量不及预期;机器人业务进展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等。 |
6 | 民生证券 | 崔琰,白如 | 维持 | 买入 | 系列点评九:收购拓展市场份额 “车+机器人”协同 | 2025-01-07 |
拓普集团(601689)
事件:公司披露公告:拟以不超过现金3.3亿元人民币收购芜湖长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100%股权。
收购拓展市场份额新产品、新客户持续突破。根据公告,公司拟以不超过现金3.3亿元人民币洽谈收购安徽岳塑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芜湖奇瑞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源享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计持有的芜湖长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100%股权,本次收购资金来源为自有或自筹资金,收购完后标的公司将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标的公司主要产品涉及主要产品顶棚、地毯、衣帽架/遮物帘、隔音隔热、隔音/减震垫、轮罩、行李箱系统、底盘/发动机底护板,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体量超过4亿元。
平台型Tier0.5剑指全球汽配龙头。客户+:战略绑定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进军全球供应体系。公司当前已与国际、国内创新车企及主要传统整车厂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先后伴随通用、吉利成长,目前战略绑定特斯拉、开启新一轮成长,同时已进入福特、FCA、LUCID、戴姆勒、宝马、大众、奥迪、本田、丰田等全球供应体系。顺应行业电动智能变革,公司积极与RIVIAN、蔚来、小鹏、理想、比亚迪、吉利新能源、赛力斯等头部造车新势力合作,探索Tier0.5级的合作模式,为客户提供全产品线的同步研发及供货服务,国际战略不断加速。
产品+:八大产品线,打造平台型企业。公司Tier0.5级创新型商业模式继续快速发展,针对头部智能电动车企的单车配套价值不断提升,现已拥有8大系列产品:汽车NVH减震系统、内外饰系统、车身轻量化、智能座舱部件、热管理系统、底盘系统、空气悬架系统、智能驾驶系统。
积极布局机器人具身智能星辰大海。运动执行器是特斯拉机器人核心部件之一,公司研发的机器人直线执行器和旋转执行器,已多次向客户送样,获得客户认可及好评,根据公司2023年报,公司将根据客户需求尽快迭代升级并进入量产阶段。2024年1月4日公司公告拟投资5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30亿元)、规划用地300亩用于机器人电驱系统研发生产基地项目,1月8日实现2条电驱系统生产线投产,年产能为30万套电驱执行器,新增产能已启动规划设计。
投资建议:公司凭借行业领先的客户拓展和产品拓展能力,有望在电动智能化变革下崛起成为自主零部件龙头;当前机器人产能逐渐建设,有望在新业务领域逐渐贡献增量。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为265.05/331.98/401.7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0.89/38.33/46.30亿元,对应EPS为1.83/2.27/2.75元对应2025年1月6日46.53元/股的收盘价,PE分别为25/20/17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特斯拉销量不及预期;机器人业务进展不及预期;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上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