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国联证券 | 曾智星 | 维持 | 增持 | Q3客流增速回落,全年业绩预计仍上行 | 2024-11-11 |
广深铁路(601333)
投资要点
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00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收71亿元,同比增长4.5%;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18.7%,其中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97亿元,同比降低13.04%。
Q3客流增速回落,广深城际客流减少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发送旅客量5419万人次、同比增长20%,其中广深城际/直通车/其他车旅客量分别1985/83/3351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5%/49%/23%;货运量5887万吨,同比增长7%。2024Q3,公司发送旅客量1951万,同比增长4%,其中广深城际/直通车/其他车同比分别-1%/+16%/+7%,货运量2092万吨,同比增长7%。前三季度客流量高速增长,但Q3增速回落明显,受去年高基数影响,公司Q3客运表现与行业趋势趋同;货运增速稳健。
营业成本、财务费用上涨削弱Q3盈利
2024Q3,公司营业成本同比增长5.5%,略快于收入端增幅,基于上半年公司客流量增长强劲,预计Q3公司开行车次延续高位、导致业务成本增长,但实际需求增速回落影响了产能转化;期间费用率0.77%,同比上升0.24pcts,在管理费用同比略降情况下,主要受财务费用净增加2022万元影响而削弱了利润。前三季来看,公司净利率仍高于上年同期。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2/298/315亿元,同比分别+7.7%/+5.7%/+5.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0/15.4/16.4亿元,同比分别+32.3%/+9.9%/+6.3%。EPS分别为0.20/0.22/0.23元。后续广州站和广州东站改建为高铁站,公司有望全面迈入高铁运营领域,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客流增长不及预期,新开线路运能不及预期,路网分流。
|
2 | 天风证券 | 陈金海 | 维持 | 中性 | 短期成本略有扰动,静待长期盈利释放 | 2024-11-07 |
广深铁路(601333)
华南铁路客运龙头,收入稳健增长
广深铁路主要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过港直通车业务,同时还受委托为武广铁路、广深港铁路等国内其他铁路公司提供铁路运营服务。2014-19年,随着路网清算及其他运输服务规模的扩大,其收入占比趋势提升明显,已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助推营业收入稳健增长。2023年,客运业务以及路网清算业务贡献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分别占营业总收入的40.95%、46.17%。
成本小幅波动,略有拖累短期业绩
2024Q1-3,实现营收200.3亿元,同比增加4.4%,归母净利润12.09亿元,同比增加18.7%,扣非归母净利润11.94亿元,同比增加19.5%。2024Q3,广深铁路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5%,营业成本同比增加5.5%,成本增长幅度大于收入增长幅度,或与广深铁路持续推进高铁开行列次增加有关,导致高铁设备租赁及服务费等成本同比大幅提高。
客运产品提质增效,期待高铁转型释放盈利弹性
长途客运产品提质增效,随着赣深高铁投入运营并与公司广深城际接通,华中地区、长三角与珠三角的铁路交通网络进一步优化,公司新增赣深铁路方向长途列车,长途车人均票价与收入实现快速增长。票价端,广深铁路不断丰富自身跨线动车布局,有望享受我国动车高铁票价的市场化改革红利。未来,公司坐拥广深城际线路的运营,其为途经广州市中心铁路站
广州东的主要轨道线路,远期广州东站高铁为主的定位也或将进一步带动公司的铁路运营服务全面步入高铁领域,公司盈利水平有望提升。调整盈利预测
考虑到高铁转型期,或出现收益端爬坡、成本端扰动,下调2024年预测归母净利润至13.86亿元(原预测16.83亿元),下调2025年预测归母净利润至15.31亿元(原预测19.28亿元),引入2026年预测归母净利润16.39亿元,维持“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政策法规风险;新增线路分流影响;自营线路客运量不及预期;股价异动风险。 |
3 | 国海证券 | 祝玉波,张晋铭 | 维持 | 增持 | 公司点评:Q3净利同比下滑,看好中长期价值重估 | 2024-11-05 |
广深铁路(601333)
事件:
2024年10月31日,广深铁路公告2024年三季报。
2024Q1-3公司实现营收200.30亿元,同比4.4%;归母净利润12.09亿元,同比+18.7%;扣非归母净利润11.94亿元,同比+19.5%;2024Q3实现营收71.05亿元,同比+4.5%;归母净利润2.97亿元,同比-13.0%;扣非归母净利润2.93亿元,同比-13.12%。
投资要点:
大盘及公司客流均维持增长,2024Q4或维持较高景气
2024Q3年暑运期间全国铁路客运发送量12.4亿人,同比+6.8%,大盘在台风等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仍维持较强增长韧性。2024Q3公司旗下站点旅客发送量1950.7万人,同比+4.11%;其中城际列车旅客发送量674.2万人,同比-1.14%;其他车旅客发送量1249.4万人,同比+6.9%。根据国铁集团,十一黄金周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95亿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624.7万人次,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737列,较2019年同期+22.8%,Q4客运有望维持较高景气度。
成本抬升拖累业绩表现,费用率大体维持稳定
2024Q3毛利率6.69%,同比-0.88pct,成本抬升拖累盈利能力表现。费用端大体维持稳定,期间费用率0.77%,同比+0.24pct;其中管理费用率0.49%,同比-0.04pct;财务费用率0.28%,同比+0.29pct。2024Q3扣非归母净利率4.12%,同比-0.84pct。
流量成长仍在兑现,核心资产价值有望重估
公司承运担当运营跨境高铁列车,陆港互联较高景气下预计业绩整体仍将维持成长。中期维度湾区内广湛高铁等新线还将陆续投产,网络交叉引流有望延续;长期看广州站、广州东站等站点也将改造升级为高铁站,公司有望借此机遇全面介入高铁运营,期待核心资产价值进一步重估。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广深铁路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72.84亿元、283.95亿元与295.60亿元,同比分别+4%、+4%、+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81亿元、14.27亿元与15.64亿元,同比分别+21%、+11%、+10%;对应PE分别为19.08倍、17.13倍与15.63倍,公司短、中、长期均有看点,价值与成长兼备,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铁路客运需求增长不及预期;新开线路数量低于预期;铁路改革价格波动风险;平行高铁、公路分流风险;重要站点改造不及预期。
|
4 | 国海证券 | 祝玉波,张晋铭 | 维持 | 增持 | 2024年半年报点评:业绩高增,盈利能力提升 | 2024-08-30 |
广深铁路(601333)
事件:
2024年8月22日,广深铁路发布2024年半年报。
财务方面
2024H1公司实现营收129.25亿元,同比4.40%;归母净利润9.12亿元,同比+34.65%;扣非归母净利润9.01亿元,同比+36.08%;
2024Q2实现营收63.24亿元,同比+1.44%;归母净利润3.65亿元,同比+34.15%;扣非归母净利润3.60亿元,同比+37.65%。
业务方面
2024H1公司管内站点旅客发送量3468.61万人,同比+31.34%,其中城际列车、直通车、长途车分别旅客发送量为1311.07万人、47.92万人、2109.62万人,同比分别25.85%、46.28%、34.68%。
投资要点:
跨境高景气延续,直通车收入同比翻倍
2024H1受益于出行复苏及跨境高景气,公司客运、路网清算收入分别54.65亿元、60.33亿元,同比分别+2.72%、+9.74%,其中客运业务中城际、直通车、长途收入三分别+8.06%、99.69%、-18.37%,直通车高增系跨境客流高景气下开行对数的增加,长途车收入下降主要系公司担当开行的京广-广深港跨线动车对数同比减少。受景气度影响,货运2024H1收入7.90亿元,同比-15.12%,货物发送量同比-18.87%。
成本管控稳健,费率水平持续优化
2024H1营业成本同比仅+1.52%,表现稳健。主要成本项人工、设备租赁及服务费分别同比+6.53%、+0.51%,其余成本项则大幅优化,合计同比-3.74%,带动公司毛利率同比+2.53pct至10.65%,其中
2024Q2毛利率同比+2.77pct至9.03%。费用方面,2024H1管理费率、财务费率分别-0.08pct、-0.09pct至0.58%、0.20%,其中Q2管理费率、财务费率分别-0.13pct、+0.01pct至0.58%、0.32%。毛费率优化下2024H1归母净利率同比+1.71pct至7.06%,Q2归母净
利率同比+1.41pct至5.78%。
流量成长兑现,期待核心资产价值重估
短期公司承运担当运营跨境高铁列车,跨境出行高景气下流量成长迅速兑现。中期维度湾区内广湛高铁等新线还将陆续投产,网络交叉引流有望延续;长期看广州站、广州东站等站点也将改造升级为高铁站,公司有望借此机遇全面介入高铁运营,期待核心资产价值进一步重估。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广深铁路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76.03亿元、289.63亿元与302.32亿元,同比分别+5%、+5%、+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3亿元、16.39亿元与17.64亿元,同比分别+34%、+16%、+8%;对应PE分别为16.54倍、14.26倍与13.25倍,公司短、中、长期均有看点,价值与成长兼备,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铁路客运需求修复不及预期;新开线路数量低于预期;铁路改革价格波动风险;平行高铁、公路分流风险;重要站点改造不及预期。
|
5 | 华福证券 | 陈照林 | 维持 | 买入 | 业绩兑现亮眼,直通车具备弹性 | 2024-08-29 |
广深铁路(601333)
投资要点:
事件:
广深铁路发布2024半年报。2024H1公司实现营收129.2亿元,同比+4.4%;归母净利润9.1亿元,同比+34.7%。其中,24Q2实现营收63.2亿元,同比+1.4%;归母净利润3.7亿元,同比+34.1%。
24H1归母净利润提升显著,高基数下24H2业绩预计环比走弱24H1公司总营收129.2亿元,同比+4.4%,其中:1)客运业务收入54.6亿元,同比+2.7%,占总营收比42%。2)路网清算业务收入60.3亿元,同比+9.7%,占总营收比47%。3)货运业务收入7.9亿元,同比-15.1%,占总营收比6%。
成本费用管控良好下(营业成本同比+1.5%,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0.1pp/-0.1pp),24H1公司归母净利润9.1亿元,同比
34.7%,归母净利率7.1%,同比+1.6pp。
边际来看,24年暑运(7.1-8.20)广铁日均发送旅客同比+2.3%,日均开行旅客列车同比+7.8%。高基数下增速收窄,我们预计24H2业绩增速环比走弱。
直通车表现亮眼,增开有BIGPICTURE的确定性
客运业务中,直通车表现亮眼,24H1直通车实现收入10.5亿元,同比+99.7%,占客运业务收入19%,同比+9pp。业绩表现基本符合我华福证券们对班次/总流量的高频跟踪,在成本端确实有黑盒属性的背景下,业绩有兑现、业绩的可追踪性有提升。
对比大盘数据,24H1铁路累计客运量21.0亿人,同比+18.4%,大盘基本面强劲。广深担当约1/3的西九龙直通车业务增速远超大盘增速,仍在红利释放期,我们强调直通车的增开有BIGPICTURE的确定性。24年6月15日调图后,公司担当的长短途直通车分别增加至15/29对(周末为16/29对),而19年长短途一共10对,我们认为香港与内地网络加密不会停滞。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可比核心标的京沪高铁估值持续提升,弱市场环境下兼顾价值和成长的垄断资产的定价回归。我们认为广深铁路处于转型关键时刻、直通车具备弹性、广州站及广州东站高铁化改造在即,略调整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4.6/15.9/16.5亿元(前值为14.6/15.9/16.5亿元)。同时参考公司历史PB(除疫情期间影响),我们给予24年1.1PB,对应目标价4.2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担当车次不及预期;新建线路分流;高铁站改造不及预期 |
6 | 华福证券 | 陈照林 | 首次 | 买入 | 广铁核心枢纽的价值重构 | 2024-07-16 |
广深铁路(601333)
投资要点:
收入稳步增长, 盈利水平提升可期客运和路网清算业务为公司主营业务, 合计收入占比超 8 成。 19年前公司营收稳步增长, 20-22 年受疫情和直通车停运影响显著下滑。23 年公司实现营收 261.9 亿元, 同比+31.3%, 远超疫情前水平; 其中客运收入 107.3 亿元, 同比+60.5%。
12 年起广深港高铁开通, 分流使得公司毛利率下降; 疫情叠加 19年香港“修例” 事件影响, 20-22 年毛利率为负。 23-24Q1 毛利率分别回升至 6.3%、 12.2%; 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153.0%、 35.0%。 未来随着直通车和跨线列车的不断开通, 公司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升。
增开跨线动车+担当香港直通车, 盈利拐点在即
近几年, 公司积极增开新的跨线列车和长途车, 跨线列车可以吸收途经站点客流, 并有助于提升平均票价。 2024 年 6 月 15 日调图后,公司担当城际列车 80 对, 其中广州( 东) 至深圳城际列车 70 对、 广州东至潮汕跨线动车组 9 对、 深圳至怀集跨线动车组 1 对。2023 年直通车恢复运营后, 对公司盈利贡献显著, 最新调图后,班次和价格均有所上调。 公司担当的长短途高铁分别增加至 15/29 对,香港与内地网络加密或成发展方向, 提升直通车盈利增长空间。
广州及广州东站改造在即, 全面接入高铁
近年来, 两站改造文件频发, 广州东站预计先进行改扩建。 2023年 12 月 26 日, 广州白云站已正式投入运营, 将承接接广州站和广州东站的全部普速客车, 是广州站和广州东站未来更新改造的前置条件。从普客线路资产运营向高铁业务转型, 可以通过拥有高铁资产或将现有线路与高铁线路互联互通两种方式实现。 目前公司暂未拥有高铁资产, 随着铁路建设和两站改造, 公司线路与其他高铁线路将实现更为紧密的互联, 全面接入高铁网络, 从而持续增厚公司业绩。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收入增速分别为 11.8%、 4.4%、 3.2%,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38.0%、 8.6%、 4.0%, 对应 EPS 分别为 0.21 元、0.22 元、 0.23 元。 参考可比公司大秦铁路、 京沪高铁, 2024 年平均 PB为 1.1。 我们认为广深铁路处于转型关键时刻, 公司积极增开跨线列车、香港直通车升级为高铁、 广州站及广州东站高铁化改造在即, 即将全面进入高铁网络, 增厚利润空间可观。 同时参考公司历史 PB( 除疫情期间影响) , 我们给予 24 年 1.1 PB, 对应目标价 4.22 元,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担当车次不及预期; 新建线路分流; 高铁站改造不及预期 |
7 | 国联证券 | 田照丰,李蔚 | 维持 | 增持 | 一季度业绩超预期,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 2024-05-08 |
广深铁路(601333)
事件:
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00亿元,同比增长7.39%;实现归母净利润5.47亿元,同比增长34.9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41亿元,同比增长35.05%。
24Q1公司客/货运量同比增长49.4%/7.5%
受益于客运出行需求持续释放,2024年1-3月公司累计客运发送量1803.63万人,同比2023年增长49.38%,其中城际列车/直通车/其他车分别发送旅客652.24/32.62/1118.78万人,同比增长45.30%/130.79%/50.30%,直通车客流增速表现最优。1-3月公司货运量1838.73万吨,同比增长7.49%,其中完成货物接运量1517.64万吨,同比增长14.97%,完成货物发送量321.09万吨,同比下降17.79%。
24Q1营业成本同比增长4.8%
2024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成本为57.95亿元,同比增长4.77%。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为0.38亿元和0.05亿元,同比变动+1.85%和-67.90%。其中公司Q1利息支出为0.27亿元,同比下降4.98%。
毛利率同比提升2.2pct,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增幅大于营业成本增幅,带动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为12.20%,同比2023年Q1提升2.2pct;公司归母净利率为8.29%,同比2023年Q1提升1.70pct。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2.23/298.16/315.0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74%/5.65%/5.6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23/15.61/16.5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4.47%/9.68%/6.21%;EPS分别为0.20/0.22/0.23元。后续伴随广州站和广州东站改建为高铁站,公司有望全面迈入高铁运营领域,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2024年20倍PE,对应目标价4.0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铁路客运需求不及预期;新开线路运能不及预期;路网分流。
|
8 | 国海证券 | 祝玉波,张晋铭 | 维持 | 增持 | 2024年一季报点评:跨境客流高景气,业绩同比高增 | 2024-05-04 |
广深铁路(601333)
事件:
2024年4月29日,广深铁路发布2024年一季报:
2024Q1公司实现营收66.0亿元,同比+7.4%;归母净利润5.5亿元,同比+35.0%;扣非归母净利润5.4亿元,同比+35.1%。
投资要点:
Q1旅客发送量同比高增,跨境客流有望持续贡献业绩增长
2024Q1公司旅客发送量1803.6万人次,同比+49.4%;其中,直通车旅客发送量32.6万人次,同比+130.8%,跨境客流快速增长;城际列车旅客发送量448.9万人次,同比+45.3%;其他车旅客发送量1118.8万人次,同比+50.3%。货运量合计1838.7万吨,同比+7.5%。
根据广州铁路公众号,2024年4月6日起深圳地区每周六加开4列往返香港西九龙跨境高铁,调整后每周六开行广深港跨境高铁192列,跨境客流有望维持贡献业绩增长。
湾区网络连通度持续提升,关注流量成长节奏
作为大湾区核心铁路资产,公司已经借赣深高铁、广汕高铁开通契机接入全国高铁网络并以承运担当形式运营高铁列车,客流成长已逐步兑现。长期来看,未来湾区内广湛高铁等新线还将陆续投产;
广州站、广州东站等站点也将进行改造升级,进一步助力公司切入高铁运营领域。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预计广深铁路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3.24亿元、301.64亿元与316.1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05亿元、14.79亿元与15.55亿元,2024-2026年对应PE分别为18、16与15倍。公司短期内跨境客流高景气支撑增长,中长期有望进一步切入高铁运营领域,定价能力、流量获取能力持续提升,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铁路客运需求修复不及预期;新开线路数量低于预期;铁路改革价格波动风险;平行高铁、公路分流风险;重要站点改造
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