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华安证券 | 张志邦,王璐 | 维持 | 买入 | 2025H1同比减亏,年内有望实现业绩扭亏 | 2025-09-06 |
隆基绿能(601012)
主要观点:
2025H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5.69亿元,同比大幅减亏
公司2025H1实现收入328.13亿元,同比下降14.83%;归母净利-25.69亿元,同比减亏;其中,2025Q2实现收入191.61亿元,同比下降8.12%,环比增长40.35%;归母净利-11.33亿元,同比减亏。
2025H1硅片及组件产品销售同比微增,单位亏损收窄
25H1公司实现硅片出货量52.08GW(对外销售24.72GW),电池组件出货量41.85GW(其中组件出货量39.57GW),但受光伏行业主要产品市场销售价格跌破行业成本线的竞争环境影响,导致经营亏损、增量不增收。
BC产能稳步爬坡,2025年底BC产能有望超过60%
25H1公司高价值HPBC2.0先进产能稳步爬坡,量产组件转换效率高达24.8%,上半年出货约4GW,畅销至中国、欧洲、亚太、拉美、中东非等70多个国家或地区,基于产品技术的先进性,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引领行业高价值市场布局。预计2025年末,通过技术升级,公司HPBC2.0电池高效产能占比超过60%。面向高端分布式市场,公司融合HIT高质量钝化和BC工艺,创新开发并成功量产HIBC(高低温复合钝化背接触技术)组件,首次依托2382mm×1134mm黄金尺寸实现组件功率700W+,效率达到25.9%,成为全球效率最高的一款工业化光伏产品。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实现收入676/723/742亿元,同比-18.1%/+6.8%/+2.7%,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6/20/49亿元(此前预计归母净利润为-24/19/46亿元,本次下调2025年盈利预测主要系光伏产业链价格下行,库存减值影响利润),同比+58.8%/+156.1%/+144.3%,对应当下-/66/27倍市盈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组件行业价格竞争超预期的风险、硅片及组件价格修复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自律行为不及预期的风险、BC产品放量不及预期的风险。 |
2 | 东吴证券 | 曾朵红,郭亚男,徐铖嵘 | 维持 | 买入 | 2025中报点评:Q2环比减亏,BC量产逐步推进 | 2025-08-26 |
隆基绿能(601012)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25H1营收328.1亿元,同-14.8%,归母净利润-25.7亿元,同50.9%,毛利率-0.8%,同-8.5pct,归母净利率-7.8%,同5.8pct;其中25Q2营收191.6亿元,同环比-8.1%/40.3%,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环比-60.7%/-21.1%,毛利率1.6%,同环比-5/5.8pct,归母净利率-5.9%,同环比8/4.6pct。
Q2出货环比提升、BC量产稳步推进:公司25H1硅片出52.08GW(外销24.72GW),电池组件出货41.85GW(其中组件出货量39.57GW);测算Q2硅片出货约28.62GW(外销13.46GW),单瓦亏损环比略有收窄;Q2电池组件出货约24.92GW,其中BC组件出货持平Q1约4GW,受益于Q2抢装价格提升、组件单瓦亏损大幅收窄。公司二代BC量产持续推进,截止Q2末公司BC2.0自有产能达24GW;组件量产效率达24.8%,签单量快速增长,上半年出货约4GW,我们预计25年末通过技术升级,公司HPBC2.0电池产能占比超过60%。
财务指标健康、在手现金充沛:25H1末公司资产负债率60.72%,有息负债率21.45%,财务健康行业领先。公司25H1期间费用25.2亿元,同-30.8%,费用率7.7%,同-1.8pct,其中Q2期间费用11.9亿元,同环比-33.5%/-10.3%,费用率6.2%,同环比-2.4/-3.5pct;25H1经营性净现金流-4.8亿元,同-92.4%,其中Q2经营性现金流12.6亿元,同环比-182.9%/-172.3%;25H1资本开支42.1亿元,同24.4%,其中Q2资本开支7.7亿元,同环比-70.3%/-77.7%;25H1末存货144.6亿元,较年初8.1%。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行业竞争加剧,光伏组件价格下行,我们下调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为-44.8/31.2/72.7亿元(25-26年前值为33/49亿元),同增48%/170%/133%,考虑公司BC量产稳步推进,财务健康程度行业领先,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竞争加剧,行业供需失衡等 |
3 | 民生证券 | 邓永康,朱碧野,王一如,林誉韬 | 维持 | 买入 | 2025年半年报点评:盈利阶段性承压,坚定BC产品领先布局 | 2025-08-25 |
隆基绿能(601012)
事件:2025年8月22日,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2025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8.13亿元,同比-14.83%;实现归母净亏损25.6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亏;实现扣非净亏损33.0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亏。2025H1公司拟计提减值准备11.67亿元,包括存货跌价准备7.61亿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32亿元、在建工程减值准备0.49亿元、合同资产减值准备0.25亿元。2025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1.61亿元,同比-8.12%,环比+40.35%;实现归母净亏损11.33亿元,亏损环比收窄;实现扣非净亏损13.21亿元,亏损环比收窄。
盈利阶段性承压。2025H1,公司实现硅片出货量52.08GW(对外销售24.72GW),电池组件出货量41.85GW(其中组件出货量39.57GW),但受光伏行业主要产品市场销售价格跌破行业成本线的竞争环境影响,导致经营亏损、增量不增收;2025H1公司实现同比减亏,主要受益于运营提效促进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大幅下降,以及资产减值损失的大幅减少。
坚定BC产品领先布局。2025H1,公司高价值HPBC2.0先进产能稳步爬坡,量产组件转换效率高达24.8%,产品签单量快速增长,2025H1出货约4GW,畅销至中国、欧洲、亚太、拉美、中东非等70多个国家或地区。公司持续推进BC产品效率提升,2025H1,公司BC电池研发效率达到27.81%,BC组件研发效率突破26%,再度刷新全球晶硅电池和组件效率纪录。基于BC产品技术的先进性,公司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BC渗透率加速提升,引领行业高价值市场布局。公司持续扩张先进产能,通过技术升级,公司预计2025年末HPBC2.0电池高效产能占比将超过60%,有望率先完成产品结构升级。
持续完善全球化布局。2025H1,公司在国内市场紧抓政策窗口期抢装机遇,国内组件销量实现同比超70%强劲增长;海外聚焦高价值客户和细分市场,欧洲市场地位不断稳固,在西班牙、澳大利亚、罗马尼亚等高价值细分市场取得突破性增长,并荣获澳大利亚SolarQuotes半年度评级光伏组件品牌TOP1。硅片业务方面,公司高品质泰睿硅片快速实现全面推广,截至25年6月末,外销N型硅片泰睿渗透率达90%;此外,海外硅片客户拓展卓有成效,上半年硅片海外销量同比大幅增长70%以上。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726.51、847.61、945.8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39、29.89、50.80亿元,以8月22日收盘价为基准,对应2026-2027年PE为42X、25X,公司坚持BC技术领先布局,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国际贸易风险等。 |
4 | 国金证券 | 姚遥,张嘉文 | 维持 | 买入 | 提效降费显著减亏,BC产品加速渗透 | 2025-08-24 |
隆基绿能(601012)
8月22日公司发布2025年中报,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328亿元,同比-15%;归母净利润-25.69亿元,同比大幅减亏。其中Q2实现收入192亿元,同比-8%,环比+40%;归母净利润-11.33亿元,同比(24Q2为-28.93亿元)、环比(25Q1为-14.36亿元)均减亏。
经营分析
期间费用下降、减值减少带动亏损显著收窄。上半年公司实现硅片出货量52.08GW(对外销售24.72GW)、同增17%,电池组件出货量41.85GW(其中组件出货量39.57GW)、同增23%。受光伏产业链价格跌破成本的影响,公司毛利率仍处亏损状态,但公司凭借运营提效带动销售/管理费用分别同比大幅下降37%/23%,同时资产减值大幅减少,上半年亏损较去年同期显著收窄。Q2产业链抢装带动价格回升,测算公司硅片、电池组件业务单位亏损收窄,公司销售毛利率环比修复3.4PCT至-0.8%。
领先BC技术加速渗透,海外硅片销量占比提升。上半年公司HPBC2.0先进产能稳步爬坡,电池量产良率达97%、量产组件转换效率达24.8%,BC技术加速市场渗透,签单量快速增长,上半年HPBC2.0出货约4GW。截至报告期末公司HPBC2.0自有电池产能达24GW,西咸、铜川HPBC2.0电池产能开始逐步投产,渭北项目稳步推进中,与英发德睿、平煤隆基协作产能开始逐步投产,预计2025年末HPBC2.0高效电池产能占比超过60%。此外,公司高品质泰睿硅片快速实现全面推广,外销N型硅片泰睿渗透率达90%;公司敏锐把握行业内电池制造的分散化趋势,海外硅片客户拓展卓有成效,上半年硅片海外销量同比大幅增长70%以上。
“反内卷”有望推动产业链价格及盈利修复,财务稳健保障穿越周期。6月底以来光伏行业“反内卷”扎实推进,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等多个环节价格已上涨,8月19日六部委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相关光伏制造企业及发电企业参会,预计后续组件价格有望传导上游涨幅、逐步覆盖成本,带动行业盈利修复。截至Q2末公司在手现金近500亿元,资产负债率60.72%、有息负债率21.45%,债务压力处于行业较低水平,保障公司穿越周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根据我们对行业的最新判断,调整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30.7、39.3、60.8亿元,公司BC产品加速渗透,光伏“反内卷”推进下盈利有望逐步改善,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国际贸易环境恶化;技术研发不及预期;行业需求不及预期。 |
5 | 山西证券 | 肖索,贾惠淋 | 维持 | 买入 | 产业链价格下行拖累业绩,2025年BC产品出货占比有望超25% | 2025-06-03 |
隆基绿能(601012)
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度报告。2024年实现营收825.8亿元,同比-36.2%;实现归母净利润-86.2亿元,同比-180.2%。2025年Q1,实现营业收入136.5亿元,同比-22.8%,环比-43.1%;实现归母净利润-14.4亿元,同比+38.9%,环比+32.0%。
事件点评
行业竞争加剧,产业链价格下降拖累业绩。2024年全年,公司硅片实现营收82.1亿元,同比-66.5%;硅片出货108.46GW(对外销售46.55GW)。公司组件及电池实现营收663.3亿元,同比-33.1%;电池组件出货量
82.32GW,其中组件出货73.5GW。受产能过剩竞争加剧影响,2024年硅片、电池组件毛利率分别为-14.3%、6.3%,分别同比-30.2pct、-12.1pct。2025年Q1,公司实现硅片出货量23.46GW,实现电池组件出货量16.93GW。
HPBC2.0组件产品力领先,预计2025年底BC产能增至50GW。目前头部光伏企业均已加速布局BC技术,设备厂商配套成熟,产业生态圈日趋壮大完善。公司作为BC技术领先企业,HPBC1.0产线正在全部升级为N型HPBC2.0技术,已投产电池良率达到97%左右。2024年全年,公司BC组件出货17.33GW,同比高增191%;2025年Q1,BC组件出货4.32GW。预计到2025年6月底,BC二代产能将增加到35GW,到2025年底产能进一步增加到50GW。预计2025年全年公司BC产品出货占比超过25%。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EPS分别为-0.28/0.32/0.60,对应公司5月30日收盘价,2025-2027年PE分别为-51.0/45.3/23.9,维持“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
海内外政策变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产品及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光伏新增装机不及预期;技术更迭风险等。 |
6 | 华安证券 | 张志邦,王璐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业绩符合预期,2025年BC放量可期 | 2025-05-15 |
隆基绿能(601012)
主要观点:
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86.18亿元,业绩落入预告区间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825.82亿元,同比下降36%;归母净利-86.18亿元,同比下降180%。2024Q4实现收入239.9亿元,同比下降32%,环比增长20%;归母净利-21.13亿元,同比下降124%,环比下降68%。2025Q1实现收入136.52亿元,同比下降23%;归母净利-14.36亿元,同比增长39%。
2024年光伏行业量增价跌,公司采取“控量保利”策略
2024年光伏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行业整体量增价跌下企业大面积亏损。根据CPIA,2024年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10%,光伏电池、组件出口量分别增长超过46%和12%。但产业链价格持续大幅下滑。2024年,公司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采取了“控量保利”的策略,实现硅片出货量108.46GW(对外销售46.55GW),电池组件出货量82.32GW,其中BC产品出货量超17GW。2024年公司HPBC2.0产品产量占比尚低,受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PERC和TOPCon产品价格和毛利率持续下降,产能开工率受限,技术迭代导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参股硅料企业投资收益亏损,公司出现增量不增收、近十年来首度亏损的局面。
展望后续:公司HPBC高价值产品持续领跑,稳健运营保障穿越周期截至2024年底,公司资产负债率继续保持在60%以下,有息负债率19.49%,维持行业较低水平。公司搭载HPBC2.0电池的组件均较主流TOPCon产品表现出全方位领先的发电优势,2024年底,公司HPBC1.0产线正在全部升级为N型HPBC2.0技术,已投产电池良率达到97%左右。此外,公司自主研发的杂化背接触晶硅太阳电池(HIBC)转换效率突破27.81%,进一步凸显公司在BC电池技术高转换效率与可量产工艺制程方面的深厚储备。同时,公司已将商业化M6尺寸的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提升至32%,持续引领行业前沿技术突破。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实现收入676/679/683亿元,同比-18.1%/+0.4%/+0.5%,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4/19/46亿元(此前预计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42/58亿元,本次下调盈利预测主要系2025年光伏行业需求增速放缓,行业供给过剩问题仍需时间消化,或影响全年产业链价格及盈利修复水平),同比+72.3%/+177.5%/+147.5%,对应当下-/63/25倍市盈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组件行业价格竞争超预期的风险、硅片及组件价格修复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自律行为不及预期的风险、BC产品放量不及预期的风险。 |
7 | 民生证券 | 邓永康,朱碧野,王一如,林誉韬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盈利阶段性承压,BC2.0产品优势显著 | 2025-05-05 |
隆基绿能(601012)
事件:2025年4月29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5.82亿元,同比-36.23%;实现归母净亏损86.18亿元,同比-180.15%;实现扣非净亏损87.47亿元,同比-180.74%。2024年受行业供需错配非理性低价竞争影响,行业各环节产品价格和毛利率大幅下降,导致公司营业收入、营业利润、联营企业投资收益下降较多,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同步增加。
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6.52亿元,同比-22.75%,环比-43.09%;实现归母净亏损14.36亿元,同比+38.89%,环比+32.03%;实现扣非净亏损19.83亿元,同比+18.03%,环比+12.21%。25Q1公司同环比减亏,主要系加强库存管理存货跌价损失减少、精兵简政措施降低期间费用、部分处置并将中晶科技剩余股权转至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增加投资收益。
盈利阶段性承压,采取“控量保利”策略。公司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采取了“控量保利”的策略,精准服务重点市场与关键客户。2024年,公司硅片出货量108.46GW(对外销售46.55GW);硅片及硅棒实现收入82.07亿元,同比-66.53%;毛利率为-14.31%,同比-30.19pct。2024年,公司电池组件出货量82.32GW;组件及电池实现收入663.34亿元,同比-33.13%,毛利率为6.27%,同比-12.11pct。25Q1,公司实现硅片出货23.46GW(对外销售11.26GW),电池组件出货量16.93GW。
坚定BC技术领先布局,BC2.0产品优势显著。公司坚定BC技术领先布局,2024年公司BC产品出货量超17GW、在电池组件总出货量的占比超20.65%,25Q1公司BC组件销量为4.32GW、占比提升至25.52%。公司BC2.0产品优势显著,组件规模化量产效率高达24.8%,双面率可达(80±5)%,是全球规模化量产效率最高的组件;公司积极推进HPBC1.0产线全面向N型HPBC2.0技术升级,已投产电池良率达到97%左右。
前瞻性布局美国组件产能。2024年以来,美国取消东南亚四国进口光伏组件关税减免,自2025年4月实施的“对等关税”可能引发各国贸易壁垒进一步加深。公司在美国以参股和管理输出形式,前瞻性地布局了5GW组件合资产能,于2024年投产并快速爬坡,在2024年底之前实现满产满销,以轻资产运营模式形成本土化竞争优势,有望保障公司在美国的组件销售。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734.56、818.12、893.7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55、22.26、46.10亿元,以4月30日收盘价为基准,对应2026-2027年PE为50X、24X,公司坚持BC技术领先布局,前瞻性布局美国组件产能,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等。 |
8 | 平安证券 | 皮秀,苏可 | 维持 | 增持 | 盈利水平持续承压,全力布局BC技术 | 2025-05-01 |
隆基绿能(601012)
事项: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实现营收825.82亿元,同比减少36.23%,归母净利润-86.18亿元,同比减少180.15%,扣非后净利润-87.47亿元,同比减少180.74%;EPS-1.14元,不进行利润分配。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36.52亿元,同比减少22.75%,归母净利润-14.36亿元,同比增长38.89%。
平安观点:
行业周期下行,盈利水平承压。2024年光伏行业周期下行,“内卷式”竞争加剧,毛利率大幅下降和大额减值计提成为光伏行业普遍现象。2024年,公司实现硅片出货量108.46GW,同比下降约15%,其中对外销售46.55GW,同比下降约13.5%;硅片业务收入82.07亿元,同比下降66.53%,毛利率-14.31%,同比下降30.19个百分点,单瓦销售价格的大幅下降导致收入规模下降以及毛利率的大幅下降。2024年电池组件出货量82.32GW,对应的收入663.3亿元,同比下降33.13%,毛利率6.27%,同比下降12.11个百分点。2024年公司计提资产减值约87亿元,同比增加约17亿元,也对业绩形成一定拖累。
全力布局BC技术,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目前,公司HPBC1.0产线正在全部升级为N型HPBC2.0技术,已投产电池良率达到97%左右。搭载HPBC2.0电池的系列组件,采用了先进复合钝化、0BB等创新技术,叠加高可靠性背接触互联技术和高效封装工艺,规模化量产效率高达24.8%,双面率可达(80±5)%。公司已经形成了集中式Hi-MO9、分布式Hi-MO X10全场景覆盖的领先BC产品布局。2024年9月,经德国弗劳霍夫太阳电池研究所(Fraunhofer-ISE)权威认证,公司HPBC2.0组件效率高达25.4%,打破了长达36年海外光伏品牌对晶硅组件效率纪录的垄断。
2025年组件出货有望保持平稳,BC产品放量。受136号文等因素影响,预计2025年国内及全球光伏需求增速进一步放缓。根据公司计划,2025
年将重点优化产能结构,集中资源开展HPBC2.0先进产能替换和升级迭代,预计到2025年底,公司HPBC2.0电池、组件产能将达到50GW。2025年一季度,公司电池组件出货量16.93GW,其中BC组件销量4.32GW;公司预计2025年实现组件出货量80-90GW,其中BC组件出货占比将超过四分之一。
投资建议。考虑光伏组件产业链供需形势以及公司减值计提情况,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35、10.34亿元(原预测值16.70、63.18亿元),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32.1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的动态PE分别为-42.3、107.7、34.7倍。尽管短期受行业周期下行影响盈利水平承压,公司技术、管理优势突出,财务状况稳健,抗风险能力强,且匠心打造的BC技术产品即将放量,有望构建强有力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并助力公司穿越行业低谷,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国内外光伏需求不及预期风险。(2)硅片、组件竞争加剧和盈利水平不及预期风险。(3)BC产品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
9 | 国金证券 | 姚遥,张嘉文 | 维持 | 买入 | BC占比持续提升,财务稳健穿越周期 | 2025-04-30 |
隆基绿能(601012)
业绩简评
4月29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26亿元,同比-36%,归母净利润-86.18亿元,同比-180%。其中Q4实现归母净利/扣非归母净利分别为-21.13/-22.59亿元。25Q1公司实现营收137亿元,同比-23%、环比-43%,实现归母净利/扣非归母净利分别为-14.36/-19.83亿元。
经营分析
产业链价格下降盈利承压,BC组件出货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公司实现电池组件出货82.32GW,其中组件外售73.48GW、同增10.6%,BC产品出货超17GW;2024年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公司电池组件业务毛利率6.27%,同比下降12.11PCT。2024年公司实现硅片出货108.46GW,其中外售46.55GW、同降13.45%;硅片价格持续下跌背景下,公司持续进行成本优化,2024年硅片非硅成本同比下降19%,硅片业务毛利率为-14.31%。25Q1公司实现硅片出货23.46GW(外售11.26GW);电池组件出货量16.93GW,其中BC组件销量4.32GW,占比超过25%。
BC技术行业领先,渗透率提升有望推动盈利能力修复。公司坚定BC技术领先布局,搭载HPBC2.0电池的系列组件规模化量产效率高达24.8%,双面率可达(80±5)%,为全球可规模化量产效率最高的组件。目前公司HPBC1.0产线正在全部升级为N型HPBC2.0技术,已投产电池良率达到97%左右,预计2025年底公司HPBC2.0电池、组件产能将达到50GW。公司规划2025年实现硅片出货120GW、组件出货80-90GW,其中BC组件出货占比将超过1/4,BC放量有望助力盈利能力修复。
精益管理推动管理费用率持续下降,计提减值轻装上阵,财务稳健保障穿越周期。2024年公司管理费用同降30%至34.3亿元,25Q1继续下降31%至6.69亿元,费用管控效果显著。2024年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87亿元,主要包括存货跌价损失61亿和固定资产减值损失25亿元,影响净利润16亿元。截至Q1末公司在手现金超过500亿元,资产负债率持续低于60%,债务压力处于行业较低水平,保障公司穿越周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根据我们对行业的最新判断,调整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至5.5、33.5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58亿元。考虑到公司财务稳健、BC技术行业领先,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国际贸易环境恶化;技术研发不及预期;行业需求不及预期。 |
10 | 华安证券 | 张志邦 | 首次 | 买入 | 隆基绿能:穿越行业寒冬,BC产品放量在即 | 2025-04-08 |
隆基绿能(601012)
主要观点:
隆基绿能:硅片+组件领先企业,受益于光伏行业拐点向上
隆基绿能为光伏制造行业领先公司,主营业务为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及下游光伏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布局氢能装备业务。光伏硅片及硅棒业务收入在2021-2023年保持年化20%增长,同期太阳能组件板块收入复合增速30%。公司所处的光伏行业主要产品价格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同比大幅下降,企业盈利阶段性承压。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5.93亿元,同比下降37.7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5.05亿元,同比出现亏损。面对产业价格大幅波动,公司积极调整产销节奏,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硅片出货量44.44GW(对外销售21.96GW);电池对外销售2.66GW;组件出货量31.34GW。
组件业务:2024年价格快速触底,2025年BC产品放量在即
基于高效HPBC2.0电池技术,公司推出面向集中式市场的双面组件产品Hi-MO9,组件量产功率高达660W,高于同规格TOPCon组件30W以上,组件转换效率大幅跃升至24.43%,双面率突破70%。隆基绿能于2017年开始布局BC技术,2022年以来,隆基基于自主研发的HPBC技术,推出多款针对不同应用市场的BC产品,满足用户多元需求。作为BC电池技术的集大成之作,HPBC2.0电池技术承袭HPBC一代的优秀基因,跨越电池衬底、钝化技术以及制程工艺,三大关键技术鸿沟,电池量产效率超过26.6%。随着西咸新区一期年产12.5GW电池和铜川12GW电池等BC二代项目建设和产能改造项目推进,HPBC2.0产品于2024年底进入规模上市,我们预计2025年底前公司BC产能将达到70GW(其中HPBC2.0产能约50GW),2026年底国内电池基地计划全部迁移至BC产品。
硅片业务:成本及出货量处于行业领先,2025年修复弹性大
公司硅片出货量及成本位于行业领先水平。2023年,公司硅片及组件出货量持续高速增长,实现硅片出货125.42GW(其中对外销售53.79GW),同比增长47.45%,连续九年保持单晶硅片全球出货量第一。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实现营收743/874/869亿元,同比-42.6%/17.6%/-0.6%,实现归母净利润-84/42/58亿元,同比
178.1%/149.5%/39.3%,对应当下-/29/21倍PE,考虑到公司2025年BC产品规模放量,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组件行业价格竞争超预期的风险、硅片及组件价格修复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自律行为不及预期的风险、BC产品放量不及预期的风险。 |
11 | 山西证券 | 肖索,贾惠淋 | 维持 | 买入 | 三季度环比减亏,HPBC二代产品放量在即 | 2024-11-11 |
隆基绿能(601012)
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度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85.9亿元,同比-37.7%;实现归母净利润-65.0亿元,同比-155.6%。其中,Q3实现营收200.6亿元,同比-31.9%,环比-3.8%;实现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150.1%,环比+56.4%。
事件点评
Q3毛利率环比改善,出货环比提升。2024年Q3,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8.6%,环比+2.0pct。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硅片出货量82.8GW(对外销售35.03GW);电池对外销售4.16GW;组件出货量51.23GW,同比+17.7%。
Q3单季度,公司实现硅片出货量38.4GW,环比+116.7%;电池对外销售1.5GW;组件出货量19.9GW,环比+7.8%。
BC技术领先布局,稳步推进HPBC二代产能建设。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先进的智能制造优势,公司高效HPBC2.0技术持续突破,电池量产效率达到26.6%。公司推出了出集中式Hi-MO9组件和分布式Hi-MOX10组件产品,最高量产功率达670W,组件量产效率最高达24.8%,发电性能、可靠性等技术性能均大幅领先行业。公司稳步推进HPBC二代产能建设,2024年前三季度BC组件销量13.77GW;2025年公司将力争出货30GW的BC二代产品。
投资建议
行业供需错配,光伏各环节产品价格显著下跌,拖累公司阶段性业绩亏损,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EPS分别为-0.99/0.76/1.17,对应公司11月8日收盘价,2024-2026年PE分别为
19.4/25.2/16.4,考虑到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坚持差异化竞争,BC新技术产品行业领先,且不断深化全球化产能布局,维持“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
海内外政策变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产品及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光伏新增装机不及预期;技术更迭风险等。 |
12 | 中银证券 | 武佳雄,顾真 | 维持 | 买入 | 三季度显著减亏,坚定BC技术路线 | 2024-11-09 |
隆基绿能(601012)
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前三季度盈利同比下降155.62%,其中三季度环比显著减亏;公司组件出货量稳步提升,坚定BC技术路线;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同比下降155.62%: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5.93亿元,同比减少37.73%;实现归母净利润-65.05亿元;同比减少155.62%,实现扣非净利润-64.88亿元,同比减少156.35%。根据业绩计算,2024Q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2.61亿元,同比减少150.14%,环比显著减亏。
硅片出货保持增长,组件出货稳步提升:根据公司公告,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硅片出货82.80GW,其中对外销售35.03GW,2024Q3公司实现硅片出货38.37GW。组件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组件出货量51.23GW(其中BC组件销量13.77GW),同比增长17.70%。
行业成本指导价有望助力公司盈利企稳: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此前发文呼吁行业合规竞争,提出了组件含税(不含运杂费)为0.68元/W的最低成本价格,并指出投标价格低于成本价格涉嫌违法。我们认为,最低成本价格的提出有助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包含公司在内的组件企业盈利企稳回升。
坚定BC技术布局:公司依托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先进的制造优势,实现HPBC2.0技术重大突破,电池效率已达到26.6%,组件转换效率提升至至24.43%,双面率突破70%。产能方面,公司目标2025年底具备70GW的BC电池产能,其中HPBC2.0产能约50GW,2026年底国内电池基地计划全部迁移至BC产品。公司将通过引入贱金属方案实现BC降本。
估值
结合目前光伏组件/硅片价格、未来产业链价格展望、公司现有产能及产能规划,我们将公司2024-2026年预测每股收益调整至-0.92/0.75/0.93元(原2024-2026年预测为0.54/0.83/1.08元),2025-2026年对应市盈率25.5/20.7倍;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国际贸易壁垒风险;行业需求不达预期;价格竞争超预期;光伏政策风险降本不达预期;技术性价比不达预期。 |
13 | 太平洋 | 刘强,梁必果,钟欣材 | 维持 | 买入 | 隆基绿能2024年三季报点评:BC技术保持领先,三季度亏损收窄 | 2024-11-05 |
隆基绿能(601012)
事件:公司近日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85.93亿元,同比-37.73%;实现归母净利润-65.05亿元,同比-155.62%。;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0.64亿元,同比-31.87%,环-3.79%,实现归母净利-12.61亿元,同比-150.14%,环比-56.40%。公司第三季度亏损环比二季度大幅收窄。
三季度出货环增,精兵简政,减值压力减轻,亏损收窄。公司2024年1-9月实现硅片出货82.80GW(其中对外销售35.03GW),同比-4.22%;单晶电池对外销售4.16GW;组件出货量51.23GW(其中BC组件销量13.77GW),同比+17.70%。其中第三季度,硅片出货38.37GW,电池组件21.39GW,环比增长。公司2024年三季度毛利率达到8.6%,环比二季度+1.99pcts,公司实施精兵简政,经营效率得到明显优化,同时公司三季度减值压力大幅减轻,亏损收窄。
长坡厚雪,公司BC技术持续领先,BC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公司高效HPBC2.0技术重大突破,电池量产效率达到26.6%;基于高品质泰睿硅片和HPBC2.0电池技术,公司陆续推出集中式Hi-MO9组件和分布式Hi-MO X10组件产品,组件量产效率最高达24.8%。公司BC新品即将在2025年大量上新,2025年BC二代产品的出货有望达到30GW。
美国组件产能投产,美国市场市占率有望迎来拐点。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在美国市场的出货1.6GW左右,市占率同比下滑明显。随着公司在美国合资工厂产能持续提升,公司在美国市场市占率有望迎来企稳回升。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光伏一体化龙头,技术迭代引领行业,随着产业链报价见底,公司盈利水平有望得到修复,同时受益于在新技术上的投入与突破,公司HPBC2.0有望迎来加速放量。短期受到上游原材料波动、光伏行业竞争加剧影响,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01.86亿元、1038.46亿元、1325.7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00亿元、50.41亿元、83.6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00元、0.67元、1.1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下游需求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政策风险。 |
14 | 民生证券 | 邓永康,朱碧野,王一如,林誉韬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三季报点评:24Q3亏损环比收窄,坚定BC技术领先布局 | 2024-11-03 |
隆基绿能(601012)
事件:2024年10月30日,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585.93亿元,同比-37.73%;实现归母净利润-65.05亿元,同比-155.62%;实现扣非净利-64.88亿元,同比-156.35%。
24Q3公司实现收入200.64亿元,同比-31.87%,环比-3.79%;实现归母净利润-12.61亿元,同比-150.14%,环比+56.40%;实现扣非净利-12.12亿元,同比-149.37%,环比+57.60%,亏损环比收窄。
盈利阶段性承压,24Q3亏损环比收窄。2024年以来,受光伏行业供需错配的持续影响,光伏各环节产品价格均大幅下跌,公司出现阶段性经营业绩亏损。公司根据市场变化策略性调整出货,2024年1-9月实现硅片出货82.80GW(其中对外销售35.03GW),同比下降4.22%,单晶电池对外销售4.16GW,组件出货量51.23GW(其中BC组件销量13.77GW),同比增长17.70%。24Q3公司亏损环比收窄,24Q3公司毛利率为8.60%,环比提升1.99pct;24Q3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7.74亿元,环比大幅收窄,主要因产业链价格波动趋缓。
坚定BC技术领先布局,HPBC2.0产品优势凸显。公司坚定BC技术领先布局,实现高效HPBC2.0技术重大突破,电池量产效率26.6%,基于高品质泰睿硅片和HPBC2.0电池技术,公司已陆续推出集中式Hi-MO9组件和分布式Hi-MO X10组件产品,组件量产效率最高达24.8%,为全行业可规模化量产效率最高的产品,发电性能、可靠性等技术性能全面大幅领先行业。目前BC组件已被纳入国内大容量集采招标,公司HPBC2.0产品的高效可靠价值凸显,场景产品矩阵不断完善,公司将稳步推进HPBC二代产能建设,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推动BC产品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
稳步推进BC产能建设,美国组件工厂已投产。截至23年末,公司自有硅片产能达到170GW,电池产能达到80GW,组件产能达到120GW。随着西咸一期12.5GW电池和铜川12GW电池等BC二代项目建设和产能改造项目推进,HPBC2.0产品将于2024年底进入规模上市,预计2025年底前公司BC产能将达到70GW(其中HPBC2.0产能约50GW),2026年底国内电池基地计划全部迁移至BC产品。2024H1,公司已实现北美区域出货顺畅通关,美国5GW组件工厂已经正式投产,对北美地区业务开拓形成了有力支持。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4-26年营收为804.93/1157.92/1426.4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75.82/54.04/82.43亿元,以11月1日收盘价为基准,25-26年对应PE为27X/17X,公司坚持差异化竞争,持续进行产品升级迭代,深化全球化产能布局,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产业链降价导致减值损失等。 |
15 | 国金证券 | 姚遥,张嘉文 | 维持 | 买入 | 亏损显著收窄,BC技术持续领先 | 2024-11-01 |
隆基绿能(601012)
10月30日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86亿元,同比下降38%,归母净利润-64.88亿元,同比转亏。其中Q3实现营收201亿元,同比-32%、环比-4%,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61/-12.12亿元,环比显著减亏(Q2分别为-28.93/-28.57),主要因资产减值大幅减少。
经营分析
硅片出货环比显著增长,毛利率环比改善。2024年1-9月公司分别实现硅片及组件出货82.80GW(外售35.03GW)、51.23GW,分别同比-4%/+18%,其中Q3硅片/组件出货38.36(外售13.07GW)、19.89GW,分别环比+117%/+8%,硅片出货环比显著增长。Q3公司销售毛利率环比提升2.0PCT至8.6%。
BC技术行业领先,效率优势有望推动渗透率快速提升。公司坚定BC技术领先布局,报告期内实现高效HPBC2.0技术重大突破,电池量产效率26.6%、组件量产效率最高达24.8%,为全行业可规模化量产效率最高的产品,发电性能、可靠性等技术性能全面大幅领先行业。前三季度公司实现BC组件出货13.77GW,目前BC组件已被纳入国内大容量集采招标,随着公司HPBC2.0产品的高效可靠价值凸显、场景产品矩阵完善,BC产品市场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支撑公司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提升。
管理费用率持续下降,财务稳健保障穿越周期。受产业链价格下跌影响,Q3公司产生资产减值损失7.74亿元(预计主要为存货减值计提),较Q2显著收窄,主要因产业链价格波动趋缓。行业盈利承压背景下公司管理费用连续四个季度下降至6.83亿元,费用管控效果显著。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在手货币资金511亿元、资产负债率59%,债务压力处于行业较低水平,保障公司穿越周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根据我们对行业的最新判断,调整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至-76.1、70.5、84.4亿元,对应2025-2026年PE分别为21、17倍,考虑到公司财务稳健、BC技术行业领先,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价格表现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国际贸易环境恶化;竞争格局恶化风险。 |
16 | 山西证券 | 肖索,贾惠淋 | 调低 | 买入 | 短期业绩承压,BC厚积薄发顺利出货 | 2024-09-20 |
隆基绿能(601012)
事件描述
9月10日,2024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期间,“2024年全球新能源企业竞争力分析”“2024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发布。隆基绿能凭借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持续深耕位列第六,连续十年登榜。
事件点评
出货相对稳健,产业链价格下行及存货减值影响Q2业绩。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85.3亿元,同比-40.4%;实现归母净利润-52.4亿元,同比-157.1%。其中,Q2实现营收208.6亿元,同比-42.6%,环比+18.0%;实现归母净利润-28.9亿元。由于产业链价格下行,2024年Q2公司计提资产减值
29.7亿,对业绩形成一定拖累。行业竞争加剧,公司作为龙头企业积极调整产销节奏,出货量相对稳健。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硅片出货量44.44GW(对外销售21.96GW);电池对外销售2.66GW;组件出货量31.34GW,其中亚太区域销量大幅增长140%。公司财务情况维持稳健,在行业下行期具有穿越周期的能力。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64.1亿元,其中Q2净流出15.2亿元,环比收窄;此外,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在手货币资金544.8亿元,资产负债率59.2%,处于行业相对较低水平。
差异化竞争破局,上半年BC组件出货约10GW。产品高效化、场景化、差异化是打破行业供给同质化竞争的关键。2024年上半年,公司BC组件出货量约10GW。2024年上半年,基于高效HPBC2.0电池技术,公司推出面向集中式市场的双面组件产品Hi-MO9,组件量产功率高达660W,高于同规格TOPCon组件30W以上。截至2024年9月2日,BC二代组件已有1.6GW在手订单,预计2025年进行交付;成本上来看,HPBC2.0和TOPCon成本在电池端基本持平。产能上来看,预计公司HPBC2.0产品将于2024年底进
入规模上市,2025年底前BC产能将达到70GW(其中HPBC2.0产能约50GW),2026年底国内电池基地计划全部升级为BC产品。
投资建议
行业阶段性供需失衡,非理性的价格以及资产减值准备的增加,对公司利润产生负面影响。在当前产品价格及行业供需背景下,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EPS分别为-0.65\0.55\0.91,对应公司9月19日收盘价13.32元,2024-2026年PE分别为
20.4\24.6\14.7,给予“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变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产品及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光伏新增装机不及预期;技术更迭风险等。 |
17 | 西南证券 | 韩晨,敖颖晨,谢尚师 | | | 计提大额资产减值,BC组件出货顺利 | 2024-09-09 |
隆基绿能(601012)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2024H1实现营业收入385.29亿元,同比下降40.41%;实现归母净利润-52.43亿元,同比下降157.13%。2024Q2实现营业收入208.55亿元,同比下降42.60%;实现归母净利润-28.99亿元,同比下降152.21%。
受产业链价格持续大幅下降和存货减值计提影响,上半年业绩大幅亏损。面对产业深度调整期的剧烈波动,公司积极调整产销节奏,2024年上半年实现硅片出货量44.44GW(对外销售21.96GW);电池对外销售2.66GW;组件出货量31.34GW,其中亚太区域销量同比大幅增长超140%。光伏产品实现营业收入367.08亿元,毛利率仅6.46%。受产业链价格持续大幅下降和存货减值计提影响,公司2024H1业绩出现较大亏损。上半年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57.84亿元,转销存货跌价准备43.75亿元,二者合计影响减少利润总额14.10亿元、减少净利润13.81亿元。2024H1公司硅料投资收益大幅下降,亏损0.35亿元,2023H1为22.45亿元,对盈利亦有较大影响。2024H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4.13亿元,其中2024Q2为-15.24亿元,现金净流出有所收窄。截至2024H1末,公司在手货币资金545亿元,资产负债率仅59.16%。行业下行期公司财务仍然健康,抗风险能力较强。
BC组件出货顺利,产能逆势扩张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上半年公司BC组件出货量约10GW,市场推广进展顺利。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革新性泰睿硅片和HPBC2.0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同时,高效封装、0BB技术、关键材料等提效降本技术开发持续突破。基于全新封装方案,实现HPBC2.0组件功率大幅提升10W以上,可靠性全面强化。目前,公司高品质N型泰睿硅片已实现量产导入,品质效率提升已获电池端验证;随着西咸新区一期年产12.5GW电池和铜川12GW电池等BC二代项目建设和产能改造项目推进,HPBC2.0产品将于2024年底进入规模上市,预计2025年底前公司BC产能将达到70GW(其中HPBC2.0产能约50GW),2026年底国内电池基地计划全部迁移至BC产品。
美国组件通关恢复顺畅,合资工厂顺利投产。2023年公司产品在美国市场不能顺利通关,无法向客户承诺交期,导致了客户流失及长期滞港组件计提大额存货跌价准备。公司围绕供应链追溯管理体系、绿色可持续采购、本土化运营提升全球化能力,已实现北美区域出货顺畅通关,美国5GW组件工厂已经正式投产,对北美地区业务开拓形成了有力支持。
盈利预测。受组件、硅片价格下降及资产减值影响,2024H1公司业绩出现大额亏损。公司泰睿硅片已于2024Q2导入量产,HPBC二代产品将于2024H2推出,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47、33.64、52.27亿元,对应PE分别为-21、31、20倍。
风险提示:美国政策制裁风险,新技术投产不及预期风险,汇率、海外经营风险,投资收益变动对公司业绩造成波动性影响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