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华源证券 | 刘闯,孙洁玲 | 首次 | 买入 | 肛肠领域老字号品牌,大健康业务全面加速 | 2025-01-14 |
马应龙(600993)
投资要点:
肛肠健康领域品牌龙头,已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公司以肛肠及下消化道领域为核心,致力于成为肛肠健康方案提供商,形成了医药工业、医疗服务、医药商业的全产业链布局。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4亿元(yoy-11.2%),实现归母净利润4.4亿元(yoy-7.4%),业绩下滑主因公司主动进行渠道调整和库存优化。具体来看,2023年,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和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分别为56%、33%和11%,医药工业以91%毛利占比成为主要利润来源,医药商业和医药服务的毛利占比分别5%和4%。我们认为通过渠道优化,公司有望轻装上阵,开启新一轮经营周期,同时品牌OTC具有一定的提价属性,公司盈利能力预计将进一步增强。
治痔药主业稳健增长,渠道优化释放业绩弹性。2023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和公立医院的痔疮药中成药市场规模分别为18.9亿元和15.0亿元,公司凭借肛肠领域的强品牌力和多元化产品组合,龙头地位稳固,2023年药店和院内市
场份额分别达34%和8%。治痔类药品2024年1-3季度实现收入同比增长12.6%,我们预计治痔类药品25-26年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基于:1)渠道优化,2023年公司将核心产品渠道归拢,减少一级经销商合作数量,渠道管控能力显著增强;2)营销创新,公司不断加大营销推广力度和终端产品动销,同时积极拓展线上营销和内容电商;3)价格调整:鉴于公司产品定价低于同类竞品,预计公司将逐步提高产品终端零售价,同时伴随着渠道库存出清,出厂价具备提价空间。
持续拓展大健康业务,有望开启第二增长曲线。公司深入挖掘老字号品牌价值,围绕肛肠和眼科健康拓展大健康增量业务,已累计开发大健康产品近百个,全面涵盖功能性化妆品、护理品、食品和消械产品。大健康业务2024年1-3季度实现收入同比增超50%,随着公司聚焦马应龙八宝眼霜、湿厕纸等重点单品,我们预计大健康板块收入有望实现快速增长,成为公司新增长引擎。
肛肠全产业链布局,打造肛肠健康方案提供商。1)医疗服务:23年实现收入3.4亿元(yoy+33%),旗下拥有6家直营肛肠连锁医院、90余家马应龙肛肠诊疗中心和“小马医疗”移动医疗平台,构建一体化的肛肠健康生态圈。2)医药商业:23年实现收入10.9亿元(yoy-20%),其中医药零售线上线下全面布局,医疗物流深耕湖北市场,预计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4亿元、6.64
亿元、7.88亿元,增速分别为27%/18%/19%,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9X、16X、13X。我们选取医药工商业于一体的中药老字号企业云南白药、同仁堂和达仁堂作为可比公司,考虑到公司是国内肛肠健康领域品牌龙头,工业主业稳健增长,同时大健康业务持续发力,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放量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成本上涨的风险。 |
2 | 海通国际 | Wenxin Yu,Qin Zheng,Ping Peng,Kehan Meng | 首次 | 增持 | 首次覆盖:肛肠领域品牌中药老字号,守正创新谋发展 | 2024-12-25 |
马应龙(600993)
投资要点:
四百余年古方经典传承,肛肠用药为核,多领域全面发展。马应龙始创于公元1582年,至今成为持续经营440年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公司主营业务聚焦肛肠健康用药领域,发展大健康产业,同时布局医疗服务与医药商业等领域。公司拥有传承440年“八宝名方”精髓,创新衍生八宝眼膏、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麝香痔疮栓、龙珠软膏、八宝眼霜等多种主导产品,形成以肛肠类为核心,眼科类、皮肤类、妇科类、精神肿瘤类为支柱,多个大健康品类为延伸的“1+4+X”产品格局。
经营业绩持续稳健,核心品类持续增长。2014-2023年公司营收复合增速为7.6%,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9.2%,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27.92亿元,同比增长14.13%,归母净利润为4.58亿元,同比增长9.35%。我们认为公司在以核心治痔类产品增长推动下,业绩持续稳健增长。
核心品种渠道进一步优化,渠道运营能力持续提升。2023年公司增设共建渠道部和广阔渠道部,拓展县域市场和下沉市场。针对核心品种品规归拢渠道,减少渠道一级经销商合作数量,优化与渠道经销商的合作方式,加强重点品种管控,规范产品市场秩序,渠道管控能力显著增强。我们认为公司针对产品进行渠道合作商优化,有望促进渠道管控与运营能力。
战略聚焦核心领域,积极拓展大健康业务。公司围绕肛肠健康、眼部健康、皮肤健康等,积极拓展大健康业务,全面涵盖功能性护肤品、功能性护理品、功能性食品、消械产品四大类。全面拓展线上线下市场,通过业务人员加强对经销商、代理商、零售药店、医疗机构、专卖店、大型商超等渠道的拓展与维护,大力拓展线下药线与非药线市场。以八宝眼霜系列为代表的眼部护理产品、卫生湿巾系列产品等代表性品种销售规模快速增长,带动大健康整体规模增长,2024年上半年大健康营收同比增长33.27%。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在肛肠用药领域具备品牌与渠道优势,核心品种销售保持稳健增长,营销效率改善促进盈利能力稳步提升。预计公司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6亿元、6.41亿元、7.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3%、17.3%、15.2%,对应EPS分别为1.27元、1.49元、1.71元。参考可比公司,我们给予公司2025年25X PE,每股目标价37.25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核心品种放量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行业政策变化风险。 |
3 | 华福证券 | 张俊,万喆瑞 | 维持 | 买入 | 治痔类产品为基,三季度业绩稳健增长 | 2024-11-04 |
马应龙(600993)
投资要点:
公司三季度业绩稳健增长。
2024年Q1-Q3:公司实现营收27.9亿,同比增长14%;实现归母净利润4.6亿,同比增长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5亿,同比增长25%。
2024年Q3:公司实现营收8.6亿,同比增长7%;实现归母净利润1.5亿,同比增长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亿,同比增长2%。
分板块看,2024年Q1-Q3治痔药品营收同比增长12.59%;大健康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超50%;皮肤药品销售规模过亿。
治痔类产品表现亮眼,大健康有望成为第二增长点。
公司深入挖掘老字号品牌价值,强化肛肠领域优势,实现治痔药品系列化发展。肛肠健康领域,不断丰富产品结构,卫生湿巾系列上市以来市场表现良好;
发展肛肠专科和互联网专科医疗平台,构建诊疗网络,拥有终端网点90余家,整合肛肠领域医院、医生、患者资源,形成从医到药的互动经营,构建立体化竞争屏障。
回归老字号眼科本源,以传承400多年的眼药制作技艺和持续功效改进作为发展支撑,聚焦眼部美妆、保健、治疗,大力发展眼美康,同时持
续拓展皮肤健康领域。
强化研发创新能力,丰富品种结构。
公司持续加强研发创新,24年三季度公司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Ⅲ)等3个产品获得药品注册证书,在研产品梯队合理,包括3个一类创新药,治痔类用药MYL软膏临床试验申报获得受理,便秘类用药MC-001、腹泻类用药腹泻康方均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24/25/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7.2/41.7/46.5亿元,增速为19%/12%/11%;净利润分别为6/6.8/7.8亿元,增速为35%/14%/14%,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和推广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成本上涨风险。 |
4 | 西南证券 | 杜向阳 | | | 治痔类品种稳健放量,医药商业恢复性增长 | 2024-09-03 |
马应龙(600993)
投资要点
事件:马应龙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年半年度公司实现营收19.3亿元,同比增长17.5%;实现归母净利润3.1亿元,同比增长10.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1亿元,同比增长38.3%。
治痔类品种表现亮眼,大健康重点品种加速培育。2024H1母公司营业收入10亿元(+17.5%),其中治痔产品实现营收8.8亿元(+22%),表现亮眼。大健康业务顺应国货风潮,加大重点品种培育,发力内容营销,以八宝眼霜系列为代表的眼部护理产品、卫生湿巾系列产品等代表性品种销售规模快速增长,带动大健康整体规模增长,2024H1大健康营收同比增长33.3%。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渠道库存管理成效明显。2024H1公司毛利率提升至48.4%(+4.6pp),主要系治痔类产品部分品规提价、毛利率较高的医药工业板块增速明显等所致;费用率方面,2024H1公司销售费用率为23.4%(+1.6pp),主要因营收增长及大健康业务市场策划投入增加所致;管理费用率下降至3.3%(-0.1pp),期间费用率有所改善,经营效率明显提升。截至2024H1公司应收账款2.6亿元(-37.5%),存货2.92亿元(-14.9%),渠道库存管理成效明显。
医疗服务持续优化,医药商业实现恢复性增长。医疗服务:2024H1因医疗服务供应链业务规模下降,医疗服务业务营收同比下降7.61%;医药商业:医药零售方面,公司积极应对行业政策及发展趋势变化,丰富PB(Private Brand,自有品牌商品)产品序列,带动药品零售业务整体营收增长;医药物流方面,优化供应链建设,进一步丰富品种资源;调整下游客户结构,增加供应品种数量及规模,2024H1医药商业营收同比增长17%,实现恢复性增长。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EPS分别为1.28元、1.46元和1.65元,对应PE分别为21倍、18倍和16倍。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或大幅波动风险,提价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风险。 |
5 | 华福证券 | 盛丽华,张俊,万喆瑞 | 维持 | 买入 | 24年中报点评:扣非归母净利润高速上涨,治痔类产品表现亮眼 | 2024-08-27 |
马应龙(600993)
投资要点:
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保持高速增长。
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28亿,同比增长17.52%,实现归母净利润3.12亿,同比增长10.8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09亿,同比增长38.32%。
24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3亿,同比增长20.43%,实现归母净利润1.14亿,同比增长21.8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5亿,同比增长42.99%。
24H1:治痔产品营收8.75亿,同比增长22.02%;大健康营收同比增长33.27%;医疗服务营收同比下降7.61%;医药商业营收同比增长17.01%。
医药工业:治痔类产品表现亮眼,大健康有望成为第二增长点。
肛肠细分领域以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麝香痔疮栓为核心,24年H1深化药线渠道营销变革,加强零售渠道终端动销,新设广阔渠道,深挖三四线市场潜力,终端产出增长明显。治痔产品营收同比增长22.02%。
大健康顺应国货风潮,加大重点健康品种培育,发力内容营销。23年
肛肠领域,开发上市小蓝湿厕纸、大白卫生湿巾等系列湿巾产品。眼科领域,创新开发马应龙八宝祛眼袋及祛皱抗衰2个核心功效组方,拓展马应龙八宝系列眼霜。24年H1,以八宝眼霜系列为代表的眼部护理产品、卫生湿巾系列产品等代表性品种销售规模快速增长,带动大健康整体规模增长。
服务与商业:打造马应龙肛肠全产业链的重要支点。
医疗服务:1.马应龙肛肠连锁医院覆盖武汉、北京、西安、大同等地。2.加快布局肛肠诊疗中心共建,年初至今新增签约9家肛肠诊疗中心,累华福证券计签约家数达89家。3.打造移动健康云平台“小马医疗”。医药商业:医药零售与医药批发并进。零售方面,丰富PB产品序列,PB产品规模占比稳步上升带动药品零售业务整体营收增长。物流方面,优化供应链建设,进一步丰富品种资源;调整下游客户结构,增加供应品种数量及规模,带动整体业绩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由于上半年治痔类及大健康产品增速较快,我们将24/25/26年公司营收预测由35.7/40.5/45.1亿元提高至37.2/41.7/46.5亿元,增速为19%/12%/11%;将24/25/26年净利润由5.6/6.5/7.4亿元提高至6/6.8/7.8亿元,增速为35%/14%/14%,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和推广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成本上涨风险。 |
6 | 国海证券 | 周小刚,赵宁宁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中报点评:深化渠道营销变革,带动业绩恢复增长 | 2024-08-26 |
马应龙(600993)
事件:
2024年8月23日,马应龙发布2024年中报:20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28亿元(同比+17.52%),归母净利润3.12亿元(同比+10.85%),扣非归母净利润3.09亿元(同比+38.32%)。
投资要点:
深化药品线渠道营销变革,带动业绩恢复增长。20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28亿元(同比+17.52%),归母净利润3.12亿元(同比+10.85%),扣非归母净利润3.09亿元(同比+38.32%)。2024H1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2.25亿,恢复正常水平。
2024H1药品端深化渠道营销变革,加强零售渠道终端动销,新设广阔渠道,深挖三四线市场潜力,终端产出增长明显。2024H1母公司营业收入10.01亿元,同比增长17.52%,其中治痔产品营收同比增长22.02%。
大健康业务顺应国货风潮,加大重点健康品种培育,发力内容营销,以八宝眼霜系列为代表的眼部护理产品、卫生湿巾系列产品等代表性品种销售规模快速增长,带动大健康整体规模增长,2024H1大健康营收同比增长33.27%。
医疗服务加快建设,为药品业务赋能。2024H1积极拓展诊疗网络,加快推进“全国百家重点肛肠专科共建计划”,新增签约9家肛肠
诊疗中心,累计签约家数达89家,以诊疗中心为依托,组织开展数场大型巡回义诊暨双术交流活动,为治痔类药品业务赋能。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我们将2024-2026年公司营收预测调整为36.65/42.02/48.65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调整为5.62/6.47/7.47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20/17/15倍。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马应龙麝香痔疮栓在治痔药品领域具有较强的消费者粘性,且强化渠道管控后能够进一步促进营销效率提高,看好公司治痔药品短期恢复及长期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发展不及预期;诊疗中心建设进度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治痔类产品终端动销不及预期;医药政策风险等。
|
7 | 东吴证券 | 朱国广 | 维持 | 买入 | 2024半年报点评:治痔产品稳步放量,大健康品种培育值得期待! | 2024-08-25 |
马应龙(600993)
投资要点
事件:2024年H1,公司实现营收19.28亿元(+17.52%,较上年同期增长17.52%,下同),归母净利润3.12亿元(+10.85%),扣非归母净利润3.09亿元(+38.32%);单Q2季度,公司实现营收9.73亿元(+20.43%),归母净利润1.14亿元(+21.84%),扣非归母净利润1.15亿元(+42.99%)。利润端增长亮眼。
治痔产品稳健放量,大健康业务增长亮眼。分行业来看,2024H1,医药工业实现营收10.01亿元(+17.52%),其中,医药工业板块治痔产品表现亮眼,实现营收8.75亿元(+22.02%)。大健康业务持续丰富卫生湿巾产品阵容,新增多款眼部大健康产品,依托内容营销,眼霜、湿巾等重点品类表现亮眼,2024H1收入同比增长33.27%。医药商业板块精准应对行业变化,自有品牌贡献提升,物流端优化客户结构,整体营收逆势增长,2024H1医药商业实现营收6.91亿元(+17.01%)。医疗服务领域稳步推进肛肠专科扩展,2024上半年新增9家肛肠诊疗中心,但供应链业务萎缩导致业绩有所承压。
盈利能力提升,经营质量较好。2024H1,公司毛利率提升至48.35%(+4.57pct),一方面为产品提价影响,另一方面,毛利率更高的医药工业业务增长较快;扣非后销售净利率为16.01%(+2.41pct),盈利能力有所提升。费用率方面,2024H1,公司销售费用率为23.40%(+1.63pct),公司增强营销推广协同,线上线下多渠道进行品牌打造;管理费用率下降为3.31%(-0.14pct),经营效率有所提升。此外,截至2024H1,公司应收账款为2.6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37.5%;存货2.92亿元(-14.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2.2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0.35亿元明显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5.58/6.58/7.66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为20/17/1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涨价等风险。 |
8 | 国元证券 | 马云涛 | 首次 | 买入 | 首次覆盖报告:中药肛肠老字号,立足主业谋发展 | 2024-08-11 |
马应龙(600993)
报告要点:
马应龙:中医药肛肠老字号
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993.SH)创始于公元1582年,是一家持续经营440年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公司以眼药起家,拥有八宝名方,后开发马应龙痔疮膏等一系列明星产品。公司业务布局涵盖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疗服务三大板块。公司2024一季度实现收入9.55亿元,同比增长14.70%,实现归母净利润1.98亿元,同比增长5.36%。
医药工业:痔疮膏稳健增长,大健康业务快速发展
痔疮作为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具有发病率高、难以根治等特点。随着用药人群的增加,痔疮用药市场规模也在逐年提升,2021年痔疮中成药占痔疮用药市场规模的84.30%,痔疮中药制药市场前景广阔。公司主导产品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麝香痔疮栓凭借品牌与价格优势,在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同时公司积极优化渠道,清理库存,提升营运能力。公司也积极回归眼药本源,近年来,拓展发展眼部健康产业,大力发展眼部美妆和大健康业务。公司眼药的核心产品为马应龙八宝眼膏,皮肤品类以龙珠软膏为核心,深挖潜力,盘活存量资源,继续研发相关产品。逐步构建形成了以肛肠为核心,以眼科、皮肤等为支柱的产品格局。
医药商业:批发零售稳健发展
公司医药商业包括医药零售和医药批发两大业务。医药零售实行以会员管理中心的健康家运营模式,以线下零售药房为依托,线上业务创新发展为平台。医药商业业务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持续与制药主业加强协同效应。
医疗服务: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构建肛肠诊疗大平台
医疗服务是公司立足肛肠健康核心领域、打造肛肠健康方案提供商、拓展肛肠全产业链的重要支点。线下积极发展肛肠专科连锁医院与诊疗中心,线上打马应龙健康云平台“小马医疗”,构建全链条、一体化的肛肠诊疗平台。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公司痔疮类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未来伴随公司渠道优化以及产品价格变化,营收预期迎来增长。大健康类产品近年来发展也较为迅速。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收入为33.89/36.51/39.1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36/6.02/6.95亿元,EPS为1.24/1.4/1.61元/股,对应PE为20.84/18.58/16.1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国家带量采购降价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等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