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东吴证券 | 陈淑娴,周少玟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聚焦油气领域核心技术,业绩稳健增长 | 2025-04-25 |
海油发展(600968)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25.17亿元(同比+6.51%);实现归母净利润36.56亿元(同比+18.66%)。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0.74亿元(同比+9.42%);实现归母净利润5.94亿元(同比+18.48%)。
三大主业稳步推进:1)能源技术服务:2024年,营业收入217.33亿元(同比+15%)。公司抢抓油田增储上产的有利时机,持续强化核心能力建设,着力提升油气生产领域核心技术和高端装备产品的供给能力。通过能力建设,有效挖掘市场增量,井下工具业务工作量同比+15.45%,人工举升服务工作量同比+6.27%,油田化学服务工作量同比+16.75%,装备设计制造及运维服务工作量同比+7.75%;2)能源物流服务:2024年,营业收入232.10亿元(同比+0.6%)。公司作业支持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韧性不断增强。加快推进协调服务“扩基延链”,实现五海八基地数智化服务全覆盖,综合效率提升30%以上,外输协调、智能基地、智能仓储和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协调支持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4.97%,码头装卸工作量同比增长3.08%;3)低碳环保与数字化:2024年,营业收入100.60亿元(同比+0.9%)。公司重点围绕绿色低碳、数字化、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布局,制定“六大领域、118项产品及服务”的战新产业目录,蓄能打造“新增长极”。积极开拓新材料业务市场,通过“可研+工艺包+技术使用许可+专有催化剂+专有设备”一体化、定制化推广模式,实现化工催化剂材料销量增长,功能膜材料在海上稠油热采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成功应用,水处理业务工作量同比+18.47%。“双碳”服务能力持续增强,2024年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首日完成全国首单CCER碳资产交易。
2025Q1业绩向好,继续高质量发展:1)能源技术服务:得益于核心能力建设成效以及持续开展降本增效行动,有力支持保障上游增储上产,贡献了主要利润增量;2)能源物流服务:协调服务、港口岸基、海上配餐等服务工作量和石油化工品销售量增长,抵消商品销售价格随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业务发展符合预期。3)低碳环保与数字化:新能源技术服务项目及管道涂敷工作量提升,克服市场周期波动影响,实现业绩稳健增长。
重视股东回报,高分红政策延续:2024年,公司派发现金红利约13.72亿元,分红比例约37.53%,继续保持高分红比例,注重股东回报。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三大产业&建设项目推进情况,我们调整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至42、46亿元(此前为39、43亿元),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值为50亿元。按2025年4月24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10、9、8倍。公司业务多元发展,盈利能力显著,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和油价大幅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
2 | 国信证券 | 杨林,薛聪 | 维持 | 增持 | 三大主业稳步增长,第一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8% | 2025-04-25 |
海油发展(600968)
核心观点
第一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5.5亿元,同比增长25.8%,为第一季度历史新高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0.7亿元(同比+9.4%),利润总额8.2亿元(同比+16.7%),归母净利润5.9亿元(同比+18.5%),扣非归母净利润5.5亿元(同比+25.8%),毛利率为12.9%(同比+1.0pcts),三费率为4.4%(同比持平),净利率为6.1%(同比+0.3pcts),经营活动净现金流-1.8亿元(同比+82.4%)。
受益于海上油田增储上产,公司三大主业收入稳步提升。分板块来看,公司能源技术服务产业受益于油田增储上产,渤海油田一季度油气总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公司井下工具业务、人工举升服务、油田化学服务、装备设计制造及运维服务工作量稳步提升;能源物流服务产业中的外输协调、智能基地、智能仓储和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产业重点围绕绿色低碳、数字化、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布局,蓄能打造“新增长极”。2024年公司移动式注热平台“热采一号”完工交付,LNG运输船“绿能瀛”、“绿能珠”已完工交付并投入运营,LNG运输加注船-海洋石油302建成投用,海洋油气全生命周期智能装备制造基地(一期)项目完工,增厚公司2025年一季度收入和利润。
中国海油未来产量稳定增长,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空间。2024年公司国内收入占比达到98.8%,关联方销售额363.8亿元,占比达到69.3%,其中对中国海油销售额324.2亿元,占比达到61.7%。海上是我国未来油气的主要增量,2024年中国海油国内油气净产量为493百万桶油当量,预计2025/2026年中国海油国内油气净产量为524/552百万桶油当量,增速分别为7.1%/5.3%。公司工作量/收入与中国海油油气产量正相关,油气服务工作量有望持续增长。随着海上油气田开发进入中后期,稳产增产工作量加大,公司能源技术服务收入增速高于海油产量增速,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空间。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自然灾害频发的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政策风险等。
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42.1/49.8/55.4亿元,摊薄EPS为0.41/0.49/0.54元,对应当前PE分别为9.8/8.3/7.5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
3 | 天风证券 | 张樨樨 | 维持 | 买入 | Q1业绩快速增长,积极培育深海技术装备服务能力 | 2025-04-24 |
海油发展(600968)
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0.74亿元,同比增长9.42%;归母净利润5.94亿元,同比增长18.48%;扣非净利润5.51亿元,同比增长25.84%。基本每股收益0.0584元。一季度毛利率达到12.9%、净利率6.14%(24年同期为11.88%、5.8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82%,主要系第一季度的款项回收情况比较好,相比24年同期有了明显的改善。
一季度多项自主研发产品装备实现应用
2025年3月,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公司自主研发的首套油田开发解释模型FiberInsight(光纤洞察)正式启用。该模型利用AI算法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结合光纤传感技术的高灵敏度,精准监测海上油田的生产状态。海油发展常州院薄膜型阴极电泳涂料完成60吨电泳涂装线项目在江苏省常州市投槽应用,标志着常州院自主研发的“阿沃德”电泳涂料应用于两轮电动车零部件涂料。
中国海油中长期FOB资源配套项目一期四号船下水
2025年3月13日,中国海油中长期FOB(船上交货)资源配套LNG运输船一期项目四号船在上海长兴岛沪东中华造船厂成功出坞下水。该项目共建造12艘17.4万方LNG运输船,分两期实施,每期各建造6艘。此次下水的船型具有快速性能优异、综合能耗低、舱型兼容性强、全球通用性高等显著优势。
公司着力提升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一体化技术装备服务能力
公司目前深水技术装备服务能力主要有四个方向:一是深水油气田开发技术服务,包括钻完井与水下生产系统一体化工程方案设计、8类高端专项设计、技术咨询等;二是深水专有特色工具服务,包括水下控制系统、完修井控制系统、坐落管柱系统等水下特殊装备工具服务等;三是深水人员服务,包括各类深水工程师(含研发)及顾问(专业涵盖地质、钻井、测井、测试、完井、水下等)、项目一体化管理人员服务等;四是水下产品类,包括水下采油树、水下井口等产品,公司成功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浅水水下采油树和深水水下井口。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维持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025/2026/2027年41.26/46.59/52.32亿元。对应EPS分别0.41/0.46/0.51元,PE10.03/8.88/7.91倍,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上游油气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油气副产品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安全事故及保险不足的风险;国内油气增储上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极端天气影响公司正常作业的风险 |
4 | 华鑫证券 | 张伟保,覃前 | 首次 | 买入 |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增储上产助力营收增长,多元布局驱动未来发展 | 2025-04-14 |
海油发展(600968)
事件
海油发展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2024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25.17亿元,同比+6.51%;实现归母净利润36.56亿元,同比+18.66%。其中2024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8.43亿元,同比+6.37%、环比+56.48%,实现归母净利润9.68亿元,同比+3.41%、环比-9.70%。
投资要点
营收稳步增长,国内业务降本增效助力毛利率提升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51%,主要原因为公司核心能力建设成效和增储上产深入推进,带动技术服务及产品类工作量增长。2024年公司整体业务毛利率14.62%,同比+1.15pct,总体保持稳中有升,主要原因为公司持续提质降本增效,加强核心能力建设,成本增幅低于收入增幅。
从分地区来看,2024年国内市场仍然是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占营收比重98.78%,国内业务毛利率同比+1.20pct,主要原因为公司加强成本精细化管控,提升投入产出效率,毛利率得到提升;海外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3亿元,占营收1.22%,毛利率11.38%,同比-2.65pct,主要原因为公司加大海外市场布局和市场开拓,资源投入同比增加。
费用结构整体优化,研发提质增效
期间费用方面,公司2024年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0.03/-0.21/-0.01/-0.48pct,销售费用率同比小幅提升的原因为公司业务发展,资源投入同比增加;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主要原因系公司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增加;研发费用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公司推动研发活动聚焦重大专项、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战新产业等重点方向,更注重研发质量和效益,项目数量相应减少。
形成边际油田开发技术体系,LNG加注、绿电等领域持续多元布局
公司初步搭建小构造油田、稠油油田、受限海域油田等边际油田开发技术体系,已形成边际油田开发装备整体布局,涉及自升式平台、筒基平台及新型浮式装备等多种类型,推动边际油田开发装备发展。2024年,公司签订涠洲10-3W油田自安装平台一体化服务合同,开始建造第4座自升式生产平台,顺利开发第5个边际油田。
在LNG加注领域,国内首艘江海全域全季作业LNG运输加注船-海洋石油302建成投用,加注业务由海洋拓展至长江沿线;同时,锁定第三座LNG加注船,推动公司绿色航运业务快速发展,为国内绿色能源的供应与环保事业持续做出贡献。
在光伏业务方面,承建国内首个吉瓦级集中式海上光伏项目-国华HG14海上光伏项目,投产后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4.47万吨;中海油首个兆瓦级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投产,累计发电300万千瓦时;建设东营原油处理厂零碳改造项目,实现厂前区绿电100%替代。
盈利预测
公司技术服务深入推进,多元化布局有望驱动业绩增长,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79、46.56、54.0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9.8、8.6、7.4倍,首次覆盖公司,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波动风险;产品价格下跌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新建项目不及预期等风险。 |
5 | 国信证券 | 杨林,薛聪 | 维持 | 增持 | 能源技术服务高增长,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2.9% | 2025-04-11 |
海油发展(600968)
核心观点
公司第四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13.1亿元,全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2.9%。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525.2亿元(同比+6.5%),归母净利润36.6亿元(同比+18.7%),扣非归母净利润38.0亿元(同比+32.9%),毛利率为14.6%(同比+1.2pcts),净利率为7.2%(同比+0.7pcts)。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88.4亿元(同比+6.4%),归母净利润9.7亿元(同比+3.4%),扣非归母净利润13.1亿元(同比+47.1%),毛利率为14.6%(同比+1.7pcts),净利率为5.2%(同比-0.1pcts)。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主要因为台风影响,四季度发生船舶修理支出4.3亿元,计入营业外支出所致。公司2024年度现金分红金额13.7亿元(含税),分红率达到37.53%。
公司能源技术服务产业收入增长15%,各板块毛利率均有提升。分板块来看公司能源技术服务产业营收217.3亿元,同比增长15.1%,毛利率17.6%,同比提升2.2pcts,其中井下工具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15.5%,人工举升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6.3%,油田化学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16.8%,装备设计制造及运维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7.8%;能源物流服务产业营收232.1亿元,同比增长0.6%,毛利率9.3%,同比提升0.5pcts,其中数字化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12.4%,水处理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18.5%;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产业营收100.6亿元,同比增长0.9%,毛利率19.3%,同比提升0.8pcts,其中协调支持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5.0%,码头装卸工作量同比增长3.1%。
中国海油未来产量稳定增长,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空间。2024年公司国内收入占比达到98.8%,关联方销售额363.8亿元,占比达到69.3%,其中对中国海油销售额324.2亿元,占比达到61.7%。海上是我国未来油气的主要增量,2024年中国海油国内油气净产量为493百万桶油当量,预计2025/2026年中国海油国内油气净产量为524/552百万桶油当量,增速分别为7.1%/5.3%。公司工作量/收入与中国海油油气产量正相关,油气服务工作量有望持续增长。随着海上油气田开发进入中后期,稳产增产工作量加大,公司能源技术服务收入增速高于海油产量增速,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空间。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自然灾害频发的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政策风险等。
投资建议:由于公司预计2025年仍需产生修理支出,我们下调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至42.1/49.8亿元(原值为44.2/50.0亿元),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为55.4亿元,摊薄EPS为0.41/0.49/0.54元,对应当前PE分别为8.9/7.5/6.8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
6 | 天风证券 | 张樨樨 | 维持 | 买入 | 业绩符合预期,三大主业毛利率稳步提升 | 2025-04-10 |
海油发展(600968)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
2024年营业收入525.17亿元,同比增长6.5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6.56亿元,同比增长18.66%;基本每股收益0.3597元,同比增长18.67%。Q4单季度营收188.43亿元,同比增长6.3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68亿元,同比增长3.41%。2024全年毛利率14.62%,净利率7.15%。
工作量增长带动能源技术服务收入提升,毛利率同比+2.17pct
能源技术服务板块实现营收217.33亿元,同比增+15.12%,占比41.38%。毛利率17.64%,同比+2.17pct。公司抢抓油田增储上产的有利时机,持续强化核心能力建设,着力提升油气生产领域核心技术和高端装备产品的供给能力。井下工具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15.45%,人工举升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6.27%,油田化学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16.75%,装备设计制造及运维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7.75%。
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00.60亿元,同比增长0.91%。毛利率19.31%,同比+0.82pct。能源物流服务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32.10亿元,同比增长0.60%,毛利率9.31%,同比+0.47pct。
公司业务聚焦国内,海外业务占比仅为1.2%
国内业务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为98.78%,国内毛利率同比增加1.20个百分点,主要是加强成本精细化管控,提升投入产出效率,毛利率提升。海外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人民币6.43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22%
分红率略有提升
公司2024年派发现金股利约13.72亿元,占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7.53%,比例较2023年同期有所提升(36.29%)。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给予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025/2026/2027年41.26/46.59/52.31亿元。对应EPS分别0.41/0.46/0.51元,PE9.07/8.03/7.15倍,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上游油气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油气副产品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安全事故及保险不足的风险;国内油气增储上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极端天气影响公司正常作业的风险 |
7 | 国联证券 | 许隽逸,张玮航,陈律楼 | 首次 | 增持 | 深扎海洋,多元发展 | 2024-11-11 |
海油发展(600968)
受中海油增储上产保障,业绩与分红确定性较好
中海油近年资本开支稳步提升,油气储量和产量稳定增长对海油发展业绩与分红确定性有较强支撑。中海油资本开支在2016-2023年7年CAGR按照勘探、开发、生产分别为11.6%、13.9%、22.1%,2024年资本开支总额或维持接近2023年水平。截至2023年中海油拥有油气净证实储量67.84亿桶油当量,2019-2023年储量替代率稳定在130%以上,储量寿命维持在10年左右。海油发展归母净利润在2019-2023年4年CAGR为25.7%,同期现金分红总额4年CAGR高达31.3%。
核心主业稳健发展,非核心主业稳增长作用显著
能源技术服务是海油发展立足于油气生产阶段的核心产业,对公司毛利贡献超过40%。中海油近5年油气净产量持续增长,且2024-2026年滚动产量目标仍在提升,中海油产量增长利好海油发展能源技术服务板块业绩。低碳环保与数字化是公司具有资源稀缺性产业,毛利率稳定在20%左右且有望进一步提升;能源物流是公司营收最高的产业,营收占比接近50%。两大非核心主业较多细分领域布局在油气上游业务之外,对抵御油价波动风险有积极影响。
超深水油气产量高增长,能源技术需求前景向好
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活动持续回暖,超深水油气产量表现出高增速。2023年全球在1501-3000米水深石油产量同比增幅为10.6%,天然气同比增幅为15.5%,超深水油气产量增速远高于浅水区域。随着深水勘探开发技术提升,中海油在南海海域区块持续获得油气新发现,在油气开采由浅水向深水、超深水拓展过程中,海上装备智慧运维和设施升级改造需求上升,海洋能源技术需求增长前景较好。海油发展在海上油气生产技术服务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技术优势将日益凸显。
业绩受益海洋油气高景气,给予“增持”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540.75/597.44/647.33亿元,同比分别+9.67%/+10.48%/+8.3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04/37.33/40.30亿元,同比分别+10.49%/+9.65%/+7.96%。EPS分别为0.33/0.37/0.40元。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PE为14.16倍,参考行业PE均值和公司历史PE水平,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和天然气价格波动风险;中东地缘政治动荡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
8 | 西南证券 | 邰桂龙 | 维持 | 买入 | 重点项目有序推进,24Q3归母净利润同比+33% | 2024-10-30 |
海油发展(600968)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Q1-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6.7亿元,同比增长6.6%;归母净利润26.9亿元,同比增长25.3%。2024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4亿元,同比增长10.2%;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32.6%。利润端增长显著。
提质增效不断深化,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24Q1-Q3,公司毛利率为14.6%,同比+0.8pp;净利率为8.2%,同比+1.2pp;期间费用率为5.7%,同比-0.6pp,主要系研发费用同比下降明显。2024Q3,公司毛利率为15.4%,同比+0.1pp;净利率为9.1%,同比+1.5pp;期间费用率为5.5%,同比-1.0pp。公司深入开展提质降本增效行动,加强成本精细化管控、提升投入产出效率,费用管控能力及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一体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中国海油中长期FOB资源配套LNG运输船项目共计划建造12艘17.4万方LNG运输船一期、二期项目各建造6艘。目前一期项目首制船“绿能瀛”已完工交付;一期项目二号船货物围护系统主体施工、主机动车已经完成;一期项目三号船正在进行船坞搭载、设备安装、货物围护系统施工;一期项目四号船、五号船、六号船、二期项目一号船正在进行分段加工制造。公司新增“低品位油田综合开发”和“水下生产系统”项目,“技术+装备/产品+服务”一体化竞争能力稳步提升。
上游投资保持强劲,海上油气景气度延续。2024年以来,国际油价呈现相对高位宽幅震荡,全球油气需求持续增加,油气公司加大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力度,全球上游勘探开发投资规模整体保持稳定增长。高油价驱动上游资本开支提升,油服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2024年前三季度,中海油资本开支为953.4亿元,同比增长6.6%,母公司维持强劲资本支出,为公司业绩提供有力支撑。从油气开采发展来看,油气开采结构将沿着从常规油气到非常规油气、从陆地油气到海洋油气、从浅海到深海的趋势发展。公司为国内海洋能源服务龙头,充分受益行业高景气。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8、41.0、45.0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3、11、10倍,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13.5%。受益于国内“增储上产”带来的工作量增长,公司三大业务板块有望齐头并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油气价格波动、上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
9 | 国信证券 | 杨林,薛聪 | 维持 | 增持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2.6%,看好公司长期成长 | 2024-10-29 |
海油发展(600968)
核心观点
公司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2.6%,业绩超预期。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36.7亿元(同比+6.6%),归母净利润26.9亿元(同比+25.3%),扣非归母净利润25.0亿元(同比+26.5%),毛利率为14.6%(同比+0.8pcts),三费率为3.8%(同比-0.1pcts),净利率为8.2%(同比+1.2pcts)。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20.4亿元(同比+10.2%),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32.6%),扣非归母净利润9.7亿元(同比+28.5%),毛利率为15.4%(同比+0.1pcts),三费率为3.7%(同比-0.3pcts),净利率为9.1%(同比+1.5pcts),公司单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超预期。
公司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为公司贡献业绩增量。2024年上半年公司“海洋石油115”FPSO坞修项目提前投运,LNG运输船项目(一期)全面启动,其中首制船“绿能瀛”完工交付,我国首艘通过中国船级社入级建造检验的LNG运输加注船“海洋石油302”完成首船加注。公司承揽的东海地区首个EPC光伏项目——宁波终端分布式光伏建设项目成功并网发电,为公司贡献新的业绩增量。
中国海油未来产量稳定增长,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空间。海上是我国未来油气的主要增量,2024-2026年中国海油净产量目标分别为700-720、780-800、810-830百万桶油当量,中值增速分别为5%/11%/4%,中长期净产量增速有望维持6%-7%。公司工作量/收入与中国海油油气产量正相关,油气服务工作量有望持续增长。随着海上油气田开发进入中后期,稳产增产工作量加大,公司能源技术服务收入增速高于海油产量增速,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空间。
公司受益于FPSO、FLNG的长期需求增长,以及伴生LPG等副产品产量和LNG贸易量增长。未来随着国内及海外新增油气田从近海/浅海向深海拓展,油气生产方式从平台向FPSO模式转变,FPSO及FLNG长期需求增长,公司作为业主方,受益于长期租金收入的持续增长。在能源物流服务方面,随着海洋油气产量提升,公司服务工作量持续增加,伴生LPG、凝析油等副产品贸易量趋势向上,LNG运输业务有望成为该板块业绩新增长点。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自然灾害频发的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政策风险等。
投资建议:由于公司能源技术服务板块毛利率持续提升,我们上调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至37.7/44.2/50.0亿元(原值为35.2/39.6/45.1亿元),摊薄EPS为0.37/0.44/0.49元,对应当前PE分别为12.2/10.4/9.2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
10 | 天风证券 | 张樨樨 | 维持 | 买入 | Q3业绩超预期,充分受益技术服务类工作量增长 | 2024-10-28 |
海油发展(600968)
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6.74亿元,同比增长6.59%;归母净利润26.88亿元,同比增长25.31%。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0.42亿元,同比增长10.16%;归母净利润10.72亿元,同比增长32.62%。基本每股收益为0.2645元。
前三季度海油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公司充分受益增储上产
2024年前三季度,净产量达542.1百万桶油当量,同比上升8.5%。
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海油共获得2个新发现并成功评价5个含油气构造。其中,中国海域获得新发现文昌10-3东,展现了珠江口盆地西部中深层天然气良好勘探前景;并成功评价曹妃甸23-6,储量规模持续扩大,有望成为大中型油田。
开发生产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绥中36-1╱旅大5-2油田二次调整开发项目、深海一号二期天然气开发项目和渤中19-2油田开发项目等顺利投产,其他新项目正稳步推进。
LNG运输船建造项目进展顺利,公司持续打造LNG一体化服务产业LNG运输船被称为世界船舶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中国海油中长期FOB资源配套LNG运输船项目共计划建造12艘17.4万方LNG运输船一期、二期项目各建造6艘。该型船具有综合能耗低、舱型兼容广、载货能力强、航线匹配佳四大显著亮点。截止9月底,一期项目首制船“绿能瀛”已经交付运营,累计完成1个卸货航交付12.51万方LNG,正装载15万方LNG向卸货港航行,运输船项目(二期)二号船顺利开工。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维持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024/2025/2026年36.95/41.21/45.83亿元,对应EPS分别0.36/0.41/0.45元,PE12.46/11.17/10.0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油气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油气副产品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安全事故及保险不足的风险;国内油气增储上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极端天气影响公司正常作业的风险 |
11 | 天风证券 | 张樨樨 | 维持 | 买入 | Q2业绩增长延续,能源技术服务表现优异 | 2024-08-27 |
海油发展(600968)
公司发布2024年H1业绩
公司2024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6.3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69%和20.90%。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4.25亿,归母净利润11.15亿,分别同比增长11.69%和20.65%
能源技术服务板块延续高增长
2024上半年,公司能源技术服务产业延续了2023年高速增长的势头。实现营业收入77.76亿元,同比增长20.11%。井下工具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14.47%,人工举升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24.85%,油田化学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5.54%,装备设计制造及运维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6.67%。
费用控制合理,研发费用下降明显
公司一直秉承低成本战略,通过改革、技术、创新和管控等一系列措施实现成本有效管控,拥有较为突出的成本控制能力与低成本竞争优势。2024上半年,公司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31%、0.54%、-0.05%、1.97%。同比来看,财务费用下降292.58%、销售费用增长13.95%、管理费用增长6.47%、研发费用下降13.65%。公司深入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形成“无人少人的作业现场”等43个业务场景,工厂生产效率平均提升10%。
公司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2024上半年,公司完成高栏终端回收利用产能建设配套EPC项目,海洋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国内首例千吨级α-烯烃吸附分离技术装置投产,有效降低国内高端塑料、高碳醇等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生产成本。完成核级防护材料行业难点技术攻关。公司形成了超深水钻完井设计、水下采油树集成测试及下入等关键核心技术和服务能力,系列化成果在南海“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得到全面应用
盈利预测与估值
公司充分受益增储上产,成本控制能力优异。我们上调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024/2025/2026年36.95/41.21/45.83亿元,(原预测为2024/2025/2026年35.3/38.75/43.84亿元)。对应EPS分别0.36/0.41/0.45元,PE10.37/9.30/8.3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油气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油气副产品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安全事故及保险不足的风险;国内油气增储上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极端天气影响公司正常作业的风险 |
12 | 国信证券 | 杨林,薛聪 | 维持 | 增持 | 能源技术服务产业高增长,二季度归母净利率创历史新高 | 2024-08-27 |
海油发展(600968)
核心观点
2024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9%,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11.2亿元,为单季度历史新高。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16.3亿元(同比+4.7%),归母净利润16.2亿元(同比+20.9%),扣非归母净利润15.2亿元(同比+25.2%),毛利率为14.2%(同比+1.2pcts),三费率为3.8%(同比持平),净利率为7.8%(同比+1.0pcts)。2024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24.3亿元(同比+20.7%,环比+35.0%),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20.7%,环比+122.5%),扣非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23.0%,环比+148.0%),毛利率为15.8%(同比+1.1pcts,环比+4.0pcts),三费率为3.4%(同比+0.1pcts,环比-1.1pcts),净利率为9.2%(同比+0.6pcts,环比+3.4pcts),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为历史新高。
公司抢抓油田增储上产时机,能源技术服务产业收入快速增长。2024年上半年公司能源技术服务产业实现营业收入77.8亿元,同比增长20.1%,公司着力提升油气生产领域核心技术和高端装备产品的供给能力,核心能力建设持续推进,核心产品实现系列化推广,品牌价值进一步提高。公司井下工具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14.5%,人工举升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24.9%,油田化学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5.5%,装备设计制造及运维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6.7%。
碳环保与数字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能源物流服务产业收入小幅下滑。2024年上半年公司碳环保与数字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4.8亿元,同比增长2.9%。公司重点围绕绿色低碳、数字化、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布局,安全技术、应急、技能提升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28.8%,数字化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7.4%。2024年上半年公司能源物流服务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10.7亿元,同比下降4.4%。受客户需求减少影响,商品销售量整体下降5.0%,钻完井物料和燃料销售价格同比增长1.0%,石油化工品销售价格同比下降0.3%。公司聚焦科技攻关能力,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024年上半年公司年度327项主要任务完成率51%,重点投资类工程项目累计提前445天。“海洋石油115”FPSO坞修项目提前投运,LNG运输船项目(一期)首制船“绿能瀛”完工交付,我国首艘通过中国船级社入级建造检验的LNG运输加注船“海洋石油302”完成首船加注。公司承揽的东海地区首个EPC光伏项目——宁波终端分布式光伏建设项目成功并网发电。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自然灾害频发的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政策风险等。
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2/39.6/45.1亿元,摊薄EPS为0.35/0.39/0.44元,对应当前PE分别为10.9/9.7/8.5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
13 | 西南证券 | 邰桂龙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半年报点评:重点项目有序推进,24H1业绩符合预期 | 2024-08-27 |
海油发展(600968)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6.3亿元,同比增长4.7%;归母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增长20.9%。2024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3亿元,同比增长11.7%;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20.7%。利润端增长显著。
受益于中海油增储上产,工作量持续放量增长。2024H1,能源技术服务产业营收77.8亿,同比+20.1%,其中井下工具业务工作量同比+14.5%,人工举升服务工作量同比+24.9%,油田化学服务工作量同比+5.5%,装备设计制造及运维服务工作量同比+6.7%;低碳环保与数字化服务产业营收34.8亿,同比+2.9%,其中安全技术、应急、技能提升业务工作量同比+28.8%,数字化业务工作量同比+7.4%;能源物流服务产业营收110.7亿,同比-4.4%,受客户需求减少销量下滑。
提质增效不断深化,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24H1,公司毛利率为14.1%,同比+1.2pp;净利率为7.8%,同比+1.0pp;期间费用率为5.8%,同比-0.4pp,主要系研发费用同比下降明显。2024Q2,公司毛利率为15.8%,同比+1.1pp;净利率为9.2%,同比+0.6pp;期间费用率为5.4%,同比-0.6pp。公司深入开展提质降本增效行动,加强成本精细化管控、提升投入产出效率,费用管控能力及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一体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重点项目稳步推进。2024H1,公司重点投资类工程项目累计提前445天。“海洋石油115”FPSO坞修项目提前投运,LNG运输船项目(一期)首制船“绿能瀛”完工交付,我国首艘通过中国船级社入级建造检验的LNG运输加注船“海洋石油302”完成首船加注。公司承揽的东海地区首个EPC光伏项目——宁波终端分布式光伏建设项目成功并网发电。公司新增“低品位油田综合开发”和“水下生产系统”项目,“技术+装备/产品+服务”一体化竞争能力稳步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8、41.0、45.0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0.4、9.4、8.5倍,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13.5%。受益于国内“增储上产”带来的工作量增长,公司三大业务板块有望齐头并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油气价格波动、上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等风险。 |
14 | 天风证券 | 张樨樨 | 维持 | 买入 | 跟踪报告:公司业绩为何具备稳定性与持续性? | 2024-08-23 |
海油发展(600968)
公司近年来业绩稳定提升
公司业绩的稳定和持续性源于其独特的业务优势、与油价关联度较低的业绩特点以及强大的成本管控能力。人均创收从2019年的219万提升至2023年的343万,增幅达到56.5%;人均创利的增长更为明显,从2019年的8.08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21.44万元,五年的时间接近翻了2.65倍。
海油增储上产趋势有望确定,公司处于油气开发生产阶段
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2023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为74.6%、41.98%,增储上产有望成为必然趋势。中海油作为国内油气增产的主力军,近年来在勘探开发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储量持续创新高,产量稳定增长。油气生产阶段业务的生命周期可达20-50年,是公司业务发展的核心环节。公司聚焦油气生产阶段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业务定位明确,涵盖提高油气田采收率、装备制造与运维等多个领域。
公司业绩有效抵御油价扰动,稳产任务提振远期需求
公司凭借稳定的盈利能力与全产业链的业务体系,有效抵御了油价波动等外部风险,近年来毛利率与净利率均实现显著提升。公司的ROE同样表现优异,中枢得到系统性抬升,2019-2021年平均为7.34%,2023为13.13%其独特的业务经营模式,特别是与中海油的深度绑定(2016-2023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中关联方销售额比例平均为65.2%),确保了业务量的稳定与盈利水平的持续增长。国内油田开发成本上升,稳产任务艰巨,公司领先布局多项提升采收率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实际生产。新老油气田为公司的制造与运维服务带来需求持续增长,为业绩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公司控费能力出色,技术创新推动降本增效
公司凭借出色的控费能力,通过聚焦提质增效与“三费”压降,实现了成本管理的显著优化。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三费率之和由2019年的5.62%下降到2023年的3.97%。2023年公司ROIC达到11.8%,相比2019年(7.21%)提升明显。同时技术创新成为降本增效的关键驱动力,不仅自主研发技术提升油田生产效率,还创新服务模式降低成本,数字技术的应用更推动了生产效率和交付速度的飞跃,整体提升了公司的运营效能。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维持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024/2025/2026年35.3/38.75/43.84亿元。对应EPS分别0.35/0.38/0.43元,PE10.94/9.97/8.81倍,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上游油气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油气副产品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安全事故及保险不足的
风险;国内油气增储上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极端天气影响公司正常作业的风险 |
15 | 国信证券 | 杨林,薛聪 | 首次 | 增持 | 多元化海上油服企业,受益于中海油增储上产 | 2024-07-12 |
海油发展(600968)
核心观点
公司是多元化油服企业,聚焦海上油气生产。公司是中海油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以海洋石油生产技术服务为核心,同时拓展陆上非常规油气田技术服务业务,致力于发展成为以提高油气田采收率、装备制造与运维FPSO一体化服务等为主导产业的能源技术服务公司。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493.1亿元,同比增长3.2%,归母净利润30.8亿元,同比增长27.5%,目前形成能源技术服务、能源物流服务、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三大核心业务板块,2023年营收分别为188.8、230.7、99.7亿元,营业利润分别为18.0、13.3、5.5亿元。
油气价格有望维持高位区间,能源安全推动我国海洋油气成为开发重点,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中国海油增储上产。我们预计布伦特油价有望维持在80-90美元/桶的较高区间震荡。中国能源安全结构性问题突出,2023年原油、天然气进口依存度分别为73%、41%,2019年国家能源局提出“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鼓励国内石油公司加大勘探、开发、生产力度。由于我国陆地油气资源的储量有限和开采成本提高,能源勘探开发和生产逐步由陆地向海上转移,海上油气成为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主要增量。中国海油资本开支及油气产量逐年增加,国内海上油气技术服务产业景气度持续提升。2024-2026年中国海油净产量目标分别为700-720、780-800、810-830百万桶油当量,中长期来看,中国海油净产量有望逐年快速增长,公司油气服务工作量有望持续增长。
公司聚焦能源技术服务,向多元化油服企业发展。能源技术服务方面,海上油气田开发进入中后期,稳产增产工作量加大,存量装备的增加将带动装备运维工作量的提升,FPSO生产技术服务盈利有望提升。低碳环保与数字化方面,安全环保技术服务及工业水处理等业务工作量预期提高,有序打造海上风电、光伏、CCUS、节能产品等产业服务能力。能源物流服务方面,随着海洋油气产量提升,公司贸易量趋势向上,服务工作量持续增加,LNG运输业务有望成为该板块业绩新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估值:综合绝对估值及相对估值方法,我们认为公司股票合理估值区间在5.46-6.24元之间,对应2025年PE为14-16倍,相对于公司目前股价有28.5%-46.8%溢价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2/39.6/45.1亿元,每股收益0.35/0.39/0.44元/股,对应当前PE分别为12.3/10.9/9.6倍。首次覆盖,给于“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自然灾害频发的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政策风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