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国信证券 | 黄秀杰,郑汉林,刘汉轩 | 维持 | 增持 | 新能源持续发展,“绿电+”融合模式有序推进 | 2025-04-13 |
金开新能(600821)
核心观点
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归母净利润基本持平。2024年,公司现营业收入36.12亿元(+8.55%),归母净利润8.03亿元(+0.05%),扣非归母净利润7.36亿元(+0.42%)。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主要系售电量增长影响,2024年公司发电量79.05亿千瓦时(+11.63%),售电量77.57亿千瓦时(+10.82%)。公司归母净利润增幅低于营业收入增幅的原因是:一是电价下降导致毛利率下降,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55.11%,同比减少1.88pct;二是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增加,2024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1.26亿元,同比增加72.60%。
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未来新能源项目盈利有望逐步趋稳。2024年,公司新增并网装机容量合计1073MW,其中风电257MW、光伏816MW,截至2024年,公司核准装机容量7468MW,并网容量5554MW,分别同比增长16%、24%。未来公司将持续推动新能源主业稳步发展,实现装机容量进一步增长。“136号文”发布后,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有助于新能源发电项目维持合理收益率水平,新能源发电项目盈利有望逐步趋于稳健。
“绿电+”应用场景布局推进,形成新的业绩增长动能。公司依托现有新能源发电的经营基础和规模优势,积极探索“绿电+”产业赋能新模式,布局“绿电+算力”领域,占据电算协同发展机遇;同时把握国家重大能源基地建设的发展机遇,加快煤化工、电解铝、铁合金、镁冶炼等方向探索,助力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公司深化与高载能、高附加值产业融合,打造绿电与产业协同发展新业态。目前,在“绿电+算力”领域,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金开伊吾与无问芯穹签署了人工智能算力技术服务合同,公司在新能源与智算中心一体化项目落地,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公司也积极关注“绿电+高载能行业”及“绿电+煤化工”等领域发展机遇,稳步推进相关技术路径和业务模式。
风险提示:电量下降;电价下滑;新能源项目投运不及预期;行业政策变化风险。
投资建议:由于电价下降影响,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9/9.7/10.6亿元(2025-2026年原预测值为9.4/10.5亿元),同比增长10.4%/9.9%/8.6%;EPS分别为0.44/0.49/0.53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2.6/11.5/10.6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
2 | 天风证券 | 郭丽丽,王钰舒 | 维持 | 买入 | 坚定“三条曲线”战略,装机规模持续扩张 | 2025-04-11 |
金开新能(600821)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6.12亿元,同比增长8.55%;实现归母净利润8.03亿元,同比增长0.05%。公司2024年度拟派发现金分红1.97亿元(含税),加上中期分红及回购金额,2024年累计分红金额预计为5.42亿元(含税),占归母净利的67.51%。
点评:
24年新增装机1.1GW,均布局于消纳能力强、资源优越的地区
2024年,公司新增并网装机容量总计1073兆瓦,这些项目均布局在电力消纳能力强、资源条件优越的地区。2024年,公司累计核准装机容量7468兆瓦,同比增长15.82%;并网容量达到5554兆瓦,同比增长23.97%;其中,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容量3913兆瓦,风电项目并网容量1514兆瓦,储能及生物质发电项目并网容量127兆瓦。截至2024年末,公司在建项目装机容量共计857.5兆瓦,主要分布于河北、黑龙江、新疆等地区。
电量增长带动营收提升,24年营收同比+8.55%
装机增长带动电量提升,2024年公司完成发电量79.05亿千瓦时。分电源来看,风电完成发电量35.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79%;光伏完成发电量42.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2%;其他类型完成发电量0.49亿千瓦时。电价方面,风光电价均有所下滑,或系新项目投产拉低综合电价。综合来看,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6.12亿元,同比增长8.55%。
减值扰动业绩,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微增
盈利能力方面,2024年公司新能源发电实现毛利率56.14%,同比下降0.70pct;其中风电为65.55%,同比提高1.66pct,光伏为49.62%,同比减少2.82pct。公司费用管控能力持续优化,2024年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2pct。此外,公司计提资产减值1.26亿元,信用减值0.36亿元,对业绩有所扰动。综合来看,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8.03亿元,同比增长0.05%。
投资建议:
考虑到公司新增装机、电价变动情况,下调2025-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9.1、10.6、11.8亿元(2025-2026年前值为12.9、16.7亿元),对应PE12、11、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下行的风险、电价下调的风险、下游需求低于预期、行业竞争过于激烈的风险、补贴持续拖欠的风险等 |
3 | 中国银河 | 陶贻功,梁悠南,马敏 | 维持 | 买入 | 金开新能2024年年报点评:现金分红比例提升,积极探索绿电+业务 | 2025-04-10 |
金开新能(600821)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实现营收36.12亿元,同比+8.55%,实现归母净利8.03亿元(扣非7.36亿元),同比+0.05%(扣非同比+0.42%)。24Q4单季度实现营收7.82亿元,同比+5.75%,实现归母净利0.56亿元(扣非0.32亿元),同比-13.13%(扣非同比-27.91%)。2024年,公司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含税,含中期分红),对应现金分红比例49.02%,相较2023年的43.28%提升5.74pct。以2025/4/9股价为基础,测算公司2024年现金分红对应的股息率为3.57%。
投资收益对公司业绩有正向贡献,减值、所得税、少数股东损益为拖累项。2024年,公司实现投资净收益3.01亿元,同比增长108%/1.56亿元;具体来看,2024年公司因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投资收益0.61亿元,同比增加0.61亿元,主要系被动稀释丧失对宁夏知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控制权所致;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为2.38亿元,同比增长71%/0.99亿元,预计主要系金开启昱合伙成为公司子公司,使得金开启昱合伙原联营公司英利发展成为公司的联营公司,2024年,英利发展在权益法下确认的投资收益为1.23亿元。2024年,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62亿元,同比增加121%,其中信用减值损失0.36亿元,固定资产减值损失1.20亿元,商誉减值损失0.06亿元。2024年,公司所得税费用为1.61亿元,同比增长41%/0.47亿元,主要由于部分存量项目所得税减免优惠到期;公司产生少数股东损益1.05亿元,同比增长81%/0.47亿元。
2024年风电电量、电价表现更优,毛利率同比有所提升。截至24年末,公司累计装机容量5.55GW,其中风电1.51GW、光伏3.91GW、生物质及储能0.13GW。2024年,公司新增装机107.3万千瓦,其中光伏81.6万千瓦、风电25.7万千瓦。2024年,公司实现发电量79.05亿千瓦时,较上年增长10.60%,其中风电35.60亿千瓦时,同比+11.79%;光伏42.97亿千瓦时,同比+9.72%。我们按营业收入/发电量简单测算公司的平均上网电价,2024年风电为0.424元/kWh,同比-1.5%;光伏为0.442元/kWh,同比-6.2%。综合电量和电价,2024年公司风电、光伏分别实现营收15.08、18.99亿元,同比+10.16%、+2.93%,毛利率分别为65.55%、49.62%,同比+1.66、-2.82pct。
在手新能源储备丰富,同时积极布局绿电+业务。截至24年末,公司核准项目装机容量为7.47GW,其中已并网装机5.55GW,在建项目装机0.86GW,待开发项目装机1.06GW,在手项目储备丰富,支撑未来装机容量增长。在发展新能源业务的基础上,公司积极开拓算力、化工等高耗能应用场景,发挥其与绿电产业的协同优势。算力方面,公司于2024年10月9日发布投资建设新疆昌吉州昌吉市2,000P智算中心项目及参股智算中心运营公司的公告,并于2025年2月6日公告为无问芯穹公司提供人工智能算力技术服务,考虑到未来国内算力规模的增长潜力以及政策层面建设绿色算力的导向,我们预计未来绿电+算力将大有可为。化工方面,公司公告设立全资子公司金开新疆煤制气有限公司,通过绿电制氢助力煤化工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重视投资者回报,分红、回购、增持多措并举。现金分红方面,公司23、24年分红比例在40%-50%区间内,其中24年进行中期分红,根据公司最新发布的“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公司将探索中期分红常态化,拟在符合股东大会授权范围和利润分配条件的情况下适时实施2025年中期分红。回购方面,2024年公司累计回购金额为1.48亿元(含印花税及交易费等费用),占2024年归母净利润的18.44%。增持方面,公司控股股东金开企管分别于2024年11月及2025年1月披露增持股份计划,增持总金额不低于2亿元(含本数),不超过4亿元(含本数)。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年将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9.23、11.35、13.77亿元,对应PE12.14x、9.87x、8.14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装机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风、光资源不及预期的风险;电价超预期下跌的风险等, |
4 | 国信证券 | 黄秀杰,郑汉林,刘汉轩 | 维持 | 增持 | 算力业务稳步发展,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 2025-02-17 |
金开新能(600821)
核心观点
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推进,新能源项目收益率有望维持合理水平。2025年2月9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通知》主要内容:一是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二是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纳入机制的新能源电价水平(简称机制电价)、电量规模、执行期限等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电力运行主管部门等明确,对纳入机制的电量,市场交易均价低于或高于机制电价的部分,由电网企业按规定开展差价结算,结算费用纳入当地系统运行费用,系统运行费用由工商业用户承担。此外,《通知》坚持分类施策,区分存量项目和增量项目,保持存量项目政策衔接,稳定增量项目收益预期。《通知》在推动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的同时,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对纳入机制的电量,当市场交易价格低于机制电价时给予差价补偿,高于机制电价时扣除差价,差价结算方式让新能源发电企业有合理稳定的预期,促进新能源发电行业稳健发展。
公司装机容量、发电量不断增长,目前装机以光伏为主。截至2024年9月,公司累计投产装机容量4976MW,其中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分别为1390、3459MW,装机占比分别为27.9%、69.5%;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新增装机容量496MW,其中风电、光伏分别新增装机133、363MW。发电量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发电量为61.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31%,其中风电发电量27.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11%,占公司总发电量的比例为44.8%;光伏发电量为33.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14%,占公司总发电量的比例为54.4%。
金开新能公司全资子公司金开新能伊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金开伊吾”)与无问芯穹(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无问芯穹”)于2025年1月27日签署了《人工智能算力技术服务合同》,根据合同,公司全资子公司金开伊吾将向无问芯穹公司提供智算算力及其配套带宽资源、存储资源、安全资源以及IT运维服务,分二期交付。一期合同租赁总金额为6912万元(含税),服务期限为12个月。
公司在新能源与智算中心一体化领域的首次项目落地,后续有望持续推广,逐步将算力打造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本次合同的签署标志着公司在新能源与智算中心一体化项目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本次合作是公司“算力+电力”融合发展模式的重要实践,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促进作用,预计可为公司贡献年算力租赁含税收入6912万元。同时,公司通过在新疆落地智算中心,有助于公司在新疆区域获取新能源发电指标,实现装机容量进一步增长,业绩未来有望稳健增长。
公司重视投资者利益,秉承长期现金分红的原则,形成常态化现金分红机制,2024年上半年,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拟派发现金红利1.97亿元(含税),占公司2024年上半年度归母净利润的40.38%。公司股东金开企管拟增持股份金额2-4亿元,截至2025年1月6日,金开企管累计增持公司股份3432.0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72%,累计增持金额1.96亿元。
投资建议:由于电价下降影响,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9.4/10.5亿元(原预测值为9.7/12.0/14.2亿元),同比增长5.6%/10.8%/11.9%;EPS分别为0.42/0.47/0.53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3.1/11.8/10.6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电价下调;政策变化风险;绿电消纳水平下降;新能源项目建设投运不及预期;算力业务发展不及预期。 |
5 | 中国银河 | 陶贻功,梁悠南,马敏 | 首次 | 买入 | 聚焦优质风光资源,装机成长空间广阔 | 2025-01-24 |
金开新能(600821)
公司持续聚集优质风光资源,装机扩张带动业绩提升。公司于2020 年8 月完成重大资产重组,置入“国开新能源”100%股权,置出原有百货零售资产。重组后,公司专注优质风光资源开发运营。2023年公司光伏、风电收入占比分别为55.43%、41.15%。“十四五”以来公司风光装机容量高速增长,2020-2024H1, 公司装机容量由1916MW增至4767MW(其中风电1390MW,光伏3251MW),年化增速29.76%。受益于装机规模持续扩张,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呈现快速增长,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28亿元,归母净利润8.02亿元,2021-2023三年复合增速分别达到34.76%/142.84%。
我国新能源装机增长空间大,电价下行压力有望缓解。“双碳”目标引领我国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累计装机从2019年的414GW增长至2024年11月末的1311GW(其中风电492GW、光伏818GW),占发电累计装机的比例从21%提升至41%。国际能源署预计2024-2030年新能源新增装机规模将达3097GW(其中风电539GW、光伏2558GW),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有望在2030年接近40%。同时,电价下行压力在政策与市场机制的优化下逐步缓解。2024年广西率先推出政府授权合约,将新能源电价稳定在0.38元/千瓦时,减少现货市场波动风险,为其他省份提供了可复制的政策样本。此外,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上调、碳市场扩容等措施有望推动绿电环境价值持续兑现。随着碳价上涨与电碳市场的深度联动,绿电溢价已初见成效,进一步对冲电价下行压力,为新能源发电企业的长期收益提供保障。
公司盈利能力优于同行,丰富核准装机打开成长空间。尽管受电价持续下行的影响,公司凭借消纳条件良好、具备电价优势的优质项目布局,2023年公司风电、光伏毛利率分别为63.9%、52.4%, 分别领先可比公司平均水平5pct、7.5pct。公司在津冀、长江经济带及珠三角等电力消纳优越的地区持续推进核准装机规模增长,2024H1公司累计核准装机达到6958MW,占在运装机比例为146%,打开公司装机长期增长空间。
积极布局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智能算力等,打开第二成长曲线。公司探索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零碳示范区等开发模式;挖掘绿电产业链延伸价值,探索绿电+氢能+甲醇/氨/航油等绿色产品开发模式,提高绿电附加值。在产业协同创新方面,公司依托金开供应链与金开智维,纵向拓展产业链上下游,发挥“资本+实业”优势,成为清洁能源行业资源整合型企业,并协同在新能源产业布局,挖掘产业链中优质企业开展股权类投资。在创新投资机会挖掘方面,持续关注对接产业优质资源包括钙钛矿新型电池、电池正/负极材料、智能算力设施等优质标的,以股权形式优化主业强链、补链、延链。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17、9.08、11.13亿元,对应当前PE分别为12.5x、11.3x、9.2x。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装机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上网电价下调的风险;可再生能源补贴回款风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