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开源证券 | 诸海滨 | 维持 | 买入 | 北交所信息更新:色谱光谱系列营收与盈利能力双提升,2025H1营收同比增长35% | 2025-08-16 |
海能技术(430476)
2025H1营收1.36亿元,同比+35%,归母净利润547万元
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2025H1,公司实现营收1.36亿元,同比增长34.87%;归母净利润547.15万元,2024H1为-1401.77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21.97万元,2024H1为-2341.91万元。看好公司多项科学仪器新产品达行业领先水平,国产替代工作积极进行,我们维持2025-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0.47/0.53/0.64亿元,对应EPS为0.55/0.62/0.75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为38.9/34.6/28.6倍,维持“买入”评级。
液相色谱、气相色谱产品认可度提高,毛利率提升,营收增长较快
2025H1,公司科学仪器产品中色谱光谱系列增长最快,实现营收2949.99万元,同比增长61.71%,主要源于公司重点加大对高效液相色谱仪及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的市场投入,产品的用户认可度、品牌知名度逐步提升,此外高效液相色谱仪毛利率有所提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产品毛利率同比增幅较大,且收入增速较快,拉动色谱光谱系列毛利率增加10.92个百分点,达到52.62%;其次增长较快的为样品前处理,营收2687.68万元,同比增长43.34%;有机元素分析系列营收4550.04万元,同比增长25.62%。
设2025H1,公司新增12项发明专利,与西安交大合作开发新型分析仪2025年上半年,公司及子公司新增发明专利12项。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已获得发明专利53项、实用新型专利131项、外观设计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91项,已受理在审查的发明专利申请41项。2025年3月,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签订了共建“海能技术集团-西安交通大学细胞膜色谱智能分析仪器研究院”的合作协议。本次合作开发的细胞膜色谱智能分析仪器是拥有原创性技术的新型分析仪,在创新药研发、药品质量控制、临床精准用药、环境监测等方面有较大应用前景。若产品成功产业化,将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品种,增强公司品牌竞争力,提升国内新药研发领域的研发效率和自主可控能力。
风险提示:新品研发风险、需求变弱风险、海外市场开拓风险。 |
2 | 华源证券 | 赵昊,万枭 | 维持 | 买入 | 2025H1四大系列收入增长均超20%,色谱光谱迎来收获期 | 2025-08-13 |
海能技术(430476)
投资要点:
事件:2025H1实现营收1.36亿元(yoy+35%),归母净利润547万元(yoy+139%),扣非归母净利润122万元(yoy+105%),销售费用率25.1%(yoy-9.4pcts),管理费用率19.9%(yoy-8.2pcts)。2025Q2实现营收0.81亿元(yoy+33%/qoq+45%),归母净利润599万元(同比扭亏/环比扭亏),扣非归母净利润558万元(同比扭亏/环比扭亏),销售费用率21.8%(yoy-8.8pcts),管理费用率18.1%(yoy-4.8pcts)。公司整体收入、盈利均显著提升,利润表现亮眼,Q2现金流改善,且销售、管理费用率下降明显。
色谱光谱系列释放业绩增量,四大科学仪器系列收入全面增长,毛利率稳步提升至63.6%(yoy+0.9pcts)。2025H1公司四大系列产品收入均实现20%以上增长,尤其是色谱光谱系列因重点市场投入,收入同比增速达61.71%,毛利率同比提升10.92个百分点,成为盈利核心驱动力,其中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产品毛利率同比增幅较大且收入增速较快,进一步实现盈利结构优化;样品前处理系列收入同比增长43%,得益于教育机构、化工、第三方检测等领域客户放量。同时,基本盘有机元素系列收入实现同比26%稳健高增长,毛利率同比增长1.1pcts至75.5%;通用仪器系列收入同比亦增长23%,毛利率同比增长0.6pcts。此外,国外业务营收增长22%,毛利率同比提升13.24pcts,主因高毛利产品出口占比提升及汇兑收益。
布局鸿蒙系统力争国产自主,加码大模型开发部署与产品智能化,全面拓展AI技术能力。公司在产品端布局开发基于国产“鸿蒙系统”的仪器操控系统,于2025年6月在TANK系列开启初步测试并计划年内完成软件系统上线,增强产品自主可控;聚焦AI能力,设立大模型智能运营部,正在开发基于智能问答大模型的智能知识管理、智能数据分析和智能辅助决策工具,已完成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规划且预计在下半年实施;同时持续推进产品向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如控股子公司白小白科技搭载机械臂的实验室清洗机已进驻深圳华测研究院实验室,为用户提供自动化实验室清洗服务,未来有望开拓更广阔应用。
持续扩大研发力度及产业布局,细胞膜色谱智能分析仪器聚焦创新药等新增量,打造智能化先进科学仪器制造能力。公司2025H1研发费用2747万元,研发费用率高达20.2%,聚焦高端仪器国产化,研发投入驱动长期成长。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签订了共建“海能技术集团-西安交通大学细胞膜色谱智能分析仪器研究院”的合作协议,该仪器在创新药研发、药品质量控制、临床精准用药、环境监测等方面有广阔应用前景。此外公司规划在上海市松江区投资建设“海能基石科学仪器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及相关配套,总投资额不超过2.3亿元,打造国产科学仪器的智能制造灯塔工厂。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0/0.63/0.8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9/0.74/0.93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32.5/25.8/20.4倍,公司在稳固有机元素分析、样品前处理等成熟系列产品的基础上培育色谱光谱系列产品并持续兑现业绩,不断拓展新品类且重视AI能力,推动产品智能化、自动化从而提升竞争优势;此外公司重视股东回报,针对2025年3月发起的回购计划,近期将回购价格上限由14.86元/股调整为25.00元/股。我们看好公司成长前景,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风险、产品开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
3 | 华源证券 | 赵昊,万枭 | 调高 | 买入 | 基本盘+潜力盘产品双发力,2025H1公司业绩预计大幅增长 | 2025-07-08 |
海能技术(430476)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业绩预报称,2025H1预计归母净利润约500-600万元,同比扭亏。预计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且大幅增长,主要原因系:①业绩预告期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1.36亿元,同比增长约35%,四大系列产品收入均实现增长;②公司加强精益管理,不断提升管理运营效率,整体毛利率同比稳中有升。
预计2025H1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35%,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且大幅增长。公司上半年四大系列产品收入均实现增长,2025H1预计实现收入1.36亿元。从单季度来看,2025Q2预计实现收入0.81亿元,同比/环比增长分别为33%/47%,公司上半年两个季度收入全部实现同比增长30%+,公司前期的产品和销售布局得到了较好的市场反馈,整体市场情况在逐渐恢复。从政策端来看,产业政策不断有相关文件发布,如《北京高端科学仪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等。此外,设备更新方面,高校的设备更新正在陆续进行,前期以头部院校招标较多;海关、市场监管机构下属单位预计会在下半年逐渐开始进行设备更新,预计将对公司产生积极影响。从下游应用来看,科学仪器与分析技术快速发展,在制药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特别是在创新药研发、药物分析、临床检验、病因研究、药物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等领域。制药是公司重要的产品应用领域,海能、新仪、悟空、G.A.S.、海森、白小白为用户提供可靠的仪器和方法支持,尤其是液相色谱产品正在努力推进每个标杆客户的开发。
持续投入液相色谱仪产品和渠道,身兼重担持续推进液相色谱产品的国产化进程。公司研发投入自2016年以来连续8年保持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20.85%,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18.47%,公司持续向系统复杂、技术含量更高、应用范围广、市场空间大的色谱领域拓展。目前国内百亿规模的色谱仪市场仍由进口品牌主导,部分高价值品类被国外厂商垄断。公司产品开发时即对标进口品牌的中端主流产品,瞄准的是液相色谱市场的主要需求,受益于集团公司的全产业链制造布局,形成对部分核心部件和算法等软件的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优势。此外,公司持续和相关高校进行合作,如海能技术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的细胞膜色谱智能分析仪器研究院,一起推动原创性分析仪器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为药物研发、临床精准用药、药品质量控制、环境监测等领域降本增效;再比如海能技术-浙江中医药大学液相色谱合作实验室成立等。公司持续聚焦核心业务,积极抢占市场份额。
AI技术赋能科学仪器产业链发展,机器人驱动智能实验室建设。随着现代化实验室工作日益复杂,物联网、人工智能与云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正推动传统实验室向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加速转型。公司投资控股了白小白科技(山东)有限公司,其致力于打造高品质、高可靠性的实验室清洗机产品,实验室清洗机产品市场空间大、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国内渗透率还处于较低水平,公司积极布局此赛道。产品推广进展较好,如公司搭载机械臂的实验室清洗机已进驻深圳华测研究院实验室,提供自动化实验室清洗服务。此外,其产品已通过CE认证,获准进入欧盟市场,通过签约的多家战略代理商,实现了海外市场零的突破。此类产品与样品前处理和有机元素分析系列等产品的终端用户重叠度高,可复用渠道增厚收益。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0/0.63/0.8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9/0.74/0.93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32.9/26.2/20.7倍。公司在稳固有机元素分析、样品前处理等成熟系列产品的基础上,培育市场空间大、具有增长潜力的色谱光谱系列产品,同时,积极探寻、发掘、预研新品种和新技术,2025年上半年四大产品收入均实现增长。坚持“布局一代、培育一代、成熟一代”的产品梯队布局,持续推出新产品,不断完善产品矩阵,业绩端扭亏为盈且大幅增长,我们上调到“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风险、产品开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