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东吴证券 | 朱国广,冉胜男,苏丰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Q1业绩符合预期,新院爬坡有望带来业绩改善 | 2025-04-30 |
普瑞眼科(301239)
投资要点
事件: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78亿元(-1.46%,同比,下同),归母净利润-1.02亿元(-138.02%),扣非归母净利润-0.85亿元(-143.08%);2025Q1实现营业收入7.42亿元(+9.82%),归母净利润0.27亿元(+61.18%),扣非归母净利润0.28亿元(+48.37%)。
门诊及手术量保持增长,综合眼病增速较快。2024年公司实现门诊量153.11余万人次(+1.63%),手术量超18.12万台(+3.13%)。分业务看,2024年屈光实现收入12.27亿元(-5.31%),毛利率47.02%(-4.56pp);视光收入3.86亿元(-2.60%),毛利率45.58%(-5.87pp),受宏观环境消费降级及行业竞争加剧影响,公司屈光及视光收入略有下滑;白内障收入5.76亿元(-3.04%),毛利率38.93%(-4.44pp);综合眼病收入4.70亿元(+12.81%),毛利率0.47%(-12.94pp)。
收入规模下降+新院爬坡,24年利润下滑,25年恢复增长。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分别为36.98%/-3.47%,同比变化-7.02/-13.70pp;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8.69%/14.32%/0.30%/3.18%,同比变化+2.18/+0.90/-0.11/+0.80pp,公司近几年新开医院尚处于市场培育期,刚性成本导致费用增长。2025Q1公司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分别为39.34%/3.88%,同比变化-1.20/+1.06pp;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6.52%/12.44%/0.33%/2.95%,同比变化+0.15/-2.61/-0.03/+0.27pp。
上市公司体内新开医院数量多,区域化战略布局,为中长期发展注入新动能。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在全国范围内运营35家眼科专科医院和4家门诊部。综合来看,2022-2024年,公司体内新增16家眼科医疗机构,数量占比超40%,尤其2024年新开8家医院导致利润端承压。随着新院爬坡减亏、老院恢复稳定及增长,公司业绩有望明显改善。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行业竞争及宏观环境消费压力,我们将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由2.07/3.01亿元下调至1.04/1.95亿元,预计2027年为2.52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为62/33/25X。我们预计随着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眼科医疗行业依然具备良好的发展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院爬坡或盈利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政策变化不确定性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
2 | 平安证券 | 叶寅,倪亦道,王钰畅 | 维持 | 增持 | 2024年业绩承压,2025Q1开启修复 | 2025-04-29 |
普瑞眼科(301239)
事项: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实现收入26.78亿元,同比下降1.46%,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下降138.02%,扣非归母净利润-0.85亿元,同比下降143.08%。2025年Q1,公司实现收入7.42亿元,同比9.82%,归母净利润0.27亿元,同比增长61.18%,扣非归母净利润0.28亿元,同比增长48.37%。
平安观点:
2024年屈光等消费属性项目受影响,2025年预计进一步恢复。2024年受消费环境、竞争格局以及DRG、人工晶体集采等因素影响,公司屈光项目收入12.27亿元,同比下降5.31%,白内障项目收入5.76亿元,同比下降3.04%,视光项目收入3.86亿元,同比下降2.60%。毛利率方面,2024年屈光项目毛利率47.02%,较23年同期下降4.56pp,白内障项目毛利率38.93%,较23年同期下降4.44pp,视光项目毛利率45.58%,较23年同期下降5.87pp。2025年Q1公司整体收入端增速恢复至9.82%,预计随着政策刺激消费环境向好将持续恢复。
受宏观环境等影响利润率承压,2025Q1净利率出现回升。2024年毛利率36.98%,较23年同期下降7.02pp,净利率-3.47%,较23年同期下降13.7pp。或因受人工晶体集采、竞争格局加剧、消费环境变化、DRG政策推进等影响。2025Q1毛利率39.34%,较去年同期下降1.2pp,净利率3.88%,较去年同期提升1.06pp。费用率方面,2024年销售费用率18.71%,较23年同期提升2.19pp,管理费用率14.3%,较23年同期提升0.87pp,2025Q1销售费用率16.58%,较去年同期提升0.16pp,管理费用率12.4%,较去年同期下降2.69pp。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预计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18亿元、1.97亿元、2.55亿元(原2025-2026年盈利预测为1.42亿元、2.14亿元,由于受人工晶体集采、DRG政策推进等因素影响,调整利润预期)。公司作为国内优质民营眼科医疗企业,省会扩张模式规划清晰
iFinD,平安证券研究所
短期看新建医院扭亏公司整体净利率提升,长期看全国扩张。随着公司国内省会城市进一步扩张、新开分院进入盈利周期、老龄化趋势加剧医疗服务需求提升等,业绩有望保持较快增长。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政策风险;2)医疗事故风险;3)经济修复不及预期等 |
3 | 国金证券 | 袁维 | 维持 | 增持 | 25Q1业绩亮眼,盈利能力改善显著 | 2025-04-29 |
普瑞眼科(301239)
业绩简评
2025年4月28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4年公司实现收入26.78亿元(同比-1.46%),实现归母净利润-1.02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85亿元。
同时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2亿元(同比+9.82%),归母净利润0.27亿元(同比+61.18%),扣非归母净利润0.28亿元(同比+48.37%)。
经营分析
屈光术式迭代有望驱动增长,强刚需项目稳健增长。分业务看,屈光项目2024年收入12.27亿元(同比下降5.31%),毛利率47.02%(同比下降4.56pct)。公司持续引进蔡司全飞秒精准4.0等新技术,有望进一步巩固竞争优势。白内障项目收入5.76亿元(同比下降3.04%),受人工晶体国采全面落地及DRG/DIP支付改革影响,呈现“量增价减”态势。24年白内障项目毛利率38.93%(同比下降4.44pct)。公司通过引进专家、提升服务效率吸引患者,并推广高端晶体应对集采影响。此外视光项目收入3.86亿元,同比下降2.60%;综合眼病项目收入4.70亿元,同比增长12.81%,主要系该部分业务具有较强的医疗刚需属性。
盈利能力改善显著,成本控制成效初显。25Q1公司毛利率约为39.34%,毛利率相对稳健。费用端,25Q1公司管理费用率为12.44%(同比下降2.61pct),销售费用率为16.52%,同比基本持平。整体来看,公司成本管控措施逐步显效,新院对整体利润的拖累可能有所减轻,未来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改善。
扩张步伐稳健,新院逐步产生贡献。公司坚持“全国连锁化+同城一体化”战略,聚焦中心城市并进行同城加密布局。随着新院逐渐成熟,有望为未来增长提供动力,并逐步改善盈利能力。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30/1.61/2.02亿元,同比NA/+24%/+26%。公司2025-2027年EPS分别为0.87/1.07/1.35元,对应PE分别为47/38/30倍。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医院扩张不及预期风险;医疗安全性事故纠纷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股东减持风险。 |
4 | 平安证券 | 叶寅,倪亦道,王钰畅 | 首次 | 增持 | 扩张初步完成,利润空间未来可期 | 2025-01-23 |
普瑞眼科(301239)
平安观点:
眼科诊疗需求持续增长,国家政策利好民营专科医院发展。中国眼疾患者人数规模庞大,近视人口从2016年5.4亿人迅速增加至2020年6.6亿人,全国人口近视发生率由39.2%升至47.1%,与此同时屈光手术渗透率仍处于低位,具备提升空间;视光领域,目前近视防控手段逐渐多元化,角膜塑形镜、离焦镜片、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等近视防控产品逐渐被近视患儿家长认知,预计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白内障及眼科疾病和年龄呈正相关,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剧、以及老年人健康意识增强、消费力提升预计未来需求端将持续扩容,眼科医疗服务市场空间潜力巨大。另一方面,国家政策鼓励民营医疗发展,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文件指出要发挥高水平医疗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资源薄弱地区、市县等区域延伸,持续推进分级诊疗,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需求端叠加政策利好助力民营眼科医疗服务行业发展。
公司具备异地扩张能力,远期具备业绩弹性。公司标杆医院如乌鲁木齐普瑞、昆明普瑞、兰州普瑞等盈利表现亮眼,3家医院2023年净利率分别达27.00%、15.93%以及20.19%,盈利能力位于行业前列,公司具备一定异地扩张能力。目前公司扩张初步完成,新医院及次新医院陆续进入减亏/扭亏周期,对公司整体利润率影响逐渐减弱,公司利润率提升空间大,远期具备业绩弹性。
宏观经济政策助力消费力修复,公司有望受益。公司屈光业务收入占比自2019年以来维持在45%以上,屈光项目毛利率维持在45%以上,为公司核心业务,目前屈光项目价格调整已接近尾声,公司业绩基本盘稳定;视光方面,2024H1收入占比为12.96%,相较于行业内其他公司仍有提升空间,公司近年着力布局视光门诊发展视光业务,预计视光收入占比将持续提升。屈光、视光业务受宏观经济以及消费力影响较大,近期宏观经济政策利好频出,有望刺激消费力回暖,公司核心业务有望受益。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优质民营眼科医疗企业,省会扩张模式规划清晰,短期看新建医院扭亏公司整体净利率提升,长期看全国扩张。随着公司国内省会城市进一步扩张、新开分院进入盈利周期、老龄化趋势加剧医疗服务需求提升等,业绩有望保持较快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预计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38、1.42、2.14亿元。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政策风险;2)医疗事故风险;3)经济修复不及预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