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华安证券 | 张志邦,王璐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业绩扭亏为盈,2025年海风建设高增 | 2025-05-15 |
海力风电(301155)
主要观点:
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6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611.2万元,同比扭亏为盈。25Q1实现收入4.4亿元,同比增长251.5%;实现归母净利润0.6亿元,同比减少13.3%,同比下降主要系1季度风电场投资收益影响。
公司坚持“海上+海外”战略,重点研发布局深远海市场产品
公司构建设备制造、新能源开发、施工及运维三大业务板块。主要产品为风电塔筒、桩基、导管架及升压站等,尤以海上风电设备零部件产品为主。2024年公司实现塔筒出货82套,同比-22.64%,实现桩基出货92套,同比-16.36%,实现导管架出货14套,同比+55.56%。2024年公司塔筒和桩基出货同比下降符合市场预期,主要系2024年国内海风建设受其他因素限制所致。
后续展望:2025-2026年国内海风装机或提速发展,公司有望受益行业经历2021年抢装潮后进入深度调整期,2022-2023年因用海审批、航道协调等因素制约,海上风电项目延期现象普遍,招标量与装机量呈现明显的背离。报告期随着航道、用海冲突等问题的逐步解决,沿海各省海风发展节奏提速,根据招标工期要求,有望为2025-2026年海风装机贡献重要增量。现阶段,公司主要客户多以国内市场为主,海外业务仍处于接洽阶段,有望受益于2025-2026年行业提速发展。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实现收入53.07/76.15/98.74亿元,同比+291.8%/43.5%/29.7%,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06/10.73/13.15亿元,同比+1118.9%/33.1%/22.6%,对应当下17/13/10倍市盈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风电装机不及预期风险;项目合同延期风险;基地投建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
2 | 中银证券 | 陶波,曹鸿生 | 维持 | 买入 | 25Q1业绩改善,静候国内海风装机需求释放 | 2025-05-08 |
海力风电(301155)
公司公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3.55亿元,同比-19.63%,实现归母净利润0.66亿元,同比+175.08%;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4.36亿元,同比+251.50%,实现归母净利润0.64亿元,同比-13.27%。尽管公司24年业绩受到海上风电行业进度放缓的影响有所承压,但是未来随着海风装机需求的逐步释放,公司作为领先的海上风电塔筒桩基企业将充分受益,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4年国内海风需求不足,公司业绩有所承压。2024年国内海风项目由于受到航道审批等影响,导致下游海风项目开工不足、建设进度推进较慢,公司产品生产以及销售相应减少,公司收入有所承压,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3.55亿元,同比-19.63%。净利润方面,由于海风“抢装潮”期间已完工项目结算进度顺利推进,公司账龄相对较长的应收账款逐步回款,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下降,叠加公司参股投资的海上风电场发电上网电量增加,投资收益同比上升,利润端扭亏为盈,实现归母净利润0.66亿元,同比+175.08%。盈利能力方面,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7.66%,同比-2.10pct,净利率为4.70%,同比+9.83pct。
江苏海风项目逐步开工,25Q1业绩开始改善。进入2025年,随着江苏地区海风项目逐步开工,公司海风产品进入交付周期,业绩开始逐步改善,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4.36亿元,同比+251.50%,环比+48.63%,实现归母净利润0.64亿元,同比-13.27%,环比+408.74%。盈利能力方面,2025年一季度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15.05%,同比+10.01pct,净利率为14.39%,同比-44.35pct。
海风装机需求有望加速释放,公司产能储备充足或将充分受益。国内海风行业前几年因用海审批、航道协调等因素制约,项目延期现象普遍,招标量与装机量呈现明显的背离,2024年随着航道、用海冲突等问题的逐步解决,国内沿海各省海风发展节奏提速,根据招标工期要求,有望为2025-2026年海风装机贡献重要增量。产能储备方面截至2024年公司拥有海力海上、海力装备、海恒设备、海力风能、山东东营、威海乳山、江苏启东(一期)等多个生产基地;此外,江苏滨海基地、浙江温州基地、广东湛江基地、江苏启东(二期)亦在规划建设当中,随着未来海风装机需求的释放,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估值
综合考虑海风项目的进度情况,我们调整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55.99/70.01/89.0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6.02/8.29/9.85亿元,EPS为2.77/3.81/4.53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2.7/16.4/13.8倍,尽管公司24年业绩受到海上风电行业进度放缓的影响有所承压,但是未来随着海风装机需求的逐步释放,公司作为领先的海上风电塔筒桩基企业将充分受益,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海上风电装机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产能扩张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
3 | 民生证券 | 邓永康,王一如,李孝鹏,朱碧野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国内海工龙头,向更深更远处进发 | 2025-05-05 |
海力风电(301155)
事件:4月28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55亿元、同比下降19.63%,实现归母净利润0.66亿元、同比扭亏,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58亿元、同比扭亏。公司2024年毛利率7.66%、同比-2.11pcts,净利率4.7%、同比+9.83pcts。
单季度来看,公司2024Q4实现营业收入2.94亿元、同比增长124.58%、环比下降57.99%,实现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亏损收窄、环比增长0.67%。25Q1实现营业收入4.36亿元、同比增长251.50%;实现归母净利润0.64亿元、同比下降13.27%,其中电站投资收益约1861万元(去年同期约5491万元)、减值冲回1560万元(去年同期约5849万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6亿元、同比下降64.25%。
此外,公司25Q1末存货约24.32亿元,较24年末增加3.78亿元;合同负债约7.24亿元,较24年末增加0.42亿元。
分产品收入:1)桩基:24年实现营收8.54亿元,同比下降22.67%,占营业收入比重约63%;2)风电塔筒:24年实现营收3.20亿元,同比下降18.71%,占营业收入比重约24%;3)导管架:24年实现营收1.37亿元,同比增长6.82%,占营业收入比重约10%。
海风版图不断完善,向更深更远处进发。根据公司年报,目前公司销售区域辐射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国内市场,并以“两海”战略为导向,计划依托已建成的启东吕四港(一期)基地和拟投建的海南儋州基地、广东湛江基地及启东吕四港(二期)基地,布局面向出口的重装码头,逐步拓展国际市场。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48.60/68.59/73.59亿元,增速为259%/41%/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3/10.69/12.69亿元,增速为1025%/44%/19%,对应25-27年PE为18x/12x/10x。考虑到海风行业需求预期回暖、公司量利弹性可观,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减值计提无法冲回。 |
4 | 国金证券 | 姚遥,宇文甸 | 维持 | 买入 | 业绩拐点确立,弹性释放可期 | 2025-04-29 |
海力风电(301155)
2025年4月28日公司披露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全年公司实现营收13.5亿元,同比下降19.6%;实现归母净利润0.66亿元,同比转正。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36亿元,同比增长251%;实现归母净利润0.64亿元,同比下降13.3%。
经营分析
24年国内海风需求不及预期,桩基盈利略有承压:2024年公司受国内海风整体需求不及预期影响,整体出货同比略有下降,带动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约2.1pct,其中桩基收入约8.5元,同比下降22.7%,实现毛利率4.29%,同比下降6.0pct;塔筒业务3.2亿元收入,同比下降18.7%.实现毛利率7.9%,同比提升4.38pct;导管架业务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6.8%,实现毛利率4.79%,同比提升10.28pct。
业绩拐点确立,项目交付加速业绩弹性有望逐步释放:2025年一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约为15.05%,同比提升约10pct,预计主要受益于交付规模增加,盈利弹性逐步释放。3月以来国内海风项目开工持续加速,公司前期中标的江苏国信大丰项目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交付速度有望进一步加快。截至一季度末,公司存货及合同负债规模分别为24.3、7.24亿元,均处历史较高水平,随着国内海风项目在二、三季度全面施工,公司业绩弹性有望逐步释放。产能布局完善,有望充分受益于国内海风发展:公司根据国家风电政策导向及各地风电场核准、开发情况,积极提前布局生产基地。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海力海上、海力装备、海恒设备、海力风能、山东东营、威海乳山、江苏启东等多个生产基地;并积极布局江苏滨海、浙江温州、广东湛江等多个重点区域。我们认为国内海风景气度有望持续向上,公司产能布局完善,有望充分受益。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根据公司年报、一季报及我们对行业最新的判断,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10.7、12.1亿元,对应PE为18、13、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海风装机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行业竞争加剧。 |
5 | 财信证券 | 袁玮志 | 维持 | 买入 | 扩产夯实海风基础,深海科技带来广阔空间 | 2025-03-20 |
海力风电(301155)
投资要点:
公司发布对外投资公告。2025年3月17日,公司发布对外投资公告,公司与启东市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协议书》,计划在环抱式港池西港区投资建设海上高端装备制造出口基地二期项目。项目总投资25亿元,用地、用海总面积约680亩,其中工业用地约327亩、港口物流用地约323亩、用海面积约30亩。项目主要产品包括导管架、漂浮式基础、海上平台、换流站、海洋牧场、海上重型单桩基础等海洋工程高端装备,达产后预计年产海洋工程高端装备30万吨。
进一步夯实“双海”战略基础。项目的建设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尤其是浮式基础、重型单桩、换流站等高端产品,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竞争力。此外,启东市环抱式港池西港区的地理位置优越。本次项目投资也明确了港口物流用地和用海面积规划,将便于公司满足海外客户对于海上风电项目的多样化需求,提升后续交付能力。契合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深海科技”。新华社日前发布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相较《政府工作报告(摘登)》,新增“深海科技”,体现了政府对深海开发的重视。海上风电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本身就契合“深海科技”+“新能源”的双重政策导向。我们认为,借本次“深海科技”的政策东风,公司加大资本开支,有望为公司海工装备的多样化发展,以及与海洋牧场等其他业态的融合发展抢占先机。
投资建议。2024年的巨量风电招标已经为2025年的交付大年奠定了项目基础,从前3个月的项目招标和施工情况来看,也呈现出加速交付的趋势,我们看好公司在2025年的业绩表现,并持续看好深海科技政策导向下公司海工装备的进一步发展。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12.5/60.0/75.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69/6.72/8.23亿元,EPS为0.32/3.09/3.79元,对应PE为194.51/19.86/16.22倍。给予2025年20-25倍PE,目标价格区间为61.8-77.25元,维持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海风建设不及预期,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
6 | 东吴证券 | 曾朵红,郭亚男,胡隽颖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业绩预告点评:24年出货承压,静待需求反转 | 2025-01-27 |
海力风电(301155)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327~7733万元,同比扭亏;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618~6866万元,同比扭亏。对应单24Q4归母净利润-2353~-947万元,同比减亏1.3~1.4亿,环比-270~+1136万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368~-1120万元,同比减亏1.4~1.5亿,环比-197~+1052万元。
四季度江苏尚未交付,出货处于淡季。Q4江苏2.65GW项目审批迎来拐点,但Q4尚未实现实质性开工,仅12月底发货试验桩,因此四季度出货表现不佳。出货量较弱情况下折旧摊销偏大,单吨净利表现不佳。
电站盈利偏弱,Q4新增部分资产减值。24Q4海风电站盈利约500万元+,盈利偏弱,全年电站盈利约8000万;此外,24Q4冲回信用减值准备752万元,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396万元,合计新增减值644万元,全年减值合计冲回5300万元。
25年受益海风起量,江苏项目有望贡献绝大部分业绩。24年海风装机受审批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结果不及预期;我们判断25年海风装机将进入实质性拐点,江苏、广东等标志性项目有望陆续启动开工,判断装机量约12~15GW,公司作为大丰项目单桩及塔筒的主要供应商,25年江苏项目有望贡献绝大部分业绩。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24年江苏、广东等海风行业装机不及预期,公司24年出货明显下调,且公司固定资产较重,导致单位折旧较重,影响单位盈利,我们下调24~26年归母净利润至0.7/6.9/8.8亿元(原值为6.1/8.4/9.5亿元),24年同比转正,25~26年同比+885%/+28%,对应PE为176/18/14X,公司是海上塔筒和桩基龙头,考虑海风高成长,盈利有较大上升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行业政策变动风险、行业装机不及预期。 |
7 | 华安证券 | 张志邦 | 首次 | 买入 | 国内海风管桩领先企业,2025年有望量利齐升 | 2025-01-24 |
海力风电(301155)
主要观点:
海力风电:高弹性海风标的,深耕海风塔筒/桩基/导管架
公司成立于2009年,产品线涵盖塔筒、单桩、导管架、升压站、漂浮式风机基础、过渡段及套笼等风电设备,同时,公司涉足新能源开发以及施工和运维领域,形成了三大业务板块并驱的业务形态。2023年公司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风电设备,占比高达97%,其他业务收入占比
3%;在风电设备中,桩基业务收入最高,桩基/塔筒/导管架收入占营收比重66%/23%/8%。公司以“海上+海外”的两海战略为指导理念,在海上风电领域深耕,积极主动地开拓海外市场。公司有望受益于2025年国内海风高增,实现量利齐升。
行业:2025年国内海风有望高增,塔筒/桩基环节直接受益
我们预计24/25年国内海风装机6/13-15GW,25年yoy+117%~150%。预计25年高增主要系1)24年底国内海风装机压制因素消除,原本预期24年开工的部分项目延至25年;2)25年为十四五收官之年,十四五共规划国内海风60GW,21/22/23/24E年分别装机17/5/6/6GW,合计34GW,仍有26GW项目未并网,25-26年海风需求高增趋势明确。塔筒/桩基是风电项目建设的最前方,对行业景气敏感度高。据海力风电招股书,2019年公司海上塔筒/桩基产品市占率分别为25.69%/23.03%,市场地位领先。塔筒/桩基是成本加成定价,价格与行业景气度共振。竞争优势:国内海风管桩领先企业,2025年有望量利齐升
1)产能布局:多地区小产能,总产能行业领先,且自有码头资源。公司的海风产能立足江苏、进军山东、规划出口。同时公司具备自有码头,具备订单获取优势、交付优势、成本优势,叠加增值服务创收。2)经验丰富:公司海风经验积累丰富,公司成立于2009年,基本和中国海风行业起步同期,此后公司专注于海风塔筒、桩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凭借其产品口碑、交付能力持续获得客户订单。3)业务拓宽:合资打造海上施工船、并购切入风力发电。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收入分别为17.0/62.7/91.8亿元,同比1.1%/267.7%/46.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9.0/10.1亿元,同比169.3%。1381.9%/11.8%,对应2025年PE估值14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风电装机不及预期风险;项目合同延期风险;基地投建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