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中邮证券 | 付秉正 | 维持 | 买入 | 气囊方向盘启动新增长引擎,国内外产能投放进展顺利 | 2025-08-25 |
松原安全(300893)
事件
松原安全发布2025年半年报,25H1公司实现营收11.48亿元,同比增长42.9%,实现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30.9%,扣非归母净利润1.50亿元,同比增长26.6%。
其中,第二季度实现营收6.12亿元,同比增长40.8%,归母净利润0.88亿元,同比增长41.0%,扣非归母净利润0.87亿元,同比增长43.6%。
点评
一、核心客户销量回暖带动营收增长,第二增长极塑造成型。
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扩张,主要受益于下游核心自主车企客户的销量增长,其中奇瑞汽车25H1实现销量126.0万辆,同比增长15%;吉利汽车实现销量193.2万辆,同比增长30%;上汽通用五菱实现销量76.5万辆,同比增长18%。分产品看,上半年安全带/安全气囊/方向盘分别实现营收6.76/2.99/1.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8%/72.3%/283.3%,公司第二成长极--气囊、方向盘业务进入较快增长区间。
报告期内公司新获奇瑞、吉利、上通五、北汽福田等客户共90个新产品研发项目,其中安全带/气囊/方向盘项目分别为42/30/18个新增研发项目及定点为公司未来保持快速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二、盈利能力仍具提升空间。
公司25H1毛利率为28.6%,同比-1.6pct,其中安全带、安全气囊、方向盘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3.6%、19.4%、16.3%,同比分别+0.7pct+1.2pct、+9.5pct,公司整体毛利率略有下滑主要系毛利率较低的安全气囊、方向盘业务占比提升。上半年期间费用率为12.8%,同比+1.0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4%/3.9%/6.4%/1.1%,同比-0.4pct/-0.2pct/+1.2pct/+0.5pct。
公司已建立了完备的安全带全产业链优势,核心竞争力在于成本占比较高的关键零部件的自制。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战略,气囊袋委外采购转自制生产缝纫,OPW将于25Q3实现量产,并同步推进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的自制,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有望伴随气囊全产业链优势的巩固而进一步提升。
三、国内及海外新建产能进展顺利,规模优势逐步建立。
报告期内,公司安徽巢湖一期基地各产线逐步投入使用;浙江临山基地完成智能化工厂规划,进入基建阶段;首个海外工厂马来西亚基地预计于年内第三季度达到量产状态,公司未来将进一步拓展欧洲及北美市场。汽车被动安全系统是面向大规模市场生产的重要汽车零部件,公司有望借助新建产能落地后的规模优势,继续扩大被动安全零部件的自主替代市场份额。
投资策略: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4.07/5.43/7.21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5.7/19.3/14.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核心客户销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年降压力超预期;新建产能投产进度不及预期等。 |
2 | 国信证券 | 唐旭霞,孙树林 | 维持 | 增持 | 产品放量叠加盈利提升,二季度利润同比增长41% | 2025-08-22 |
松原安全(300893)
核心观点
产品放量叠加成本优化,松原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1%。25H1松原安全实现营收11.5亿元,同比+42.9%,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30.9%,扣非净利润1.5亿元,同比+26.6%;单季度看,25Q2松原安全实现营收6.1亿元,同比+40.8%,环比+14.3%,归母净利润0.88亿元,同比+41.0%,环比+19.5%,扣非利润0.87亿元,同比+43.6%,环比+38.1%;整体来看,得益于公司被动安全系统全方位的持续放量以及降本增效、规模效应的释放,公司实现业绩的持续兑现。
二季度毛利率环比提升。25Q2松原毛利率29.2%,环比+1.3pct,同比-1.5pct,预计主要系产品结构变化影响。分业务来看,25H1松原安全带业务营收6.8亿元,同比+19.3%,方向盘业务营收1.5亿元,同比+283.3%,气囊业务营收3.0亿元,同比+120.8%;25H1安全带业务毛利率33.6%,同比持平,方向盘业务毛利率16.3%,同比+9.6pct;气囊毛利率19.4%,同比-1.4pct。展望后续:1)产品爬坡上量带来规模效应;2)随织带、气囊布、OPW规模量产,气体发生器逐步自制;3)精细化运营和降本增效战略的进一步推进,零部件智能化工厂的打造完毕,成本优势会进一步突显。
自主崛起大势所趋,被动安全国产供应商跟随中国品牌车企发展。全球乘用车被动安全市场规模预计超1000亿元,行业为寡头市场,目前全球仅有3-4家汽车安全系统核心供应商,龙头奥托立夫约占全球43%份额,松原股份约占全球1%左右份额,规模尚小。受益于自主品牌车企崛起和全球化,成本优势显著、响应服务速度快的国产零部件厂商有望跟随国产车企成长。
订单实现突破,客户种类拓展。公司安全气囊、方向盘业务于2023年下半年开始放量,受益于被动安全系统配置升级与客户结构拓展,单车价值量从200元左右,部分车型提升至500-800元,进一步向单车1000-1500元提升,向被动安全系统供应商升级。根据公告,公司持续开拓新品,推进遮阳板气囊(预计26年量产)和远端气囊开发(预计2025年下半年量产,公司安全带和方向盘业务也持续保持研发拓展。
盈利预测与估值: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优于大市”评级。考虑到公司新产品逐步上量,客户持续拓展,维持盈利预测,预测25-27年归母净利润3.9/5.2/7.0亿元,EPS为1.22/1.64/2.20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终端销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政策风险等。 |
3 | 东吴证券 | 黄细里,刘力宇 | 维持 | 买入 | 2025年半年报点评:2025Q2业绩符合预期,自主被动安全龙头持续成长 | 2025-08-21 |
松原安全(300893)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8亿元,同比增长42.87%;实现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30.85%。其中,2025Q2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2亿元,同比增长40.77%,环比增长14.30%;实现归母净利润0.88亿元,同比增长41.03%,环比增长19.52%。公司2025Q2业绩符合我们的预期。
2025Q2业绩符合预期,毛利率环比改善明显。营收端,公司2025Q2实现营业收入6.12亿元,同比增长40.77%,环比增长14.30%。主要下游客户2025Q2表现情况:奇瑞汽车批发61.38万辆,环比增长2.28%;吉利汽车批发70.54万辆,环比增长0.23%;上通五菱批发40.03万辆,环比增长13.40%;长城汽车批发31.30万辆,环比增长21.88%。毛利率方面,公司2025Q2综合毛利率29.15%,环比提升1.21个百分点,预计主要系公司收入增长带来的规模效益+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所致。期间费用方面,公司2025Q2期间费用率为11.45%,环比下降2.91个百分点,主要系公司二季度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环比分别下降1.31个百分点和1.72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方面,公司2025Q2实现归母净利润0.88亿元,环比增长19.52%;对应归母净利率14.35%,环比提升0.63个百分点。
安全带业务量价齐升,气囊+方向盘成为第二曲线。安全带方面,公司凭借技术、成本和服务响应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有望持续提升安全带产品的市场份额,实现对外资的国产替代;此外,高性能安全带的功能复杂,安全性更好,价值量更高,特别是集成主被动可逆预紧式安全带(电动安全带)的价值量更是大幅提升,公司安全带业务有望实现量价齐升。而方向盘+气囊业务则是公司的第二曲线,公司于2021年实现方向盘+气囊产品的量产,目前已经突破吉利、上通五菱、奇瑞等客户,后续有望持续为公司业绩贡献增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2亿元、5.21亿元、6.99亿元的预测,对应的EPS分别为1.24元、1.65元、2.20元,2025-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25.83倍、19.44倍、14.5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新客户及新产品开拓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盈利不及预期。 |
4 | 信达证券 | 赵启政 | | | 业绩稳健增长,新客户持续拓展 | 2025-08-20 |
松原安全(300893)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25H1实现收入11.48亿元,同比增长42.9%;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30.9%。其中Q2公司实现收入6.12亿元,同比增长40.8%,环比增长14.2%;实现归母净利润0.88亿元,同比增长41%,环比增长18.9%。
点评:
业绩高速增长,盈利能力环比改善。从收入端来看,25H1公司收入11.48亿元,同比+42.9%;Q2实现收入6.12亿元,同比+40.8%,环比+14.2%,延续高增态势。从盈利能力看,25H1公司毛利率为28.59%,同比-1.69pct,主要系毛利率相对较高的安全带产品结构占比有所下降;归母净利率为14.06%,对应归母净利润为1.61亿元,同比+30.9%。25Q2毛利率为29.15%,同比-0.8pct,环比+1.2pct;归母净利率为14.35%,同比+0.02pct,环比+0.63pct,盈利能力实现环比改善。从费用率来看,25H1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38/3.90/6.44/1.09%,分别同比-0.5/-0.2/+1.2/+0.5pct,其中研发费用同比+74.8%至0.74亿元,主要系新项目、新产品研发项目增加所致;财务费用同比+148.4%至0.12亿元,主要系投资支出贷款增加利息支出增加、可转债利息费用增加所致。
新产品快速放量,优势持续加强。公司深耕汽车被动安全领域,在安全带业务基础之上,积极拓展安全气囊、方向盘业务,构建全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分产品结构来看,25H1公司安全带产品实现收入6.8亿元,同比+19.3%,毛利率为33.6%,同比持平;安全气囊实现收入3.0亿元,同比+120.8%,毛利率为19.4%,同比-1.4pct;方向盘实现收入1.5亿元,同比+283.3%,毛利率为16.3%,同比+9.6pct。25H1公司实现了气囊布的量产,公司预计OPW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量产,同时继续推进气体发生器的自制,产品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加强。
全球战略稳步推进,客户持续突破。公司客户结构已从自主品牌逐步拓展至合资和外资品牌,25H1公司新获90个新品研发项目,客户除奇瑞、吉利等自主客户外,还包括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合资大众等合资品牌,客户结构持续突破。全球化方面,公司马来西亚基地已于25H1投产,公司预计25Q3达到量产状态,全球化进程有望进一步加快。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5.4、7.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3、1.7、2.3元,对应PE分别25.2、18.7、14.2倍。
风险因素:产能扩建进度不及预期、客户销量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涨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