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华金证券 | 黄程保 | 首次 | 买入 | 乘汽车产业变革东风,“AI+出海”双轮驱动成长新周期 | 2025-08-13 |
阿尔特(300825)
投资要点
公司是国内独立汽车设计龙头,也是具备较高稀缺性的从汽车产品定义到生产制造全链条覆盖的汽车设计企业;现将AI融入设计业务,重塑研发新范式。公司深耕整车开发设计服务20余年,以整车及整车平台全流程研发、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为载体,是行业内极少数真正具备全流程、全领域、全栈式、短周期“交钥匙”服务能力的汽车设计企业。与此同时,公司将AI能力融入设计业务,提出AI赋能汽车研发设计战略,目前已将AI大模型和数字化研发工具等新技术应用到造型、工程、仿真建模分析测试、性能开发、试验等研发业务链的多个环节,携AI开启创新加速度。迄今为止,公司整车研发设计业务覆盖A0-C级多级别车型,轿车、SUV、MPV、VAN类车等多品类车型,为80余家客户成功研发近500款车型,并已在造型、工程等方面形成海量高质量数据及完善的法规标准数据库。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推升独立第三方设计公司成长空间,公司研发设计业务有望充分受益;同时“出口+AI应用”双战略布局提速,有力推动优质客户矩阵持续扩容。目前,全球汽车市场正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围绕汽车综合性能展开的行业竞争将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旋律,车企需不断推陈出新以更好满足消费者对产品丰富度、新颖度的要求,设计需求持续景气。公司作为我国第三方独立汽车研发设计领军企业,其项目服务经验丰富,能匹配不同客户、不同汽车产业发展阶段的研发需求;如电动化方面、公司已具备提供整车软件领域全栈解决方案的能力、并开展对电动底盘系统的相关研究,而智能化方面、公司已参与多个L4级别自动驾驶车型的研发、并前瞻布局滑板底盘系统。针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公司已在全球设立七个研发中心,重点布局日本、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市场,并借助了股权投资等方式,进一步强化与客户及产业链企业之间的合作粘性;同时针对油改电业务,公司与日本YAMATO签订了将柴油轻卡车型进行电动化改装的业务订单,已于今年4月首批交付103套,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逐步推进交付工作。而针对AI大模型在汽车智能化领域渗透加速,公司积极探索将AI能力应用于汽车设计过程中,现已将AI大模型和数字化研发工具等新技术应用到造型、工程、仿真建模分析测试、性能开发、试验等研发业务链的多个环节,成功开发出效果图智能生成与渲染系统、风阻系数智能预测、零部件自动生成、智能项目助理、AI调研笔记助手等创新应用;其中,构建的AI+汽车造型设计产品“TAI”(太乙)已于2025年3月正式发布面世,目前正面向行业开展商业推广工作,预计2025年将贡献部分营业收入。
锚定汽车关键零部件业务,专注打造公司成长新增长极,并逐步扩大供应链配套范围、开始向整车生产制造领域延伸。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发动机、插电式混合动力耦合器、纯电动车减速器、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器的设计、开发、制造能力的独立汽车设计公司。1)动力系统方面,公司已具备生产电磁式DHT、电磁式离合器模块、减速器、增程器、多合一动力总成等产品的能力。其中,全球首创的电磁式DHT产品已于2024年8月与HDI签署了相关采购合同,合同金额不低于14.51亿元人民币,后续将逐步启动在手订单的量产交付工作;电磁离合器项目于2025年初正式进入量产阶段,已向某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量产交付,并收到国内某自主车企的定点通知,2025年下半年进入量产交付阶段;电驱动总成产品、减速器产品也陆续承接相关开发或制造订单;发动机及相关增程器产品已与越野车、商用车、船舶等领域的客户启动合作,开始启动设计、调试、试验等工作。2)高压电系统方面,公司与全球线束龙头矢崎中国子公司成立合资企业,围绕新能源汽车高压充配电系统及相关零部件开展业务合作;目前高压电系统零部件产品已涵盖BoostPDU、PDU、BDU等系列,其中的PDU已与客户开启业务合作。3)汽车电子方面,公司已与华为智能汽车BU达成智能车控模组合作意向,并成为其生态合作伙伴,未来有望在智能车控解决方案、赤兔智能汽车数字平台等方面达成新项目。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68亿元、19.61亿元、28.0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9%、43.3%、42.7%;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0.49亿元、1.01亿元、2.0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36.6%、108.5%、98.5%。2025-2027年预测EPS分别为0.10元、0.20元、0.40元,以2025年8月12日收盘价测算,对应PE依次为120.8X、58.0X和29.2X。在新能源汽车持续景气的大背景下,汽车市场发展有望稳中向好;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汽车研发解决方案供应商,在整车设计服务业务领域拥有丰富优质资源、且在手订单充裕,近年来又新拓核心零部件制造、整车出口等业务,新项目新定点或陆续进入量产阶段,为公司形成较大收入贡献;此外,公司还携手英伟达、华为等多家头部企业,共同探索AI在汽车、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机遇。基于对于公司中短期及长期发展预期向好的判断,我们对公司进行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变化的风险、市场竞争的风险、技术开发风险、海外订单执行的风险、研发投入产业化风险、客户经营波动导致应收账款无法回收的风险等风险。 |
2 | 开源证券 | 赵旭杨,王镇涛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4全年业绩符合预期,零部件订单放量在即 | 2025-04-28 |
阿尔特(300825)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以及2025一季度财报,业绩短期承压静待修复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1亿元,同比增长13.17%,实现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减少469.37%。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9亿元,同比增长6.51%,实现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减少40.23%。报告期内,汽车降价压力传导至上游,致使公司盈利能力承压,基于此我们小幅下调公司2025-2026年业绩预期,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0.96(-0.37)/1.45(-0.72)/2.0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19(-0.08)/0.29(-0.15)/0.41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49.0/32.5/22.9倍,基于公司汽零业务订单正逐步落地,公司业绩有望持续修复,维持“买入”评级。
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致盈利能力承压,研发投入坚定,减值计提影响当期利润
2024年国内汽车产业链降价压力向汽车研发设计环节传导,公司盈利能力承压,此外公司计提信用及资产减值准备1.04亿元,影响公司净利率,公司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为20.65%/-15.72%,同比-13.13/-19.07pct。费用端,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17%/12.40%/12.07%/1.99%,同比-2.84/-1.02/+6.91/+0.48pct,其中公司为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化支出1.17亿元,同比增长164.96%。
“技术+供应链”出海战略成果显著,AI赋能汽车设计开启商业化
报告期内,公司坚定推进国际化战略,境外收入达1.11亿元,同比增长188.89%。与日本YAMATO的油改电项目已顺利交付百余套电动系统套件;与AIM签订4.7亿元的EVM量产采购合同,实现了从设计研发、供应链配套到整车出口的产业链闭环;子公司四川阿尔特与HDI签订14.51亿元的DHT供货合同。AI赋能方面,公司基于Omniverse平台构建汽车数字化协同设计体系,开发了覆盖造型、工程、仿真、性能验证等环节的AI应用,并于2025年初正式发布AI+汽车造型设计产品“TAI”并启动商业推广。同时,公司在自动驾驶、智能化底盘平台、机器人等前瞻领域持续布局,为未来发展注入新动能。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激烈、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
3 | 开源证券 | 赵旭杨,王镇涛 | 首次 | 买入 |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海外订单放量驱动新增长,汽车设计龙头再启航 | 2025-04-03 |
阿尔特(300825)
汽车设计行业隐形冠军,零部件订单放量、财务轻装上阵,业绩拐点将至
公司是国内独立汽车设计龙头,深耕汽车设计行业二十余载,具备整车全产业链设计能力。在汽车设计主业稳步发展基础上,公司汽车零部件、整车出口等业务持续突破,并前瞻布局自动驾驶、机器人、滑板底盘等前沿领域。随零部件订单落地放量、设计主业降本增效以及计提减值风险减小,公司业绩有望在2025年拐点向上。我们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11/1.33/2.1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22/0.27/0.44元/股,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PE分别为-49.2/41.2/25.3倍,公司未来业绩弹性强,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汽车研发全产业链全覆盖,拥抱AI推动汽车设计降本增效
公司具备整车研发全流程赋能的系统化能力,顺应汽车新能源化潮流,自主研发六大物理平台,同时构建架构、软件等平台,布局汽车智能化时代,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积极拥抱AI,与英伟达、智谱华章等深度合作,探索AI时代的汽车设计,构建并引入汽车设计垂类模型,助力公司汽车设计业务及行业降本增效。汽车电动智能化带来汽车设计行业新机遇,整车开发周期缩短,全新车型与改款车型数量增多。结合多年积累的深厚客户资源,公司有望取得更多市场份额。
零部件+整车出口形成新增长点,前瞻探索布局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领域
公司“技术+供应链”出口战略成效初现,截至2024年8月海外零部件业务在手订单约68.55亿元,其中YAMATO和HDI订单在2025年将逐步开始落地,有望带动公司业绩反转向上;整车出口业务与AIM签订4.7亿元订单,标志公司实现汽车设计研发、供应链配套及整车制造、出口的产业链闭环。此外公司重点开拓东欧、中东,以及美洲、非洲和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全球化布局大力推进。公司前瞻业务探索推进,积极布局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底盘平台等领域,相关工作已取得进展,未来有望形成全新增长点。
风险提示:下游汽车市场竞争激烈;零部件业务订单落地不及预期;新订单拓展不及预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