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开源证券 | 孟鹏飞,罗悦,朱珠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5H1业绩高增,机器人核心部件产业化提速 | 2025-08-29 |
雷迪克(300652)
2025H1净利润同比高增50%,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披露2025年中报:2025H1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同比增长54.0%,归母净利润0.88亿元,同比增长50.0%,位于此前业绩预告中值(同比增长40%-59%)。业绩高增的主要驱动在于,公司在稳固AM业务基本盘的同时,加快主机OEM业务突破。此外,公司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第二曲线,推动丝杠在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落地。基于上半年亮眼表现,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5/2.02/2.46亿元(原值1.56/1.94/2.37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48.0/39.2/32.0倍,维持“买入”评级
OEM业务持续突破,前装配套驱动业绩释放
公司主机OEM业务持续放量,多个新能源车平台进入批量交付阶段,核心客户涵盖吉利、零跑、小鹏等。第二季度因爆款车型热销,公司配套销量大幅提升。结合客户需求反馈及下半年市场趋势判断,预计将有更多车型集中放量,推动公司规模进一步扩张。前装OEM业务已成为增长的重要引擎,业绩有望保持较高增长。
成立具身智能子公司,机器人核心部件产业化提速
公司通过“自研+并购”双轮驱动,通过控股誊展精密、参股北方机械等战略,完善丝杠产业链。誊展精密的滚珠丝杠与行星滚柱丝杠已进入人形机器人及灵巧手应用环节;北方机械的行星滚柱丝杠已进入市场应用阶段。海外产能同步推进,摩洛哥基地已完成选址与协议签署,为全球供应提供支撑。2025年8月26日,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浙江雷迪克精密传动有限公司”,作为具身智能业务核心平台,聚焦汽车滚珠丝杠、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用行星滚柱丝杠及灵巧手微型丝杠研发生产。目前50组丝杠产线已下单,预计2025年9月底开始陆续到位,机器人核心部件产业化提速。
风险提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不及预期、供应链导入风险。 |
2 | 开源证券 | 孟鹏飞,罗悦,朱珠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誊展精密股权收购落地,人形机器人业务加速 | 2025-06-13 |
雷迪克(300652)
公司收购誊展精密协议正式落地,机器人业务迎来加速
6月10日,公司正式发布深圳誊展精密收购协议,通过股权转让与增资相结合的方式,以1.04亿元自有资金收购51%的股权,其中1/3价款用于受让原股东持有部分股权,2/3价款用于向誊展精密进行增资。交易完成后,誊展精密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我们认为本次收购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公司在机器人业务的进程加速,同时有望依托主业二十余年的精密制造能力、客户资源和产能优势,推动丝杠业务实现产业化落地。随着公司主业迎来业绩拐点,机器人业务开辟第二增长曲线,我们维持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6/1.94/2.37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62.4/50.1/41.1倍,维持“买入”评级。
誊展精密具备台系精密制造基因,产品口碑和财务状况良好
誊展精密成立于2012年,专注于滚珠丝杆、精密直线模组滑台、精密对位平台、精密气浮平台、微型电动滑台等自动化产品。公司创始人来自中国台湾,技术团队具备台系成熟丝杠制造经验,在直线传动领域形成深厚的技术积淀,与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及目标市场高度契合。市场端,誊展精密的客户涵盖华为、苹果、蓝思、比亚迪等行业头部企业,充分验证其产品的优秀质量和良好口碑。业绩方面,2024年营收实现5397万元,毛利率为33.7%,净利率为3.0%,财务质地良好。
公司丝杠业务突破在即,双方协同效应显著
丝杠是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具备高壁垒、高价值量和技术收敛的属性,而国内厂商切入高端丝杠市场需要突破设备、工艺和原材料三大壁垒。誊展精密的微型丝杠技术可用于机器人灵巧手等核心部件,公司的轴承主业在部分设备、原材料、生产工艺和客户资源可复用至丝杠业务,加之具备自主配置精密产线能力和规模化量产的条件,为机器人丝杠业务的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奠定坚实基础。此外,本次合作协同效应显著,誊展精密可借助公司的客户资源加速滚珠丝杠等产品在新能源车电驱和线控底盘领域的拓展,双方将实现共赢。
风险提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不及预期、收购进展风险、供应链导入风险 |
3 | 开源证券 | 孟鹏飞,罗悦,朱珠 | 首次 | 买入 |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精密制造基因赋能,人形机器人丝杠新锐 | 2025-04-30 |
雷迪克(300652)
汽车轴承隐形冠军,拓展OEM主业迎拐点
公司是国内汽车轴承核心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轮毂轴承、圆锥轴承等,与SKF、小鹏等优质客户深度合作。公司从后装AM拓展至前装OEM市场,受益下游客户放量及国产替代,前装市场大幅增长,主业迎来增长拐点。凭借二十余年在汽车轴承领域积累的优势,公司通过收购丝杠企业、设立机器人子公司等方式,整合机器人产业链资源,成为人形机器人丝杠新锐。公司主业迎来增长拐点,第二曲线机器人新业务启航,我们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6/1.94/2.37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为48.6/39.1/32.1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轴承与丝杠工艺相通,汽车轴承厂切入丝杠具备先天优势
国内厂商切入高端丝杠市场需要突破设备(尤其是螺纹磨床)、工艺和原材料三大壁垒。轴承工艺覆盖锻造、热处理、车削和磨削等工艺,与丝杠工艺高度重叠,并且部分生产设备可共用,如车床、检测设备及部分磨床,减少初期资本投入及试错成本。轴承钢适用于航空航天等严苛环境,对材料的硬度、韧性、耐磨性、抗疲劳性及加工精度有着极高要求,轴承企业基于多年积累,对原材料有深入理解。此外,汽车轴承厂的客户同时需要汽车丝杠,并且兼具车规级品质、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因此切入丝杠天然具备优势。海外头部企业舍弗勒、SKF、THK,国内五洲新春、长盛轴承等,均是轴承及丝杠协同布局的典型案例。由于丝杠精度极高,轴承厂还需补齐丝杠工艺及设备短板,通过内部研发团队或外延并购方式,补充产业链所需资源,并与客户合作协同开发。在大规模量产阶段,降本能力的重要性提升,公司2024年产轴承超2500万套,并拥有萧山、钱塘、桐乡三大厂区,为机器人、OEM等新业务预留充足产能,具备大规模量产及降本条件。
整合丝杠产业链资源,战略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
公司拟收购誊展精密进军丝杠行业,通过外延并购完善机器人产业链,并成立人形机器人子公司加强资源整合。按照特斯拉Optimus单台人形机器人14根行星滚柱丝杠、30根微型丝杠,我们测算量产百万台对应丝杠市场规模230亿元。汽车单台丝杠用量为4-6根,我们测算2030年汽车丝杠市场规模460亿元。公司基于汽车轴承的积累,通过产业链整合补齐丝杠资源,布局机器人及汽车丝杠,从生产工艺到下游客户具有高度协同性,直面百亿蓝海市场。
风险提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不及预期、收购进展风险、供应链导入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