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开源证券 | 罗通,李琦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产能稳步推进,看好汽车电子业务在其他客户拓展 | 2024-11-01 |
兴瑞科技(002937)
2024Q3业绩承压,看好镶嵌注塑件在其他客户拓展,维持“买入”评级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度报告,2024Q1~Q3实现营收14.78亿元,YoY-0.60%;实现归母净利润1.92亿元,YoY+1.33%;扣非归母净利润1.89亿元,YoY+0.74%;毛利率26.96%,同比提升0.39pcts。2024Q3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74亿元,YoY-8.63%,环比-5.92%;实现归母净利润0.45亿元,YoY-39.63%,环比-40.27%;扣非归母净利润0.44元,YoY-39.98%,环比-40.53%;毛利率24.42%,同比下降-3.8pcts。公司收入下滑主要系汽车大客户宝马销量下滑所致,另外新工厂转固后折旧对公司利润也有一定影响。考虑到公司大客户宝马集团全年汽车销量承压,我们下调2024/2025/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2.7/3.4/4.0亿(前值为3.2/4.0/5.1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8.4/14.9/12.7倍。我们看好公司在汽车镶嵌注塑件的优势地位,维持“买入”评级。
宝马销量下滑拖累公司收入,人民币汇率升值及折旧影响单季度利润2024Q3单季度收入下滑主要系汽车大客户宝马销量下滑所致。2024Q3单季度宝马集团共交付汽车54.1万辆,同比-13%;分地区来看,2024Q3单季度,宝马在美洲、亚洲、欧洲交付车辆数均出现下滑,其中亚洲市场下滑最为明显。在中国市场,宝马当季共交付14.77万辆汽车,同比锐减29.8%。宝马作为公司汽车领域重要客户之一,其销量下滑对公司收入有一定影响。利润方面,2024Q3人民币升值,由于公司大部分收入以外币结算,汇率短期剧烈波动影响公司汇兑损益;另外新工厂投产转固后,折旧摊销也对公司2024Q3利润有负面影响。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能推进落地,汽车电子业务有望延续高增长
公司持续深化与全球智能终端和新能源汽车领域优质客户的战略合作关系,在智能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电装领域获得更多定点,公司国内外产能布局有序推进。公司持续加码新能源汽车业务,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公司前景可期。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新品落地不及预期。 |
2 | 东吴证券 | 马天翼,王润芝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三季报点评:收入利润短期承压,看好汽车电装业务长期成长 | 2024-10-30 |
兴瑞科技(002937)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
核心客户电车销量下滑影响单季收入,新增折旧及汇兑损失影响短期盈利能力: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4.8亿元,同比下降0.6%,实现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加1.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加0.7%。其中2024Q3单季实现营业收入4.7亿元,同比下滑8.6%,环比下滑5.9%,实现归母净利润0.45亿元,同比下滑39.6%,环比下滑40.2%,2024Q3单季毛利率为24.4%,环比下降3.06pct。收入层面:2024Q3宝马集团纯电车型全球销量下降至20.3万台,环比下滑5%,受到宝马集团中国市场销售策略调整影响,2024Q3宝马集团在中国销量同比下滑30%,核心客户电车销量下滑导致公司单季收入有所波动。利润层面:1)公司新厂房转固之后季度折旧金额提升,叠加单季收入降低,影响公司单季毛利率水平。2)2024Q3人民币升值,由于公司大部分收入以外币结算,汇率短期剧烈波动影响公司汇兑损益,对比含汇兑损益的财务费用科目,Q4相较Q3环比增加1554万元。
汽车电装业务推进新客户拓展,智能终端业务静待下游需求复苏:公司汽车嵌塑件产品技术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客户从海外老牌电池、电驱供应商松下、尼得科等拓展到国内的汇川、中车时代等,终端车企从宝马、尼桑拓展至新势力蔚来、小米等。2024年5月公司新厂房产能开始投产,公司同步规划苏州及海外工厂扩建,支撑汽车电子业务长期业绩增长。2023年受到下游客户产品技术迭代需求放缓等因素影响,公司智能终端板块业绩短期承压。2024年公司下游客户技术迭代逐步完成,目前需求稳步复苏,同时公司智能终端业务逐步向卫星发射、Wifi领域的新产品线布局,迭代效应明显;随着AI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终端面临全新行业机遇,公司紧抓行业机遇,在客户及产品研发端同步发力,智能终端业务有望迎来触底反弹、实现与行业共振向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鉴于公司下游汽车客户销量在激烈竞争环境下的不确定性,我们将对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调整为2.7/3.3/4.0亿元(前次预测值分别为3.7/5.0/6.8亿元),对应24-26年PE分别为19/16/13倍。公司是国内汽车嵌塑件领军企业,当前公司持续推进下游汽车客户拓展增强自身盈利能力,我们看好公司汽车电装业务长期成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 |
3 | 开源证券 | 罗通,李琦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新能源产能布局有序推进 | 2024-08-28 |
兴瑞科技(002937)
2024H1业绩稳步增长,汽车电子收入占比持续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公布2024年半年报,2024H1实现营收10.04亿元,YoY+3.71%;归母净利润1.48亿元,YoY+27.62%,扣非净利润1.45亿元,YoY+26.74%;毛利率28.16%,同比提升2.47pcts。公司收入及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主要系以镶嵌注塑工艺为核心的高毛利汽车电子业务收入占比提升所致。其中2024年单Q2公司实现营收5.04亿元,YoY+3.37%,环比+0.92%;归母净利润0.75亿元,YoY+17.47%,环比+3.38%;销售毛利率27.48%,同比提升2.13pcts。考虑公司智能终端收入下滑,我们下调2024/2025/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3.2/4.0/5.1亿元(前值为3.3/4.3/5.8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6.1/12.8/10.2倍,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汽车电子收入占比约6成,新能源汽车业务高速增长,智能终端收入下滑
分产品看,2024H1公司汽车电子/智能终端/消费电子业务分别实现营收5.82/2.15/0.61亿元,对应YoY分别为28.36%/-27.58%/+25.44%,对应毛利率分别为33.00%/30.87%/23.73%,同比提升+3.93/+5.01/+6.42pcts。其中,汽车电子和智能终端产品业务占比总收入近8成,分别为57.95%和21.42%。具体来看,(1)汽车电子收入提升主要系公司前期所累积的终端车型陆续放量,新能源汽车业务高速增长。(2)智能终端收入略有下滑,但公司持续开发新机种模具,积极探索业务新机会。
持续深化与优质客户合作关系,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能有序落地
公司持续深化与全球智能终端和新能源汽车领域优质客户的战略合作关系,在智能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电装领域获得更多新品定点。报告期内,公司国内外产能布局有序推进:宁波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落成并投入运营使用,苏州中兴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扩产项目启动并拟在泰国设立子公司并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公司持续加码新能源汽车业务,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公司前景可期。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海外工厂管理风险 |
4 | 国投证券 | 马良,盛晓君 | 维持 | 买入 | 汽车电子持续高增,国内外产能布局有序推进 | 2024-08-27 |
兴瑞科技(002937)
事件:
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20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4亿元,同比增长3.7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27.62%。其中24Q2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4亿元,同比增长3.37%,环比增长0.92%;归母净利润7504万元,同比增长17.47%,环比增长3.38%。公司24Q2单季度实现销售毛利率27.48%,同比提升2.13个pct。
汽车电子收入高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前期所累积的终端车型陆续放量为新能源汽车业务持续成长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以镶嵌技术为核心,依托不同结构的产品矩阵,叠加与全球头部客户所积累的快速响应、供应链及成本控制意识,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质量夯实增长。2024H1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实现收入5.82亿元,同比增长28.36%,其中新能源汽车业务占汽车电子比例达80%以上,同比增速达42%以上。公司2024H1实现汽车电子板块毛利率33.00%,同比提升3.93个pct,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有序推进国内外产能布局,在地化管理逐步成熟: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环境下,公司国内外产能布局有序推进。2022年完成东莞中兴瑞新能源汽车电子精密零组件及服务器精密结构件扩产项目后,2024H1公司宁波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落成并投入运营使用。2024年4月,苏州中兴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扩产项目启动。2024年7月4日,为落实海外汽车电子及服务器结构件业务的战略规划布局,公司公告拟在泰国设立子公司并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同期,公司越南、印尼海外工厂在成本、效率、产能交付、在地化管理等方面逐步成熟。同时,为就近服务和开拓目标客户,公司同步持续推进在德国、北美区域的市场布局。
智能终端新开模具数量高增,业务复苏可期:
2024H1,公司实现智能终端业务收入2.15亿元,同比下滑27.58%。在智能终端领域,公司2024H1新机种的模具开发数量剧增,为板块收入复苏打下坚实基础。随着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5G、WiFi6/WiFi7、物联网、AI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终端的应用场景将持续扩大。公司密切关注行业趋势,积极探索业务拓展新机会,长期成长可期。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4年-2026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15.60%、28.13%、19.29%,净利润的增速分别为15.78%、36.10%、26.93%。我们对公司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20.80元,相当于2024年20.00x的动态市盈率。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速放缓,汇率波动,公司产能扩张不及预期。
|
5 | 德邦证券 | 陈蓉芳 | 首次 | 买入 | 精密镶嵌注塑行业领军,汽车电子和智能终端二次腾飞 | 2024-07-10 |
兴瑞科技(002937)
投资要点
深耕精密制造三十载,嵌塑件开辟汽车电装新局面。公司深耕精密电子制造三十余载,聚焦新能源汽车电装系统、智能终端领域,为行业高端客户提供定制化系统解决方案。主营业务为新能源电装系统镶嵌零组件系列、汽车电子零组件、智能终端精密结构件及零组件系列、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及零组件系列。汽车电子方面,2018年与松下同步研发新能源汽车IBMU/BDU等模块镶嵌技术,实现镶嵌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上更多应用领域的产品和定点落地,成功转型新能源电车领域,进入国内外知名车企供应体系。智能终端方面,随着Wi-Fi6向Wi-Fi7技术过渡完成,去库存周期结束,智能终端业务预计重回增长。2021-2023年公司处于加速发展期,经营业绩与盈利能力同步稳健提升。营收同比增加20.32%/41.16%/13.51%,归母净利润同比-10.87%/93.03%/21.99%,汽车电子逐渐成为核心主营业务,到2023年占到营收的50.11%。2022年公司为缓解产能不足问题投资建设慈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2024年Q2投产,预计满产后能够年产180万件电池零部件,公司持续增长未来可期。
集成化、高压化、降本化趋势明显,嵌塑件打开汽车电子成长天花板。汽车电子嵌塑件主要运用于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中,其兼具金属优异的高强度、刚性、耐热性、导电性特性以及塑料良好的易成型性、绝缘性、低成本特性,是一类性能优异的金属塑料一体化产品。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是新能源车的核心部件,正在往集成化、高压化、降成本方向发展。集成化可以使新能源车更小的体积实现更大的动力总成;高压化具有提升充电效率、提升系统功率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同时各个车企纷纷降价以争夺市场份额,汽车零部件要经受车企的降价压力。在此发展格局下,嵌塑件的特点与新能源车的发展方向尤为契合。根据思瀚产业研究院测算2021-2025年国内汽车电子嵌塑件市场规模CAGR达27.6%,预计2025年国内汽车电子嵌塑件市场规模约2,158亿元,发展前景良好,量价齐升有望打开成长天花板。
全球化布局和深度绑定国内外头部客户打造稳固护城河,镶嵌注塑定制化能力获先发优势。生产布局方面,紧跟产业链转移的步伐,提前布局越南、印尼两大海外基地。随着慈溪产业基地投产,公司海内外六大生产基地的产能布局有序落地。客户方面,深度合作国际头部客户,国内市场拓展加速。公司新能源汽车领域从松下单一客户快速拓展到日立安斯泰莫、尼得科、宝马、通用等头部客户的定点,在国内逐步拓展汇川、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客户,进一步切入国内长安、理想等知名车企供应体系。智能终端领域未来将拓展北美电信等国外头部优质客户。技术方面,公司拥有同步研发以及垂直整合资源的全制程综合生产能力,自主技术国内领先,与客户同步设计做“从零到一”定制化开发。公司以精密嵌件成型技术为核心,横向拓展布局汽车热管理业务,实现从小型(连接器)到大型(BDU/PDU底座)、从零部件到模组的同步研发。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受益于其多年模具和技术工艺的积累,在国内具有一定技术壁垒,先发优势明显,有望为公司业绩增长打造稳固护城河。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为26.23/34.70/43.6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58/4.81/6.22亿元,对应7月9日PE倍数为19/14/11倍。考虑到公司汽车精密镶嵌注塑产品客户持续拓展,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集成化趋势汽车业务有望持续高增,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产能进度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
6 | 东吴证券 | 马天翼,王润芝 | 维持 | 买入 | 汽车电子进入业绩高增期,服务器第二成长曲线加速确定 | 2024-07-05 |
兴瑞科技(002937)
事件:兴瑞科技2024年7月4日公告拟在泰国设立子公司并投资建设生产基地,项目一期计划投资金额不超过1100万美元,项目主要针对落实公司的汽车电子及服务器结构件业务。
产能先行前瞻布局服务器及AI终端、有望成为公司业绩新增长极:公司逐步确立服务器及AI终端为第二成长曲线,当前已经针对服务器产品规划子公司及产能扩张。公司跟随之前智能终端及消费电子领域代工厂客户逐步切入服务器供应链体系,终端产品从PC服务器拓展至AI服务器,终端客户包括A客户、Dell等,产品能力覆盖机箱、机柜等数千元结构件产品,预计后面叠加服务器散热模组、电源结构件等产品,公司服务器单机可供产品价值量仍有提升空间。对比其他结构件厂商,公司具备更强客户端快速响应、产品开发设计及一体化生产等综合能力,当前正通过在手美系/台系等代工厂客户持续实现AI端及服务器端客户、产品能力扩张。当前已有更高ASP的服务器结构件产品针对核心客户开发中。后续伴随AI端侧产品加速放量、服务器建设加速,相关结构件产品需求释放,公司有望实现订单、产能双增长,迎来新业绩增长极。
汽车电子业务步入业绩高增期:公司是新能源汽车嵌件注塑集成工艺国内领军企业,单车可供产品价值量达2000元,客户从海外老牌的电池、电驱供应商松下、尼得科等拓展到国内的汇川、中车时代、宁德等,终端车企从宝马、尼桑拓展至新势力蔚来、小米等,截至2023年底在手订单近80亿元。2024年5月公司新厂房产能开始投产,新增10亿产能投放,支撑业绩高增。同步规划苏州及海外工厂扩建,支撑汽车电子业务长期业绩增长。
智能终端下游需求稳步复苏,公司发力AI终端蓄力长期成长:2023年受到下游客户产品技术迭代需求放缓等因素影响,公司智能终端板块业绩短期承压。2024年公司下游客户技术迭代逐步完成,目前需求稳步复苏,同时公司智能终端业务逐步向卫星发射、Wifi领域的新产品线布局,迭代效应明显;随着AI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终端面临全新行业机遇,公司紧抓行业机遇,在客户及产品研发端同步发力,智能终端业务有望迎来触底反弹、实现与行业共振向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对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3.7/5.0/6.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25/1.69/2.28元,对应24-26年PE分别为18/13/10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