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 1 | 中国银河 | 钱德胜,高峰 | 维持 | 买入 | 2025年三季报点评:Q3营收创新高,整合资源加速扩张 | 2025-10-31 |
洁美科技(002859)
事件:公司披露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5.26亿元,同比增长13.74%;归母净利润为1.76亿元,同比减少0.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71亿元,同比减少1.8%。单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64亿元,同比增长12.91%;归母净利润为0.77亿元,同比增长38.5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76亿元。
Q3营收持续创新高。Q3营收环比增长2.77%,继续创单季度营收新高。公司核心产品电子封装材料处于满产满销状态,电子级薄膜材料产能利用率也在逐步提升。Q3公司毛利率为34.17%,同/环比降低2.31pct/0.12pct。净利率为13.18%,同/环比提升2.05pct/1.88pct。
控股子公司柔震科技拟收购江西鸿美,加速产能扩张。控股子公司柔震科技拟收购江西鸿美100%股权,交易对价为0.26亿元。江西鸿美主要从事新型膜材料、电子专用材料的生产与销售等,主营产品为镀锡铜箔、PI镀铜锡、PET镀铜、PET镀钛及铝镀铜等,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新能源、6G、电子信息等行业。交易完成后,江西鸿美现有生产线经过适当改造后能够直接投入使用,实现复合集流体相关业务、资产及人员一体化整合,将有效助力柔震科技加速扩建新产能,全面完善公司产业基地新布局。
投资建议:公司以电子薄型载带为基础,加快向光电膜材料领域延伸拓展,致力于成为全球电子元器件封装制程所需耗材一站式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预计公司2025至2027年分别实现营收22/26/35亿元,同比增长21%/18%/35%,归母净利润为2.57/3.45/5.1亿元,同比增长27%/34%/48%,每股EPS为0.6/0.8/1.18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56/42/28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新增产能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 |
| 2 | 国信证券 | 胡剑,胡慧,叶子,张大为,詹浏洋,李书颖 | 维持 | 增持 | 离型膜批量导入,复合集流体大单品即将放量 | 2025-08-14 |
洁美科技(002859)
核心观点
载带业务稼动率回到高位,新产品放量带动营收高增。公司1H25实现营收9.62亿元,(YoY+14.68%),实现归母净利润0.98亿元(YoY-18.78%),扣非净利润0.95亿元(YoY-19.57%),毛利率33.40%(YoY-3.12pct)。对应2Q25公司实现营收5.48亿(YoY+15.19%,QoQ32.41%),归母净利润0.65亿元(YoY-4.69%,QoQ+92.03%),毛利率34.29%(QoQ+2.06pct)。AI创新大周期初始,电子行业整体景气度向上,MLCC等元件需求回到较高位置。此外,离型膜、CPP流延膜、复合集流体等新业务也实现了大幅增长。
纸质载带基地持续升级扩产,塑料载带半导体客户突破顺利。1H25电子封装材料收入8.08亿元,同比增长9.97%,毛利率37.85%,同比-3.35pct。下游MLCC等元件,受益AI基建拉动高端需求,叠加国补和抢出口行情,景气回暖,公司上半年载带业务稼动率回到历史较高位。产能方面,公司积极建设海外产能,菲律宾基地持续向主要客户送样验证;马来西亚扩建厂房完成,开始安装调试设备,预计Q3完成客户验证;江西对2条旧产线的技改升级项目预计年底完成;新增高精密塑料载带产线,已向半导体重点客户供货。
基于自制基膜的离型膜已进入批量导入阶段,营收同比实现大幅增长。1H25电子级膜材料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61.29%,毛利率12.03%,同比+8.86pct。尽管2Q25离型膜仍然亏损,但毛利率已显著改善,目前公司在国巨、华新科、风华、三环等客户处已稳定批量供货并完成基模自制,宇阳、微容已完成导入,三星、村田已完成验证和批量供货,海外基地开始逐步放量。广东基地离型膜一期2条线陆续投产,未来进一步新增超宽幅产线,天津基地进入车间装修预计25年底安装设备,未来助力提升韩系客户份额。此外,BOPET基膜二号线于25Q2试生产,预计下半年开始小批量供货。
复合集流体导入客户,布局PCB铜箔市场。1H25公司继续增资控股子公司柔震科技,持股比例增加至60.4%(+4.76%)。1H25公司与4家客户签订合作协议,完成11家客户供应商导入,实现3家客户批量出货,订单同比增长40%。上半年公司开启扩产,预计25年复合铝箔/铜箔分别扩产7/4条线。此外,公司着手布局载体铜箔市场,并向部分客户送样。
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58/3.39/4.29亿元(25-26年前值为3.6/6.4亿元),同比增长27.5%/31.6%/26.5%,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
| 3 | 国金证券 | 樊志远,丁彦文 | 维持 | 买入 | Q2业绩超预期,看好离型膜放量 | 2025-08-12 |
洁美科技(002859)
事件
8月11号,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25H1公司实现营收9.62亿元,同比增长14.67%;实现归母净利润0.98亿元,同比减少18.7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95亿元,同比减少19.57%。单季度25Q2实现营收5.48亿元,同比增长15.19%,环比增长32.41%;归母净利润为0.65亿元,同比减少4.69%,环比增长92.03%;扣非归母净利润0.64亿元,同比减少2.99%,环比增长101.59%。
点评
Q2业绩超预期,盈利能力环比改善。25H1公司毛利率为33.40%,同比减少3.12pct,25Q2毛利率为34.29%,同比减少0.16pct,环比增加2.07pct。分业务线来看,25H1电子封装材料实现收入8.08亿元,同比增长9.97%,毛利率37.85%,同比减少3.35pct;电子级膜材料实现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61.29%,毛利率12.03%,同比增加8.86pct。下游需求复苏带动稼动率提升,离型膜的规模化生产,优化产品结构高附加值产品的产销量增长,公司毛利率环比改善。费用端,25H1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46%/10.09%/8.00%,新产品研发试制量加大,加大研发投入,公司进一步优化产业基地布局,完善产业链一体化各个环节,推动智能制造及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中高端离型膜产品顺利拓展核心客户,看好离型膜放量。MLCC用途离型膜产品已在国巨、华新科、风华高科、三环集团等主要客户端稳定批量供货且基本完成了自制基膜的产品切换,并在宇阳科技、微容电子等知名国内客户端完成了导入工作;顺利完成了韩日系大客户(三星、村田)的验证和批量供货,其中韩系客户海外基地通过了对公司产品的认证测试,目前正在逐步放量中。研发方面,公司持续开展多型号、多应用领域的离型膜研发和试制,改进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高端MLCC用离型膜也取得了突破,目前已实现客户端薄层、高容产品的稳定应用。偏光片用离型膜已向主要偏光片生产企业稳定批量供货,与多家客户签订了产品供应战略协议。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0、4.10、5.51亿元,同比+38.43%/+46.43%/+34.52%,公司现价对应PE估值为28、19、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基膜投产、离型膜进展不达预期、载带增长低于预期,汇率波动风险。 |
| 4 | 中国银河 | 高峰,钱德胜 | 维持 | 买入 | 2025年半年报点评:Q2营收创新高,离型膜业务加速成长 | 2025-08-12 |
洁美科技(002859)
事件: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9.62亿元,同比增长14.67%;归母净利润为0.98亿元,同比减少18.7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95亿元,同比减少19.57%。
Q2营收创新高,盈利能力环比提升。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产销量,高端客户的份额稳步提升,2025Q2公司实现营收5.48亿元,创单季度营收新高;归母净利润为0.65亿元,同比减少4.69%,环比增长92.03%。Q2公司毛利率为34.29%,净利率为11.30%,分别环比提升2.06pct和3.56pct,单季度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电子封装材料营收稳健增长,产能持续提升。2025H1公司电子封装材料实现营收8.08亿元,同比增长9.97%。公司的菲律宾生产基地持续向主要客户送样测试及批量供货;马来西亚生产基地扩建项目新厂房已经建设完成,预计三季度开始试生产并完成客户验证。江西生产基地技改升级项目按计划推进,两条电子专用原纸生产线预计年底进入试生产调试,逐步量产后将替代原有两条旧产线。塑料载带业务发展势头较好,已向半导体领域重点客户持续供货,未来将新增一批高精密塑料袋在生产线。
电子级薄膜材料收入高增,打破国外企业对高端MLCC用离型膜的垄断。2025H1公司电子级薄膜材料营收1.16亿元,同比增长61.29%。离型膜业务,公司顺利完成韩日系大客户的验证和批量供货,韩系客户海外基地通过对公司产品的认证测试,目前正在逐步放量中。对于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的高端MLCC用离型膜也取得了突破,目前已实现客户端薄层、高容产品的稳定应用。产能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广东生产基地一期项目两条生产线陆续投产;同时,由于华南地区客户需求增加,公司将新增超宽幅离型膜生产线,天津生产基地预计2025年年底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光学级BOPET膜业务,二号生产线已于2025年二季度开始试产,预计2025年下半年可实现小批量供货。复合集流体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对柔震科技的收购整合,柔震科技订单数量同比增长超过40%,同时结合客户需求开启扩产项目,未来增长可期。
投资建议:公司以电子薄型载带为基础,加快向光电膜材料领域延伸拓展,致力于成为全球电子元器件封装制程所需耗材一站式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预计公司2025至2027年分别实现营收22/26/35亿元,同比增长21%/18%/35%,归母净利润为2.78/3.35/4.94亿元,同比增长37%/20%/48%,每股EPS为0.64/0.78/1.15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41/34/23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新增产能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