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 1 | 招银国际 | Alex Ng,Hanqing Li | 维持 | 买入 | Stronger outlook in Apple upgrade cycle andLeoni/ODM synergies; Lift TP to RMB75.55 | 2025-11-05 |
立讯精密(002475)
We raise TP to RMB75.55 (25% upside) to reflect our more positive view oniPhone 17/ foldable cycle, stronger synergy from Leoni/ODM integration, and AIserver component pipeline (connectivity/thermal/power). We raise FY25-27EEPS by 0-19% to reflect FY25 guidance, enhanced synergy and better margin.We expect Luxshare to deliver 27% earnings CAGR over 2025-27E, driven by9%/54%/47% FY25-27E revenue CAGR from consumer electronics/automotive/communication segments. Trading at 25x/20x FY25/26E P/E after recentpullback, valuation is attractive in our view. Upcoming catalysts include iPhone17 shipment, auto client wins, and AI server component ramp-up.
Beneficiary of Apple multi-product upgrade cycle. With a full coverageof Apple’s products (iPhone/Watch/AirPods/Mac/VisionPro), we believeLuxshare is well-positioned to benefit from strong execution and marketshare gains from Apple’s new product cycle in iPhone 17/foldable/20thanniversary edition and smart home/AI glasses during 2026-27E
Synergies from consolidation of Leoni and Wingtech's ODM. Mgmt.highlighted that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has exceeded expectations: 1)original targets for Leoni (e.g. NP breakeven in 2025, GPM to reach corp.avg.) will be achieved at least one year earlier, and 2) vertical integrationwith Wingtech ODM will enhance competitiveness and boost exposure tonon-Apple biz, particularly in PC segment targeting doubled sales over nextthree years.
Strong AI server product pipeline. We believe Luxshare is makingprogress with design wins and share gains with core AI server products(high-speed connectivity/power/thermal). In particular, mgmt. remainsconfident that CPC will become mainstream connectivity solution in nearterm, and AC/DC products have achieved breakthrough with corecustomers.
Upbeat FY25E guidance on iPhone 17 and better GPM. Luxshare guidedFY25E NP growth of 24-29% YoY, mainly driven by new iPhone models andbetter profitability from Leoni and Wingtech assets. 3Q25 GPM at 12.8%(+1.1ppt YoY/0.8ppt QoQ) was a positive surprise, thanks to higher-marginauto/communications segments and strong execution of new acquisitions.
Multiple growth engines to drive re-rating; Raise TP to RMB75.55 Webelieve revenue mix shift to higher-growth, high-margin AI/auto segmentsalong with stronger Apple upgrade cycle will boost re-rating. We raise ourTP to RMB75.55, based on 10-year hist. avg. 25x FY26E P/E (vs prior 21x)for Apple cycle strength and strong execution of Leoni/ODM integrations. |
| 2 | 东莞证券 | 罗炜斌,陈伟光 | 维持 | 买入 | 2025三季报点评:指引全年业绩稳健增长,AI有望打开空间 | 2025-11-03 |
立讯精密(002475)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209.15亿元,同比增长24.69%,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5.18和95.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92%和17.55%。单季度来看,公司Q3营业收入为964.11亿元,环比增长53.73%,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74和39.43亿元,环比分别增长35.36%和23.59%。
点评:
公司指引全年业绩稳步增长。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209.15亿元,同比增长24.69%,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5.18和95.4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92%和17.55%。公司报告期内基本完成对莱尼相关资产、闻泰ODM/OEM资产收购,通过垂直整合、资源共享、智能制造赋能与运营体系优化等举措,助力其实现经营面的改善;同时,公司持续深耕消费电子、通信与数据中心、汽车三大业务板块,通过“内生外延”策略驱动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为12.15%,同比提升0.43个百分点,净利率为5.76%,同比提升0.24个百分点。展望全年,以中值计算,公司指引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8.52和143.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08%和22.51%。
三大业务协同发展,AI有望打开空间。消费电子业务方面,大客户新产品销售数据火热,FY25Q4业绩说明会指引下一季度iPhone收入同比双位数增长,明年大客户亦有望迎来创新大年,产品销售有望进一步向好,公司作为零部件、模组到系统组装环节的核心供应商有望深度受益。另外公司积极切入前沿产品领域,如AR/VR、消费级3D打印、机器人等,持续与客户加深合作,有望逐步贡献增量。通信业务方面,公司凭借高速互联技术、光电技术和热管理领域的垂直整合能力,成功卡位行业技术升级的关键节点,相关产品在海内外云服务商及设备制造商中获得商务合作的重要突破,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汽车业务方面,公司依托“零件-
模块-系统”三级研发制造能力,从整车线束、连接器基础出发,成功进军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动力系统及智能底盘等核心零部件领域,通过与海内外知名主机厂的深度合作,以及与莱尼集团的深度融合和资源共享,汽车业务客户结构持续优化,产品订单稳步攀升,有望开启第二成长曲线。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6年EPS分别为2.32和2.89元,对应PE分别为27和22倍。
风险提示:全球贸易摩擦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技术推进不及预期;原材料涨幅超预期等。 |
| 3 | 浦银国际证券 | 沈岱,黄佳琦 | 维持 | 买入 | 消费电子稳健成长,数据中心和汽车加速成长 | 2025-11-03 |
立讯精密(002475)
我们略微上调立讯精密2025年、2026年盈利预测,上调目标价至人民币74.3元,潜在升幅18%,重申“买入”评级。
重申立讯精密的“买入”评级:立讯精密公告指引2025年归母净利润中位数将同比增长26%,增长稳健且强劲。展望2026年,数据中心的业务机会有望迎来较大成长,而端侧AI则有望在明年下半年有显著机会。配合汽车板块莱尼协同进度超预期以及消费电子的ODM进一步整合,立讯明年的基本面成长确定性较高。
预计2025年业务稳健成长,2026年多板块强劲增长:在今年三季度,立讯精密实现营收人民币964亿元,同比增长31%,环比增长54%。除了业务自然增长外,莱尼和ODM业务并表也贡献增量。三季度毛利率为12.8%,同比增长1.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8个百分点。毛利率增长要来自于汽车和数据中心业务高质量增长以及外延并购莱尼改善超预期。公司三季度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为50.26亿元和48.74亿元,均取得同比环比强劲增长。立讯今年四季度业绩预告净利润中位数将达53.34亿元,同比增长24%,环比增长9%。2025年归母净利润中位数指引将同比增长26%,优于我们预期。展望2026年,消费电子、汽车、数据中心三个业务仍将有强大的增长动能。其中,AI算力以及端侧AI等产品将看到更为显著的增长。根据近期业绩、指引及展望,我们略微上调立讯2025年、2026年的盈利预测。
估值:我们采用分部加总法对立讯精密进行估值。我们分别给予立讯精密2025年消费电子、电脑、汽车、通讯和工业及其他业务29x、15x、38x、45x和25x的目标市盈率。我们得到人民币74.3元的目标价,对应2025年目标市盈率为31.7x,潜在升幅18%。
投资风险:宏观经济及政策波动。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需求增长较为乏力。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乏力。行业竞争再次加剧,玩家利润率承压。AI服务器等通讯业务增长弱于预期。公司多元化业务投入较大,拖累业绩表现。收购业务整合与协同表现弱于预期。 |
| 4 | 华安证券 | 陈耀波,刘志来 | 维持 | 买入 | 内生外延,多维并举 | 2025-11-02 |
立讯精密(002475)
主要观点:
事件
2025年10月31日,立讯精密公告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及2025年年度业绩预告。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09.15亿元,同比增长24.69%;实现归母净利润115.18亿元,同比增长26.9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95.42亿元,同比增长17.55%。公司预计2025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65.2-171.9亿元,同比增长23.6%-28.6%,扣非归母净利润138.4-148.1亿元,同比增长18.36-26.64%。
内生外延,多维并举
公司3Q25实现营业收入964.11亿元,同比增长31.03%,环比增长53.73%,归母净利润48.74亿元,同比增长32.49%,环比增长35.36%,扣非归母净利润39.43亿元,同比增长24.85%,环比增长23.59%。公司已基本完成对莱尼相关资产、闻泰ODM/OEM资产收购,并通过垂直整合、资源共享、智能制造赋能与运营体系优化等举措,助力其实现经营面的改善;同时,公司持续深耕消费电子、通信与数据中心、汽车三大业务板块,通过“内生外延”策略驱动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分业务板块来看:
消费电子领域正处于AI终端智能化转型期,海内外大模型技术日渐成熟,带动AI手机、AI笔记本、AR/VR设备等智能终端实现爆发式成长,对高精度、小型化、多功能集成精密零组件需求激增,在此背景下,公司凭借声、光、电、散热、射频、结构件等技术积累及垂直一体化优势,成为极少数能提供完整AI终端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通信与数据中心业务板块,受益于全球生成式AI应用爆发增长,AI服务器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速扩张期,市场对高速光电互联、热管理以及电源解决方案的需求极为旺盛,公司凭借高速互联技术、光电技术和热管理领域的垂直整合能力,成功卡位行业技术升级的关键节点,相关产品在海内外云服务商及设备制造商中获得商务合作的重要突破,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助力该业务板块成为公司增长的强劲引擎。汽车业务板块,汽车产业“新四化”持续深化,智能座舱与高阶自动驾驶渗透率快速提升、单车价值量显著增长。公司依托“零件-模块-系统”三级研发制造能力,从整车线束、连接器基础出发,成功进军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动力系统及智能底盘等核心零部件领域;通过与海内外知名主机厂的深度合作,以及与莱尼集团的深度融合和资源共享,公司汽车业务客户结构持续优化,产品订单稳步攀升,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强劲动能,展现出巨大的成长潜力。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70、213、249亿元,对应EPS为2.34、2.94、3.43元/股,对应2025年10月31日收盘价PE为27.0、21.6、18.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超预期;费用端控制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影响超预期。 |
| 5 | 群益证券 | 朱吉翔 | | 增持 | iPhone销售乐观,AI业务打开成长空间 | 2025-09-23 |
立讯精密(002475)
结论与建议:
iPhone17销售情况火热,京东、天猫平台预约数量破纪录,苹果官网多款机型售罄,发货日期延至10月,整体销售情况较iPhone16系列发售情况大相径庭。公司深度参与iPhone等产品的研发制造,2H25业绩有望超预期增长。同时,在AI算力领域,公司依托自身连接器领域优势,持续布局铜互连、CPC(共封装连接器--线缆直连芯片及IO,具备损耗小,成本低的优势)、光模块、HDI等算力相关产品的制造研发,积极拓展英伟达、Meta等海外科技厂商,有望在苹果业务之外成为公司业绩成长新的动力来源。公司目前股价对应2027年PE14倍,估值较低,给予“买进”评级。
AI相关业务打开成长空间:公司近年来持续拓展新业务,依托自身连接器的优势,布局多个新业务产品。完成224G电连接的全链条垂直整合,在光博会上展示了包括CPC(共封装连接器)、CPO(光电共封)、HVDC(高密电源)等多个产品在内的一站式AI集群的零组件方案。同时,公司积极拓展英伟达、Meta等海外科技厂商,有望接替苹果业务后成为公司业绩成长新的动力来源。
1H25业绩稳定成长,iPhone销量乐观: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245亿元,YOY增长20.2%:实现净利润66.4亿元,YOY增长23.1%.EPS0.92元。其中,第2季度单季公司现营收627亿元,YOY增长22.5%实现净利润36亿元,YOY增长23.1%1。H25公司综合毛利率11.6%,基本与上同期持平。公司业绩符合预期。公告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约109亿元-113亿元,YOY增长20%-25%,相应的3Q25净利润42亿元-47亿元Y0Y增长15%-28%,业绩增速维持较快势头。由于iPhone17销售情况火热,京东、天猫平台预约数量破纪录,苹果官网多款机型售罄,发货日期延至10月,预计iPhone订单及出货量均有上修的可能,有利于公司2H25营收及利润的加速增长。
盈利预测:综合判断。预计2025-27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67亿元、211亿元和2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26%和31%,EPS分别2.31元、2。91元和3.8元。目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24倍、19倍和14倍,估值较低,给予“买进”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电子需求恢复不及预期,AI相关产品验证缓慢。 |
| 6 | 中原证券 | 邹臣 | 维持 | 买入 | 中报点评:AI推动通信业务需求旺盛,汽车业务高速成长 | 2025-09-04 |
立讯精密(002475)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第三季度业绩预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245.03亿元,同比+20.18%;归母净利润66.44亿元,同比+23.13%;扣非归母净利润55.99亿元,同比+12.90%。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度实现营收627.15亿元,同比+22.51%,环比+1.50%;归母净利润36.01亿元,同比+23.09%,环比+18.30%;扣非归母净利润31.90亿元,同比+14.90%,环比+32.40%。公司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2.46–46.99亿元,同比增长15.41%–27.74%;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35.96–42.99亿元,同比增长13.86%–36.15%。
投资要点:
三大业务板块均衡发展,推动公司业绩持续稳健增长。2025年上半年,AI正从云端算力向边缘侧、端侧设备渗透,公司消费电子、通信与数据中心、汽车三大业务板块均衡健康发展,并不断加大在AI智能终端、电高速互联产品以及汽车智能电子电器等前沿领域的研发投入与市场渗透,推动公司业绩持续稳健增长。公司25H1毛利率为11.61%,同比下降0.1%;25Q2毛利率为12.04%,同比下降0.65%,环比提升0.86%;公司25H1净利率为5.86%,同比提升0.3%;25Q2净利率为6.25%,同比提升0.02%,环比提升0.78%。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包括前沿科技投入及产品迭代投入,25H1研发投入为45.94亿元,同比增长8.86%。
端侧AI驱动终端进入创新周期,公司消费电子业务稳健增长。AIPC、AI手机、AI眼镜、AI耳机等终端产品的加速普及,消费电子行业迎来新一轮创新周期。公司消费电子业务为全球品牌客户提供从零部件、模组到系统解决方案的一站式产品落地服务,25H1公司消费性电子业务实现营收977.99亿元,同比增长14.32%,公司消费电子业务稳健增长,不仅成功导入多个新产品项目,更在多个前沿产品领域,如AR/VR、消费级3D打印、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持续与客户加深合作。
AI推动通信及数据中心业务需求旺盛,公司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公司通信及数据中心业务包括铜缆高速互连、光高速互联、热管理及电源管理四大模块,核心产品涉及Cable Cartridge高速背板互连系统、Koolio共封装铜互连架构、1.6T OSFP DAC和AOC、光模块、冷板液冷系统、120kW液液交换CDU、27.5kW Power Shelf等。AI推动数据中心高速互联需求旺盛,224G铜缆连接、800G光模块已进入规模化部署阶段,448G铜缆连接、1.6T光模块乃至更高速率的高速互联技术演进路径清晰,公司凭借在数据中心领域的深厚技术底蕴,为客户提供“铜、光、电、热”一体化解决方案,25H1公司通讯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营收为110.98亿元,同比增长48.65%;公司在全球头部云服务商及AI服务器客户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多款高速率、高附加值产品已实现批量交付。
汽车业务不断丰富产品线及扩大客户群,正处于高速成长期。公司汽车业务布局广泛,具体包括汽车线束、汽车连接器、汽车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底盘、动力总成等电子电器产品,形成了从汽车关键零组件到功能模块再到系统集成的垂直整合能力,目前客户矩阵已成功覆盖国内外多家头部车企。公司汽车业务不断丰富产品线及扩大客户群,并持续获得国内外多家主流车企的新项目定点。25H1公司汽车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营收86.58亿元,同比增长82.07%;公司汽车业务市场空间广阔,正处于高速成长期,有望成为公司实现长期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为全球精密制造领先企业,在消费电子领域竞争优势突出,有望充分受益于AI终端创新周期,公司将已构建“工艺+底层技术”的能力持续横向拓展至通信、汽车业务,AI推动通信及数据中心业务需求旺盛,公司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公司汽车业务不断丰富产品线及扩大客户群,正处于高速成长期,我们预计公司25-27年营收为3228.66/3805.18/4387.65亿元,25-27年归母净利润为166.39/203.37/244.06亿元,对应的EPS为2.29/2.80/3.37元,对应PE为19.09/15.62/13.0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终端需求不及预期。 |
| 7 | 东莞证券 | 罗炜斌,陈伟光 | 维持 | 买入 | 2025半年报点评:消费电子稳健增长,通信与汽车打开空间 | 2025-09-03 |
立讯精密(002475)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245.03亿元,同比增长20.18%,归母净利润为66.44亿元,同比增长23.1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55.99亿元,同比增长12.90%。
点评:
上半年业绩符合预期,指引Q3稳健增长。公司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245.03亿元,同比增长20.18%,归母净利润为66.44亿元,同比增长23.1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55.99亿元,同比增长12.90%,处于此前指引的中枢区间。盈利能力方面,公司上半年毛利率为11.61%,同比下降了0.10个百分点,净利率为5.86%,同比提升了0.30个百分点。另外以中值计算,公司指引Q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为44.73亿元,同比增长21.57%、环比增长24.2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39.48亿元,同比增长25.00%、环比增长23.75%。
消费电子稳健增长,通信与汽车打开空间。消费电子业务方面,上半年营业收入为977.99亿元,同比增长14.32%,公司成功导入多个新产品项目,在多个前沿产品领域,如AR/VR、消费级3D打印、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持续与客户加深合作。大客户今明两年有望迎产品创新大年,公司有望深度受益。通信业务方面,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10.98亿元,同比增长48.65%,公司为客户提供从高速铜缆连接、高速背板连接器到高速光模块、再到服务器电源及热管理系统的“铜、光、电、热”一体化解决方案,多款高速率、高附加值产品已实现批量交付。汽车业务方面,上半年营业收入为86.58亿元,同比增长82.07%,公司汽车Tier1业务持续获得国内外多家主流车企的新项目定点,产品线不断丰富,客户群持续扩大,有望开启第二成长曲线。另外公司电脑、连接器业务收入分别为48.89和20.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6%和41.96%。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6年EPS分别为2.29和2.80元,对应PE分别为19和16倍。
风险提示:全球贸易摩擦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技术推进不及预期等。 |
| 8 | 浦银国际证券 | 沈岱,黄佳琦 | 维持 | 买入 | 二季度业绩及三季度指引净利润均稳步增长 | 2025-08-28 |
立讯精密(002475)
我们上调立讯精密2025年、2026年盈利预测,上调目标价至人民币52.8元,潜在升幅17%,重申“买入”评级。
重申立讯精密的“买入”评级:立讯精密不惧外部宏观环境扰动,实现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3%,并预期三季度净利润中位数同比增长22%。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多个业务板块的协同发力。公司今年增长主要来自于:1)大客户零部件和组装业务的利润释放,2)通讯和汽车业务收入高增长对利润增长的贡献。展望明年,已经完成并表的汽车业务的莱尼以及ODM业务的闻泰,将有确定性较高增量,包括收入端和利润端。AI服务器、汽车智舱智驾等布局均有望持续放量成长。立讯精密当前市盈率为17.0x,估值具备吸引力。
二三季度利润均稳定增长:在今年二季度,立讯精密实现营收人民币627亿元,同比增长23%,环比增长2%。毛利率为12.0%,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环比增加0.9个百分点。公司二季度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为31.2亿元和36.0亿元,均取得同环比增长。公司三季度业绩预告净利润中位数同比增长22%。这意味着立讯将连续7个季度保持净利润同比增速高于20%。根据近业绩、指引及展望,我们上调立讯2025年、2026年的盈利预测。
估值:我们采用分部加总法对立讯精密进行估值。我们分别给予立讯精密2025年消费电子、电脑、汽车、通讯和工业及其他业务21x、10x、35x、34x和20x的目标市盈率。我们得到人民币52.8元的目标价,潜在升幅17%。
投资风险:宏观经济及政策波动。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需求增长较为乏力。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乏力。行业竞争再次加剧,玩家利润率承压。AI服务器等通讯业务增长弱于预期。公司多元化业务投入较大,拖累业绩表现。收购业务整合与协同表现弱于预期。 |
| 9 | 国信证券 | 胡剑,胡慧,叶子,张大为,詹浏洋,李书颖,连欣然 | 维持 | 增持 | 汽车和通信业务高增,前期收并购项目已完成 | 2025-08-28 |
立讯精密(002475)
核心观点
长期稳健成长,3Q25业绩预告稳健成长。公司发布1H25业绩,实现营收1245.03亿(YoY+20.18%),归母净利润66.44亿(YoY+23.13%),毛利率11.61%(YoY-0.1pct),净利率5.86%(YoY+0.3pct)。对应2Q25营收627.15亿(YoY+22.51%,QoQ+1.50%),归母净利润36.01亿(YoY+23.09%,QoQ+18.30%),毛利率12.04%(YoY-0.65pct,QoQ+0.86pct),净利率6.25%(YoY+0.02pct,QoQ+0.78pct)。公司发布了3Q25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2.46~46.99亿元(YoY+15.41%~27.74%),增速中值为22%。
完成闻泰科技ODM和OEM业务收购。7月公司已完成对闻泰科技旗下产品集成业务相关9家标的公司和资产收购。1月26日立讯通讯完成收购闻泰通讯持有的从事ODM业务的嘉兴永瑞、上海闻泰电子和上海闻泰信息100%股权。闻泰在全球手机ODM业务中全球市占率超20%,下游客户包括三星、小米等,此次收购能快速提升公司ODM业务的规模与竞争力。3月20日,公司与闻泰科技订立闻泰OEM转让协议,以总对价约43.89亿元收购闻泰科技消费电子产品OEM业务,包括昆明闻讯及其他消费电子业务的全部股权。
完成对莱尼相关资产收购。公司汽车业务覆盖四大类产品线:汽车线束、汽车连接器、智能控制、动力系统。客户已覆盖国内外多家头部车企。公司充分汲取在消费电子和通信及数据中心领域所积累的快速迭代能力、成本管控能力、全球化供应链优势及研发创新优势,迅速实现向汽车产业相关产品的跨界赋能。24年9月,公司启动对德国汽车线束厂商Leoni集团的收购行动。25年7月,公司已完成对Leoni K100%股权、Leoni AG50.1%股权的收购,股权所有权变更或收到相应股份过户的证明文件均已完成。
通信、汽车业务高增。1H25公司消费电子业务实现营收978.0亿元(YoY+14.3%),毛利率基本维稳。其中,立铠精密利润率改善,1H25立铠实现净利润8.1亿,净利润率约为2.3%,同比提升1.3pct。1H25公司通讯互联产品实现营收111.0亿元(YoY+48.7%),公司在数据中心技术积累深厚,提供“铜、光、电”一体化解决方案,多款高速率、高附加值产品批量交付。1H25公司汽车互联产品实现营收86.6亿元(YoY+82.1%),2022年以来,汽车业务保持48%以上的高速成长,开启第二成长曲线。
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优于大市”评级。预计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为160/194/235亿元,同比增速20/22/21%,当前股价对应PE21/17/14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大客户终端销量不及预期;公司份额提升不及预期。 |
| 10 | 民生证券 | 方竞,卢瑞琪 | 维持 | 买入 | 2025年中报点评:业绩高质量增长,汽车&通讯全面开花 | 2025-08-27 |
立讯精密(002475)
事件:8月25日,立讯精密发布2025年中报,25H1,公司实现营收1245.03亿元,YOY+20.18%;归母净利润66.44亿元,YOY+23.13%;扣非归母净利润55.99亿元,YOY+12.90%;毛利率为11.61%,YOY-0.10pcts;净利率为5.86%,YOY+0.30pcts。此外,公司同时发布25Q3业绩预告,预计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09-113亿元,YOY+20-25%;单Q3实现归母净利润42-47亿元,YOY+15-28%。
业绩持续高质量增长,三大业务板块均衡健康发展。25H1,以AI为核心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重塑产业格局,从云端算力向边缘侧、端侧设备渗透的趋势愈发明确,为高端制造企业带来了结构性的发展机遇。公司持续强化垂直整合能力与智能智造能力,协同推进消费电子、通信与数据中心、汽车三大业务板块均衡健康发展,构筑稳固且富有弹性的业务生态。25H1,公司实现营收1245.03亿元,YOY+20.18%;归母净利润66.44亿元,YOY+23.13%;扣非归母净利润55.99亿元,YOY+12.90%。分业务板块来看,消费电子/通讯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汽车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电脑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连接器分别实现营收977.99/110.98/86.58/48.89/20.59亿元,YOY+14.32%/+48.65%/+82.07%/+11.66%/+41.96%,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78.55%/8.91%/6.95%/3.93%/1.65%。利润率方面,25H1,公司毛利率为11.61%,YOY-0.10pcts;净利率为5.86%,YOY+0.30pcts,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AI赋能,汽车&通讯业务全面开花。汽车业务方面,2025年,汽车智能化加速,软件定义汽车成为行业共识,25H1,公司的汽车Tier1业务持续获得国内外多家主流车企的新项目定点。当前,公司汽车业务正处在高速发展的爬坡期,有望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通讯与数据中心业务方面,2025年,AI应用的快速增长,持续驱动全球数据中心建设与网络架构的代际升级,25H1,公司精准把握AI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为客户提供从DAC/AAC等、高速背板连接器到高速光模块、再到服务器电源及热管理系统的“铜、光、电、热”一体化解决方案。当前,公司在全球头部CSP及AI服务器客户中的份额持续提升,多款高速率、高附加值产品已实现批量交付。
投资建议:立讯精密全面布局“整机组装+精密组件+模组”,并持续开拓汽车及通讯业务,推动公司多元化发展。未来随着手机组装份额持续提升、汽车和通信业务的客户拓展及新品放量,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5-27年营收分别为3257.36/3796.95/4333.2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9.28/216.23/252.88亿元,对应PE分别为19/15/13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电子需求疲软;行业竞争加剧;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
| 11 | 华安证券 | 陈耀波,刘志来 | 维持 | 买入 | 三大业务板块均衡发展,AI驱动创新周期 | 2025-08-26 |
立讯精密(002475)
主要观点:
事件
2025年8月26日,立讯精密公告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2025年三季度业绩预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45.03亿元,同比增长20.18%,归母净利润66.44亿元,同比增长23.13%,扣非归母净利润55.99亿元,同比增长12.90%。对应2Q25单季度营业收入627.15亿元,同比增长22.51%,环比增长1.50%,单季度归母净利润36.01亿元,同比增长23.09%,环比增长18.30%,单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31.90亿元,同比增长14.90%,环比增长32.40%。预计3Q25单季度归母净利润42.46-46.99亿元,同比增长15.41%-27.74%,单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35.96-42.99亿元,同比增长13.86%-36.15%。
三大业务板块均衡发展,构筑稳固且富有弹性的业务生态
公司消费电子业务,1H25收入977.99亿元,同比增长14.32%。消费电子行业正式迈入由AI驱动的全新创新周期,AI PC、AI手机、智能声学、智能穿戴等终端产品的加速普及,以及空间计算设备体验的持续优化,共同激发了新一轮市场热潮。公司消费电子业务表现稳健,不仅成功导入多个新产品项目,更在多个前沿产品领域,如AR/VR、消费级3D打印、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持续与客户加深合作。
公司通讯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业务,1H25收入110.98亿元,同比增长48.65%。人工智能应用的爆发式增长,持续驱动全球数据中心建设与网络架构的代际升级,AI算力需求从训练向推理侧加速扩散,推动了数据中心高速互联需求激增,224G铜缆连接、800G光模块已进入规模化部署阶段,448G铜缆连接、1.6T光模块乃至更高速率的高速互联技术演进路径亦愈发清晰。同时,随着新一代AI算力服务器功耗的急剧攀升,使得散热成为制约算力集群性能释放的核心瓶颈,液冷解决方案已从前瞻布局转向规模化商用阶段。公司精准把握AI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凭借在数据中心领域的深厚技术底蕴,为客户提供从高速铜缆连接(DAC/ACC等)、高速背板连接器到高速光模块、再到服务器电源及热管理系统的“铜、光、电、热”一体化解决方案。当前,公司在全球头部云服务商及AI服务器客户中的份额持续提升,多款高速率、高附加值产品已实现批量交付。
公司汽车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业务,1H25收入86.58亿元,同比增长82.07%。公司汽车业务依托长期积累的精密制造、快速迭代、供应链管理与质量控制等能力,成功实现了技术与业务的跨界赋能,聚焦整车“血管与神经”系统、智能座舱及驾驶辅助系统、智能底盘系统、动力总成系统等核心领域,形成了从汽车关键零组件到功能模块再到系统集成的垂直整合能力。公司的汽车Tier1业务持续获得国内外多家主流车企的新项目定点,产品线不断丰富,客户群持续扩大。公司汽车业务正处在高速发展的爬坡期,其广阔的市场空间与强劲的增长势头,正为公司开启第二成长曲线奠定坚实基础,是公司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能。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70、213、249亿元,对应EPS为2.34、2.94、3.43元/股,对应2025年8月26日收盘价PE为18.3、14.6、12.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超预期;费用端控制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影响超预期。 |
| 12 | 国信证券 | 胡剑,胡慧,叶子,张大为,詹浏洋,李书颖 | 维持 | 增持 | 收购闻泰产品集成业务,汽车和ODM业务高增长 | 2025-05-19 |
立讯精密(002475)
核心观点
内生外延支撑公司2024业绩稳健增长。公司公布2024年业绩,实现营收2687.95亿(YoY+15.91%),归母净利润133.66亿(YoY+22.03%),毛利率10.41%(YoY-1.17pct),净利率5.42(YoY+0.14pct)。毛利率下滑主要因个别智能可穿戴产品产能利用率不足、全球布局导致国内产能短期过剩及海外扩展前期空档等,目前已基本正常。1Q25营收617.88亿(YoY+17.90%),归母净利润36.79亿(YoY+21.88%,QoQ+25.76%),毛利率11.18%(YoY+0.43pct,QoQ+3.31pct),净利率5.47%(YoY+0.56pct,QoQ+0.24pct)。收购闻泰科技部分产品集成业务,ODM业务快速增长。闻泰科技拟将公司旗下产品集成业务相关9家标的公司和资产转让给立讯精密。1月26日立讯通讯完成收购闻泰通讯持有的嘉兴永瑞、上海闻泰电子和上海闻泰信息100%股权首期款支付及ODM第一期标的公司的交割手续,其他标的将在后续逐步完成交割。闻泰在全球手机ODM业务中全球市占率超20%,下游客户包括三星、小米等,此次收购能快速提升公司ODM业务的规模与竞争力。
与华工科技成立合资公司,布局3D打印。根据华工科技2025年5月15日公告,为进一步提升在3D增材SLM制造领域技术创新能力,拓展增材制造在3C消费、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华工科技全资子公司华工激光拟与公司全资子公司立铠精密合资成立苏州立华科技有限公司,其中立铠精密以货币资金出资人民币60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30%。合资公司将聚焦3D增材SLM制造技术在多个行业的深度应用,打造技术协同创新标杆。收购莱尼助力份额提升,汽车业务1Q25同比增长超50%,公司汽车业务覆盖四大类产品线:汽车线束、汽车连接器、智能控制、动力系统。客户已覆盖国内外多家头部车企。公司充分汲取在消费电子和通信及数据中心领域所积累的快速迭代能力、成本管控能力、全球化供应链优势及研发创新优势,迅速实现向汽车产业相关产品的跨界赋能。24年9月,公司启动对德国汽车线束厂商Leoni集团的收购行动。这不仅有助于公司提升自身运营效率与研发创新能力,更将进一步推动公司汽车业务规模与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调整盈利预测,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由于年报披露,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为160/194/235亿元(25-26年前值为172/205亿元),同比增速20/22/21%,当前股价对应PE15/12/10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大客户终端销量不及预期;公司份额提升不及预期。 |
| 13 | 华安证券 | 陈耀波,刘志来 | 维持 | 买入 | 智能制造升级与底层能力创新双轮驱动 | 2025-04-30 |
立讯精密(002475)
主要观点:
事件
2025年4月26日,立讯精密公告2024年度报告、2025年一季度报告以及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687.9亿元,同比增长15.9%,归母净利润133.7亿元,同比增长22.0%,扣非归母净利润116.9亿元,同比增长14.8%。1Q25单季度营业收入617.9亿元,同比增长17.9%,归母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23.2%,扣非归母净利润24.1亿元,同比增长10.4%。预计1H25归母净利润64.8-67.5亿元,同比增长20%-25%,扣非归母净利润51.9-57.1亿元,同比增长4.7%-15.2%。
多元化布局助力稳健经营,技术和产品优势不断增强
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687.9亿元,同比增长15.9%,归母净利润133.7亿元,同比增长22.0%,扣非归母净利润116.9亿元,同比增长14.8%。2024年综合毛利率10.4%,相较于2023年的11.6%下降1.2pct,主要系个别智能可穿戴产品在2024年出货,但因产能利用不足导致亏损、全球布局导致国内产能短期过剩以及海外扩产前期空投,目前已基本回到正常水准。1Q25单季度营业收入617.9亿元,同比增长17.9%,主要是消费电子、汽车和通讯产业有较高的成长,归母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23.2%,扣非归母净利润24.1亿元,同比增长10.4%,1Q25综合毛利率11.2%,同比增加0.4pct。主要原因是内部持续精益管理和人效提升带来的成本优化。
消费电子板块,2024年实现收入2240.9亿元,持续保持快速发展,公司以“场景生态、AI赋能、全球协同”三位一体战略开启新篇章,同时以“垂直整合+场景创新”双轮驱动,在OEM和ODM领域完成从零部件到系统方案的全链条突破,实现业务进化三级跳:纵向上延伸ODM产品线完成“零件→模组→整机”的垂直整合;横向上持续推进客户业务拓展,丰富产品类型,构建全场景的九大产品体系,覆盖智能家居、智慧办公、健康医疗等领域。
通讯板块,2024年实现收入183.6亿元,同比增长26.3%,主要增长来源于零部件业务的增长,公司在零部件业务上打造了“五位一体”的竞争格局,通过电、光、热、电源以及系统协同,构建了完整的技术矩阵。公司在互联产品上既有显著技术优势,又有成本优势,目前224G高速线缆产品已在量产,448G产品24年1月份开始已经跟多家客户进行预研。光连接产品方面,公司800G硅光模块处于量产阶段,1.6T产品正在进行客户验证,同时在LRO/LPO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布局。热管理方面,公司已经完成产品线的全场景开发和覆盖,2025年热管理产品线的营收和利润均有望超过100%增长。公司不仅将在国内快速导入所有云厂家及设备厂家,还有望突破北美1-2家CSP(云服务提供商)客户。电源管理方面,公司的三次电源产品已经通过了北美核心客户的认证,并且在2024年10月底已经量产。目前公司在北美已有十多个项目处于量产或者开发状态,希望通过三次电源在北美建立的客户影响力,加快一次和二次电源的导入速度。
汽车板块,2024年实现收入137.6亿元,同比增长48.7%。1Q25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比增速超过50%。立讯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产品线极为丰富,在每个产品大类下都有诸多细分产品,是中国汽车零部件独立供应商中产品线最广的企业之一。汽车线束方面,作为公司最成熟的产品类别,占据了汽车业务60%的份额,2024年,公司斩获众多新项目定点,预计在2025年陆续量产落地,2025年的线束业务营收有望成为中国线束企业的第一名,市场地位越来越明确。汽车连接器方面,高压连接器已稳定为头部车厂批量供货,而低压、高速连接器在主流车厂项目上实现重大突破。智能控制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产品均获得头部客户的项目定点,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将进入批量供货阶段。基于汽车智能化演变趋势从局部智能化向整车智能化方向发展趋势,预计2025年公司将在智能底盘领域实现营收从0到1的关键突破。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70、213、249亿元,对应EPS为2.34、2.94、3.44元/股,对应2025年4月29日收盘价PE为13.0、10.4、8.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超预期;费用端控制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影响超预期。 |
| 14 | 天风证券 | 潘暕,包恒星 | 维持 | 买入 | 业绩符合预期,横向拓展+垂直整合+全球化布局持续强化竞争力 | 2025-04-30 |
立讯精密(002475)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5年一季报、2025年半年报业绩预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687.95亿元,yoy+15.91%,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33.66亿元,yoy+22.03%。25Q1实现营业总收入617.88亿元,yoy+17.90%,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0.44亿元,yoy+23.17%。预计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64.75-67.45亿,yoy+20-25%。
点评:24年业绩符合预期,横向拓展+垂直整合+全球化布局持续强化竞争力。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687.95亿元,yoy+15.91%,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33.66亿元,yoy+22.03%。分业务板块看,电脑/汽车/通讯/消费电子/其他分别实现营收90.02/137.58/183.60/2240.94/35.81亿元,yoy+20.15%/+48.69%/+26.29%/+13.65%/+4.13%,毛利率分别为18.9%/16.1%/16.4%/9.1%/18.9%,yoy-1.87pct/+0.20pct/+0.60pct/-1.50pct/+0.05pct。电脑/消费电子毛利率有所下滑,汽车和通讯毛利率略有提升。分子公司来看,2024年立铠实现营收910亿元,实现净利润15.2亿元(23年同期立铠实现营收790亿,实现净利润19.7亿元),营收增长盈利能力有所下滑主要由于部分产品表现不及预期,24年公司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为33亿,同比增长62%。2024年销管研等运营费用率为5.94%,yoy-0.36pct,主要系公司业绩增长带来一定的规模效应+公司内部不断创新并通过AI应用来提升运营效率。
25H1业绩保持稳健增长趋势。25Q1公司实现营收617.88亿元,yoy+17.90%,主要是消费电子、汽车和通讯产业有较高的成长,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0.44亿元,yoy+23.17%,主要原因是内部持续精益管理和人效提升带来的成本优化。预计25Q2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4.31-37.01亿元,同比+17%-27%;扣非归母净利润27.82-33.02亿元,同比+0-19%。
消费电子:横向扩展+纵向整合持续拓展长期成长空间。以“场景生态、AI赋能、全球协同”三位一体战略开启新篇章,同时以“垂直整合+场景创新”双轮驱动,在OEM和ODM领域完成从零部件到系统方案的全链条突破,实现业务进化三级跳:纵向上延伸ODM产品线完成“零件→模组→整机”的垂直整合;横向上持续推进客户业务拓展,丰富产品类型,构建全场景的九大产品体系,覆盖智能家居、智慧办公、健康医疗等领域。
通讯业务:电连接业务具备全球竞争力,电光热电源以及系统协同构建完整技术矩阵。电连接:224G高速线缆产品已经量产,448G产品24年1月开始与多家客户进行预研;光连接:800G硅光模块处于量产阶段,1.6T产品正在进行客户验证,现阶段还是以7纳米的产品为主,后续随着5纳米的发布也会迭代到5纳米产品,同时LRO/LPO等关键技术在非常早期就进行了布局;热管理:预计25年全年营收和利润有望实现翻倍增长;电源管理:模块电源产品已通过北美核心客户认证,于24年10月底量产,同时公司具备一次、二次、三次电源能力。
汽车业务:延续强势增长势头,多产品线支持持续高速增长趋势。汽车线束:着重发力高压、高速线束领域。24年公司斩获众多新项目定点,预计在2025年陆续量产落地;汽车连接器:2024年,高压连接器已稳定为头部车厂批量供货,低压、高速连接器在主流车厂项目上实现重大突破;智能控制:24年除EMS模式项目,自主研发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产品均获得头部客户的项目定点,预计25Q4将进入批量供货阶段。24年新布局智能底盘产品线,预计25年实现营收从0到1的突破;动力系统:2024年实现了这类产品的批量稳定供货,25年将启动JDM合作模式,进一步深化与客户的合作,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投资建议:考虑到24年整体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将公司25/26年归母净利润从175/210亿元下修到165/205亿,新增27年归母净利润预期240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全球化运营风险、半年报业绩预告为初步测算,具体以实际披露为准、新产品新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
| 15 | 东莞证券 | 罗炜斌,陈伟光 | 维持 | 买入 | 2024及2025Q1业绩点评:2024年业绩符合预期,指引25H1稳健增长 | 2025-04-29 |
立讯精密(002475)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2,687.95亿元,同比增长15.91%;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3.66和116.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03%和14.81%。2025Q1营业收入为617.88亿元,同比增长17.90%;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44和24.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17%和10.36%。
点评:
2024年业绩符合预期。收入方面,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2,687.95亿元,同比增长15.91%。分业务来看,消费性电子、通讯、汽车、电脑业务收入分别为2,240.94、183.60、137.58和90.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65%、
26.29%、48.69%和20.15%,各项业务保持稳健增长。利润方面,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33.66亿元,同比增长22.03%,接近业绩预告中枢;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16.94亿元,同比增长14.81%,接近业绩预告下限区间。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全年毛利率为10.41%,同比下降了1.17个百分点;净利率为5.42%,同比提升了0.14个百分点,主要受益于费用率下降。
指引H1稳健增长。公司25Q1营业收入为617.88亿元,同比增长17.90%,受益于消费电子、汽车、通讯业务增长较快;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44和24.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17%和10.36%。Q1毛利率为11.18%,环比提升3.31个百分点、同比提升0.44个百分点,有所改善;净利率为5.47%,环比提升0.24个百分点、同比提升0.56个百分点。另外,公司预计H1归母净利润为64.75-67.45亿元,同比增长20%-2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51.91-57.11亿元,同比增长4.67%-15.15%。
具备全球交付能力,经营韧性凸显。公司制造基地广泛分布于中国、越南、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罗马尼亚、摩洛哥、印度、墨西哥、德国等国家。通过"本土创新+全球交付"的产能配置模式,公司能够灵活调配资源,针对不同市场、不同客户特性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有助于降低全球贸易摩擦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成为头部客户在全球范围内极具综合能力的合作伙伴。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6年EPS分别为2.27和2.80元,对应PE分别为14和11倍。
风险提示:全球贸易摩擦超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 |
| 16 | 中银证券 | 苏凌瑶,周世辉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业绩稳健增长,三大核心板块布局成型 | 2025-04-29 |
立讯精密(002475)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5年一季报及2025年半年报业绩预告,公司业绩持续稳健增长。公司在消费电子、汽车、通信及数据中心三大业务板块布局深厚,通过内生+外延的发展模式,有望加强竞争实力,实现更可持续的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公司2024年营收/归母净利润稳步增长,2025Q1盈利能力同比小幅提升。2024年公司营收2687.9亿元,同比增长15.9%;归母净利润133.7亿元,同比增长22.0%;扣非归母净利润116.9亿元,同比增长14.8%;毛利率10.4%,同比减少1.2个百分点;净利率5.4%,同比增加0.1个百分点。2025Q1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17.9亿元,同比增长17.9%;归母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23.2%;扣非归母净利润24.1亿元,同比增长10.4%;毛利率11.2%,同比增长0.4个百分点;净利率5.5%,同比增长0.6个百分点。
同时2025H1业绩预告同比稳健增长,打消“对等关税”政策对公司业务短期影响的疑虑。公司同步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归母净利润64.8亿元-67.5亿元,同比增长20%-25%;扣非归母净利润51.9亿元~57.1亿元,同比增长4.7%~15.2%。
各业务板块营收均实现正增长,其中汽车板块营收增速较快。分业务来看,消费性电子营收2240.9亿元,同比增长13.65%,营收占比为83.4%,毛利率9.1%,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通讯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营收183.6亿元,同比增长26.3%,营收占比6.8%,毛利率16.4%,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汽车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营收137.6亿元,同比增长48.7%营收占比5.1%,毛利率16.1%,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电脑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营收90.0亿元,同比增长20.2%,营收占比3.4%,毛利率18.9%,同比降低1.9个百分点。
消费电子、汽车、通信及数据中心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布局顺利,内生+外延的发展模式强化增长动能。消费电子领域,公司持续巩固在国际大客户的OEM业务的市场地位,同时大力拓展ODM系统集成能力,借助外延并购,将公司服务国际大客户OEM业务所积累的声、光、电、热、磁、射频、结构件等底层技术经验,结合垂直一体化的产业布局优势,赋能全球知名消费电子品牌和初创品牌。目前公司ODM业务涵盖智能AR/VR眼镜、智能声学产品、智能办公设备等,未来产品矩阵有望不断丰富,市场份额逐步扩大。汽车业务领域,一方面,公司着力完善自身产品矩阵,形成从整车线束、连接器到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底盘、动力系统的完整产品矩阵,并重点打通软硬件协同开发能力,以更开放的生态合作模式参与整车智能化进程;另一方面,通过外延收购扩展市场、客户、产能布局。2024年9月,公司启动了对德国汽车线束厂商Leoni集团的收购行动,公司有望与其在产品开发、市场拓展、客户准入、产能布局、物料采购等方面实现深度资源互通、优势互补。通信及数据中心方面,随着AI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带来需求增加,公司创新性的打造了面向AI整机柜的核心零组件整体解决方案,涵盖铜缆高速互联、光高速互联、热管理及电源管理四大板块,推出了如224G KOOLIO CPC(共封装铜互联)、Intrepid Cable Cartridge1.6T OSFP DR8光模块、800G OSFP光模块、1.6T OSFP ACC有源铜缆等创新产品。未来公司将通过前瞻技术布局和灵活业务配合模式,扩大在电连接、光连接方面的领先优势,并前瞻布局散热和电源领域产品,以高速互联整体解决方案的形式做客户和产品拓展。
估值
因公司业务结构略有调整,我们小幅调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实现每股收益2.34元/2.79元/3.36元,对应市盈率13.2倍/11.1倍/9.2倍。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汇率风险、管理风险、客户相对集中风险。 |
| 17 | 浦银国际证券 | 沈岱,马智焱,黄佳琦 | 维持 | 买入 | 多板块推动业绩及指引稳步增长 | 2025-04-29 |
立讯精密(002475)
我们调整立讯精密2025年、2026年盈利预测,调整目标价至人民币37.2元,潜在升幅18%,重申“买入”评级。
重申立讯精密的“买入”评级:立讯精密业绩表现稳定,长期战略方向清晰,执行力较强。在2024年,公司在消费电子、通讯、汽车三个业务板块的收入增速分别为14%、26%、49%。从中短期来看,公司收购的莱尼和闻泰将分别在海外汽车和国内ODM业务贡献增量,并在将来提供更加显著的利润增长。立讯在大客户的增长逻辑的基础上,正在打开通讯和汽车两个板块的成长天花板。作为AI时代重要的受益者之一,立讯精密当前市盈率为14.3x,估值具备吸引力。
近三个季度利润增速稳定:在2024年的四季度和2025年的一季度,立讯精密的单季度收入和净利润都保持接近20%的同比增速,增长强劲且比较稳定。公司指引今年二季度净利润中位数将同比增长22%,与此前5个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增速接近。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在消费电子、汽车、通讯等多个板块业务的成长。公司4Q24和1Q25的毛利率分别为7.9%和11.2%。海外产能带来的稼动率影响在今年一季度得到改善。立讯今年上半年利润指引大体符合市场一致预期。根据近三个季度的业绩及指引,我们调整公司2025年、2026年的盈利预测。·业绩会要点及展望:1)公司在消费电子的9个板块中持续深耕,增加研发投入,多个产品和品类具备较大成长空间。2)在通讯领域,立讯着重于高速互联产品,深化AI趋势下的热管理、电管理等布局,并拓展边缘计算的布局。3)公司布局汽车的线束、连接器、智能控制、动力系统等四个领域,并将其作为长期战略布局。
估值:我们采用分部加总法对立讯精密进行估值。我们分别给予立讯精密2025年消费电子、电脑、汽车、通讯和工业及其他业务15x、10x、26x、25x和20x的目标市盈率。我们得到人民币37.2元的目标价,潜在升幅18%。
投资风险: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需求恢复不如预期,下半年增长较为乏力。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乏力。行业竞争再次加剧,玩家利润率承压,复苏慢于预期。公司多元化业务投入增加,费用增加较快,拖累业绩表现。收购业务整合与协同表现弱于预期。 |
| 18 | 平安证券 | 徐勇,徐碧云,郭冠君,陈福栋 | 维持 | 增持 | 经营稳健,半年度业绩预增 | 2025-04-28 |
立讯精密(002475)
事项:
公司公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687.95亿元(15.91%YoY),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3.66亿元(22.03%YoY)。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含税)。
平安观点:
经营稳健,半年度业绩预增: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687.95亿元(15.91%YoY),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3.66亿元(22.03%YoY),扣非后归母净利116.94亿元(14.81%YoY)。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是10.41%(-1.17pctYoY)和5.42%(0.14pctYoY),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17.88亿元(17.90%YoY),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0.44亿元(23.17%YoY),业绩符合预期。分业务来看:消费电子、电脑、汽车和通讯产品2024年营收分别为2240.94亿元(13.65%YoY)、90.02亿元(20.15%YoY)、137.58亿元(48.69%YoY)和183.60亿元(26.29%YoY),营收占比分别为83.37%、3.35%、5.12%和6.83%。各项业务进展顺利,智能模组不断实现跨产品与跨领域应用;系统封装工艺顺利量产,产品渗透率及应用范围未来可望持续提升;智能可穿戴和手机组装业务新、老产品依规划如期进展。费用端: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39%(0.01pctYoY)、2.36%(-0.03pctYoY)、-0.19%(-0.40pctYoY)和3.18%(-0.35pctYoY),费用率控制较好。公司产品布局涵盖零部件、模组和系统组装产品,具备了相对完整的垂直一体化自制能力,具有从关键材料、零件、模组、核心工艺以及各阶段数据的闭环管理。另外公司公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4.75亿元-67.4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1.91亿元-57.11亿元。
平台优势显著,多领域齐头并进:产品布局上,公司从单一的消费电子市场连接产品厂商发展为综合覆盖连接线、连接器、声学、天线、无线电及震动马达等多元化零组件、模组与配件类产品的科技型制造企业。在消费电子领域:一方面,公司持续稳固并深化OEM业务,通过垂直整合策略,构建了从零组件、模组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生态。在连接器、连接线束、扬声器、震动马达、音圈马达、大小精密结构件、射频天线、蓝牙模组、WIFI模组、无线充电模组、声学模组、屏幕模组、SiP等多个关键产品领域,公司凭借前沿的材料创新、先进的工艺与制程优化,为客户稳定持续提供高质量的零组件。另一方面,公司大力拓展ODM业务版图,依托长期服务国际一流客户OEM业务所积累的声、光、电、热、磁、射频、结构件等高精度的底层技术经验,结合垂直一体化的产业布局优势,为全球知名的消费电子品牌以及充满创新活力的初创品牌,量身打造一站式落地解决方案。通信及数据中心业务:前瞻性布局数据中心零组件,并创新性的打造了面向AI整机柜的核心零组件整体解决方案。核心产品囊括Cable Cartridge高速背板互连系统、Koolio共封装铜互连架构、1.6T OSFP DAC和AOC、冷板液冷系统、120kW液液交换CDU、27.5kW Power Shelf等。此外,公司亦布局4G/5G基站等通信射频类产品,完善通信业务产品矩阵。汽车业务:包含汽车线束、汽车连接器、汽车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底盘、动力总成等电子电器产品,目前客户矩阵已成功覆盖国内外多家头部车企。2024年9月,公司正式启动对德国百年汽车线束厂商Leoni集团的收购行动。借助此次收购,公司有望在产品开发、市场拓展、客户准入、产能布局、物料采购等方面与莱尼公司实现深度资源互通、优势互补以及战略协同。
投资建议:公司在巩固、增强自身消费电子客户份额的同时,积极布局通信及汽车等新兴优质领域,发展为综合覆盖连接器、声学、天线、无线充电及震动马达等多元化零组件、模组与配件类产品的科技型制造企业。基于年报,我们调整公司25/26年盈利预测,新增27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归母净利为161.40/192.04/226.37亿元(25/26年原值为162.90亿元、196.18亿元),对应的PE分别为14/12/10倍。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汇率波动的风险:公司的主营业务中有部分对境外销售并采用外币计算,汇率波动会对其财务费用产生一定的影响。2)下游应用领域增速不及预期风险:公司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消费电子、汽车等,下游应用领域增速不及预期会对公司业绩产生一定影响。3)国际贸易摩擦走势不确定的风险:如果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会对产业链公司产生一定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