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西南证券 | 钱伟伦,甄理 | 首次 | 买入 | 2025年半年报点评:并表优质资产,化肥龙头盈利能力加强 | 2025-09-02 |
湖北宜化(000422)
投资要点:
事件:湖北宜化发布2025年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05亿元,同比减少8.98%(调整后),实现归母净利润3.99亿元,同比减少43.92%(调整后)。
公司是业务多元化的大型磷化工企业,覆盖化肥、氯碱化工、精细化工、煤炭等领域。公司具备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与丰富的资源储备,公司始建于1977年,从年产1万吨合成氨的地方性小厂成长为以化肥、化工为支柱产业的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公司以化肥业务为根基,逐步向氯碱化工、精细化工及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延伸,构建起多元产业格局。公司目前具备尿素216万吨/年、磷铵165万吨/年、PVC90万吨/年、季戊四醇6万吨/年、煤炭3000万吨/年。
整合优质资产,拓宽成长路径。2024年12月,公司发布公告拟以现金32.08亿元从宜化集团收购宜昌新发投100%股权。2025年6月完成过户,公司持有新疆宜化股权比例由35.60%上升至75.00%。新疆宜化具有2×330MW发电、40万吨/年合成氨、60万吨/年尿素、8万吨/年三聚氰胺、60万吨/年电石、25万吨/年离子膜烧碱、30万吨/年PVC、3000万吨/年原煤、100万吨/年工业盐、370万吨/年石灰石等产品产能。资产并入后,公司尿素、氯碱等产品产能明显提升,实现了产业链的补强,规模优势、成本优势也将更为明显。
化肥业务占比靠前,煤炭毛利率较高。公司尿素、磷酸二铵产能在国内位居前列,化肥板块贡献公司多数营收,2025年上半年化肥板块实现营收47.94亿元,占比40%。并表新疆宜化后,报告期公司煤炭业务贡献14.30亿,占比12%。分产品来看,2025H1磷复肥、尿素、聚氯乙烯、其他氯碱产品、煤炭毛利率分别为18.42%、12.90%、-8.65%、51.69%、43.90%,分别同比-0.59pp、-17.01pp、-3.46pp、+8.12pp、-8.28pp。2025上半年公司产品价格有所下滑,其中煤炭毛利率虽也有下滑,但盈利水平依旧维持高位,并表后煤炭或是未来公司主要的利润来源之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化肥龙头企业,磷酸二铵、尿素产能规模靠前,并表新疆宜化后,主营产品得到巩固,煤炭资源优势凸显,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我们预计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28.15%,给予2025年17倍PE,目标价17.51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磷肥价格下跌风险;尿素价格下跌风险;煤炭价格下跌风险。 |
2 | 华安证券 | 王强峰,刘天其 | 维持 | 买入 | Q2业绩环比高增,巩固资源一体化优势 | 2025-08-31 |
湖北宜化(000422)
主要观点:
事件描述
2025年8月23日,湖北宜化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20.05亿元,同比-8.98%;实现归母净利润3.99亿元,同比-43.9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15亿元,同比-25.31%。基本每股收益0.37元。
Q2实现营业收入80.59亿元,同比-10.25%,环比+104.22%;实现归母净利润3.65亿元,同比-36.48%,环比+972.8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98亿元,同比-7.01%,环比+1653.22%。
Q2业绩环比高增,磷肥出口价差持续走阔。
2025上半年业绩符合预期,主营产品尿素、聚氯乙烯受价格下行拖累明显承压,磷铵出口价差增长,下半年有望贡献业绩增长。2025年H1磷复肥/尿素/聚氯乙烯/其他氯碱产品/煤炭/精细化工产品分别实现31.30/16.64/22.71/11.03/14.30/9.58亿元营收,同比+13.95%/-16.81%/-22.55%/5.37%/-31.31%/-1.64%。(1)尿素板块:公司现有尿素产能216万吨/年,由于市场供需格局宽松,价格位于周期相对底部,盈利能力减弱。上半年尿素市场均价为1806.19元/吨,同比-19.24%。(2)磷复肥板块:公司现有磷铵产能165万吨/年,上半年磷酸二铵市场均价为3463.27吨/元,同比-5.15%。受上半年出口配额政策限制,磷肥出口价格远高于国内市场价格,内外价差持续走阔。2025年7月磷酸二铵出口价格达703.57美元/吨,同比上涨36.61%,环比上涨3.45%;磷酸一铵出口价格为666.32美元/吨,同比上涨23.59%,环比上涨12.42%,分别对应出口价差约为1472.41元/吨、1431.90元/吨。随着第二批磷肥出口配额逐步释放,该业务有望为公司带来显著业绩增量。
Q2业绩环比大幅增长,主要由于磷肥、季戊四醇等主营产品价格环比上涨。磷酸二铵Q2均价为3527.51元/吨,环比+3.85%。单季戊四醇Q2均价为11758.56元/吨,同比+11.42%,环比+4.24%;双季戊四醇Q2均价为74923.08元/吨,同比+132.62%,环比+41.38%。双季戊四醇在光固化油墨、高端润滑油及高效阻燃剂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旺盛,市场供需偏紧,产品价格有望延续高位运行。
产能搬迁顺利完成,部分产能投产进一步推进公司产业升级。
公司通过产能搬迁与装置升级改造,成功向产品结构高端化转型,为业绩持续增长奠定坚实基础。2025年6月底,公司顺利完成本部及主要分、子公司向宜昌姚家港化工园田家河片区的产能搬迁与置换工作。其中20万吨精制磷酸、65万吨磷铵部分项目已于上半年建成投产。宜都化工园区年产40万吨磷铵及20万吨硫基复合肥项目也顺利投产。20万吨烧碱、8万吨保险粉、4万吨季戊四醇等重大项目将于2025年底前分批实现投产。本轮搬迁升级推动公司磷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转型,优化产品结构与布局,显著增强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巩固资源一体化优势。
通过收购宜昌新发投股权,公司成功构建“煤-盐-石灰石”上游资源一体化优势,并大幅扩充中游化工产能,显著强化了全产业链成本竞争力与协同效益。2025年上半年公司顺利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对新疆宜化的持股比例提升至75%,解决了与控股股东之间的同业竞争问题,且新增煤炭开采业务,进一步扩大尿素、聚氯乙烯和烧碱的产能规模。(1)上游产能:新疆宜化矿业拥有新疆准东五彩湾矿区一号露天煤矿,保有资源量21.08亿吨,产能规模3000万吨/年,每年向新疆宜化稳定供应煤炭300余万吨;全资子公司巴州嘉宜矿业保有石灰石资源量7002万吨,核定产能370万吨/年,年供应量超100万吨;全资子公司新疆宜新化工拥有石盐矿资源量2488万吨,核定产能100万吨/年,年供应成品盐40余万吨。(2)中游产能:公司现已形成年产216万吨尿素、90万吨聚氯乙烯的产能规模。公司实现产业链向上游拓展,有效降低综合成本,增强整体竞争力。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5、12.18、13.09亿元,同比增速为63.2%、14.3%、7.5%,对应PE分别为14、13、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2)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3)相关政策变动风险;
(4)国际贸易风险。 |
3 | 国信证券 | 杨林,张歆钰 | 维持 | 增持 | 优质资源重组落地,搬迁项目多点开花 | 2025-08-24 |
湖北宜化(000422)
核心观点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99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完成了新疆宜化并表,经2024年上半年业绩调整后,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43.92%。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化肥、氯碱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等领域,具备尿素产能216万吨,处于行业前列;磷铵产能165万吨,市场占有率位列全国前列;聚氯乙烯产能90万吨,位列国内PVC产能前十;季戊四醇产能约6万吨,产能排名全球第二、亚洲第一。2025年8月22日,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20.05亿元,同比减少8.9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9亿元,同比减少43.92%;每股收益0.3684元。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443.05亿元,同比增长0.12%;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54.54亿元,同比减少35.64%;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29%,同比下降1.58%;资产负债率为75.61%,同比增长6.33%。其中第二季度实现收入80.5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64亿元,受磷肥出口价格提升及新疆宜化并表影响,环比大幅提升。
2025年上半年新疆宜化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夯实公司综合资源优势。新疆宜化生产所需核心原材料煤炭、原盐、石灰石均为自有矿山生产,确保生产所需核心原材料自主可控,形成了良好的协同效应,进而打造了具有示范效应的产业体系。新疆宜化矿业拥有新疆准东五彩湾矿区一号露天煤矿,保有资源量为21.08亿吨,该煤矿具有煤炭埋藏浅、地质构造稳定、资源禀赋好、易于开采等特点,平均厚度68米,可作为优质的动力、化工用煤,当前核定产能为3000万吨/年,每年用皮带廊道为新疆宜化供应300余万吨。
磷肥出口价差持续走扩,公司有望受益于磷肥出口价格提升带来的利润增长。2025年磷肥出口量及配额同比减少:据百川盈孚,5月磷复肥行业协会对磷肥的出口指导公布,2025年磷肥出口或将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需要10月15日前完成报关,5-9月为出口窗口期,需完成报检,2025年磷肥出口配额总量比去年减少。在此背景下,海外磷肥价格快速上涨,国内外价差持续走扩:根据wind、隆众资讯、百川盈孚,截止至2025年8月11日,海外磷酸一铵价格达737美元/吨,较年初上涨28%;海外磷酸二铵价格达805美元/吨,较年初上涨30%;对应我国磷酸一铵出口价差达1774元/吨,较年初上涨80%;磷酸二铵出口价差达1739元/吨,较年初上涨234%。考虑到磷酸一铵行业成本约为3280元/吨,磷酸二铵行业成本约为3723元/吨,则该出口价差可近似看为出口吨毛利,公司磷肥出口配额行业领先,有望充分受益于磷肥出口价格上行带动的利润提升。
磷铵搬迁项目、楚星磷铵项目等有序投产。6月27日,公司发布公告,65万吨/年磷铵搬迁及配套装置升级改造项目投产,磷化工项目已建成220万吨/年磷矿选矿装置、2×60万吨/年硫磺制酸装置、40万吨/年湿法磷酸装置、30万吨/年磷酸二铵装置、30万吨/年粉状磷酸一铵装置、10万吨/年氨酸复合肥装置、20万吨/年硫基复合肥装置、10万吨/年高档阻燃剂装置及
相关配套设施,已满负荷生产。8月11日,公司发布公告,以全资子公司楚星生态科技为实施主体,利用受让的40万吨/年磷酸二铵产能投建了40万吨磷铵、20万吨硫基复合肥节能升级改造项目。磷铵项目一期已建成80万吨/年硫酸装置、35万吨/年湿法磷酸装置、40万吨/年磷酸二铵装置、2*10万吨/年硫基复合肥装置及相关配套设施,已满负荷生产。公司以落实沿江1
公里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任务为契机,推进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促进磷矿资源梯级利用,有助于扩大公司磷化工产品规模,完善磷化工产业布局,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水平与市场竞争力。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主营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安全生产的风险、安全环保政策趋严的风险、公司内控的风险。
投资建议:公司为磷肥、氮肥、煤炭行业龙头,资源优势显著,伴随子公司新疆宜化重组落地,公司煤炭资源上下游产业链整合确定性进一步增强,疆煤资源注入将为公司带来利润增长。考虑到公司磷肥出口均价及利润率上行,考虑到新疆宜化实现并表重组,我们谨慎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231/241/265亿元(前值为246/253/27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4.32/15.41/16.62亿元(前值为11.22/15.39/16.46亿元),EPS分别为1.32/1.42/1.54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1/10/9X。考虑到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以及成长性,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
4 | 山西证券 | 李旋坤,王金源 | 维持 | 增持 | 多元化大型化工企业,疆煤优质资产并表打开成长空间 | 2025-06-10 |
湖北宜化(000422)
投资要点:
多元化大型化工企业,具备上游资源和生产基地布局优势。公司业务涵盖煤化工、氯碱化工、磷氟化工、精细化工等多个领域。2024年,公司化学肥料、聚氯乙烯、氯碱产品、其他精细化工产品收入分别76.5、41.3、15.3、18.1亿元,占比分别为45.1%、24.4%、9.0%、10.7%。截至2024年底,公司化肥产能全国排名第三,聚氯乙烯产能全国排名第五,季戊四醇产能排名全球第二、亚洲第一。公司具备上游资源和生产基地布局优势,在磷资源丰富的宜昌及周边松滋设立磷酸二铵生产基地,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等资源富集的西部地区布局生产基地,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化肥基本盘稳固,静待氮肥和PVC景气修复。(1)化肥业务:氮肥方面,公司依托新疆煤炭资源优势,成本优势突出,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且氮肥市场经过长期调整,已处于景气底部,未来可期。磷肥方面,公司通过布局磷矿、磷铵一体化增强磷肥竞争优势。(2)氯碱业务:截至目前,公司具备PVC产能72万吨/年,上游配105万吨/年电石,具备一体化成本优势,烧碱产能69万吨/年,预计2025年烧碱价格偏强,维持“以碱补氯”格局。未来,公司受益于一体化布局优势将具备较强竞争力。
疆煤资产并表,打开成长空间。2024年12月,公司发布公告拟以现金32.08亿元从宜化集团收购宜昌新发投100%股权,2025年6月完成过户,公司持有新疆宜化股权比例由35.597%上升至75%,对应宜化矿业股权上升至40.44%。产能方面,上市公司新增尿素60万吨/年、PVC30万吨/年、烧碱25万吨/年、煤炭3000万吨/年,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势。且向上游布局煤炭资源,宜化矿业煤炭保有资源量为21.08亿吨,可采储量为13.20亿吨。宜化集团承诺宜化矿业煤矿业务归母净利润25-27三年累计不低于30.12亿元,成长空间进一步打开。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4/11.8/12.4亿元,对应PE分别为14.3/11.3/10.8倍。看好公司“化肥+煤炭+煤化工”的产业链布局,疆煤资产并表后,煤炭资源优势有望打开成长空间,维持“增持-B”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煤炭价格波动风险、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安全与环保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