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民生证券 | 邱祖学,孙二春 | 维持 | 买入 | 2023半年报点评:光伏钨丝快速放量,正极材料+稀土板块拖累业绩 | 2023-08-29 |
厦门钨业(600549)
事件:公司发布2023半年报。2023H1,公司实现营收187.30亿元,同比-22.47%,归母净利润7.91亿元,同比-12.88%;扣非归母净利7.21亿元,同比-11.24%,与前期业绩预告基本一致。分季度看,2023Q2,公司实现营收101.68亿元,同比-25.52%、环比+18.77%;归母净利润3.51亿元,同比-33.62%、环比-20.19%;扣非归母净利3.29亿元,同比-33.10%、环比-15.98%。
钨钼板块:钨丝快速放量,23Q2钨钼板块实现利润总额同比+13.56%。1)23H1,钨钼板块实现利润总额11.02亿元,同比+32.64%;测算23Q2钨钼板块实现利润总额5.36亿元,同比+13.56%。2)光伏钨丝:光伏钨丝快速放量,产能已达50亿米/月。23H1,公司细钨丝销量340亿米,同比+291%。1-4月光伏钨丝销量为157.78亿米,同比增长694.8%,环比增长78.1%。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加码1000亿米产能,钨丝产能全部投放后,公司光伏钨丝产能将达到1845亿米。光伏钨丝未来将成为公司钨钼板块重要的利润增长点。3)钨矿:23H1钨矿价格维持强势,同比+3.26%,矿山端利润基本持平。4)传统钨钼业务:硬质合金棒材销量下滑,但受益于管理提升,利润同比增长;切削刀具销量持平,但由于海外市场营收毛利提升,切削刀具利润实现增长。5)钨钼板块项目进展:产能逐步释放中,博白县油麻坡钨矿等项目工作有序推进中。
能源新材料板块:盈利大幅下滑。1)23H1新能源材料板块实现利润总额2.74亿元,同比下降54.95%;测算23Q2新能源材料板块实现利润总额1.54亿元,同比下滑58.49%。2)公司23H1正极材料产品销量2.68万吨,同比下降33%。其中,钴酸锂产品销量14,156吨,同比下降24.18%,主要受3C领域消费需求下滑影响,但市场份额仍稳居龙头地位;三元材料产品销量12,659吨,同比下降41.13%。3)能源新材料板块项目进展:海璟基地、宁德基地、雅安基地的产能建设均有序推进中。
稀土板块:磁材销量增长。1)市场疲软,稀土金属产品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下降。23H1稀土板块实现利润总额1.53亿元,同比减少16.85%;测算23Q2稀土板块实现利润总额0.39亿元,同比下降64.81%。2)23H1磁材销量3490吨,同比增长32%,测算Q2磁材销量2098吨,同比增长61.76%,但由于产品价格下降,盈利下滑。3)稀土板块项目进展:公司未来将增加5000吨高性能磁材产能(预计24年下半年建成)。年处理15,000吨稀土废料的稀土二次资源回收项目(一期),预计24年项目建设完成。
房地产板块:略有减亏。23H1房地产业务实现利润总额-0.80亿元,同比减亏0.08亿元,测算23Q2利润总额-0.28亿,同比减亏0.17亿元。公司积极剥离房地产业务,对公司业绩拖累有望缓解。
投资建议:公司三个板块业务均有扩产在建项目,未来成长可期。我们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94/20.04/24.65亿元,对应现价,2023-2025年PE依次为15/12/10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波动影响需求和价格的风险,原材料风险,项目不达预期的风险等。 |
2 | 德邦证券 | 翟堃,张崇欣,康宇豪 | 维持 | 买入 | 钨钼板块出口增加利润高增,稀土、能源新材料板块盈利承压 | 2023-08-28 |
厦门钨业(600549)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业绩同比小幅下滑。2023年H1公司营业收入187.30亿元,同比-22.47%;归母净利润7.91亿元,同比-12.88%;扣非归母净利润7.21医院,同比-11.24%。
23年H1公司钨钼海外市场营收增长及产品毛利率提升驱动钨钼板块盈利向好。2023年1-6月公司钨钼业务整体向好,主要深加工产品产销量保持增长态势,钨钼等有色金属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9.13亿元,同比增+20.55%;实现利润总额11.02亿元,同比+32.64%,若剔除公司联营企业投资收益的影响,公司钨钼业务利润同比增长43.81%。上半年销量虽同比基本持平,但由于海外市场营收增长及产品毛利率提升,利润总额同比增加。
23年H1稀土价格下跌,市场竞争加剧,公司稀土板块盈利承压。稀土整体呈现下行趋势。百川资讯统计数据,2023年1-6月镨钕氧化物均价57.72万元/吨,同比下降39.8%;氧化镝平均价格215.56万元/吨,同比-23%;氧化铽平均价格1053.89万元/吨,同比-25.38%。2023年1-6月公司稀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6.16亿元,同比-11.36%;实现利润总额1.53亿元,同比-16.88%。稀土氧化物和稀土金属产品因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行,销量和盈利同比下降;磁性材料在汽车、空调、工业电机等领域销售增长,但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降,盈利同比基本持平;发光材料产品市场需求下降,销量和盈利同比下降。
23年H1能源新材料上游价格总体呈现下跌趋势,需求不及预期,公司新能源板块销量及盈利承压。亚洲金属网数据显示,2023年1-6月金属钴99.8%min均价约为27.00万元/吨,同比-45.96%。2023年1-6月硫酸镍22%min均价约为3.5万元/吨,同比-17.0%。报告期内,2023年1-6月碳酸锂99.5%min均价约为31.9万元/吨,同比-28.4%。2023年1-6月受终端消费需求下降影响,叠加本期产品售价下降,公司能源新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1.21亿元,同比-44.23%;实现利润总额2.74亿元,同比-54.95%。钴酸锂产品销量14,156吨,同比-24.18%,主要受3C领域消费需求下滑影响,但市场份额仍稳居龙头地位;三元材料产品销量12,659吨,同比-41.13%,主要受后端需求不及预期影响。贮氢合金销量为1,729.70吨,同比-7.29%。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507.91/648.71/791.7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01/27.68/33.39亿元,对应PE11.52/8.74/7.2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稀土永磁材料竞争加剧;公司销售策略影响公司产品销售量
|
3 | 国金证券 | 李超,宋洋 | 维持 | 买入 | 钨钼板块贡献突出,静待需求回暖 | 2023-08-27 |
厦门钨业(600549)
事件
公司8月25日发布2023年半年报,1H23实现营收187.3亿元,同降22.47%;实现归母净利润7.91亿元,同降12.8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21亿元,同降11.24%。2Q23公司实现营收101.68亿元,环增18.76%;实现归母净利润3.51亿元,环降20.2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29亿元,环降16.07%。
评论
上半年钨钼经营稳健,稀土和新能源板块业绩承压。1)钨钼板块:1H23营收79.13亿元,同增20.55%;利润11.02亿元,同增32.64%,主要系钨丝产品产销量提升以及钼精矿价格上涨。2)新能源板块:受终端消费不佳,产品价格下降,1H23实现营收81.21亿元,同降44.23%;利润2.74亿元,同降54.95%,钴酸锂销量14156吨,同降24.18%。3)稀土板块:稀土氧化物、金属受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行,销量和盈利同比下降,1H23实现营收26.16亿元,同降11.36%;利润1.53亿元,同降16.88%。
重点项目持续推进,静待需求回暖盈利修复。厦门金鹭年产1000万片可转位刀片项目已投产,年产210万片整体刀具项目预计下半年陆续投产。厦门虹鹭600亿米光伏用钨丝预计23年下半年项目建设完成。九江金鹭年产2000万片刀片毛坯项目已逐步投产。长汀金龙5000吨节能电机用稀土永磁项目预计2H24建成;1.5万吨稀土回收项目预计1H24建成;4000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扩产项目正进行设备安装,陆续投产。新能源板块锂离子电池项目均有序推进,期待需求回暖下稀土和新能源材料的盈利改善。
新能源全球化完善布局,钨丝产能稳步扩张。公司权属公司欧洲厦钨新能分别与Orano CAM和Orano PCAM就在法国共同出资设立电池正极材料合资公司和前驱体合资公司,进一步完善公司海外布局,加快新能源材料海外开拓。钨丝方面,公司200亿米光伏用钨丝项目已投产,600亿米光伏用钨丝项目预计23下半年投产,同时公司定增募资建设“硬质合金切削工具扩产项目”、“1000亿米光伏用钨丝产线建设项目”,进一步夯实主业,实现产能扩张。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预计公司23-25年营收分别为456.7亿元、528.0亿元、615.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57亿元、26.06亿元、31.4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45元、1.84元、2.22元,对应PE分别为12倍、9倍、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能释放不达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需求增速不达预期。 |
4 | 海通国际 | 吴旖婕 | 首次 | 增持 | 首次覆盖:三大业务整体向好,充分受益光伏钨丝放量 | 2023-07-27 |
厦门钨业(600549)
厦门钨业三大业务整体向好,业绩快速增长。厦门钨业为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钨业公司,多年来专注于钨钼、稀土和电池材料三大核心业务。2022年公司主要优势产品如钨粉末、细钨丝、硬质合金棒材、钼酸铵、钴酸锂等的市场份额保持前列,可转位刀片、磁性材料、三元材料等战略性产品的市场份额有所提升。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2.23亿元,同比增长51.40%,实现归母净利14.46亿元,同比增加22.68%,三大业务共同发力,助推业绩增长。
钨钼板块:深加工品销量连增,光伏钨丝快速放量。公司拥有完整的钨产业链,具备钨冶炼及粉末产品大规模生产能力,规模与品质处于世界前列。2022年钨钼等有色金属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6.34亿元,同比增长18.82%。钨钼业务利润得益于光伏钨丝放量、硬质合金和刀具盈利能力提升。公司持续发力下游深加工业务,各产品销量均呈现增长态势。
稀土板块:磁材产能持续提升,稀土价格有望回升。下游需求向好。公司稀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8.98亿元,同比增长25.57%。公司磁性材料产能预计从1.2万吨增长到1.7万吨,同时,公司准备与国外企业成立合资企业,保证稀土资源的供应。公司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为未来稀土产业全面发展做布局。
电池材料板块:技术领先,持续开拓三元材料市场。2022年,公司电池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85.96亿元,同比增长80.28%。电池材料业务由厦钨新能独立运作,公司持续开拓三元材料市场,积极巩固钴酸锂的市场份额。2022年公司钴酸锂营业收入为143.43亿元,同比增长24.94%;三元材料营业收入为136.55亿元,同比增长239.35%。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分别为20.10/25.99/32.23亿元,同比增速39.0%、29.3%、24.0%。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EPS分别为1.42、1.83、2.27元,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20倍PE,对应合理价值28.4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波动影响需求增长不达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 |
5 | 民生证券 | 邱祖学,孙二春 | 维持 | 买入 | 23H1业绩快报点评:光伏钨丝快速放量,电池材料+稀土板块有所拖累 | 2023-07-17 |
厦门钨业(600549)
事件:公司发布23H1业绩快报:23H1,公司预计实现营收187.30亿元,同比下滑22.47%;归母净利润7.92亿元,同比减少12.82%;扣非归母净利7.22亿元,同比减少11.17%。分季度看,2023Q2,公司实现营收101.68亿元,同比减少25.52%、环比增加18.77%;归母净利润3.52亿元,同比减少33.52%、环比减少20.06%;扣非归母净利3.30亿元,同比减少32.99%、环比减少15.84%。
钨钼板块:光伏钨丝快速放量。1)23H1,公司预计钨钼业务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2.71%至11.03亿元。分季度看,测算23Q2公司钨钼业务实现利润总额5.37亿元,同比增长13.77%。2)光伏钨丝:光伏钨丝快速放量,产能已达50亿米/月。23H1,公司细钨丝销量340亿米,同比+291%。1-4月光伏钨丝销量为157.78亿米,同比增长694.8%,环比增长78.1%。公司5月发布定增预案,拟加码1000亿米产能,钨丝产能全部投放后,公司光伏钨丝产能将达到1845亿米。光伏钨丝未来将成为公司钨钼板块重要的利润增长点。3)钨矿:23H1,钨价强势,钨精矿价格同比+3.26%,价格端增厚矿山利润,定增规划加快油麻坡钨钼矿建设。4)硬质合金刀具等产品:主要深加工产品产销量保持增长态势,钨钼制品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3%;切削工具产品销量同比基本持平,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公司向下游深加工业务持续发力,定增规划项目投产后,数控刀片总规划产能将达到9000万片,整体刀具产能超过1200万件。
电池材料板块:利润总额同比下滑58.49%。23H1,公司电池材料业务利润总额同比下滑54.95%至2.74亿元。分季度看,测算23Q2实现利润总额1.54亿元,同比下滑58.49%。电子产品等下游需求下降,公司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品销量2.68万吨,同比下降33%,叠加产品售价下降,公司电池材料业务盈利能力下滑。
稀土板块:利润总额同比下滑16.88%,磁材产能将由1.2万吨提升至2024年的1.7万吨。23H1,公司稀土业务利润总额同比下滑16.88%至1.53亿元。分季度看,测算23Q2实现利润总额0.39亿元,同比下滑64.81%。稀土价格下行,稀土金属产品的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有所下降,而深加工产品磁性材料在汽车、空调、工业电机等领域实现较好增长,23H1销量3490吨,同比增长32%,但由于产品价格下降,盈利同比基本持平。
房地产板块:小幅减亏,未来或将加速剥离。23H1,公司房地产业务实现利润总额-0.80亿元,同比减亏766万元。分季度看,测算23Q2实现利润总额-0.28亿元,同比减亏1679万元。公司积极推进房地产业务的剥离,目前厦门滕王阁已完成其持有同基置业47.5%股权的公开挂牌转让。随着房地产业务逐步剥离,对业绩拖累将缓解。
投资建议:公司三个板块业务均有扩产在建项目,未来成长可期。我们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94/20.13/24.66亿元,对应现价,2023-2025年PE依次为17/13/11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波动影响需求和价格的风险,原材料风险,项目不达预期的风险等。 |